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殺!翔安這種古早味的米糕你吃過嗎?

2020-12-20 海峽導報社

米糕是中國的傳統小吃食品,擁有悠久的歷史。古籍裡的「稻餅」「餌」「餈」等指的都是類似的食品,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第一次有了「米糕」的正式稱謂。北魏的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述了古人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

如今,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米糕,而閩南古早味的米糕因為工序繁瑣、費時費力,如今市面上已經很少見了。舊時的閩南,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用米糕祭拜,這是它曾經盛行不衰,深深烙印在閩南人記憶裡的原因。而今天,傳統米糕開始被各種精美便捷的點心替代,那種吃上一口就滿心歡喜的老味道很難覓得了。幸運的是,我們在翔安的一戶人家找到了這種味道

採訪的時候我們了解到,農曆七月做出來的米糕最好吃。因為這個天氣的溫度和溼度,做出來的米糕最鬆軟。中秋後天氣逐漸乾燥起來,米糕的口感也會慢慢地變硬。看來我們趕得正巧。

那天採訪完,發了個朋友圈,引得圈裡一眾好友紛紛感嘆著,開始了回憶殺。於是隔天和友人又開了二十公裡路的車,專程去買上幾斤剛出爐的米糕。剛出爐時的米糕配上幾口清茶,思緒一下子就被帶回孩童時期,圍坐在大人旁看著她們做著米糕,或是眼巴巴看著屋梁中間掛著的吊籃,想著吊籃裡的米糕什麼時候可以再吃呢……

我們走進翔安新圩後行村蔡保珍的家裡,和她一起尋回那古早的記憶。

蔡保珍和新出籠的米糕

屋外的豔陽下,曬著一排排的蒸籠。走近一看,蒸籠上還記載著年份。舊時綁蒸籠都是純手工製作,綁蒸籠的師傅大多為莆田人,綁完一個蒸籠,師傅會把當年的年份記載上去。我找了找,最早的一個寫著「一九八五年」。那濃濃的古早味頓時冒了出來。

如今,蔡保珍家的手工蒸籠就有九十多個,加上後來的鐵蒸籠,總共有百來個。然而生意好的時候,這麼多蒸籠還是不夠。「我在我們新圩可紅了。」她甜甜地笑著說,像孩子一樣。

從小會做,蒸出美味與眾人分享

蔡保珍回憶,在她孩童時期,父親便在村裡給人家加工米糕粉。她從小就覺得做米糕好玩,有時忍不住伸手去碰,還會被長輩喝斥。因為興趣加上從小耳濡目染,到十幾歲,她就學會了米糕的製作要領,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喜歡吃,蔡保珍便常常有意識地和嫂嫂們聚在一起琢磨研究一些閩南古早小吃的做法,今天蒸個米糕,明天蒸蛋糕饅頭等,漸漸地,也就熟能生巧了。

後來組建了家庭,蔡保珍和丈夫在家中的自建房經營起一家小商鋪。當時在院子裡造了個柴火灶,店裡生意不忙的時候,她便會做些米糕、碗仔粿之類的古早味小吃。本來是自己吃的,有客人來買東西時也會請客人嘗幾塊,結果常常是客人們這個吃一塊那個吃一塊,自家還沒吃上幾塊,很快就分享完了。客人們都在感嘆好吃,說以前新圩還有十幾家店做著米糕生意,但慢慢的就找不到了,紛紛建議蔡保珍專門做一些古早小吃來賣。

嘗試創新,讓古早味具有現代感

蔡保珍的米糕店就這樣開張了。米糕雖美味,但做米糕的流程繁瑣辛苦,難怪很多人都堅持不下去。「做米糕的工具做前都要先擦洗一遍,做完也都要擦洗一遍,洗完了一天拿進拿出的也要費不少時間。」蔡保珍感慨道,「我已經五十幾歲了,每天凌晨兩三點還要早早起來準備做米糕的工具,現在年輕人當然都不想學這個了。我常說看你們哪個要學我全部教給你們,可沒有人做得到,太辛苦了。」

這門手藝遲早會斷掉,最大的原因是年輕人不知道什麼是「古早味」了——這是蔡保珍的見解。「小時候,我奶奶叫我和她一起包粽子,我不去包,她就會說以後奶奶走了,你們不會包就沒得吃了。這樣的話我現在跟女兒念叨就沒用了,女兒說有錢外面什麼都能買到。可她不知道,工廠大批量做出來的東西已然不是古早味了。」

