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農法的極致 | 福岡正信

2021-02-20 LOHAS樂活雜誌

看完這段視頻,你會理解1913年出生的福岡正信,和他的「無」的哲學與自然農法。在他看來,在大自然這個完整、不可分割且自我完滿的系統面前,人的智力根本不算什麼。嘗試用人力去分解、認識和改造自然,純屬痴心妄想,強行造作則後患無窮。人應克服貪慾,順時應天,尊重因果。

▲ 福岡正信所實踐的自然農發,對農民產生了重要影響。

福岡的信仰

______

人類做不到創造,是自然在創造;人甚至造不出一片葉子,是自然造出了它。福岡正信確信人可以不費什麼力氣就能種好莊稼,他把領悟的一套道家 「無」 的哲學用在種地上,並試圖讓其他農民追隨。他知道務農很辛苦,但確信務農又是腳踏大地、溝通天人之際的一種本原生活。

福岡正信1913年出生,畢業於高等農林學校,主修微生物學。1937年因肺炎住院期間,頓悟 「無」 的哲學並決定回鄉當農民,試圖以種植柑橘和稻米來證明 「一切無用論」 的想法,從此開始實踐自然農法。1975年出版《一根稻草的革命》。1988年獲印度最高榮譽獎和菲律賓麥格塞塞獎。1997年獲國際NGO地球協會獎。他的主要觀點是:大自然是一個完整不可分割且自我完滿的系統,在它面前,人的智力根本不算什麼,嘗試用人力去分解、認識和改造自然,純屬痴心妄想,強行造作則後患無窮。進而批判人的貪慾,主張回到類似小國寡民的個體農耕生活。

▲ 福岡正信的農耕生活

羅列一些他在《自然農法》一書中的解說——大自然奧妙無窮,遠非人智所能揣度:

自然界是個有生命的統一體,不容分解、解體,分解則消亡。

自然界本來沒有生死、大小、盛衰、強弱之分,害蟲與天敵是弱肉強食的關係,也沒有正邪善惡之分。

動植物在地球上發揮的全部作用,是不可能靠科學的分析和人們的智慧來補充的。

自然是人類無法知道的,任何解釋都存在著不合情理、犯錯誤的危險。

有無限多的原因,要想追根尋源,不可能找到什麼是真正的原因。

從部分性來看,有原因有結果;從整體性來看,沒有原因和結果。在自然界中,向來就沒有因果關係。這就是我主張的無因論。

一種要素的好壞、過分與不足,本來就沒有什麼標準,要隨其它要素的變化而相對變化,相抵相補,總是處於運動之中。

今年早熟品種好,為什麼呢?實際上真正原因並不能說清楚。颱風一吹,各產量要素都發生了輕重變化,也有的壞條件反而變為好的結果。


一切要素,只有在與其它要素的密切聯繫中才有意義。唯有未分割之前的原始要素,才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要素。

要素間的因果關係是把握不住的。原因當中還有原因。詳細地解釋歉收原因,只是自我滿足而已。進行大量的原因分析,或全部不予追究,結果同樣無意義。

因果關係糾纏緊密,不可能搞清它。解釋一步步取得進展是可能的,但是無效的,其想法與實際情況沾不上邊。


越是組合很多的改善對策,越是會出現很多相剋因素。這種相抑性是自然的一種均衡表現。自然界極力排除人為的影響,而還原自然的本來面目。

稻和蟲都生長在地上,它們之間能共生共存,毫無牴觸和矛盾。

自然界的動物對與自己食料無關的植物,不亂加傷害,這是本性所決定的。

高溫多溼的地方水稻極易生長得過於繁茂,病蟲害多發是為了抑制這一異常狀態,是自然界的一種自調手段。

他對大自然的理解和膜拜,令人動容,也相當精彩。既然人無所施其智,則不如絕聖棄智:

