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蘇東坡都寫詩稱讚的惠州,你不嘗嘗這些美食,那算是白來了!

2020-12-24 粵港澳美食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食荔枝二首之二》蘇軾

粵人善吃,千古有贊;

「惠州飯」好,幾度風騷。

歷史上,能在「吃」這個字眼上

留下千古絕唱的地方不多

惠州是其中一個,也許還是最多的一個

惠州這座新古名城

有天時,有地利,也有人和

既承載了千年繁茂的商地氛圍

也延續著古而創新的人文氣息

而這些和那些都可以濃縮成那個

平常而又不尋常的「吃」字裡

或許,這就是《美食導報》和惠州的緣分

也是每個懂吃敢吃的老饕和惠州的緣分

因為在這裡,我們都找到了必去惠州的理由

——尋美食、識美食、嘆美食

吃貨福利來咯!!!

為了給廣大粉絲提供

更專業、更接地氣的美食資訊

《美食導報》在走進惠州之際

也聯手惠州美食界最權威、最地道的行業

組織「惠州市餐飲行業協會」共同「覓食」

朱記食店,土味依舊

深入民心惠州本土美食

有人說,來惠州,不光顧「朱記食店」的人是不懂吃的,因為這家店實在是太深入民心了。

據說,只要你問起哪裡有惠州的本土美食,當地人幾乎都會指名道姓地告訴你去這個地方。

其實,「朱記」在惠州算不上老店,1994年,她才在惠新西街駐紮,正式開始營業。但俗話說,山不在高,有龍則靈。

在這裡掌勺的,是一位老惠州瓊姨,今年60歲的她,從18歲就開始做惠州小吃,她的一手本領也傳授給了兒子和媳婦。如今,一家大小做的都是街坊生意。時代變了,可「朱記食店」「土」味依舊。

一代惠州人回憶的美味

在「朱記」,許多美食都是值得一說的,不過最讓人亮眼的,還是那些裝滿一代惠州人回憶的美味。

一如這裡的「阿嫲叫」【讀:阿(二聲)媽(一聲)gel(三聲)】,就是惠州人心裡的經典。據說其「土」出一格的名字,來自於賣小吃的商販們趕走圍觀的小孩時的口語——「阿嫲叫你回家了」。

朱記阿嫲叫

而這種以白蘿蔔絲、蝦米、肉粒,和以調好味料的粉漿,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狀的小吃,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風靡當地。然而,時至今日,在惠州本土已經很少人會做這種特色小吃,瓊姨是其中一個。

掰開「阿嫲叫」,你可以看到裡面的餡料

她做的「阿嫲叫」外酥內軟,吃起來有蘿蔔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特別的是,她還創製出了另外的一種新口味——「芋絲阿嫲叫」,同樣滋味難得。

地道東江菜經典不過時

「朱記」的「釀春」也是一絕。平常人們到飯店相信都會吃過各種釀製的菜餚,像釀豆腐、釀青椒、釀三寶等等,但吃「釀春」,記者還是第一次聽到和見到。

「釀春」是什麼?就是釀雞蛋。據說,這是惠州菜式中釀製技巧的最高境界。

釀春

如果說,「釀春」算是客家釀中的高水平演繹,那麼土生土長的東江菜「蜆肉炒油條」就具標籤性了。

朱記釀春

吃過韭菜炒蜆肉,但配油條來炒蜆肉的,就只有惠州人會這樣做。「朱記」更是少數會做這道菜的餐廳。

朱記蜆肉炒油條

還有「霸王別雞」,名字雖然玩了一把新潮,但其實是道非常地道的東江菜,這是因為這道看似普通的焗雞,其實是有「底料」的。

根據當地人的做法,砂鍋之上土雞以下是要墊竹蔗的,這樣子做出來的雞肉才夠清甜清熱。

朱記霸王別雞

所以很多人說,嘆過「朱記」的美味,也許你就會知道什麼叫「經典不過時」了。

朱記田螺燜雁鵝

推薦美食

阿嫲叫

釀春

蜆肉炒油條

品鑑指引:朱記食店

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橋東下塘街12號二樓

除非你是一個老鎮居民

否則很少人會把自己的城市定格在「老」字上

惠州的山水有老大的名氣

但惠州的人文不局限於此

這裡的人堅持嘗「新」

這一「新」字是包容,是海納百川

任何美妙都不放過

所以,這座城市有魅力,有個性

餐飲也一樣

花滿餐廳,別具一格

任性老闆娘的「惠式」日料

惠州,是一個外來人口特別多的城市,所以,城中的外來菜是這裡特別濃厚的一筆。

「花滿」這家小店位於惠城的新CBD中心,外表如名似花店,內裡卻是一家日式mix中式的料理鋪子。靚麗如花的老闆娘其實是位惠州本地人,她的心願,就是要做不一樣的「惠式」日料。這點子,簡直是太任性了。

