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樹屏:魂系海洋的一代科學先驅

2020-12-12 青島晚報電子報
朱樹屏:魂系海洋的一代科學先驅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4.10 星期一

    他發明了世界領先的「海帶自然光育苗法」,主持領導完成了紫菜人工育苗與養殖重大課題,主持完成了對蝦人工孵化育苗課題的研究,開創了中國對蝦人工養殖及產業化;領導主持了魚類、貝類的人工育苗與養殖技術重大課題,開創中國在該領域的人工養殖……
    世界著名的英國淡水生物研究所裡,至今仍存有一張他的照片,以此懷念這位中國科學家做出的傑出貢獻,稱讚他為「世界一流科學家」——
    4月1日,是我國著名海洋科學先驅朱樹屏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我爸這輩子都沒給自己過生日,他第一次 『過生日』,是2007年誕辰100周年時,黃海水產研究所幫他辦的紀念日。這次,就算是第二回過生日了。」朱樹屏的小兒子朱明曾是中學教師,退休後在黃海所資料研究中心整理父親生前的書信、札記、手稿等。
    在紀念日頭一天,朱樹屏遠在廈門80多歲的學生聶宗慶、王素萍夫婦專門趕來。黃海所職工時不時跑進朱明辦公室:「朱老師,明天會場幫我留個座吧!」一位去世41年的老人,在科學界同仁心目中,分量依然是沉甸甸的。
    世界海洋學和藻類學領域翹楚
    成長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之前,朱樹屏有著一段相當悽楚的童年歲月。1907年4月1日,他出生於山東省昌邑縣北孟鄉朱家莊一個貧苦家庭,自5歲起就要在黎明前背著糞筐外出拾糞。因年幼力不足,常常吃不飽,餓得臥在地上不能動。一個初秋的傍晚,6歲的他光著屁股逃走了,他在野外一直跑,最終被鄰村一個農民發現抱回了家,次日清晨把他送到了池子村的外祖父家裡。
    這個因飢餓而離家出走的男孩,從此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外祖父家境還算不錯,而且頗有學識,收留了朱樹屏後,就讓他陪著三舅去私塾上學,跟著旁聽。每晚回家備課後,外祖父繼續教他和三舅讀《四書》。後來,外祖父籌措路費,讓他赴益都考入了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外祖父是我的恩人,在思想及生活方面,曾是我的導師,直至現在我的思想意識仍受他的言行作風的影響……」在自傳中,朱樹屏說。
    讀書機會來之不易,朱樹屏勤奮努力: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1938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英,1941年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英國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英國淡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英國淡水生物學會水產化學部、浮遊生物部二部主任;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藻類研究室主任。其博士論文「朱氏培養液」是至今國際上仍廣泛應用的經典標準配方,「朱氏人工海水」為國際首創,是人工海水研究史上的裡程碑,至今在國際24種人工海水中列首位。在世界海洋學和藻類學領域,他是唯一一位以其姓命名成果的中國科學家。他多次獲國際權威的英國海洋生物學會「雷蘭克斯特研究獎位」,而且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趙太侔親赴上海商討「借聘」
    「父親是個非常注重個人素養的人,他對我們兄妹要求特別嚴格。」朱明回憶說,經歷過苦難的父親要求他們生活節儉,不能剩飯,碗裡的剩米粒都要衝點水一起喝下去;不僅襪子破了要補補繼續穿,就是皮鞋破了,也要用黑線連起來繼續穿。
    就是這樣一位生活上對自己和家人極為苛刻的人,在科學投入上卻大方得很。1946年,朱樹屏費盡周折獲得了回國艙位,出發前,得知國內大學無法支持湖泊調查,便將自己在英國的全部積蓄400多英鎊全部用來購買野外調查用的吉普車、帳篷、應用工具及各類圖書和實驗室器具,託運的行李達17箱之多。他的同事、曾任英國淡水生物研究所所長的隆德博士回憶說:「他搜集和購買了很多儀器,這些儀器都是當時的中國所沒有的,而他在實驗中又是必需的。這就是典型的朱樹屏。他一直抱定一個想法:當我回國以後,我能為我的人民做些什麼?」
