數據分析報告範文怎麼寫?
如果將公安大數據中的關聯分析、碰撞比對、數據建模看作是以求得答案為目的的選擇、填空和問答題,那麼數據分析報告更像是論述題。
與上述實戰應用相比,數據分析報告更注重分析過程,以得出更加科學的研究結論。
以實有人口數據為例,人口資料庫一般由6-8個數據表的100餘個數據項組成。不僅包括常見的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還有遷出(遷入)時間、遷移原因、學歷、工作、家庭、原住地等數據。
一份詳細的人口數據分析報告,可以分析不同時間地點,基於不同原因的人口變化趨勢,其背後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環境和政策的變化。
比如新城區的人口遷入數據,反映了新城區建設吸引外來人口的趨勢和效率;重點學區房屋實有人口變化幅度,反映了稀缺教育資源對群眾購房定居選擇的影響程度等等。
總之,公安數據分析報告的目的不同於實戰中的數據比對碰撞,重點不在於得出某個具體答案,而更側重於分析本身和由此得出的結論,用於支撐宏觀決策,研究關於公共安全管理的宏觀形勢趨勢。
決策分析支撐:數據分析報告作用日益凸顯數據時代的公共政策制定,離不開全面的數據分析。而自媒體時代也使得政策施行過程中,一份有說服力的數據分析報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宣貫效果。
我們曾經以某市重點中學搬遷政策的執行為例進行了數據分析實驗。由於城市發展需要,政府制定了將某重點中學搬遷至新區的政策。在政策實施之初,出現了部分群眾不能理解和反對的情況,致使搬遷無法按時實施。
本文僅從公安數據分析角度,談談數據分析報告在類似政府決策執行中的應用探索。
其實,筆者分析了原中學駐地的交通和人口相關數據,形成了如下報告和結論:該區域集中了重點小學、初中和高中,單位面積的在校生密集度遠高於其他區域。
從交通數據看:在放學尖峰時段,其他路段平均每車行駛單位距離用時約為0.2分鐘的情況下,而該路段平均每車用時約15分鐘,75倍於其他路段。即使平均到全天,該路段平均過車用時仍然是全市平均值的10到20倍。
交通壓力過大制約了目標道路作用的發揮,降低了區域生產生活效率,也增加了全市平均交通成本。
從「一標三實」實有房屋、實有人口數據看,在校生多造成區域人口流動較大,暫住陪讀人口佔比遠高於其他區域,流動商販集中,而作為老城區,該區域功能性建築和基礎設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從「實有房屋」數據分析,被用於經營的社區住宅佔比較高,導致管理成本增加,安全隱患增多。
類似的宏觀決策從制定到執行,會綜合經濟社會民生等海量數據及分析,公共安全領域的數據分析作為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一份多維度分析、全面詳實、有所側重的數據分析報告,一方面有力支撐政府決策前的調研研判,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政策制定後的宣貫執行中更好地支撐說明。
公安機關在大數據應用研究、探索和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成為制約公安大數據深度應用的瓶頸,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基層科所隊對大數據應用的積極性。其中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大數據的認識上有偏差。
大數據應用的基礎是數據自身所蘊含的價值,需要考察數據的「價值比重」,因為對於價值比重較低的數據會極大地耗費數據清洗、處理和運算資源,投資回報率很低。
因此對於公安機關來講,並非數據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對數據的價值進行預先評價和甄別。公安機關管控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人,把「人」管好了,服務好了,社會也就好了,因此數據價值評價的標準首先是數據是否能夠和人產生關聯,以及產生關聯的代價。目前很多公安機關在大數據應用中,不加甄別地把網際網路上的很多數據直接來用,消費了寶貴的數據運算資源,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是與人直接關聯的數據資源較少。
當前公安機關所掌握的數據資源,除了人口庫、機動車登記資料庫等相對靜態的數據外,還有機動車卡口採集、實名制住宿乘車(機)記錄、上網行為、手機MAC地址採集等數據,其中車輛號牌、實名制登記等數據雖然可以直接關聯到人,但對於一個公安機關重點打擊和管控的對象來講,完全可以通過套牌、冒名等手段進行躲避,使我們無法採集到真實的數據,且數據採集的範圍受到很大限制。
而上網行為、手機MAC數據具有採集範圍廣、採集成本低、真實性高等特點,但又很難與人進行關聯。
三是視頻圖像等非格式化數據無法直接參與大數據運算。
公安機關掌握的眾多數據資源中,覆蓋最廣、信息最豐富、規模最大、採集成本最高的是視頻圖像資源,但由於視頻圖像數據是非格式化數據,無法直接參與大數據運算和處理,還需要傳統的人工方式和人海戰術進行查看和甄別,不僅極大地降低了大數據的應用效能,也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四是大數據應用層級還比較低。
不少大數據應用還僅僅停留在信息組合查詢和對數據的宏觀統計分析上,如本月發生了多少起案件、分布在哪些區域等等,並以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在中心大屏上呈現出來,看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對公安業務產生不了多少實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