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詩經》二首-蒹葭】課文朗讀+注釋+翻譯

2021-02-08 彭波語文工作室

點擊上方的「彭波語文工作室」馬上關注公眾號

■■■■■


九年級語文下冊

12《詩經》二首

關雎

《詩經》中有不少歌詠愛情的詩,或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或抒發愛而不得的憂傷和悵惘。這些詩,今天讀來仍然會讓人怦然心動,獲得美的愉悅。誦讀這兩首詩,用心體會詩中歌詠的美好感情。

蒹葭蒼蒼②,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溯洄從之⑤,道阻⑥且長。

溯遊⑦從之,宛在水中央⑧。

 

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⑪。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⑫。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⑬,白露未已⑭。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⑮。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⑯。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⑰。

注釋

①選自《詩經·秦風》。蒹葭(jiān jiā),蘆葦。

②[蒼蒼]茂盛的樣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愛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指對岸。

⑤[溯洄(sù huí)從之]逆流而上去追尋。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從,跟隨、追尋。之,代「伊人」。

⑥[阻]艱險。

⑦[溯遊]順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樣子。

⑩[晞(xī)]幹。

⑪[湄(méi)]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

⑫[躋(jī)](路)高。

⑬[採採]茂盛鮮明的樣子。

⑭[未己]沒有完,這裡指還沒有幹。

⑮[涘(sì)]水邊。

⑯[右]向右迂曲。

⑰[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譯】一片蘆葦很茂盛,露水珠兒結成霜。心上人兒,正在水的那一邊。逆流而上去尋她,道路艱難又漫長。順流而下去尋她,恍若站在水中央。一片蘆葦又密又繁,露水珠兒不曾幹。心上人兒,正在那岸邊。逆流而上去尋她,道路險阻又高難。順流而下去尋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一片蘆葦密茫茫,露水珠兒還沒有完。心上人兒,正在那水邊。逆流而上去尋她,道路險阻又曲折。順流而下去尋她,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塊陸地上。

 

