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有什麼好玩的?
年輕的時候喜歡扎堆,總往人多的景點擠。後來漸漸喜好安靜,寧願獨自宅在家。而如今反而學會了鬧中取靜,偶爾重回曾經扎堆的地方,看的是各中風情。廈門的風情千萬種,有兩種風情不容錯過,古早味和年輕派。
中山路是廈門最具代表性的街區,也算廈門最古早味的地區之一,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騎樓設計,加上為金磚會議修葺一新,或許少了些歷史的痕跡,但是煥然一新。不過中山路的交錯複雜的巷子中,還有更具古早風情的地方哦。
老虎城旁的定安路曾經是個有名的夜市,沿著定安路上坡不遠左拐進入大字酒巷,就會發現一座保存完整的閩南古建築--蘭琴古厝。
毗鄰中山路,不過一路之隔就別有洞天。這裡是翁倩玉祖父,翁俊明的故居,如今為一位蔡姓大哥所有,雖然改造成了民宿,但還是保留了完整的閩南特色,而且除了商業拍攝,古厝開放參觀還可以拍照,只要不影響住店的客人。
入口雖是玻璃門,但裡面卻是古香古色。進門一眼就看到門堂上懸著的匾額,「蘭琴古厝」四字襲來一陣溫婉,堂前擺一座寬大實木茶桌,木頭的紋理清晰蒼勁,主人家坐在此泡茶迎客,隨性親切。
傳統的前後兩廳,寬敞的庭院被兩側廂房環繞其中,猶如天井,穿過前廳又是庭院,布局相同。
高堂紅瓦,曲徑幽通,庭院深深,綠蔭圍繞。
屋子的門、窗、稜、欄,院中的石桌、石凳、木椅,花紋精緻,鮮有重複,雕刻的活靈活現,足見技法的精巧細膩。
屋內的擺設也是古樸雅致,不少都是價格不菲的真古董,走進宅子仿若隔世。
而這裡裡外外的全部,很大部分都非宅子原有的,而是蔡大哥四處搜尋而來的。宅子原本老舊,蔡大哥買下後,一點一滴搜集了各種閩南特色的物件,一窗一門一稜一瓦一石一木,精心修葺才有了現今的充滿「古早味」的蘭琴古厝。
天黑之後,籠燈搖曳,古樸清幽,古厝更美。
沿著思明南路一直走,可以從成功大道口拐入民族路。民族路是一段有趣的街區,臨近著老廈門的避風塢,沙坡尾。很本土卻也承載著年輕派的小文藝。
老廈門居民往來的街道上,新舊文化悄悄在碰撞。這裡有輕鬆隨性的咖啡館,有收滿老物件的舊物倉,有時下流行的共享文化空間,還有可愛的喵星人。
餘溫咖啡裡年輕的喬治,不僅自己烘焙咖啡豆,對於不同豆子的衝泡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執著於對咖啡的喜愛,毅然成為這條老街上的年輕新勢力之一。
不妨慢悠悠的坐下,喝一杯咖啡,看一本書,或是,隨貓咪任性的使壞,感受下一番的清新安靜滋味。
民族路連接著沙坡尾,穿過鐵門如今已是改造後的步行道。
顏色鮮豔的觀賞船已然成為一道風景線,一側的居民樓幾乎成了店鋪,色彩繽紛的飲品店,清新可愛的甜品鋪,穿梭其中的無論客人還是店員,大多都有著年輕的面孔,昔日的只有漁民勞作的避風塢如今變得熱鬧悠閒,而撐起這一切的卻是飽經風霜而留下歲月痕跡的的石牆屋子,多麼奇妙的相輔相成。
水的對岸曾是一片老廠房,如今改造成了古早味小吃集中地吃堡和充滿年輕活力的藝術西區。
天藍色的大樓原是星鯊老廠房,改造之後搖身一變一站式閩南小吃的大本營,沙坡尾吃堡,一口氣帶你吃遍廈漳泉。