一邊感慨著老手藝的沒落與希望,我們一邊進入了米糕的製作流程。

製作步驟

炒米

製作米糕的第一步是炒米。這是最辛苦的一步,把米洗上三四遍後,瀝乾備用。蔡保珍說,米洗乾淨來炒就不會黏,這樣炒起來米才會松。因為是手工在柴火灶上翻炒,每次只能炒十幾斤的米,要炒半個多鐘頭,中間不能停,一停米便會燒焦。

蔡保珍和她先生兩人輪流炒著,一鍋接著一鍋。她說,單單炒米有時就要花費上一天的時間。翻炒好的米讓其自然冷卻後便可以準備下一步了。

磨粉磨糖

第二步是磨粉磨糖。蔡保珍說,你看那臺磨米粉和磨糖的電器已經有四五十年的歷史了,現在都買不到了,也算是老古董了。她撫摸著機器,就如同撫摸著自己的孩子般。「左邊是專門磨米粉的,把洗乾淨的米放進去磨成細粉,糖也是一樣,放在右邊這裡磨成細粉。一定要細,越細越好,這樣蒸出來的米糕口感才綿柔。」

拌粉拌糖

第三步就是拌粉拌糖,把磨好的細粉和糖,拌在一起讓其均勻。最後再拌入一些磨好的花生粉和芝麻粉,再一次攪拌均勻,具體口味可以根據客人的喜好要求添加。

蒸煮

最後把拌好的粉放入模具中塑形,放入蒸籠中,就可以準備蒸煮了。用柴火蒸上個二十分鐘,香噴噴的米糕便完成了。蔡保珍說,之所以堅持用柴火蒸煮,是因為柴火灶煮出來的食物會有特別的味道和口感。

米糕上的圖案

蒸米糕主要的器具除了蒸籠外,最有特色的就是模具了。不同地方的模具都會有所不同,但不外乎都是寓意吉祥、帶著美好祝願的圖飾。

蔡保珍說,她手上的這個米糕模具到現在已經有百來年了,是從她爺爺輩就有了的。模具上雕刻著三種不同的圖飾,有扇形,因「扇」與「善」諧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有魚形,「魚」與「餘」諧音,所以魚象徵著富貴;還有一種是葫蘆圖飾,由於「葫蘆」與「福祿」音同,它又是富貴的象徵,代表長壽吉祥。

單單一個蒸米糕就包含著這麼多文化信息,這也是古早味為什麼總是讓人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吧。