科學技術是能源浪費的一種手段。

「什麼也不要幹」 決不是書生學者的假定,也不是懶漢的藉口,而是一絲不苟地把握人生價值,始終不渝地抓住自然和人類的本質,主張不要分解自然。

嬰兒靠眼睛直觀事物,他們不會區別事物,所看到的自然是一個統一體,不會懷疑什麼,更不會表現出打抱不平。成人的眼睛是不完全的、充滿矛盾的。

將發芽作為生長的起點,將枯死作為終點,這都是人為的劃分。自然是一個,既沒有什麼出發點,也沒有什麼終點,有的僅僅是萬物在運動,也可以說什麼也沒有。

農民認為水稻結實是太陽的恩惠。科學家則解釋說:這是葉片中的葉綠素,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澱粉……科學家是不是真正了解光和空氣呢?這種科學只是擅長抽出某個死的自然現象的某個斷面來分析研究。把光僅僅作為一種物理現象來看的科學家,對光來說是個盲人。

▲ Larry Korn花了三年翻譯了福岡正信所著的《一根稻草革命》,現在他在俄勒岡州的阿什蘭成為了一個永續農業指導員。

這個世間什麼也沒有,人類只要歸順自然而生存便是幸福,什麼也不必操心。

依今年的觀察、經驗,是不能強加到來年的。

專門研究害蟲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一味抓住蟲危害稻的現象追究下去,倒不如研究蟲不危害稻更好些。

不要關在研究室內,只需在大自然這個廣闊教室裡,就能受到生動教育。(這段話讓筆者想起文革後期郭振清、葛存壯演的那部電影《決裂》,呵呵)

越接近於不加區別,適用範圍就越廣,也就越接近於自然真理。

用科學農法栽培作物,是根據人們的欲望,從自然中選出特定作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經營的。因此,必然犧牲其它動植物的繁榮和發展,也必將受到其它動植物的反抗。

他對科技應用下的現代農業口誅筆伐:

小乘的自然農法,以自然實質作為研究中心。科學農法以自然的外因為研究目標,而大乘的自然農法則是什麼也不進行的不戰而勝的方法。

把柿子栽種在土地上,比用科學方法去合成,要省力得多。

在產量和美觀程度上,科學農法顯示了一時的表面優越性,由於導入了高產技術,有希望獲得更高的產量也是事實。所謂高產技術,說到底只不過是減產的防治技術。人為的增產必然破壞大自然的物質循環和平衡,是導致公害的根本原因。

科學農法是以人的欲望和追求為目標,而自然農法則依作物的自身力量,使人的欲望得以滿足,以人的需糧要求為使命,不追求不切實際和違法客觀規律的妄想。

本來是相輔相成的樹姿,一旦經人工修剪,就變成了弱肉強食的爭奪。修剪後的樹枝就不能按自己要求去生長,一生都需人照料。

人為把作物培育得不健壯,為作物感染病蟲害創造了條件,然後再去防治。

了解自然的目的是為了去幹涉自然,這是毫無道理、有害無益的。

甚至對看似「友軍」的主張也不假辭色:

原則上說有機物堆肥也是無用,作物要依靠人造養分才能生育的想法就根本錯誤。

有機農法、微生物農法、發酵農法,其實仍然是科學農法的一個領域而已,最終將導致無可挽回的失敗。


他的自然農法有「三無」:無意、無為、無策,根本哲學是「萬法皆空論」,具體作法是「四不」:

不耕地 ▪

耕鋤越勤,土粒越細,空隙越少,土壤越板結。自然土壤隨著年代的增長,變得多孔而鬆軟,這是有機質的增加、微生物繁殖、地力增進的結果。土壤的肥沃性和鬆軟性要靠自然力來完成。土壤的生態系統是互為關聯的,腐殖質一增加,結構就改善,微生物就活躍。土壤具有自耕的能力。自然的森林不藉助人力,單靠自身的力量,就能使幼苗長成巨木。靠草和樹、蚯蚓和鼴鼠等承擔完全徹底的土壤改良和土壤耕作的重任,比單靠人為的手段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現代人硬把自然的手捆綁起來,以自己的手去代替,把蠢行誤認為明智。不管人們對土壤怎樣細加研究,也不可得知土中的一切,也不可能創造出超土壤的土壤。