    是年12月,朱樹屏回國,赴雲南大學任教。次年暑期,他在雲大聘期屆滿,原本要回中央研究院,卻在此前收到了國立山東大學的邀請函。據島城知名文史專家魯海、海大校史研究室主任楊洪勳等人介紹,當時國立山大復校沒多久,趙太侔校長在全國各地網羅人才,他拜託童第周、曾呈奎等人前去遊說朱樹屏來青執教,朱樹屏有些為難。最終,趙太侔想出一個「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辦法,親自赴滬與中研院動物所所長王家楫商討「借聘」一年。作為借聘的條件,朱樹屏在山大期間,還要為動物所進行海洋湖泊的研究工作。
    來到山大,朱樹屏創建和主持了我國第一個本科水產系,成立了漁撈、養殖、加工三個專業,為日後海洋生態和水產發展奠定了基礎。期間,他夜以繼日地親自編寫了浮遊生物學、海洋化學、應用湖沼學等多門專業教材。他從英國帶回的有關海洋、水產科研教學方面的書籍、資料及一些實驗設備,都贈送給了水產系,包括多套英國產的水質分析儀,及英國領事館贈予他的一套英國百科全書。
    一年中陪伴家人時間不足24小時
    作為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和中國水產學會主要發起、組織和創辦者之一,朱樹屏於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首次提出「種海、海洋農牧化、人工增殖、擴大資源」、「資源保護」和「設立禁漁期和禁漁區」等開創性的科學論述和建議。這些海洋科學實踐,大多都是在青島完成的。
    1951年,朱樹屏再度與青島續緣,他回青到中國科學院水生所海洋生物研究室工作;同年3月調農業部水產實驗所(即今黃海水產研究所)任所長,兼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員、山東大學水產系教授。他後半生的心血,與這座海濱城市密不可分。
    他與童第周、張孝威共同主持、領導了中國首次海洋漁場綜合調查——煙臺、威海外海鮐魚漁場調查;作為主要領導者,參與了國家科委組織的中國首次全國海洋綜合調查;他還主持領導了中蘇合作進行的黃、東海綜合調查;發明了居世界領先的「海帶自然光育苗法」,為中國的海帶人工養殖事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主持、領導完成了紫菜人工育苗與養殖重大課題,從而開創了中國紫菜養殖業;率先在中國主持了對蝦生活史的研究,並相繼領導、主持完成了對蝦人工孵化育苗課題的研究,從而開創了中國對蝦人工養殖及產業化;領導主持了魚類、貝類的人工育苗與養殖技術的重大課題,開創中國在該領域的人工養殖……
    「從我記事開始,父親每年和子女待在一起的時間絕對累計不超過24小時。」朱明告訴記者,父親的辦公桌旁就是一張行軍床,除了出差,基本吃住都在單位。除夕夜,他陪著母親去黃海所給父親送餃子,父親抬頭看了他們一眼,讓把餃子放下,就自顧自地忙去了。偶爾回家整理行裝,遇上是個周日,難得和孩子們見一面,妻子王致平就拉住他,在院子裡拍張合影。「我們想念父親的時候,就翻出來這些照片看看。」
    1972年,周總理獲悉朱樹屏病重,親自指示 「聽說樹屏同志病了,請認真治療」。在「文革」時期備受摧殘,暴病又延誤了治療的朱樹屏終於得到了認真對待,並迅速轉診上海。朱明至今仍清晰地記得:朱樹屏被抬上飛機後,稍微有點清醒,便虛弱地指示伏在身邊的妻子,「讓孩子們都下去吧。」作為一名把畢生心血傾注於科學事業的老科學家,朱樹屏從不肯沾公家半分便宜。於是,朱明和哥哥姐姐一起,自己買火車票去上海照顧病中的父親。
    給學生修改論文密密麻麻卻從不署名
    朱明記得,母親多次提起,父親的工資常常拿不回家,因為研究所圖書館需要充實新書,科學實驗需要儀器,所裡的資金不充足時,他就從自己的口袋裡往外掏。
    1995年7月,妻子王致平遵照朱樹屏遺囑,把他遺留的3000餘冊珍貴的外文科學書籍全部捐贈給了黃海所。
    女兒朱履冰在整理父親日記時,發現每天都記有給科研人員和學生們修改論文,而從未在他所修改的論文上署名。朱履冰曾看到過一篇論文鉛印稿——《黃魚的性腺研究》,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朱樹屏親筆修改的文字,甚至連標點符號都逐一進行了修改,但依然沒有署名。朱明以為這是父親的論文,拿著它去向時任黃海所科研處處長的莊志猛求證,莊志猛仔細看過後發現,那是他的導師劉孝舜(朱樹屏的學生)的論文。莊志猛抬起頭,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眼圈紅紅地看著朱明,告訴了他答案,兩人互相默視了足足有一分鐘。