海鮮石鍋飯

何為「惠式」日料,也許只有老闆娘一個人敢定義。她認為,日料只是一個載體,而如何演繹內裡的文章,全靠個人理念。

所以,在她的店裡,好多菜式看似日風,其實大部分都是中式菜,許多食物都是融合了本地特色食材或者運用了東江菜技法去進行烹調。看似平淡的菜,其實滿滿的都是花一般的心意。

海鮮石鍋泡飯女生至愛

在這家店,有一道顏值甚高的「海鮮石鍋泡飯」,據說深受女生歡迎。在7種海鮮搭配之下,泡飯「鮮活」起來。不過,這鍋泡飯真正的美味根源,其實是來自老闆娘的小心思——泡飯的湯。

海鮮石鍋飯

她在調理這道湯時,用了中式的豬骨筒加雞骨湯底,再融入自己從小就吃慣的惠州湯餚味道而調配出來的。吃的時候,濃湯倒入燙熱石鍋,湯汁精華揚起海鮮香和米香,滋滋的響,讓你立馬口舌生津。

聽說,來這吃泡飯的人,許多都會要求「再來一碗」。不過別搞錯了,是再來一碗「湯」。

為此,老闆娘還專門用這湯底做了道「三文魚頭湯」,也是滿滿的本土風。說是日料為題的小店,壽司是少不了的。

花滿三文魚頭湯

這裡有一款「花滿」專利的壽司「花心卷」,比起正牌的日式壽司更受客人歡迎。這是一道用春卷皮將炸蝦、青瓜絲、胡蘿蔔絲包起來的壽司,吃起來帶點東南亞風味,但又大有不同。

花滿花心卷

老闆娘說,這就是我做的「惠式」壽司,你說,口味像不像我們惠州本地人平時吃的小春卷呢?

花滿生蠔刺身

推薦美食

海鮮石鍋飯

三文魚頭湯

花心卷

生蠔刺身

品鑑指引:花滿主題餐廳

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花邊南路2號(麗日銀座商場右側)

不要問我吃了多少,走了多少路....

以上只是惠州美食的一小部分

還有更多好吃的等著被挖掘和記錄~

老城區隨便一條小巷都能飄出誘人香味

看完了這兩家店的美食你有所心動嗎?

肚子是否已經咕咕叫啦?

心動不如行動

快來惠州嘗嘗鮮吧!

