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 「小尕苗圃」關注我們
《小尕苗圃》關注孩子成長,引領孩子走向正確方向。推送中小學生作文,兼推其它作品。歡迎賜稿!來稿文體不限,內容、風格不限。
【編者按】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反覆閱讀一些名家名篇,有助於真正領會書中要義。欣賞名篇,是一種精神享受,還可從中汲取豐富營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我們精選一系列短文名篇,陸續推出,方便大家閒暇時,利用手機來閱讀。
《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孔子曾概括《詩》的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至西漢武帝時,此書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成為《五經》之一,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中的《蒹葭》已選入部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為幫助廣大中學生和詩歌愛好者深入了解詩經,本輯特推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閱讀和欣賞》節目製作的音頻資料,《介紹詩經——靜女、蒹葭》,由楚斌潔撰稿,張越播講。值得收藏,用心聆聽,慢慢領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嫻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視線遮蔽看不見,搔頭徘徊心緊張。
嫻靜姑娘真嬌豔,送我新筆紅筆管。鮮紅筆管有光彩,愛她姑娘好容顏。
遠自郊野贈柔荑,誠然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 END ----
⊙版權聲明:圖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253038305@qq.com(歡迎賜稿)
⊙責任編輯:舟行岸移 微信 weixinzxay
請點下方 藍色字體,回顧往期文章
【人在旅途】上「七二一工人大學」 / 文:舟行岸移
【往事悠悠】我當過彈花匠學徒 / 文:舟行岸移
【考場作文】跌倒讓我成長 / 初三考生:小雨
【聊作文】開門見山作文升格 / 文:舟行岸移
請點個「在看」,給予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