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雲霄的回憶殺,這些「古早味」小吃,你還不來嘗嘗嗎

2020-12-23 老玉米尋味記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對於人是這樣,對於美食亦是。在雲霄這片熱土上,除了數不盡的山川公路,還有無數讓漂泊在外的雲霄人惦念的家鄉古早味美食。

古城雲霄,是漳州市的縣城。雲霄的美食既有世代相傳之味,也有市井生之味。雲霄人在辛苦打拼之餘,懷念家長的最佳方式就是這些古早味美食,熟悉的味道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故土的氣息在雲霄人心中瀰漫,你是否懷念這些雲霄小吃呢?

水面。水面是雲霄的名小吃,到雲霄,不吃雲霄水面,等於你沒到過雲霄。扁扁薄薄的手擀麵,配上手工扁肉和手工打出來的肉丸子,加入事先熬製好的大骨湯,最後還要澆上一點用豬油炸成金黃色的蔥頭,滿碗葷香,這便是雲霄的味道了。

燻腸。燻腸是雲霄人最拿手的一道地方名菜。薄薄的小腸皮咬下去,唇齒間流著肉的幼滑、酒的香氣,把它製成燻腸幹,更是下酒的好菜。在雲霄,請客開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道主菜,其中有一道就是這燻腸。

米梭。這是雲霄獨有的水晶餃子,雲霄話「米梭」或者「水晶粿」,在雲霄家喻戶曉。晶瑩剔透的外皮,是水晶餃的最大特色,軟適爽口,表皮頂部還有一頭小蝦點綴,感覺就像茶餐廳精美的茶點一樣。以蘿蔔、蝦仁、豬肉等為內陷,形狀獨特,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吃完後口齒留香。

油棗。雲霄話叫做「油棗」,與廈門的炸棗類似。番薯粉加麵粉,摻淡薄水,搓成一顆顆的圓球,下鍋油炸。淡淡的番薯香,溫熱香軟,吃了之後根本停不下來!

綠豆粉粿。這算得上雲霄的小吃甜點了。將綠豆去殼磨成綠豆漿,加入明礬澄清後,取沉澱豆粉加糖、鹽煮熟後,成透明有彈性的綠豆粉粿。質地晶瑩剔透,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綠豆粉粿,口感冰涼滑嫩,爽口而味道鮮美,有著清熱解毒,潤肺潤喉的效果,在夏天食用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雲霄人獲取食物的實踐和非凡智慧,無處不在。這一波超強的雲霄回憶殺,是否有勾起你心中的回憶呢?沒有嘗過的不妨行動起來,到雲霄這座古城親自嘗一嘗吧。