不施肥 ▪

 

土壤中隱藏著無窮的奧秘和神秘力量,一般旱田一克土壤棲息著一億以上的黴菌、細菌、酵母菌、藻類等微生物;土壤並非死的礦物質,而是活的類生物體,這些微生物以各種形式生存、鬥爭、共生著。把土裝進盆缽、脫離自然環境的試驗,在特定條件下和有限範圍內,看到施肥促進了作物生長,不過是一時的局部現象,必然導致作物生長的軟弱化;酸性肥料抑制和殺滅了土壤微生物,使土壤發生混亂,而帶來無窮禍害。某種肥料施用過多,其它肥料的效果就降低;某種肥料一旦不足,其它肥料再多也是白浪費。

不除草 ▪

自然的環境能使各種植物共存共榮,但從人的眼光來看,共存是相對的,鬥爭是絕對的。在茂密的森林群體中,上有喬木下有灌木,灌木之下有雜草,雜草之下又有苔蘚,從上而下形成有秩序的合理層次結構,與其說它們在那裡爭奪養分,不如說是共生共榮、和睦相處、各得其所。草能夠使土壤肥沃。自然界有多種雜草,乍一看好像雜亂無章,仔細觀察卻生長盎然,生死有序,很有規律,潛在著深刻的哲理

▲ 農民在田裡噴灑農藥

不用農藥 ▪

天敵和害蟲之間是什麼關係,又是如何變化的,人們很難說得清。直接無害而間接卻有害,況且天敵是多次相關聯的,害蟲自身內部也在互相殘殺,在選擇農藥時,如何區別使用,是很難辦到的。除草劑不僅鍛鍊了原有雜草的抗藥性,而且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能抗除草劑的新型雜草的蔓延,使除草問題陷入困境,導致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 福岡正信所著的《一根稻草的革命》英文版封面

他要探索「人間的奧秘」,緬懷雞犬相聞的理想生活,把個體回歸田園作為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方案:

田間有蜘蛛和青蛙活動,蝗蟲一個接一個飛來飛去,紅蜻蜓成群飛舞,稻穗像穀子那樣剛勁有力地屹立在田裡。樸實的農民在家前屋後搞自給自足的蔬菜生產、在庭院中栽植果樹,樹下小孩子玩耍,豬吃小孩子的糞便,同時也進行鬆土,狗攆走豬,人在這樣的肥土中種菜,蔬菜茁壯生長,一旦有蟲子危害就有雞來啄食,雞生的蛋供孩子們吃。這種最接近於自然狀態的生產生活方式,既不浪費也最合理,在六十年代的日本農村到處可見

現代人已經完全與大自然隔絕了。表面悠然自在的年青人,其內心世界空虛,失去了自然歡樂,追求著無聊的娛樂。自然狀態的心曠神怡,僅僅存在於大自然當中。所有的人歸鄉耕種,是創造理想鄉村、社會、國家的根本途徑。一畝半田就可以達到自給自足要求了,在上面建小房屋,生產食物和蔬菜,飼養一頭山羊,飼養數隻地雞和養點蜜蜂之類,那是很理想的。

▲ 比爾·莫裡森和福岡正信

福岡是個固持理念、不肯妥協的人,終其一生,他的自然農法在日本很少被接納,連著作都不易出版。據說他兒孫的農場也沒有採用自然農法,而是一般的有機農法。

比爾·莫裡森是當代另一個主張革命性農法的人,他生於澳洲的塔斯馬尼亞,比福岡小15歲,1974年提出樸門(permaculture)農法。1986年,二人在美國一個有上千人參加的樸門聚會中有過一次交集,孤獨的福岡終於找到了同道中人,儘管他們的觀點不乏分歧。有趣的是,莫裡森也是位有志改造社會的人物。他們都沒把志向局限在農耕範疇裡。比福岡稍早提出自然農法構想的岡田茂吉亦然,他甚至創立了一個「世界救世教」。至少在東方,鄉農生活還有可能成為通往理想彼岸的渡口。

