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構建三大信息化系統服務研究生教育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大構建三大信息化系統服務研究生教育

  中新網合肥11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推動研究生教育從管理向服務轉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大)學位質量監控體系、研究生導師門戶系統和面向學生服務的三大信息化系統,歷經多年建設如今已成熟運行,成為有效服務於研究生教育的「信息高速公路」。

  在這條管理創新的「信息高速公路」上,研究生、導師和院系管理人員是使用者。學位質量監控體系則被形象稱為「電子眼」,將學位質量監控體系滲透到學位論文的方方面面: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國科大研究生院共收到各類申請學位的研究生查重6147篇次,平均每人查重1.81次,55.7%的研究生因查重結果不滿意而作了論文修改,從根本上幫助研究生自覺防止學術不端行為。

  不僅僅是學位論文查重,從網上論文評閱到學位材料審核,從兩級學位委員會的學位審核到學位信息公示,從即時通訊平臺應用到及發表論文的學科分析,學位質量監控體系都發揮出服務、評估和管理等功能。

  中國科大研究生導師門戶系統根據導師從研究生招生、培養、教學、科研到學位審核各個環節而設計,為全校479位博士生導師和368位碩士生導師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面向學生服務的信息化系統,則涵蓋到研究生報到、網上選課、網絡課堂、成績管理、學籍管理、獎助學金管理、住宿管理、離校等各個環節。

  通過應用信息化系統,中國科大研究生考試考場可以實現無人監考,每年數次的評估不需要導師反覆填表,論文評閱可以網上查詢……

  「我們力圖將管理從有形轉到無形,讓導師和學生感覺不到我們的存在,而實際上,管理通過網絡監督著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崗位上工作30多年的中國科大副校長張淑林表示,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不存在高下之分,管理不能沒有行政,而行政服務於學術正是研究生培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

  她介紹說,中國科大研究生院目前正以服務者姿態出現在師生面前,一方面,主要進行研究生教育的宏觀管理,不幹涉導師對學生的具體培養,對學位質量標準也不再搞「一刀切」,學校只建立質量的「最低值」,鼓勵學院和導師提高質量標準;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創造好的條件,構建信息化平臺、公共教學平臺、圖書網絡平臺等各類平臺,減少非學術事務對導師、研究生的幹擾。