    學生郭玉潔回憶說,當年朱樹屏曾帶領學生在膠州灣設站,逐月調查浮遊植物生長所需營養鹽類的組成特點和變化規律,並根據長期連續調查結果,首次提出預報海產生物資源及養殖業的豐歉進行「耕海」,合理開發利用海洋的戰略思想。「當時,老師對我們說:以後我年老行動不便時,你們出海也把我帶到船上,我不能具體做事,但可以提改進意見。」
    朱樹屏屬於青島,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如今,在他的家鄉,一條寬闊的公路被命名為「樹屏大道」。願他所代表的科學精神,也始終走在這樣一條寬闊的大道上。

-----------------------------------------------------------------------

相關焦點

  • 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海洋科學先驅朱樹屏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朱樹屏(1907年~1976年),昌邑北孟鄉人。1934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1938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英,1941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7年來青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兼水產系首任系主任,1951年回青,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山大教授等職。
  • 「海洋牧場」圖書推薦(一)海洋牧場概論
    叢書序 第一章  海洋牧場起源及建設背景   第一節  海洋牧場概念   第二節  海洋牧場起源   第三節  海洋牧場建設背景   第四節  海洋牧場的建設內容、功能與分類   第五節  海洋牧場與傳統海洋漁業的差別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國內外海洋牧場發展歷程   第一節  國外海洋牧場發展歷程
  • 走進深海——「科學」號海洋科考船
    為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在科學普及和提高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高中與高校合作育人,為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促使高校科學營活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保持活力、迭代升級,2020年,中國科協、教育部以「雲上科學營活動」的形式組織開展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
  • 2020年「雲上科學營」海洋科學專題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開營
    8月24日上午9點,2020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海洋科學專題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正式啟動。在接下來的五天活動中,來自廣東、廣西、重慶、四川、雲南、陝西和甘肅等20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名營員和20位帶隊老師們將通過「雲上科學營」平臺與海洋學名家大師面對面,參觀海洋重點實驗室,開展線上科研實踐,感悟科學家精神,體會海洋科學魅力。活動正式啟動前舉行了線上破冰大會。通過網絡會議平臺,分營輔導員與營員、帶隊老師進行線上面對面交流。
  • 海洋科學:探索海洋的奧秘
    目前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甚至少於對於太空的了解。 海洋科學是地球科學領域中的8個主要學科之一。海洋科學是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科學。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樓章華教授說:「海洋科學,顧名思義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
  • 海洋科學國際舞臺的建設者——中科院海洋所科技報國70年系列報導...