相關焦點

  • 把窮日子過成神仙日子的吃貨蘇東坡:惠州記
    東坡是貶謫到廣東高山大庾嶺以南的第一個人,於是,從1094年的3月到10月,七個月的時間,蘇東坡就在從定州到惠州的路上,過河渡江,穿山越嶺,走了旱路走水路。這一年,東坡已年近六旬,是多病白髮翁了。在沒到惠州之前,對於惠州這地方,人們普遍認為是荒僻野蠻的,是有著溼瘴之氣的,是不適宜人們居住的。
  • 為什麼蘇東坡那麼喜歡惠州?
    在宋朝,嶺南可是兇險之地,而籍籍無名的惠州更是荒蕪貧瘠。被貶之際,蘇東坡就知道惠州不僅偏遠,更是瘴氣流行,再加自己已是黃昏之年,也許就這樣在惠州終老一生了。於是蘇東坡決定不帶僕人和家人,把家人都安排在江蘇,準備獨自去往惠州。
  • 澳門遊覽必吃,如果來這裡這些美食沒吃,那你就白來了
    澳門遊覽必吃,如果來這裡這些美食沒吃,那你就白來了。其實這裡旅遊是一個值得來的地方,而還有一點就是這裡非常適合的就是吃東西。其實有很多的特色都是來到這裡的人不太了解的,還有就是這裡的小吃也是做的都非常好。首先就是這裡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蛋撻,那就是一個叫做瑪嘉烈蛋撻的地方。我們現在最經常吃的也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了,其中肯德基的蛋撻也算是相當有名的了,而我們最喜歡的這兩個蛋撻其實都是因為這個瑪嘉烈蛋撻。
  • 是什麼契機讓蘇東坡發明了一系列美食
    很多中國人說起蘇東坡,都會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這不僅僅是由於他的文化藝術成就,更因為他的其它個人魅力。作為一個大名人,他有一個相當獨特的地方,那就是他十分愛好美食,並且還自己發明了一系列東坡菜餚。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民以食為天,蘇東坡能夠千百年來如此被中國人民所喜愛,這個技能肯定為他加分不少。那麼到底是什麼契機讓蘇東坡發明了一系列美食呢?一起來看看吧!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雖然多次被貶,但他也沒閒著,走到哪玩到哪、吃到哪,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知道能不能也給他一個「旅行家」的稱號呢。一生都在路上,大大小小的城市他走過90座。「走過城市最多的詩人」目標,達成!隨然一生大半的時間都不受重用,這些地方也大都是被貶所經。但他卻憑藉著自己樂觀的精神,把痛苦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這是清人江逢辰的詩句,這句話也客觀地說明了蘇軾對惠州的貢獻。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獨特的城市印象,惠州的印象是什麼?是羅浮山?是西湖?是蘇東坡?在這樣的年齡,被流放嶺南,那時的蘇東坡未免灰暗鬱悶。東坡流在惠州雖只是短短的三年,對他來說,卻是一段深刻的日子!來到了惠州,讓蘇東坡意外的是,嶺南原來是「風物殊不惡」,令他「眠食俱佳」、「有足樂者」。因此,他到了惠州不久,便寫下了不少讚美惠州山川景物的佳作,異常激動地立下了定居惠州、「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決心,可見他是十分眷戀和熱愛惠州的。
  • 蘇東坡在惠州底做了什麼?連江洋大盜都怕他
    蘇東坡在1094年10月2日被貶到惠州,到1097年4月19日離開,他在惠州一共待了九百多天。他在惠州到底做了什麼,竟然連江洋大盜都對他心生敬仰。惠州西湖蘇東坡紀念館裡的東坡雕像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冬,此時南宋剛剛建立5年,嶺南更是兵荒馬亂。距離蘇東坡離開惠州也已經35年過去了。
  • 蘇東坡:人生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這樣的境況,別說享受美食了,就是吃飽都成問題。可即便如此,天性樂觀的蘇軾依然「吃」地悠哉悠哉。可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能吃什麼了?他《後杞菊賦 並敘》說:」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而冬食根。」也就是吃枸杞苗和菊花。那味道怎麼樣呢?他說:「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就是說吃了這些,我可以活到上百歲。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蘇東坡去惠州是「烏臺詩案」後以罪官身份被朝廷貶謫去的,並且這次貶謫還是霹靂手段。朝廷連下五道詔書,往往是人還沒到貶所,下一道詔書就到了,且被貶的是更加偏遠的地方。經過這樣層層貶謫,最後被貶到了惠州。那年,蘇東坡已屆花甲之年,這樣的年紀已經打敗了同時代的很多文壇宿儒了,這樣的年紀,很可能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東坡是誰?
  • 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這是蘇東坡一生仕途的最高峰。自那以後情勢急轉直下,蘇東坡開始一再被貶謫,漸行新遠,再也沒能回到他期待為之傾盡心血的朝廷。元祐初年,司馬光當政,反對變法的日臣相繼被召還朝但這是一支除反對變法外政治主張並不一致的隊伍。內部紛爭不斷,此即「洛蜀期三黨之爭」。「三黨爭鬥」中,以「洛蜀」兩黨之爭最為顯著。
  • 蘇東坡在黃州惠州儋州有何功績?他的絕命詩為何只提這三個地方?
