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信息化大潮湧動,醫視數字教學系統應運而生

2021-03-01 醫視界MVW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十三五時期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堅持以應用為核心。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原則上所有教師都應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推進課堂信息化教學全面普及。院校需「積極利用成熟的技術和平臺,集成教學、學習、管理等功能,拓展課堂外延,統籌推進實名制、組織化、可管可控的網絡學習空間。」

眾所周知,與其他學科教育相比,醫學教育在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都無疑更強調直觀性、立體性、互動性、實踐性以及動手能力培養。而傳統的紙質教學模式,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醫學教育在內容、形式、模式、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影響到了醫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無法適應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的改革需求和教學一線師生的需要。


順應國家醫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秉承全國院校醫學教育改革的遠景目標,以醫學人才教育培養為方向,以現代化醫學教育理念為先導,以科技化教學工具為依託,醫視界「醫視數字教學系統」應運而生。

醫視數字教學系統,是醫視界旗下應用於「在校醫學教育」領域的新型醫學數位化綜合教學系統,為全國各大醫學院校及附屬醫療機構提供一站式醫學教學解決方案。


醫視數字教學系統,由內容資源系統和教學功能系統兩大板塊構建而成。系統涵蓋了醫視數字教材系統、醫學考試系統、醫學資料庫系統、醫學教學資源庫、醫學數字圖書館、教學及管理系統(教師專用,包括課件管理、課程管理、班級管理三部分)等六大子系統。

醫視數字教材系統


醫學考試系統


醫學資料庫系統


醫學教學資源庫


醫學數字圖書館



教學及管理系統(教師專用版)

醫視數字教學系統,旨在培養新時代、新時期優秀醫學人才,以培養主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優秀學生為己任。教學系統將竭盡所能滿足全國醫學院校以及醫療機構對於醫學教育內容資源的切身需要,滿足教學與管理的實踐需求。

同時,教學系統更是為推動醫學教育改革、教學創新提供了一個重要抓手,一個重要契機,使得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理念成為現實,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對於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根本性突破,不僅僅是提供了重大機遇,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重要武器,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與途徑。

醫視數字教學系統官網:dts.mvwchina.com


相關焦點

  • 擁抱教育信息化2.0,希沃創造真正適合中國教育的信息化工具
    根據國家《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部署,以及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收官工作的要求,各地市應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不斷探索「網際網路+」條件下教育發展新模式。
  • 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前瞻:教育信息化將呈現出服務型業務特徵
    2012年明確建設「三通兩平臺」的規劃開啟了教育信息化1.0時代,由此逐步實現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並建成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2018年出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三全兩高一大」的目標開啟教育信息化2.0時代,計劃到2022年基本實現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
  • 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 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深層次發展
    2010年,「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戰略定位開啟了國家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的新進程。2016年,進入「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充分彰顯」、「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發展訴求階段。2018年,教育信息化進入轉段升級的2.0階段,提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
  • ...在線教學!「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這些成效 | 教育2020...
    二優質資源供給和教學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實施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整合開發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數字資源6948學時,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教材配套的資源達5000萬條。建成203個國家級職業教育資源庫,認定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成就回顧
    2010年以來,教育部每年舉辦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提高了職業教育教師的信息素養、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  3.職業教育優質數字資源開發成效明顯  中等職業教育。
  • 數字福建20年:信息化助力教育現代化發展
    原標題:數字福建20年: 信息化助力教育現代化發展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   信息化教學通過語言、文字、視頻信號和聲音等新穎獨特的方式,以及大數據的支撐,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帶動了教育理念的變革。
  • 2020年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現狀及發展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作為教育系統性革新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開展,推進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系統重構。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地位。
  • 中國科大構建三大信息化系統服務研究生教育
    中國科大構建三大信息化系統服務研究生教育   中新網合肥11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推動研究生教育從管理向服務轉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大)學位質量監控體系、研究生導師門戶系統和面向學生服務的三大信息化系統,歷經多年建設如今已成熟運行,成為有效服務於研究生教育的「信息高速公路」。
  • 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熱點新聞評出
    在廣泛徵求業內專家意見和系統梳理教育信息化重大進展、典型經驗的基礎上,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國教育報》「信息化」專刊、《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等聯合評選推出「2016年度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熱點新聞」。
  • 教育信息化從1.0到2.0——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這一階段,教育信息化建設受到充分重視,通過「校校通」工程、「農遠工程」等項目推動,迎來了信息化建設的大潮,信息化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逐漸建成,數位化教育資源得到豐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逐步提升,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理論,例如「雙主體」教學理論、「學教並重」教學設計理論等,為今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 中國教育「線上遷徙」,中教雲集團為「信息化教學」搭建平臺
    在這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進行,線上教學的雲課堂和空中課堂等形式迅速擴展,中國教育開始大規模「線上遷徙」,形成了教育教學新模式。這樣的大規模遷徙,在「後疫情時代」是否會被公立學校逐漸拋棄?答案是否定的。在最近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領導表示:「不能把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成果丟掉,要進一步保護好、發揮好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 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聚焦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強化以能力為先的人才培養理念,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使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發揮全球引領作用,為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新時代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帶動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 網龍助力「數字福州」打造智慧校園 推動教育信息化升級
    一個高度信息化、智慧化的校園有可能是什麼樣的!是無紙化智能辦公,還是刷臉進出校園?網龍給出的答案更豐富、更智能!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永久會址福建福州,網龍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已落地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下稱「二附小」)、福州市蓓蕾幼兒園、福州三中濱海校區、福州濱海實驗學校等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助力校園實現智慧升級。
  • 教育信息化2.0智慧校園建設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背景分析:自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到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再到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2019年發布的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經成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並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
  • 學樂雲教學發布教育信息化3.0大數據系統平臺
    鯨媒體訊 (文/琴不白)近日,學樂雲教學發布教育信息化3.0大數據系統平臺,旨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為不同用戶角色提供服務。據了解,教育信息化3.0大數據系統平臺分成實時校園、教學評價、學情評價和信息化應用等模塊。
  • 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揭曉,北京五區上榜
    按照要求,各實驗區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將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於教學過程的路徑、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活動,促進學校育人模式轉型和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務學生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以教育信息化帶動實現教育現代化
  • 2020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中國教育報信息化專刊特邀請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張學波,教授、博士生導師鍾柏昌對「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進行深度分析和點評。事件回顧: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
  • 共同探討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
    重慶八中宏帆中學校長親自帶隊到瀘州市天立學校考察該校「口語100智慧學習空間」的使用情況,並就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等問題,與瀘州天立學校的相關領導進行了深度探討。而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現,則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階段:智能個性化輔導、基於智能輔導和評價的大數據分析以及基於雲技術的雲中虛擬校園。在這個大潮流下,西南地區的中小學自發的和國內優秀人工智慧技術企業合作,引進各類教育信息化平臺,積極探索,有效推動了教育信息化未來發展之路。
  •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娛樂化迎合還是必然趨勢
    信息化教學不能只是學校的「跟風活動」  在如今信息化教學的大潮下,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始改革教學模式。然而,有不少校長和專家表示,對於學校來說,教育信息化不能只是學校領導一時興起的「跟風活動」,而是一場全方位的教學改革。  張彥明在工作中發現,目前,不少學校對於信息化教育模式的認識存在誤區。
  • 加速教育產業信息化,諾基亞貝爾在行動!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我國要基本實現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通信行業與教育行業的融合正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