    作者 |袁一雪 馮麗妃 廖洋海洋所、煙臺海岸帶所第三屆國際科學諮詢委員會會議「科學」號科考船靠泊波納佩港補給期間,海洋所所長王凡向密聯邦外交部長、教育部長等介紹海洋科學考察情況第三屆NPOCE國際開放科學大會
  • 乘風破浪,向海遠航——2020年「雲上科學營」海洋科學專題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開營
    8月24日上午9點,2020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海洋科學專題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正式啟動。在接下來的五天活動中,來自廣東、廣西、重慶、四川、雲南、陝西和甘肅等20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名營員和20位帶隊老師們將通過「雲上科學營」平臺與海洋學名家大師面對面,參觀海洋重點實驗室,開展線上科研實踐,感悟科學家精神,體會海洋科學魅力。
  • 學習海洋科學知行合一 「我是海洋科學演說家」向孩子播種海洋夢想
    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海洋知識,更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  未來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張冰清)「孩子眼中的海洋世界是未經雕琢、充滿童真的,藉助本次活動在孩子心中埋下海洋科學的種子,點燃孩子的海洋夢想。」在「慧聚海洋·聲動青春—我是海洋科學演說家」第二季活動作品評審會上,北京電視臺評論員、全國演講與口才語言能力測評師劉小軍坦言。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編纂國內首套海洋科學專業系列教材
    高校海洋科學專業教材不成體系將成為歷史。記者日前獲悉,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建設並推出了一系列海洋科學專業本科教材。這是全國首套專門針對海洋相關專業編纂的成體系的本科課程教材。儘管海洋科學專業涉及的學科領域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傳統的「陸地學科」。但相對於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基礎學科專業,海洋科學專業開辦時間較短,教材積累相對欠缺,部分課程尚無正式教材。「有些涉海專業只能使用相關學科的教材,比如環境科學、生物學、化學、地質學等的教材。」有中大海洋科學學院老師介紹。中山大學一直有一個「海洋夢」。
  • 報考浙江海洋大學 |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海洋科學類(星頡實驗班)依託海洋科學省一流學科和國家一流專業,聯合國內外知名海洋類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全校海洋科學與技術教學科研平臺,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海洋科技人才。報考海洋科學類(星頡實驗班)的學生,要求選考科目範圍為物理或化學或生物,高考英語成績均不低於 110 分。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海洋科學類(星頡實驗班)實行滾動選拔制,基於原班級學生因成績原因退出的前提下,可進行增補遴選,但班級規模基本保持在30人不變。
  • 從海洋科學歷史階段劃分等方面看海洋科學專業本科課程建設
    ,海洋科學專業本科教學的核心課程《海洋科學導論》、《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隸屬英式海洋學的範疇。因此,我們認為需從後兩種視角來補充構建《海底與全球環境演化》、《全球氣候模式》、《深海觀測與鑽探技術》、《海洋與人類社會》等核心課程。關於海洋科學專業的本科教學,《海洋科學導論》、《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地質學》是主要的核心課程。
  • 這是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學院現設有地質學(海洋地質方向)、勘查技術與工程(海洋地球物理方向)、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和海洋測繪與地理信息系統兩個方向)三個本科專業,均為省部級特色專業。其中,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海洋地質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為省級重點學科。
  • 海洋科學: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較高的人文科學素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系統掌握海洋科學特定領域專業知識和專項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研發工作,具有國際視野以及正確海洋觀的高素質科技專門人才。
  • 2019高校科學營海洋科學專題營走進中科院海洋所
    近日,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海洋科學專題營在青島成功舉辦。來自黑龍江、吉林、河北、安徽、甘肅等地的105名營員參加了本次專題營活動。在為期一周的活動中,學生們走進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聆聽專家的精彩報告,參觀亞洲館藏量最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館,開展「探秘海洋」課題研究,進行潮間帶海洋生物採集及標本製作,全方位體驗海洋科研的樂趣。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由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共同發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自2014年起承辦海洋科學專題營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了6屆。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20年南海綜合航次海洋科學考察船舶租賃...
    廣東省機電設備招標中心有限公司受中山大學的委託,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20年南海綜合航次海洋科學考察船舶租賃服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0692-209C0558004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0692-209C05580041   項目名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 專業解讀系列:海洋科學
    海洋科學,顧名思義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它的研究對象是佔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懸浮於海水中的物質、生活於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積和海底巖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氣邊界層和河口海岸帶。本專業培養的是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海洋科學專業屬於理學中的海洋科學類。
  • 活動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18年優秀中學生海洋科學夏令營邀請函
    三、報名條件1、參加2019年全國統一高考的理科生;2、學習能力強,學業成績排名原則上在年級前5%者;3、曾參加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相關競賽並獲省級以上獎項者優先;4、為人誠實守信,學習態度端正,有志於從事海洋科學相關研究。
  • 中國海洋科學專業十大名校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已經形成了涵蓋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海洋化學、物理海洋學、海洋物理學等完整的學科體系;擁有海洋科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海洋科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院的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目前海洋領域唯一連續兩輪獲評優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並連續三年(2012-2014)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資源信息共享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一。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類亞洲第一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海洋科學、大氣科學、水產、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水利工程、藥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法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法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