  中國科大未來還將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測體系和預警體系建設,定期發布質量評估報告,探索建立依據質量動態調節研究生培養的新機制。同時,進一步推進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立項建設一批研究生國際化精品課程,構建面向科技前沿、有利於創新能力提升、與國際一流研究生教育接軌的課程體系。(完)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2C)是未來教育產業黃金賽道,教育信息化(2G)著力構建智慧...
    我們看好新開普旗下的中國高校移動網際網路第一平臺完美校園與阿里系的深度融合。佳發教育:佳發教育可以為學校和老師提供遠程教學工具和課後作業輔導服務。教育信息化:市場參與者眾多,聚焦細分領域優質公司,佳發教育在考試信息化領域市佔率約60%。新高考個性化發展需求促使智能班牌、排班選課系統等新的產品服務形式出現。考試信息化+新高考智慧教育,驅動公司業績大幅增長。
  • 在線教育群雄四起,教育信息化風口正盛
    中國大學MOOC課堂為「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的代表產品,課程宗旨是為廣大受眾免費或低成本地提供學習資源,包括在中國的大專及高等教育機構中通常會在廣泛的學術學科中修讀特定科目的課程,為中國的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做準備的考試準備課程,同時涵蓋了廣泛的職業和專業範圍的職業和專業培訓課程,例如教學、計算機科學和業務管理。
  • 李京:科研信息化要成為中科大核心競爭力
    特色鮮明的中科大信息化 《中國教育網絡》:對於行業內的人來說,中科大的信息化非常「特別」,那麼能否簡單的為我們介紹一下中科大信息化的基本情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科大的信息化長期以來並沒有一個整體的機構或者運行管理機制,網絡信息中心只是一個副處級的支撐服務部門,最早的職能只是管理網絡,後來加入了諸如一卡通、數據中心等信息化的內容,但是所有應用系統的建設都是放在對信息化有相關需求的業務部門,比如本科的教學系統放在教務處以及下面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研究生的教學和管理系統放在研究生院
  • 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前瞻:教育信息化將呈現出服務型業務特徵
    2013年教育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2692.8億元,2019年中國教育信息化整體市場規模突破4300億元。未來,隨著5G、AI、VR/AR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新的硬體升級、覆蓋於整個教學活動的軟體服務以及C端用戶的付費場景增加等,預計2021年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 藍天教育攜手科大訊飛,共同舉辦河北信息化教研聯盟主題研討會
    12月29日,由藍天教育集團主辦,北京慧亮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聯盟教研促發展,凝心聚力攜手行」主題研討活動於保定市易縣藍天中學成功舉辦。為推動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積極探索信息化教學與教研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共同發展願景為紐帶,藍天教育集團牽手河北省各校,搭建起學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借鑑、共同提高的新平臺。
  • 科大訊飛攜5大教育主題產品亮相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科大訊飛智慧教育攜最新教育相關技術和服務參展,展現信息化時代我國教育發展成就。除了訊飛智能學習機、OMO泛在化教學解決方案、個性化學習相關產品,教育大數據平臺、人工智慧創新教育體系和產品、全球中文學習平臺等也成為本次教育領域展示的亮點。
  • 科大訊飛成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聯盟單位
    作為推動落實國家體系建設、應用和服務的協作議事形式,聯盟由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單位中央電化教育館召集,其宗旨是為國家體系內資源的建設者、應用者和服務者提供溝通交流平臺,引導體系內成員系統有序發展,不斷提高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
  • 鶴壁示範區攜手科大訊飛傾力打造教育信息化2.0示範區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劉志強)近期,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經過多方調研實地考察,與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上市企業科大訊飛公司籤約,整體規劃設計教育信息化2.0示範區。具體分為教育優質均衡、教學教研提升、教育示範創新引領、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教師信息素養提升五大主體工程,建立區域教育供給與治理體系,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區域教育質量有效提升;形成開放的教育生態體系,推進創新應用示範區的可持續發展。
  • 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熱點新聞評出
    在廣泛徵求業內專家意見和系統梳理教育信息化重大進展、典型經驗的基礎上,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國教育報》「信息化」專刊、《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等聯合評選推出「2016年度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熱點新聞」。
  • 這場高端研討會上,看科大訊飛A.I.課堂如何打動教育工作者
    ,當前的教育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技術對教育的挑戰,這需要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迎來應用紅利兌現會上,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主任、電教館館長唐連章說道:「未來,互聯、智能這幾個概念將進入我們新教育體系的每一個環節,也會進入到我們教育管理服務的方方面面,有了這些,我們的教育才會變化,才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他認為應該通過建立數據生態和服務生態來支撐信息化生態的構建。
  • A.I.D.E | 共探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區域治理與學校治理論壇圓滿舉行
    近年來,科大訊飛在全國部分區域開展了大規模的智慧教育系統和應用實踐,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在大數據區域教育治理方面進行了良好、開放的合作,逐步形成了支持規模化應用的良好環境、氛圍和機制。他相信,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升級,人工智慧在教育及其他領域也必將帶來重大的突破,而科大訊飛也將堅持核心技術的創新,堅持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堅守服務教育事業創新發展的初心,讓因材施教的夢想照進現實,讓中國教育的未來更加美好。
  • 2020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準扶貧將會持續發揮其效用,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深刻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服務方式,為深入推動教育扶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首批國家級五類「金課」中,與教育信息化直接相關的有三大類:線上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合計3471門,約佔68%。在最新公布的省級「金課」中,三類「金課」同樣佔有較大比重。由此可見,教育信息化在國家「金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力。
  • A.I.D.E丨共探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區域治理與學校治理論壇圓滿舉行
    近年來,科大訊飛在全國部分區域開展了大規模的智慧教育系統和應用實踐,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在大數據區域教育治理方面進行了良好、開放的合作,逐步形成了支持規模化應用的良好環境、氛圍和機制。他相信,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升級,人工智慧在教育及其他領域也必將帶來重大的突破,而科大訊飛也將堅持核心技術的創新,堅持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堅守服務教育事業創新發展的初心,讓因材施教的夢想照進現實,讓中國教育的未來更加美好。
  • 首屆廣東民辦教育博覽會閉幕,科大訊飛智慧教育全產品吸睛
    目前,訊飛的教育產品已經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38000多所學校中應用,服務超1億師生,取得了看得見的豐碩成果。而在未來,科大訊飛將攜手更多學校和教育同仁,共譜智慧教育新藍圖,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騰飛添磚加瓦。
  • 曙光雲存儲系統撐起中國教育電視臺新媒體平臺
    為了實現電視觀眾數量的提升,更為化解東西部教育的差異性、為全球華人了解中國文化穿透信息通道,中國教育電視臺利用曙光公司的雲存儲系統,打造了一個由傳統電視媒體和網際網路相融合的教育新媒體平臺。通過「學習超市」這種獨具匠心的創新形式,中國教育電視臺實現了視頻、音頻、視頻、協同操作、應用共享、文字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組織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個性化、終身化、全球化的教育服務。
  •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成就回顧
    進入「開放教育」階段(1999年-至今),隨著計算機、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電大進入到了基於網絡,同時利用衛星、廣播電視、電話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服務和管理的新階段。廣播電視大學構建了以「天網地網結合、三級平臺互動」為特色的數位化網絡教學環境,為359萬在籍學生提供在線學習、考試、交互等服務。構建了基於網際網路的完備的軟硬體平臺和應用系統。
  • 構建什麼樣的教育結構體系
    為服務「十三五」教育規劃研究制定,本報約請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以《教育新理念與「十三五」中國教育的生長點》為題撰寫專題研究文章,分「教育質量的生長點」「教育公平的生長點」「教育改革的生長點」「教育結構體系的生長點」「教育決策的生長點」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6部分內容刊發。系統功能的發揮,既取決於要素的水平,又取決於結構的合理性。
  • 開放合作中臺 騰訊教育構建智慧高校信息化生態圈
    9月10日,騰訊教育在2020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布「騰訊智慧高校解決方案」,並宣布開放中臺與眾多教育產業公司合作。騰訊雲高等教育行業副總經理李峪指出,基於此方案,騰訊將繼續做擅長的用戶連接和底層科技支撐,給合作夥伴留出充分空間,共同研發產品、打造解決方案,攜手構建高校信息化生態圈。
  • 「人工智慧+教育」正在引發教育的一場革命!本周六,《中國智能教育發展報告》新書發布,與你線上相見
    為適應智能時代教育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新要求,由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研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智能教育發展報告》已於2020年4月正式出版。本周六,由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人民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智能教育發展報告》新書發布會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與您相見!
  • 細數三大主流存儲系統—教育信息化—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NAS使用了傳統乙太網和TCP/IP協議,當進行文件共享時,則利用了NFS和CIFS以溝通NT和UNIX系統。由於NFS和CIFS都是基於作業系統的文件共享協議,所以NAS的性能特點是進行小文件級的共享存取。NAS提供各種應用領域的異種文件共享和文件服務功能,包括內容傳送和分發、統一的存儲管理、技術計算,以及Web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