2008年8月16日10點15分,福岡因年老體衰在愛媛縣家中去世,享年95歲。

《自然農法》作者:福岡正信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

《一根稻草的革命》作者:福岡正信

出版社:北京大學社,1994;廣西師大社,2017

以上內容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門視頻

相關焦點

  • 自然農法創始人「福岡正信」vs 樸門永續設計之父「比爾·莫裡森」
    福岡正信使用日語將他的耕作方法描述為自然農法(shizen nōhō),不需耕作,不需肥料,不需農藥,不需除草,仍然帶來豐收,驚異的「自然農法」。儘管自然農法被認為是有機農業的一個子集合,它與有機農業仍有相當差異。福岡正信在1937年因肺炎住院,養病期間頓悟無的哲學,並辭去工作。
  • 福岡正信與自然農法:「無為」的農耕哲思
  • 自然農法,究竟是「謬論」還是種植模式的「新生」?
    自然農法由日本福岡正信提出,他對於自然農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執著感,像是被某種力量所號召,堅持讓作物按照其原有的規律進行生長,按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作物是長出來的,而不是種出來的"。這一切在外人甚至是自己的父親看來,都有些荒誕不羈,但對於福岡正信來說,這才是生命生長的真諦。
  • 關於各式各樣的自然農法 | 百科
    自然農法(英語:Natural farming)是日本農民和哲學家福岡正信建立一種的生態農業手法,他在1975年出版的《一根稻草的革命》一書中,對此進行了介紹。福岡正信使用日語將他的耕作方法描述為自然農法(shizen nōhō),不需耕作,不需肥料,不需農藥,不需除草,仍然帶來豐收,驚異的〈自然農法〉。
  • 什麼是自然農法種植?
    自然農法本質上是一種整體辯證統一的思維模式和普遍聯繫的有機生命體的世界觀,追求一種「無為」的平衡與和諧。自然農法不是農業技術,更不是經濟模式,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學。自然農法充分強調利用自然系統機制和過程培育土壤,並「最大限度地利用農業內部資源」。20世紀70年代 ,另一位日本學者福岡正信主張,人類要「與自然共生的農法」,並確立了「不耕地、不施肥、不用農藥、不除草」的農法法則,發展了自然農法。目前,除了日本以外,美國、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都設立了有關研究機構。
  • 葡萄乾、普渡寺美女和自然農法
    自然農法是一種依循大自然法則的農業生產方式,指的是不用任何方法,任其自然生化,取自然生長之物,以養性命,以維護土壤生機的土壤培育為基礎,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和生長調節劑以及任何有殘害土壤的添加物,自然農法的創始人是日本的岡田茂吉。
  • 樹林、小鹿、百年老藤——只用自然農法,怎樣釀出「殺手酒」
    現任莊主,剛剛邁入中年的Luca Roagna也將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奉為圭臬,也因為此,如果能和他在Roagna度過一天,相信這絕對不同於你在大多數其他酒莊的經歷。這裡的葡萄園中有一片野生的小樹林,溪水從其中穿過。即便你沒能看到鬼鬼祟祟的狐狸,也一定能看到那幾頭羞澀又好奇的鹿,在葡萄園邊緣試探。
  • 源自日本自然農法,昆蟲與蛇出沒,不苟同卻支持北京延慶6年實驗
    自然農法,來自日本   自然農耕,也稱作自然農作法,比較早的思想來自日本的福岡正信,1913年出生於愛媛縣,20歲畢業於日本岐阜高等農林學校,後在橫濱海關植物檢查科工作,1937年,他回到家鄉愛媛縣幫助父親柑橘種植。
  • 上海一男子成功實踐自然農法 不施農藥化肥(圖)