    他在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有何功績?   「脫胎換骨在黃州」   蘇東坡在經歷了「烏臺詩案」這幾乎斷送他的前程甚至性命的風波後,他被貶往黃州即現在的湖北地區。在宋朝時期,黃州屬於地勢偏遠、環境較為惡劣的州之一。常人若是被貶到此,一生仕途渺茫,其結局往往也是鬱鬱而終。然而蘇東坡卻不這樣想。
  • 蘇東坡竟穿越回惠州,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大開眼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當年,蘇東坡遇見荔枝,留下千古絕唱;而今,倘若蘇東坡遇見惠州百姓搞垃圾分類,他會怎麼樣呢?借著這個惠州小男孩的夢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穿越回今天的惠州的蘇東坡,他都經歷了些什麼吧在惠州的小宇同學的這場夢裡,他帶蘇東坡遊覽今天的西湖,品嘗惠州特色美食,體驗「新式」汽水,並且向蘇東坡介紹了惠州正在實行垃圾分類的情況。很久以前的惠州並不像今天這樣繁華,蘇東坡在惠州的幾年大力修堤築橋,救災減稅,發展農耕。
  • 舌尖上的美食——專家蘇東坡
    寫出了他的柔情,除了文壇地位之外,蘇東坡書法造詣也登峰造極,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出自他手。然而,這都是他的文學成就,我們今天想說的是他另外一項成就——美食。宋代的經濟空前繁榮,以前朝代的宵禁在宋朝也不存在,人們可以通宵達旦的遊玩,暢飲美食,仿佛吃的文化在宋朝格外流行,身為資深吃貨的蘇東坡同志,對自然十分精通。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 蘇東坡:一個不完美卻最接近完美的人!他的思想 美食 愛情 詩詞
    在政治上,他從不站隊,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壇坎坷不達也就不足詫異了。蘇東坡處世「對事不對人」,他會因事發怒,卻不會恨人,聽聞自己的政敵被貶謫的消息時,他寫信給雙方的都有親戚關係的一個人,大意是說:「聽說那誰攤上了事,我難受了好幾天,他被貶的那地方雖然偏遠,倒是沒啥瘴氣,我弟弟還在那住過一年呢,環境挺好的,告訴他家老太太不用太擔心。」
  • 沿蘇東坡的足跡,看惠州西湖美景
    「杭州美景蓋世無雙 ,西湖岸奇花異草四季清香 那春遊蘇堤桃紅柳綠 夏賞荷花映滿了池塘……」,郭德綱整理的太平歌詞唱出了西湖美景。大家一提到西湖都會想到杭州西湖,但是大家誰還知道中國南海邊還有一個美景西湖。
  • 蘇東坡在惠州留的好詩,做的好事
    寓惠三年,又繼被貶到海南島儋縣。 東坡流寓惠州雖只短短三年,但對他來說,又是多麼不平凡的日子啊!他視野更開闊了,心胸更曠達了!南遷時,他以為嶺外惠州是片與魑魅為鄰的瘴癘之地(《惠州謝表》), 誰知竟出乎他意外,原來是「風物殊不惡」,令他「眠食俱佳」、「有足樂者」(《與陳季常書》、《與程正輔書》 )。
  • 「吃貨詩人」蘇東坡,文豪界的「超級美食家」
    《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篇,都是他在黃州就任時所作,「東坡居士」的別號也是在這階段所起。黃州在哪裡?就是如今的湖北黃岡市。超級美食家,從不因際遇變更,就放棄對美食的熱愛。《初到黃州》,萬般失意,美食就是蘇東坡的治癒仙丹。
  •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懂了蘇軾,你就讀懂了生活!
    ♪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艾天」朗讀一起讀書,讓你的研途不再孤單陪你考研,也伴你讀研首先,我們來做一個人生的選擇題:如果時光倒流,你會選擇自己擁有哪種人格特質呢?除了東坡肘子、東坡墨魚、東坡魚、東坡豆腐等美食流傳後世,最有名的東坡肉,更是成為古今中外知名的美味佳餚之一。作為行走的吃貨,蘇軾人生最後的四年在海南島最西頭的儋州度過。在環境惡劣的海南島,蘇軾依然吃出了一片天。他初到時就發現了美食生蠔,於是寫信給兒子說,這裡的生蠔太好吃了,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如果朝廷裡那些大官知道這裡有如此美味,說不定都要學我犯錯誤,被發配到海南來分享佳餚呢!
  • 跟著蘇東坡學點「識人術」,細節鑑人品,不用多說話
    章惇提出讓蘇東坡過橋,在絕壁上留下墨跡,蘇東坡低頭看看腳下的深淵,搖搖頭說不敢。章惇於是笑話了蘇東坡幾句,先用繩子把自己系在樹上,探身慢慢過橋,然後在陡峭的石壁上寫下「蘇軾章惇來此」幾個大字。蘇東坡只是從這個細節推斷出章惇是什麼人,如果沒有時間去驗證,最多算是笑談,隨便聊天而已,管它是否正確。但章惇好像很配合蘇東坡一樣,後來辦的很多事都在驗證蘇東坡的「識人術」果然厲害。章惇的確是個人才,不然不會當上宰相。但俗話說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到他這裡完全改變了,他不僅整治政敵毫不手軟,甚至提出掘開司馬光的墳墓,暴骨鞭屍。
  • 看看蘇東坡,遇見世間最有趣的靈魂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那個生活哲人。就是那個因才華惹了禍,從黃州貶到惠州,最後到海南島,寫出「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潦倒官員。作家方方說: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看看蘇東坡,他有怎樣的有趣靈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