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排擠黑人敵視?亞裔在美國處境尷尬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英國金融時報網10日發表美國《外交政策》撰稿人傅亦沁撰寫的題為《亞裔在美國的尷尬處境》的文章。文章說,如果你關心美國種族話題,過去這個月一定讓你對亞裔在美國的地位及亞裔的政治覺醒有了新的認識。

  先是2月初,亞裔警察梁彼得被判過失殺人罪。整件事的大背景是近年來美國民眾,尤其是黑人社會運動人士,對警方暴力執法的不滿。梁彼得這名前紐約市警官因巡邏時開槍、子彈彈跳,射殺了並未攜帶武器的黑人。許多亞裔美國人認為判決不公,走上街頭抗議:過去十年間,紐約警察局有上百起案件牽扯到平民死亡,但很少有警察遭到起訴——梁彼得更是被判有罪的第一人。為什麼白人警察,包括全國高度關注案件中那些殺死平民的白人警察,就可以免遭起訴?許多亞裔美國人認為梁被判有罪是因為他的膚色。他被當成了替罪羊。

  另一個事件中的種族歧視更沒有疑義。2月28日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克裡斯·洛克在介紹計票方的環節中,將3名身著西服、提公文包、戴眼鏡的亞裔小孩請上臺,說他們是」最敬業、最專業、最勤奮「的會計師,還補充了一句:「如果你對剛才這個笑話不滿,歡迎你用手機發條推文。不過你的手機也是這些孩子們做的。」

  洛克的這番調侃迅速招來亞裔演員及美國媒體的批評。它最為諷刺的是,本屆奧斯卡的主題恰恰是好萊塢種族多元化。在所有獎項的提名宣布後,美國民眾發現獲得演員獎項提名的全是白人,於是發起了「#奧斯卡太白了」的話題,批評好萊塢由白人主導的文化。奧斯卡主辦方因此在頒獎禮上大力宣揚種族多元化,邀請多位少數族裔嘉賓,包括黑人喜劇演員克裡斯·洛克。

  亞裔的擔憂

  梁彼得事件和奧斯卡上的笑話似乎證明了許多亞裔美國人長久以來的擔憂──即白人歧視亞裔,黑人等其他少數族裔卻又把亞裔和白人歸為一類,認為亞裔也在享受所謂的白人特權。

  理論上,亞裔和黑人、西語裔應該非常團結,因為同為少數族裔,他們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如今,都遭到歧視。歷史上,黑人長期被奴役,很多西語裔在美墨戰爭後被處私刑。而針對亞裔,美國1882年也通過了《排華法案》,二戰期間則是將日裔美國人關進集中營。

  如今的美國也不是完全平等。2012年,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在28個城市做了一項實驗,他們讓不同種族的人用同樣的「臺詞」假裝去租或買房。結果,相比白人,房產提供方給黑人、西語裔、亞裔少介紹了10%到20%的房源。在另一項2014年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以學生名義給美國各大學6500名教授發了郵件。郵件內容一模一樣,只是署名變成了不同種族的名字。令人遺憾的是,所有以少數族裔名義發出的郵件相比白人都少收到15%到30%的教授回復。

  既然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一樣在美國受到歧視,為什麼突出的是他們之間的隔閡而非團結?

  與其他少數族裔之間的隔閡

  部分原因是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在一些社會問題上的根本利益不同。亞裔是美國收入、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族群,甚至排在白人前面,所以在一些問題上的立場與其他少數族裔不同,很難成為盟友。例如美國大學普遍採用的「平權政策」,其本意是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少數族裔。亞裔因其學術表現優秀,已經佔美國頂尖大學的15%到20%,遠高於其在美國人口的所佔比6%。於是,在大學錄取人數固定的情況下,優先錄取黑人和西語裔,就意味著要少錄取亞裔,這無疑增加了幾個少數族裔之間的矛盾。2014年,加利福尼亞州一位西語裔州議員提出對「平權政策」全民公投的議案,意圖讓當時禁止在錄取過程中考慮種族的加州公立大學重新為少數族裔加分。此議案遭到許多亞裔民眾和組織的強烈反對,3位亞裔州議員在選民壓力下表示不希望繼續討論該提案。提案最終被放棄。的確,一項普林斯頓社會學教授的研究顯示,頂尖大學若不考慮種族,黑人和西語裔的錄取率將會下降15到20個百分點,白人錄取率不變,亞裔錄取率上升5個百分點。

  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產生隔閡的另一個、或許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主流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給亞裔人貼上「模範少數族裔」的標籤,用亞裔群體的高收入、高教育水平來否定種族歧視的存在,並批評黑人、西語裔不夠努力、只會抱怨。這種言論至今都還廣泛存在。

  但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在收入、教育水平上的差距,並不是亞裔勤奮、其他人懶惰這麼簡單。