掃下面的二維碼,加我好友,我將可編輯的文件和朗讀音頻免費發給你。


相關焦點

  • 2020寒假語文學習《詩經》二首 蒹葭
    A階:1.能夠流暢朗讀並背誦詩詞 2.能夠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3.背誦註解B階:1.能夠流暢朗讀並背誦詩詞上一節我們(2020寒假語文學習《詩經》二首 關雎)我們認識《詩經》並對關雎進行了基礎性學習,本節我們將走進《詩經》二首的第二篇:蒹葭選擇C階同學按照注音版抄寫一份並背誦即可(只寫原文,不寫翻譯)選
  • 聽讀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詩經二首》/《關雎》《蒹葭》/古詩詞誦讀《式微》《子衿》……
    本公眾號以中小學課文朗讀為主,力爭與語文教學同步,旨在通過聽讀學習課文的同時,在朗讀朗誦各方面(語音、語調、語感、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等)也會同步得到提升,一舉多得。朗讀愛好者可供參考。歡迎關注!歡迎推薦!
  • 《詩經》之《蒹葭》譯註
    《蒹葭》出自《詩經·國風·秦風》,是《詩經》中運用起興手法的典型詩作代表。《蒹葭》結構完整、音律流暢、意境蘊藉,是《詩經》中廣為傳誦的名篇。
  • 《蒹葭》優秀教學設計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的能力,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對本單元所選古詩文,有的記事,有的記遊,有的狀物,有的抒情,有所了解2. 通過對文言文的學習進一步感受古人的思想和志趣,陶冶情操,增強對傳統文化的體認,提高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詩經》二首朗讀+微課視頻+知識點
    《詩經》兩首練習達標訓練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雎鳩(    ) (     )   窈窕(     )(     )  好逑(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模擬考場 | 《蒹葭》教學設計(敬請批評指正)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中的愛情詩之一《蒹葭》,看一看2500多年前的詩歌,傳達出了作者怎樣的追求之聲?1.標題釋義我們通過注釋,知道了「蒹葭」的讀音以及意思,「蒹葭」指的是一種植物——蘆葦。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有一種別樣的味道?我們再讀三遍,回味回味。2.
  • 詩經 蒹葭
    每一次吟誦,每一次朗讀,都能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滌蕩著靈魂,讓在煙火氣中匆匆忙忙的你我在瞬間感受到一絲詩意的存在,如一陣涼涼的秋風撫慰著飽經滄桑的心靈。「所謂伊人」的「伊人」指的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詩經二子乘舟 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邶風二子乘舟詩經·國風·邶風·二子乘舟原文二子[1]乘舟,泛泛[2]其景[3]。詩經·二子乘舟朗讀詩經·二子乘舟注釋及注音[1]二子:二個人,一說指衛宣公之子公子伋和公子壽。[2]泛泛:漂浮貌。[3]景:通「憬」,遠行貌。
  • 詩經·邶風·北門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北門詩經·國風·邶風·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1]。終窶[2]且貧,莫知我艱。王事敦[11]我,政事一埤遺[12]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13]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北門朗讀北門注釋及注音[1]殷殷:憂愁深切貌。
  • 八下《關雎》《蒹葭》重要知識點梳理(字詞詳解+句子翻譯+課文分析)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樂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的風是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音樂,其中的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樂。  《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其中賦直陳其事;比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叫興。
  • 詩經中的植物之蒹葭
    這是出自《詩經·國風·秦風》裡的古詩《蒹葭》,那麼詩中不斷提到的蒹葭是什麼呢?「蒹者,薕;葭,蘆也。」這是《毛傳》中對蒹葭的解釋,《本草綱目》中也說「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
  • 詩經·召南·小星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小星詩經·國風·召南·小星原文嘒[1]彼小星,三五[2]在東。肅肅宵徵,抱[10]衾[11]與裯[12]。寔命不猶[13]。小星朗讀小星注釋及注音【注釋】[1]嘒〔huì〕: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12]裯〔chóu〕:被單,一說為床帳。[13]猶:如,若。小星翻譯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參宿和昴宿在東方。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從朝至夕只為奉公。
  • 詩經·召南·採蘋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採蘋詩經·國風·召南·採蘋原文於以採蘋[1],南澗之濱。誰其屍[11]之,有齊[12]季[13]女。採蘋朗讀採蘋注釋及注音[1]蘋:亦稱大萍、田字草,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淺水泥中,全草可入藥。
  • 詩經·邶風·旄丘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旄丘詩經·國風·邶風·旄丘原文旄丘[1]之葛[2]兮,何誕[3]之節[4]兮?瑣兮尾兮[12],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13]如充耳[14]。旄丘朗讀旄丘注釋及注音[1]旄〔máo〕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2]灼灼:茂盛鮮明貌。[3]華:同「花」。[4]之子:這個人,此指這位女子。
  • 詩經新臺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 邶風 新臺詩經·國風·邶風·新臺原文新臺[1]有泚[2],河[3]水瀰瀰[4]。魚網之設,鴻[11]則離[12]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13]。詩經·新臺朗讀詩經·新臺注釋及注音[1]新臺:衛宣公為納宣姜所築臺名,故址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2課《<詩經>兩首》知識點+圖文解讀+課文音頻
    一、相關資料《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將其作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漢以後被儒家學派尊崇為經典,奉為「六經」之一。《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的作品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
  • 寒假預習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12課《詩經》二首 同步練習及參考答案
    12 《詩經》二首(一)關雎01  積累運用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2·1·c·n·j·y03  拓展閱讀靜女《詩經·國風》 靜女其姝①,俟我於城隅②。愛③而不見,搔首踟躕④。靜女其孌,貽我彤管⑤。彤管有煒⑥,說懌⑦女美。自牧歸荑⑧,洵⑨美且異⑩。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注釋】 ①姝:美麗。
  • 詩經·召南·行露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行露詩經·國風·召南·行露原文厭浥[1]行[2]露,豈不夙夜,謂[3]行多露。行露朗讀行露注釋及注音[1]厭浥〔yā yì〕:潮溼。[2]行〔háng〕:道路。[3]謂:通「畏」,害怕,擔憂。一說奈何。
  • 詩經幹旄_朗讀_注音_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幹旄詩經·國風·鄘風素絲祝[12]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13]之?詩經幹旄朗讀詩經幹旄注音及注釋[1]孑孑〔jié jié〕:獨立突出貌。[12]祝〔zhǔ〕:「屬」的假借字,編連縫合。一說厚積之狀。[13]告:告知,一說同「予」。詩經幹旄翻譯旄牛尾飾的旗幟高揚特立,車馬就在浚邑的郊野。以白色絲線為旗鑲邊,以四匹馬兒與之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