一樓特設了閩南布袋戲表演,全天定時輪番表演,給食客們帶來原汁原味的傳統布袋戲,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表演小哥技法嫻熟,套在布偶裡的手指十分靈活,一根棍棒花式翻轉,兩縷水袖揮舞自如,七品縣令的肢體表現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五層的美食大廳,一樓和五樓為綜合館,集中了閩南一些常見的小吃,二三四分別是廈門館、漳州館和泉州館,其中好多都是耳熟能詳的老字號。
首先來只冰淇淋冰爽一下。一樓的古龍醬油冰淇淋可是古龍醬油特別研發的甜品。咋看一眼除了顏色深一些,似乎與平常的冰淇淋差不多,口感比一般的牛奶冰淇淋要綿細一些,雖然沒有明顯的醬油的味道,但是加入醬油調味,使得冰淇淋的甜感提升了許多,甜蜜持久。
廈門最出名的小吃莫過於沙茶麵,閩南語叫sa-te-mī。一樓的古龍沙茶麵湯色紅亮濃鬱,微辣帶甜的湯頭渲染了各種現燙食材,伴著Q滑的油麵,味道十分不錯。
電梯上到二樓剛開門,阿德土筍凍就躍然眼前。
土筍凍也是廈門常見的小吃之一,原料是生長在海邊的一種星蟲,閩南語叫法發音類似「土筍」,土筍自帶天然膠質,熬煮之後膠質溶於水中,凝結成塊,仿佛果凍一般Q彈,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在閩南一帶很受歡迎。
阿德土筍凍獲獎無數,一如既往保持著真材實料,每碗土筍凍都是滿滿的土筍,入口滑嫩土筍鮮脆。醬料不選擇廈門習慣的黃芥末,而是自調的蒜香汁,調味之外還有去腥的作用,相比芥末的刺激,這樣的醬汁更加舒服。
鑫旺旺湯包是同安老店,店雖破舊但都是回頭客,只可惜同安太遠,入駐吃堡之後就方便多了。鑫旺旺湯包應該是最早開檔的檔口之一,別家還沒開張,這家的已經開始包湯包,蒸湯包了。
師傅的手法純熟,幾秒就包好一個,不一會兒整籠開蒸,熱乎乎的湯包很快出爐啦。
湯包皮薄得看得見裡面呼之欲出的湯汁,一口輕輕的咬開一點點皮,緊接著小心翼翼的吮吸熱乎乎的湯汁,最後沾一點點辣椒油咀嚼細膩的湯包與餡兒,吃湯包感覺充滿了儀式感。另外,它家的燉罐湯也不錯,一籠湯包一份燉湯,既簡單又滿足。
荔玲菠蘿炒飯同樣來自同安,看來要好好品嘗廈門小吃,非去一趟同安不可。機器人代替人工製作的炒飯,吃起來同樣粒粒分明果香鮮爽,愛心的造型真是讓人像不喜歡都不行。還有手工製作的水餃,皮的口感富有韌性,感覺非常棒棒噠。
三樓漳州館是整棟樓最喜歡的一層,早就想去漳州大快朵頤一番,今天不用驅車80多公裡就嘗到了許多好味道。
第一次聽說米苔目,我的好奇心就被勾起了。「苔目」也是閩南語,「苔」即使篩,「目」就是篩孔,原料就是大米,其實就是用篩子篩出的白米條,配上滷汁滷料,與潮汕的粿汁有幾分相似。
亞芬米苔目據說在漳州已經開了三十多年,口碑極好。都是純手工製作,這樣才會有Q糯的口感,大骨湯頭,每天新鮮滷料,純香糯軟,滷香入味,吃起來雖清淡但滋味豐富。
來到南靖鹹水鴨檔口前,卻被芋仔粿吸引了,這也是漳州古早味小吃。