  刻板印象是把雙面刃

  一項2014年對人口調查的分析指出,亞裔在學術上的優異表現確實是因為亞裔人更努力,與認知能力或家庭收入無關。但亞裔人更努力的根本原因卻是亞裔中外國移民的比例達到66%,遠高於白人的8%、西語裔的37%、黑人的8%。研究人員指出,那些為了更好生活搬到美國的人已經經過了一次自我選擇,本身就比非移民有更大的成功欲望、對未來更樂觀。另外,移民知道自己在新國家會遭到邊緣化,於是對自己和孩子都會特別強調教育。通過一系列的統計分析,研究人員認為「移民比例」(或「外國出生比例」)高是亞裔人成績好的最主要因素。

  當然,主流文化的討論中不會有這樣的細節,亞裔人只會被誇獎成「勤奮、默默努力」的「模範」。殊不知這種看似正面的言論其實對亞裔、對其他少數族裔、對種族關係都帶來了深深的傷害。

  第一,「勤奮、默默努力」的延伸就是「只會學習、不懂社交」,奧斯卡上的笑話就源於社會對亞裔的刻板印象。這種負面印象無疑加劇了所謂「天花板」現象,即亞裔在高層崗位中所佔的比例遠低於中低層崗位,常被認為只能執行任務,沒有管理能力。2013年的一項統計顯示,亞裔佔谷歌等幾大科技公司基層員工的27%,經理級別卻只有18%,執行官級別僅14%。另一份調查顯示,美國律師事務所有11%的初級律師為亞裔,而合伙人級別卻僅有3%。

  第二,把所有亞裔都貼上「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標籤忽略了該群體本身的複雜性。亞裔美國人包括來自遠東、東南亞、南亞共30多個國家的移民及移民後代。亞裔中各項指標都排名前列的印度裔,2014年家庭年收入中位數超過10萬美元(也是美國所有族群中第一),他們之中有超過70%擁有本科學歷,接近80%英文流利。在美國政商界,印度裔也有傑出代表──微軟和百事執行長,路易斯安那和南卡羅萊納州州長,歐巴馬3名大法官提名人選之一等等。而與印度裔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緬甸裔美國人,他們2014年年收入中位數只有3萬多美元,52%的人沒有高中文憑,不到30%的人英文流利。

  第三,拿亞裔人的優秀來否定種族歧視的存在、批評其他少數族裔懶惰,本身就是白人主導的社會轉移矛盾的手段。「模範少數族裔」這個說法由白人在民權運動高潮的1960年代提出,他們認為少數族裔爭取平等權利是他們太貪婪,因為亞裔從沒說要爭取什麼,好像也過得很好。最早提出「模範少數族裔」概念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在1966年的文章寫道,「在有人提出花上千億幫助黑鬼和其他少數族裔的今天,這個國家的30萬華裔卻在沒有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努力,跑到了前面。」這種言論的唯一目的就是鞏固特權階級的統治,因為僅僅20年後,當亞裔收入開始超過白人收入的時候,主流媒體又改變了論調。《財富》雜誌1982年的一篇文章寫道,「(亞裔的)高收入比他們實際應得的要多。」由此可見,所謂「模範少數族裔」的讚美根本上是為了否定所有少數族裔為平權所做的正當努力,它讓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站在平權問題的對立面,製造了各族群間的關係緊張。

  這就是為什麼奧斯卡和梁彼得事件如此敏感,凸顯了亞裔在美國的尷尬處境。他們一方面確實因為外國移民比例高、文化上重視教育而取得了高學歷、高文憑,另一方面也要面對種族歧視。一方面被白人認為「不夠白」,在學校、職場受到排擠,另一方面又被其他少數族裔認作「白人特權階級」的一部分,因而找不到在平權運動、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

  沉默的巨人

  對很多亞裔美國人來說,唯一一個好消息就是隨著亞裔人口的增長,他們的話語權也會有所提高。現今亞裔在政治、文化上的失語部分原因是人口太少,無法得到重視。2015年,亞裔人口1800萬,僅佔美國的6%。但亞裔移民數量近半個世紀以來快速增長,2010年移民人數首次超過西語裔,成為當年最大的移民族群。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由此預測,2065年,亞裔人口將佔美國總人口的14%,超過黑人(13%),成為西語裔(24%)之後的第二大少數族裔。

  未來幾十年,亞裔在美國的話語權會有隨著人口增長而顯著提高,但是這樣一個組成複雜、與其他少數族裔關係微妙的群體如何爭取平等權益、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將會是個難題。