本文為百家號老玉米尋味記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點擊訂閱關注本百家號,轉發此文章!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回憶殺!翔安這種古早味的米糕你吃過嗎?
    米糕是中國的傳統小吃食品,擁有悠久的歷史。古籍裡的「稻餅」「餌」「餈」等指的都是類似的食品,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第一次有了「米糕」的正式稱謂。北魏的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述了古人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如今,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米糕,而閩南古早味的米糕因為工序繁瑣、費時費力,如今市面上已經很少見了。
  • 臺南:尋找小時候舌尖的「古早味」這些味道依舊存在!
    臺南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古蹟,還是許多臺灣美味小吃的發源地。這裡是一個讓人倍感親切的城市,這裡的食物 房屋建築每一處地區都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在這裡更是充滿了無處不在的」古早味「讓人感覺勝似在家的溫暖和舒適。
  • 八閩千姿:閩南「古早味」小吃走起品牌文化路(圖)
    走在泉州紅磚綠瓦間,尋回「古早味」,很容易發現,這些「老字號」的味道一洗以往的攤位形象,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特色的門店,大多的門店裝飾都遵循復古原則,坐落在古城區東街的藍氏鐘樓肉粽的總經理藍雄輝告訴記者,肉粽是閩南人喜愛的傳統小吃,是閩南文化的一大特色,這樣古香古色的裝飾不是刻意去複製的,是將肉粽小吃與閩南特色文化元素相結合的產物。
  • 矮桌矮凳古早味 尋覓上海的臺灣小吃[組圖]
    一些星級賓館紛紛在推出東南亞的美食節、臺灣小吃的美食節。別看這些美食紛紛地登堂入室,進了上檔次的場所,究其淵源,其實大多來自民間。  嘉義雞肉飯、臺南割包、生炒花枝羹、蘭陽雞卷、東石蚵仔面線、滷肉飯……聽幾位臺灣的資深廚師講,這些美食,古早味,就是阿媽阿公做的味道,傍著小攤檔,矮凳矮桌的吃起來才有味道。  雞卷是臺灣名吃,蘭陽雞卷尤為有名,蘭陽是宜蘭的舊稱。
  • 校園小吃回憶殺:那些年學校門口的小吃,你肯定全部都吃過!
    校園裡除了活瑣事以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校門口街頭的小吃了。校園小吃回憶殺,盤點那些年學校門口的小吃,你肯定全部都吃過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臭豆腐長沙臭豆腐,全國文明,聞起來是臭得,吃起來是香的。
  • 廈門老街,幸福路上滿滿都是古早味小吃
    說起廈門的幸福路,估計在廈門的沒有不曉得這條位於老城區裡最古早的老街道,也因為名字的好寓意,一直以來是遊客前來打卡拍照的好地點。既然說是古早味老街,那自然是有好多本地人都愛的小吃店在其中,老二市口土筍凍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親民實惠的價格,快速出餐又可口美味的小吃也是最吸引人之處。好比這家位於人民體育場對面,老二市土筍凍隔壁的伊家炸串,店裡下午4點才會開店,店裡也沒有多餘座位,卻不會影響他的好生意。
  •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古早味曼煎糕
    古早味,就是用傳統方法製作的東西,可以理解為值得懷念的味道。比如古早味的老宅子、古早味的臭豆腐。傳統小吃,當然更容易被冠名以古早味。在檳榔嶼著名的汕頭街,一家做火炭曼煎糕的街頭攤就特別標註了古早味。不一會兒麵糊鬆鬆地鼓脹起來,顏色變黃,顯然這麵糊是發酵的,應當也加了雞蛋和泡打粉。之後撒上花生碎,糖漿和甜粟米粒,扣上蓋子燜一會兒。老人一邊做一邊和我聊天,他說這種用火炭烤的最好吃。我問這曼煎糕是哪裡的傳統?老人說廈門和香港都有,但那邊是大餅,厚,還要切開來。
  • 九一路這家開了17年的古早味,每份小吃都在售賣回憶……
    整個店鋪的年代感十足,店招文字的顏色似紅非紅,絲毫不顯眼。店名本是叫永來三鮮牛肉小吃,但這個店招貼紙,如今已有部分掉落,所以你若是第一次來,很可能就錯過ta了。zui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二人還時常身穿情侶裝作業,真的是太有愛惹~不由地感嘆,即便歲月不饒人,使二人身體面龐衰老,也無法改變二人相濡以沫的日常小情趣~遙想當年,小編也是一個愛晨練的積極分子,每天6點半晨跑路過這裡,都能看見夫妻倆在開檔時的忙碌身影。
  • 泉州古早味:漂洋過海的鄉愁(組圖)
    古早味,這個詞可以說是專門為泉州菜量身定做的。這個再地道不過的閩南詞彙,本來就是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龔勤勤介紹,早期的時候,化工食品產業不發達,因而家庭裡在做菜的時候,所採用的烹飪方法比較單純,通常只是用簡單的油鹽醬醋調料來製作食物。儘管如此,烹製而成的食物,非但不失美味,反而更加綠色健康,也更加「好料」實在。