來源:業翔民安

相關焦點

  • 尋回古早味!蒸籠上百個,她的米糕很走俏
    舊時的閩南,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用米糕祭拜,這是它曾經盛行不衰,深深烙印在閩南人記憶裡的原因。而今天,傳統米糕開始被各種精美便捷的點心替代,那種吃上一口就滿心歡喜的老味道很難覓得了。幸運的是,我們在翔安的一戶人家找到了這種味道。 採訪的時候我們了解到,農曆七月做出來的米糕最好吃。因為這個天氣的溫度和溼度,做出來的米糕最鬆軟。
  • 翔安這一口古早味酥脆噴香有嚼勁,吃過的人都忘不了……
    寸棗糖你吃過嗎?在翔安馬巷TA至少有50年以上的歷史不管是六七十歲的老人還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有這一口古早味的記憶你愛這一口美味嗎?寸棗糖,形似沙琪瑪但吃起來無論從口感還是口味卻跟沙琪瑪完全不一樣首先是原材料的不同,寸棗糖主要用糯米,吃起來有嚼勁,有麥芽糖的天然香味,還有點睛之筆的微微蒜味。糯米的挑選有講究,選用色澤呈自然米黃色、圓潤飽滿的上等國產糯米,摻上一定比例的進口糯米,提前一天浸泡後瀝乾過夜,第二天早上再加工磨成糯米粉。
  • 在浙江衢州,江山米糕,香甜脆口,你吃過嗎?
    在浙江衢州,江山米糕,香甜脆口,你吃過嗎?小夥伴們,在浙江衢州,江山米糕,香甜脆口,你吃過嗎?延伸 · 推薦浙江東陽土特產「索麵」味道鮮美,口感好,你吃過嗎?在浙江金華,東陽粉幹韌性好,有嚼勁,你吃過嗎?
  • 來自雲霄的回憶殺,這些「古早味」小吃,你還不來嘗嘗嗎
    在雲霄這片熱土上,除了數不盡的山川公路,還有無數讓漂泊在外的雲霄人惦念的家鄉古早味美食。古城雲霄,是漳州市的縣城。雲霄的美食既有世代相傳之味,也有市井生之味。雲霄人在辛苦打拼之餘,懷念家長的最佳方式就是這些古早味美食,熟悉的味道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故土的氣息在雲霄人心中瀰漫,你是否懷念這些雲霄小吃呢?
  • 廈門翔安十二道村味,道道地道好吃,你吃過了沒?
    吃煎蟳是比較費手的,厚實的蟹肉,飽滿的紅膏,也只有上手才能吃得盡興了!還有地道的番鴨烹煮而成的薑母鴨!這才是小時候的味道呀!有別於現在廈門島內的切塊薑母鴨,這種整隻的薑母鴨更加入味,肉質更加軟嫩,用筷子就能將肉輕鬆分開,吃的時候連皮帶肉一起吃,口感鮮嫩鹹香,十分感動的味道!
  • 這些老式糕點,8090後小時候大多都吃過,滿滿的回憶殺!
    大家還記得幾種小時候吃的老式糕點?那些沒有顏值,很普通很簡單的糕點,但是味道卻一直停留在哪個年代,再吃上幾口滿滿都是回憶,小編今天再帶大家重新回味一下這些老式糕點,8090後小時候可能大多都吃過,滿滿的回憶殺!
  • 史上最難買、排隊一碗難求的糯夫米糕,3大必吃理由一次看
    現在想吃不用特地跑臺南,糯夫米糕相約你在臺北快閃,想品嘗這超人氣美食可千萬別錯過。
  • 滿煎糕,這道充滿古早味的早餐,你吃過嗎?
    它是泉州人的經典早點,平時配碗豆漿當早餐吃,不能更完美了!滿煎糕,這道充滿古早味的早餐,你吃過嗎?滿煎糕,滿是達到極點的意思(閩南話裡讀muan,第三音),是閩南人常吃的一道面點,糕外表平平,中間層的「細胞」比較大,切面層看起來呈牙齒狀,剛出爐的時候吃,表皮有點脆,中間糕體很Q。如果放到隔天,表皮由於接觸空氣太久會軟掉。
  • 「流動廚房」烹製的地道翔安美食
    昨天帶你了解了閩南民間「入厝」的習俗,探路日益興起的「流動廚房」進入社區,今天感受一下其出手的地道翔安美食。翔安同安美食翔安同安的美食同源同宗,山海結合,不分你我。翔安同安是廈門島外東北部的兩個區,原本是同一個縣,2003年04月26日之前還是同一個區。著名的婚宴大菜都冠有「同安」兩字,開胃菜十三寶、同安封肉、同安煎蟹、同安燉宴、同安羊肉煲、同安地瓜粉條、同安薑母鴨、同安滷豬腳,還有比較少見的桂花炒,幾代人傳承下來的經典美食。翔安的美食,在老同安的根基上有哪些演繹,真的還說上來。
  • 傳承了幾代人的翔安古早味,竟隱藏在一個小巷子,一般人都找不到
    當然,男生吃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啦。藥膳當然要和食材搭配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同時口感也要讓大眾接受。四物為什麼要燉番鴨?從記事起,似乎家裡的長輩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或許這就是老祖宗們經過無數次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最佳搭配。
  • 山水美食,讓味蕾感受大自然,臺灣筒仔米糕