相關焦點

  • 美國的歧視鏈: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亞裔
    簡單來說就是擁有歐洲白人血統者一出生就是在終點線上,他們佔有的社會資源無論是物質還是教育資源都遠遠高於非裔、亞裔與種族混合血統者。 據97年調查,美國貧窮線以下的家庭,白人佔9.9%,黑人佔bai.%。黑人的失業率一般比白人高三四倍,有的城市高達六七倍。黑人工人的工資平均只及白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1955 年12月1日,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城黑人R.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車上僅因為拒絕讓座給白人,被捕入獄。
  • 亞裔地位比黑人還低,為何不見美國亞裔反抗?
    這位模特說,因為美國的黑人同樣也歧視亞裔,所以,亞裔不應該參加這場反歧視遊行示威活動,並說,這樣做是愚蠢的。那麼問題來了,亞裔究竟該不該參與到這場遊行示威活動中去呢?如果說這場活動單純的是為了黑人獲得平等或者公平對待的話,那麼,亞裔人群根本就不必要進行任何參與,因為這樣做確實是愚蠢的。
  • 在美國,亞裔男性和白人女性結婚的多嗎?
    在美國本土,跨族群婚姻西部佔比最大,達21.8%。而佔比最高的州是夏威夷州,達42.4%。從通婚比例上來看,白人和亞裔通婚佔比達14.4%,(亞裔)低於白人與西班牙裔(43.3%),高於白人與黑人(11.9%)。
  • 美國多州公布最新數據,黑人感染新冠死亡率高於白人和亞裔
    據《今日美國》報導,當地時間4月7日,在白宮的一次情況通報會上,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和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西(Anthony Fuci)談到了非裔美國人在這次疫情中感染後死亡率更高的問題。
  • 為什麼美國黑人精英喜歡找白人做老婆?
    NBA球星,大多數都是黑人,他們娶的老婆,大都是漂亮的白人姑娘。成功的美國黑人,娶漂亮白人妹子的比例很高,當然,放眼整個美國,黑白配的奧利奧結合比例,在美國婚姻裡還是鳳毛麟角。成功黑人男帶著美貌的白人妻,出席各種社交場合,享受媒體的聚焦和民眾的關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畢竟,黑白配本身在美國也很少見,這樣的夫妻組合走到哪兒都會引人關注,作為黑人男來說,他就有滿滿的自豪感:老子也是娶了白人美女的。
  • 耶魯大學被批「種族歧視」:歧視亞裔和白人,偏愛黑人?
    畢竟每一年耶魯大學都會收到來自全世界的學生申請,所以對於學生們而言耶魯大學申請條件可是尤為的重要,可是就在前不久耶魯大學卻被爆出一條耶魯大學招生偏愛黑人,歧視亞裔以及白人的指控信息,而且這一指控還是由美國的司法部指控,所以這無疑對耶魯大學造成巨大的影響,那麼其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呢?耶魯大學難道真的如同傳聞那般具有種族歧視?
  • 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華人,為何全世界只關注黑人被歧視?
    梁彼得握在手裡的槍意外走火,子彈在經過牆壁反彈後擊中了附近的黑人阿凱·格裡,後搶救無效死亡。梁彼得因此被認定誤殺和瀆職兩項罪名成立,將可能面臨15年的監禁。而同樣是2014年,還發生了另外兩起白人警察殺害黑人事件。
  • 美司法部:耶魯大學非法歧視亞裔、白人學生,招生時更偏愛黑人
    據《每日郵報》報導,8月13日周四,美國司法部稱,在2016年接到對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等常青藤院校的投訴後,經過為期兩年的調查,他們認定耶魯大學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並更偏愛黑人學生。在同等分數的申請者中,亞裔美國人和白人的申請成功率僅為非裔美國人的1/10到1/4。
  • 耶魯大學被批種族歧視,偏愛黑人學生?不但歧視亞裔,還歧視白人
    就在近日,耶魯大學遭到指控稱,這所世界著名學府的招生竟然也參考種族膚色,而且專門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根據他們調查得到的數據顯示,「即使是具有同樣或相當的學歷背景,亞裔美國人和白人學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只有黑人學生和西班牙裔學生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 為進名校,硬把白人兒子說成黑人,最終這位富豪媽媽把自己送進監獄....
    同時,各個名校也急於擺脫「偏向白人」的舊日汙名,甚至在政治正確風起雲湧的今天,稍一不慎還會被掛上「種族歧視」的罪名。在這樣的情況下,名校為錢,無法放棄權貴子女,為名,又要為黑人和拉丁裔開方便之門。被「排擠」和搶奪名額的,無非就是剩下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了。
  • 美國暴亂背後:比起黑人,亞裔才是最大受害者
    最近這些天,對「黑人遭受不公對待」的抗議活動還在繼續。在主流媒體的報導中,不光美國全國各地爆發了數百起大規模的和平示威活動,抗議活動甚至蔓延到了全球各個地方。可很多人都在為黑人鳴不平的時候,卻忽視了,其實在發達國家,遭受歧視最多的,往往不是非裔,而是亞裔。