    不施化肥、不用農藥,賈瑞明正在嘗試的新鮮種法叫做自然農法。起初,賈瑞明並不知道什麼叫自然農法,自然也沒考慮過這麼幹。他是抱著科技下鄉,做農村致富帶頭人的想法才承包土地的,所以在第一畝地裡種下的品種就是效益不錯的薏米。賈瑞明翻看教材,了解薏米的種植技術,發現種薏米需要用農藥浸種,並施以各種化肥。按照現代農業的操作流程,種莊稼從頭到尾都需要農藥和化肥,施用的時間和次序都十分嚴謹。
  • 秀明自然農法實施綱要
    ⑹天敵、小動物的利用  ⑺其他  ⑻資材的處理第六章 輸送、選別、調整、洗淨、儲藏、包裝等的程序管理第七章 秀明自然農法的階段附錄(參考資料1)秀明自然農法的農產物之標示第一章 秀明自然農法1.秀明自然農法的定義所謂的秀明自然農法是由岡田茂吉先生所提倡的農法
  • 自然農法助力有機農業發展
    自然農法出產的農作物,保持著作物本身甘美的滋味,有著比較優質的口感。自然農法以天然的耕作方式生產綠色無害的農產品,滿足了人們對於健康的追求。自然農法通過減少化學物品的使用來優化土壤,美化環境,為有機農業保留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同時,自然農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型農作方法,可以保持恆久的生命力。
  • 自然農法思考 :自然農法的實操細則
    文|農人張鵬輝「大道至簡」,自然農法的實操其實是對土壤學與生態學原理的靈活運用
  • 國外自然農法的興起-4
    21世紀以來,日本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原川達雄提出了按照自然農法創建自然循環型區域社會的理念與技術。原川認為,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是一味地追求很方便地獲得豐富的物質享受,盲目大量生產、消費、浪費,導致垃圾場爆滿、河道淤塞,產生環境汙染和各種疾病多發等負面問題。
  • 愉快輕鬆的福岡之行
    出發前去福岡之前一直以為這次的行程會以在酒店休息為主外加偶爾的幾頓出門覓食但來到福岡之後卻是天天在開心愉悅的不斷探索中度過。1 第一天將購物完成絕對是明智的來到的第一天,因為按照休息為主的思路所以就想先去把該買的都買了去了潮牌店排隊Supreme再沿路把巖田屋,天神三越,大丸兜了個遍對於一個物質需求比較低的我來說也算是做到極致了
  • 《自然農法》農場,食材安全的「家」
    《自然農法》,在當今的中國而言,應該算是最純淨的健康農業了,因為他最主要的特徵「四不」:不打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不種植轉基因水稻,完全與現代化學農業是個截然不同的種植方式,很多自然農法實踐者甚至還是不翻耕土地的。這樣的種植方式種出來的水稻,自然是非常安全非常健康的了。
  • 當科技遇上樸門永續自然農法
    當科技遇上樸門農法,這是個很好的題材,數百年來,人類就一直運用科技去改變自然,人類決定我們想要什麼,然後就強迫環境去改變、適應人類,但樸門農法卻相反,樸門農法利用科技去觀察、
  • 聶瑞東:雲頂山上的「自然農法」人
    聶瑞東就是這樣的一位遵循自然農法的莊園農場主,他堅持「自然農法」的作為是值得推崇的。 歸屬感迫使他辭掉北京的工作,返鄉投身農業;使命感督促他開創一條有機農業循環發展之路;堅韌和熱忱指引他堅持自己的「自然農法」,開拓創新,帶領著鄉親們,成立了山西雲頂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淳安:千島湖有個自然農法生態村
    淳安:千島湖有個自然農法生態村   淳安縣姜家鎮,有一個十分特別的村——千島湖自然農法生態村
  • 自然農法,如何造就一杯潔淨好茶?
    因此遵循自然規律的自然農法也是最經濟、環保、節能、和諧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回歸自然,何須為之?即便開花結果,到了合適的時節便乾枯,化作塵土供給舞臺上下一幕的生命:生敗自知,何人為之?自然也。農作物原本就是自然裡被人類鍾愛,特別栽培而馴化的植物。茶謂草中英,更是自然界的精華,蘊藏著大自然的信息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