    美就美在那鍋滷肉臊,有著古早味的堅持,賣米糕三十幾年來,始終選用乾燥紅蔥酥和豬後腿肉爆香,少了一般滷肉臊常見的油膩味;而糯米飯好吃的秘訣,應該是炊熟後再移入木桶內保溫;香松彈牙的米糕搭配甘甜的柴魚湯,十分美妙。因為這頓早餐,我覺得那場演講充滿了活力,面對學生也慈眉善目。
  • 翔安這種古早味小吃真「寶藏」級,島內食客也慕名而來
    在翔安馬巷說起這種小吃那絕對是人人都流口水TA 就是 芋包芋包美味但做芋包流程繁瑣辛苦與其它一些地方的芋包做法不同,翔安芋包在蒸好後,還有油浸這一步,保持中小火慢煨,讓芋包浸在恆溫的植物油中。出乎意料的是,出鍋的芋包香氣撲鼻而來,淋上秘制花生蒜蓉醬和油蔥,吃起來一點也不油,反而把芋頭獨特的香氣完全 " 勾引 " 出來,芋皮也能吃出外酥裡嫩的口感,讓人不得不感嘆一聲:真妙!
  • 臺中清水一日遊,古早味阿婆粉圓清涼好滋味
    黃色粉粿吃不太出鹼味,入口冰冰涼涼,還挺有彈性的。朋友點的是粉圓+梅子。話說阿婆粉圓的粉圓就是很古早味路線,咬下去不是QQ彈彈,而是偏軟然後在齒間隱約有一些咬感的那種,吃起來很自然。梅子則是梅子湯汁,淋上去酸甜酸甜的,把糖水的滋味變得更豐富。
  • 粵菜譜58期|臺灣旅遊美食攻略 走遍5條街品嘗45道臺南古早味美食
    據說過去作為臺灣首府時,臺南市民的生活富裕悠閒,有了富裕與悠閒就必然要求生活精緻,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還要求吃得有品味,吃得有情調,吃得有文化,這就琢磨出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擔仔麵、蝦卷、蚵卷、紅燒魠魚羹、鱔魚意面、棺材板、米糕、蝨目魚料理、鹹粥、牛肉湯、蝦仁肉圓……在臺南市街上閒逛,你會覺得自己是在追溯歷史。
  • 這樣的臺灣古早味蛋糕你吃過嗎?
    Q彈綿軟,口感duang~duang~的古早味蛋糕。 此配方適用的模具:學廚八寸活底方形不粘模。 水浴法,水浴盤用的是邊長28cm的學廚金盤。如果烤箱比較小,表面上色過快,可在表面加蓋錫紙。13、烤好後取出,提著油紙脫模,撕掉油紙即可。14、稍晾涼後,切一片,組織綿密彈嫩,很好吃噠。
  • 回憶殺:已經停產的6種雪糕,00後沒吃過,全吃過的至少奔四了!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波回憶殺:已經停產的6種雪糕,00後沒吃過,全吃過的至少奔四了!去看看你吃過幾種吧?1.大頭,它是最早流行的冰淇淋。雖然裡面有奶油,其實吃著還不如現在的冰糕奶油多,但是味道卻很棒,很讓人緬懷。一直5毛一支,從不漲價,只有一成包裝紙,紙上寫著大頭,頭上圓鼓鼓的,均勻的沾滿脆皮,脆皮在那時是最奢侈的冰糕。
  • 做米糕,用粘米粉還是糯米粉?做錯這一步,難怪米糕口感不好
    做米糕,用粘米粉還是糯米粉?做錯這一步,難怪米糕口感不好米糕這種美味的甜品有沒有朋友們吃過呢?說起來這還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傳統小吃,香甜軟糯,吃起來口感特別好。但是現在我們想吃糕點的話一般都是去甜品店買,大多數都是一些網紅產品、現代美食,雖然說口感是很棒,但是價格又高,吃多了對身體負擔還很大。所以說像米糕這種傳統小吃就成了我的最愛。口感很好,而且食材也簡單,沒有任何添加劑,多吃的話對身體也沒有壞處。而且米糕做出來也比較容易儲存,不容易壞,做好之後隨吃隨拿非常方便。
  • 這種紅色的米比較少見,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你有吃過這種米嗎?
    這種紅色的米比較少見,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你有吃過這種米嗎?稻米是南方地區的主食,它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南方地區種植的水稻比較多,人們也經常食用米飯、米糕、米粉等食品。稻米的品種非常的多,有糯米、粳米、秈米等不同種類。
  • 網紅零食VS古早味,哪個你更愛?
    在這樣一個網紅美食輩出的時代,不少人開始回憶起古早味的童年零食,假如現在同時將童年時分吃過的零食和網紅零食放在你面前,你會吃哪一個?像這種大大泡泡糖,在小的時候一毛錢一顆,那種水果味濃鬱的的糖膠能夠然小七放鬆一整個放學,而且還會附上貼紙,可以貼在手上(應該是最早的紋身貼了)現在的你還會吹泡泡糖嗎?現在想要買到散裝的大大泡泡糖,價格絕對不是當年的1毛,在網上買的話要買上一大桶,紋身貼應該是沒了。
  • 好吃的飯後甜點,麻糬,你吃過嗎?
    好吃的飯後甜點,麻糬,你吃過嗎?麻糬是一種糯米制的食物,它的質地軟而且帶黏性,是從日本起源的,後來傳到了臺灣。麻糬這個名字,其實是把日文中的一個單詞音譯成臺灣話的。還有一個說法說是,吃起來又軟又有嚼勁的麻糬是客家人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