  • 面對美國白人對亞裔的歧視,李小龍當年是怎麼做的?
    最近,美國掀起的反種族歧視遊行聲勢越來越浩大,不僅歐洲各國加入其中,連日韓等亞洲國家也紛紛響應。這讓人在感慨美國黑人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時,也思考起亞裔群體的類似處境。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和亞裔微弱的存在感,亞裔歧視現象,從未引起過美國主流的關注——上一個為此不懈努力並產生強力影響的人物,還是李小龍。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好萊塢往事》中對李小龍的不當塑造,能夠掀起那麼大爭議的原因。
  • 美國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非法歧視亞裔美國人和白人,違反民權法
    路透社8月14日消息,美國司法部周四(14日)指控耶魯大學在本科招生過程中非法歧視亞裔美國人和白人申請者,違反美國民權法。該部門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調查結果是針對亞裔美國人團體對耶魯大學行為的投訴展開兩年調查的結果。美國司法部表示,如果耶魯大學不採取「補救措施」,將對該校提起訴訟。耶魯大學一發言人表示,該校「堅決否認」這些指控,但已全面配合調查。司法部表示,雖然在有限的情況下,大學可以在招生過程中合法地考慮種族因素,但「耶魯大學對種族的使用完全過度」。
  • 這個學區把亞裔歸類白人,誰將亞裔推向特權階級?
    學區的「有色人種學生」包括黑人、拉丁人、土著美國人、太平洋島民和多種族學生,他們都經歷了「持續的機會差距」。可是亞裔呢?因為優秀就沒有經歷過種族歧視了嗎?發言人說:「我們認為繼續分解數據的做法很重要,當我們審查我們的分類數據時,它顯示我們的學區系統地滿足了我們亞裔和白人學生的教學需求,而沒有滿足我們黑人、土著、多種族、太平洋島民和拉丁裔學生的教學需求。」那麼學區不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亞裔和白人學生的教學能取得成績,黑人等其他人種怎麼就都學不好呢?
  • 美國白人至上,對黑人殘酷剝削,終被仇恨反噬
    大洋彼岸最近很不平靜,畢竟美國歧視問題由來已久,我們本身也是被美國精英歧視的其中一類人(有色人種,亞裔),所以遑論幫助美國脫離騷亂。在超過半世紀後的今天,黑人已經從奴隸制的嚴酷剝削中解放,然而白人精英們通過工業機器、資本主義制度和嚴峻的司法系統,依然把黑人壓在底層。黑人居住在貧民區,教育資源有限,缺少上升通道,面臨高於白人數倍的被搜查率,被警察和同胞槍殺的概率比其他種族高得多……近日有國內分析人士指出,黑人被虐殺事件既是此次大規模暴動的導火索,也是暴動的深層原因。
  • 美華人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 對種族問題華人處境尷尬
    美華人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 對種族問題華人處境尷尬
  • 美國通過ACA5法案,將減少亞裔入學名額,給黑人更多機會
    ACA5的通過將給在美國亞裔帶來致命打擊。亞裔家庭一向重視教育,孩子刻苦讀書,積極參加活動,通過實力在美國各族裔中獲得更高的名校錄取率,非裔和拉丁裔的入學率就不那麼理想。因黑人問題帶來的「政治正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的考試教學。UCLA的教授拒絕給黑人學生取消原定考試,進行送分考試,便被憤怒的美國人民籤署請願書停職,甚至還有人威脅要殺了他。
  • 美國白人寧可和黑人結婚,為啥也不找黃種人?專家:美國人很聰明
    而在這些移民中,大部分來自於歐洲,其次便是拉丁裔和非裔移民,亞裔移民在美國人口中大約為5%左右。此外還有一些混血人種,混血人種佔美國人口的比大約為2.5%,其中大部分為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後代。 在美國的多個民族和種族中,黑人的生育率高,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快。而且黑人和白人通婚比例也高。在美國,跨種族婚姻比跨國婚姻更為常見。
  • 美國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非法歧視白人學生及亞裔美籍學生
    美國常青藤高校耶魯大學在本科錄取程序上歧視亞裔和白人,違反《1964年民權法案》。標語上寫著「以多元化為名的歧視是錯的」,資料照片)「逆向歧視」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運動和婦女運動風起雲湧,在此背景下平權法案誕生。
  • 美國白人數量驟降,30年後或成少數族群:拉丁裔比黑人威脅更大
    林肯、華盛頓、傑斐遜雕像的命運,預兆著美國的未來,當美國人口結構不斷調整,美國白人數量持續下降,成為少數民族之後,美國未來將走向何處?這種可能性在美國已經引發了擔憂,而且這種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美國的立國之本是白人族裔,而美國白人出生率持續下降, 白人生育意願持續走低,按照這個邏輯發展,美國白人失去主體地位,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