  • 尋回古早味!蒸籠上百個,她的米糕很走俏
    那天採訪完,發了個朋友圈,引得圈裡一眾好友紛紛感嘆著,開始了回憶殺。於是隔天和友人又開了二十公裡路的車,專程去買上幾斤剛出爐的米糕。走近一看,蒸籠上還記載著年份。舊時綁蒸籠都是純手工製作,綁蒸籠的師傅大多為莆田人,綁完一個蒸籠,師傅會把當年的年份記載上去。我找了找,最早的一個寫著「一九八五年」。那濃濃的古早味頓時冒了出來。 如今,蔡保珍家的手工蒸籠就有九十多個,加上後來的鐵蒸籠,總共有百來個。然而生意好的時候,這麼多蒸籠還是不夠。「我在我們新圩可紅了。」她甜甜地笑著說,像孩子一樣。
  • 大連中原小吃街,勝利地下廣場,最全美食最強攻略來啦!
    據我們在大連的親戚介紹大連的中原小吃街其實是一條比較正宗的能夠體現大連本地人口味的小吃街。所以呢,大連人都說好吃,咱還能不去不是?絕對是立馬馬不停蹄的趕過去啊。到了那邊之後差不多快晚上六點了,正是小吃火熱人最多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這種熱鬧的氛圍,吃起東西來特別有感覺,胃口也會變大很多。各家各店都擺出自己最顯眼的招牌吸引顧客,亦或是靠著自家的香氣打著無聲的廣告。
  • 來廈門絕不能錯過這兩種風情,古早味&年輕派
    水的對岸曾是一片老廠房,如今改造成了古早味小吃集中地吃堡和充滿年輕活力的藝術西區。天藍色的大樓原是星鯊老廠房,改造之後搖身一變一站式閩南小吃的大本營,沙坡尾吃堡,一口氣帶你吃遍廈漳泉。來到南靖鹹水鴨檔口前,卻被芋仔粿吸引了,這也是漳州古早味小吃。顧名思義是用芋仔做的現煮的芋仔粿加了蔥油酥,出鍋時還淋上蛋液,飄香誘人。口感Q彈有筋道,蔥油酥香氣充滿湯裡,少許蛋絲增添口感的豐富度,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檔口還有外賣生芋仔粿,凍在冰箱裡隨時可以煮,開水裡煮7-8分鐘,配再上高湯調味即可,方便簡單。
  • 臺灣古早味那些溫暖過我的味覺記憶
    我剛想回答:沒關係,我明天再來。他接著說:妹妹進來吧,你等我一會,我給你做一碗。於是看著他搓粉,燒開水,我們有一句沒一句聊著,忙活大半個小時,一碗熱騰騰的芋圓端上來了。隻身在外,被這樣的溫暖感動得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繼續收東西和我聊著,離開時,他說:妹妹,新年快樂!今天心情很好,芋圓送你吃,一個姑娘出來玩還是要注意安全。
  • 「古早味」是什麼味
    此味又如何不「古早」?「古早」並非特定的存在,我們仿佛耳熟能詳的「古早」味,其實是對「古早」的想像和模擬。古早味是現存的過去,是當下的一部分。古早味是一種態度,它崇尚自然。許多美好的事物都在過去的掌心中。
  • 「古早味」是什麼味?
    此味又如何不「古早」?「古早」並非特定的存在,我們仿佛耳熟能詳的「古早」味,其實是對「古早」的想像和模擬。古早味是現存的過去,是當下的一部分。  古早味是一種態度,它崇尚自然。  許多美好的事物都在過去的掌心中。
  • 福建雲霄那些不可錯過的粿類美食,讓你吃一口就忘不了
    福建雲霄那些不可錯過的粿類美食,讓你吃一口就忘不了雲霄人的一天從吃美食開始,除了常見的豆漿油條包子和粥之外,深受雲霄人喜愛的美食,還有其他的,嘗遍了大飯店的山珍海味,魚肉葷腥,真正的美食往往是隱藏在街頭巷尾的這些美食雖然難找,但是絕對不辜負你的期待
  • 閩南小吃多,漳州東山島的這些風味小吃你嘗過嗎?
    但實際上你可知道,東山島的海蠣煎的精華在於它鹹甜皆有的醬料。東山島的海蠣煎,最基本的食材自然還是新鮮的海蠣和雞蛋了,配菜還有著香菜、白菜和豬肉等,這也是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喲!海蠣煎搭配燉湯也很不錯。這家店的高湯,據說是精選牛骨頭來熬煮十餘小時,主食則是可以選擇麵條、米粉或是扁食。這裡還有主打牛肉丸,據說丸子是從來源於隔壁廣東的汕頭喲,口感很有勁道!
  • 天津的老字號糕點,不只有麻花和炸糕,來天津玩不妨嘗嘗這些
    天津的老字號糕點,不只有麻花和炸糕,來天津玩不妨嘗嘗這些在天津,糕點是隨處可見的。而一塊小小的糕點,在天津傳統飲食文化中有著重要的位置。每逢過年佳節走親訪友大家都會提上兩盒點心,這些點心寄託著親朋好友的一份濃厚心意。提起天津糕點不得不提便是大名鼎鼎的麻花和炸糕了。麻花是中國的一種特色油炸麵食小吃,天津大麻花是天津一個特別出名的小吃。早在七十年前,天津麻花店就已經遍布大街小巷。天津炸糕也是天津傳統特色小吃,它不僅是小吃還是早點。
  • 到了蘇東坡都寫詩稱讚的惠州,你不嘗嘗這些美食,那算是白來了!
    據說其「土」出一格的名字,來自於賣小吃的商販們趕走圍觀的小孩時的口語——「阿嫲叫你回家了」。然而,時至今日,在惠州本土已經很少人會做這種特色小吃,瓊姨是其中一個。掰開「阿嫲叫」,你可以看到裡面的餡料她做的「阿嫲叫」外酥內軟,吃起來有蘿蔔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
  • 來中山路千萬不要吃炸魷魚月亮蝦餅了!最火爆的地道小吃藏這裡!
    廈門作為一個風景優美的沿海城市,已經被許多外地遊客當做旅遊的首選地了,而提到廈門,必然就會提到中山路,中山路作為廈門有名的旅遊地標,每天接納許多的遊客,當然,不知道從何時起,這裡充斥著許多打著廈門本土小吃旗號的小吃,這些小吃不僅難吃而且價格貴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