顧名思義是用芋仔做的現煮的芋仔粿加了蔥油酥,出鍋時還淋上蛋液,飄香誘人。口感Q彈有筋道,蔥油酥香氣充滿湯裡,少許蛋絲增添口感的豐富度,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檔口還有外賣生芋仔粿,凍在冰箱裡隨時可以煮,開水裡煮7-8分鐘,配再上高湯調味即可,方便簡單。
鹹水鴨是來自南靖的溪邊飯店,鴨肉厚實但不柴不澀,鹹水滋味足,沾上醬汁,很適合下酒配飯。
枸杞葉湯也是南靖的小吃之一。
枸杞葉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生津補肝的功效,夏天喝枸杞葉湯降火養生。四通枸杞葉湯特別清淡爽口,而且用料實在,喝起來非常舒服。
再來一份甜品,小洪四果湯。
小洪四果湯名聲響亮,97年就開店至今的古早味小吃,人氣一直很旺,而且榮獲中華名小吃、福建名小吃等稱號。
檔口整齊排列的近二十種料,薏米、銀耳、芋頭、紅豆、綠豆、菠蘿、西瓜、石花、仙草等等,已經夠讓人垂涎三尺了。除了一兩樣特定的需要額外加錢,其他全部都加也才十塊,取餐的時候滿滿一碗,非常實在。
西瓜菠蘿鮮爽,條狀的石花和小塊的仙草一樣Q嫩,綠豆紅豆薏仁都飽滿紮實,阿達子芋圓Q韌十足,代表四果湯靈魂的蓮子甜蜜而軟糯,糖水甜度剛剛好,這樣一碗四果湯也不失為清爽宜人的餐後甜品。
除了美食還有美景,吃堡的一面正對著鼓浪嶼方向,美景輕鬆盡收眼底,名副其實的「觀景餐廳」
四樓泉州館,東鯉老牌菜粿和啊池碎肉拌麵海鮮撈不可不吃。
菜粿也是常見的閩南小吃,東鯉菜粿是老牌小吃,在吃堡的點擊率很高。米漿混合白蘿蔔,柔甜混合爽口,外表又油香酥脆,一口氣就能吃掉好幾塊。
碎肉拌麵用的是花生醬,趁著麵條熱,店員會現拌一下,再加上豆芽和瘦肉,麵條軟韌,醬香濃鬱,肉燕湯鮮美,一面一湯不到二十塊,性價比高。
五樓綜合館,最值得一吃的要數寶豐特色鹽雞。
整隻鹽雞手撕開,鹹鮮回味,比較幹但雞皮細滑雞肉保有滋潤感。雞腿肉很紮實,但不柴不澀。
沒有吃過海蠣煎就不算吃過廈門小吃,珍珍海蠣煎值得嘗一嘗。海蠣飽滿,混合了蔥蛋和地瓜粉,微脆的表皮香而不油。
登上五樓,窗外的風景就更美了,有種登高遠眺的感覺。
嘗夠了閩南小吃的古早味,可以順道走出到年輕人聚集的藝術西區看看。
這裡總是充滿活力與創意。
貨櫃咖啡廳、汽車餐廳,美學生活合一的美容店,工業風的自釀啤酒吧,密室逃脫、街舞教室、黑膠唱片店等等,不得不佩服他們很有想法和創造力。每逢周六都有跳蚤市場,許多年輕人在這裡擺攤出售自己的成果。手工藝品,海娜紋身,自製點心等等,熱鬧非凡,充滿朝氣。
傍晚開始,滑板場也熱鬧起來。每一次跳躍都如同一次綻放。
偶遇來自貴州的小姑娘,年紀輕輕已經在亞洲滑板比賽中獲獎,汗水浸溼了衣服,她還面滿帶興奮的說滑板項目已經進入奧運會了。
無法不去欣賞這樣努力為夢想而拼搏堅持的年輕派,就像無法不去稱讚由智慧與歲月加持而值得回味的古早味。
tips:
蘭琴古厝,定安路大字酒巷25號
沙坡尾吃堡,沙坡尾58號一號樓,藝術西區再往裡走100米。
布袋戲演出,11:30-13:30, 17:00-19:00每半小時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