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2020-12-13 95國學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

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

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

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9]。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夭朗讀

桃夭注釋及注音

[1]夭夭:鮮妍美盛貌。

[2]灼灼:茂盛鮮明貌。

[3]華:同「花」。

[4]之子:這個人,此指這位女子。

[5]於歸:出嫁。

[6]宜:和順,和睦,一謂男女適齡婚嫁。

[7]室家:夫婦。古代女有家,男有室。

[8]蕡〔fén〕:果實繁多碩大。

[9]家室:猶「室家」,指家庭、家眷。

[10]蓁蓁〔zhēn zhēn〕:草木茂盛貌。

桃夭翻譯

桃花鮮妍又繁盛,綻放的花朵光彩照人。

這個女子就要出嫁,讓夫婦之間相敬如賓。

桃花鮮妍又繁盛,結出的果實碩大眾多。

這個女子就要出嫁,讓家庭之中安順和樂。

桃花鮮妍又繁盛,生發的枝葉茂密成蔭。

這個女子就要出嫁,讓家人之間幸福康寧。

桃夭賞析

《桃夭》也是《詩經》中流傳最為廣泛的經典詩歌之一,清代學者姚際恆在《詩經通論》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首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可謂詠物寫景的千古名句,也對後世大量以桃花為題材的詩詞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阮籍《詠懷·昔日繁華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本詩抒發的是對一位即將出嫁的年輕女子的讚美和祝福,希望她出嫁後能「宜室宜家」,使夫妻家人之間都能安順和美。詩的起句依然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以桃花的鮮妍明媚比喻女子的端莊秀美,「灼灼」二字尤為炫目,用以比喻女子光彩照人的儀容亦十分貼切。然而「女四德」中不僅要有「婦容」,還要有「婦德」「婦言」,這樣才能敦睦家眷、持家有方,最終興旺家族而建立「婦功」。在後兩章中,以桃樹的累累果實和枝繁葉茂,象徵女子因德行崇盛、持家有得,而開家族子嗣眾多、綿延昌盛之局面。三章中連續強調宜室、宜家、宜人,也體現出家族興衰的真正關鍵就在於女子內在的品德和修養。

《桃夭》文筆優美,構思奇巧,各章首句均以桃花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感。而花開到結果、果落到葉盛的漸次變化,也與桃花的生長規律相吻合,使得整個詩篇水乳、渾成一體。《桃夭》中表現出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念,也影響了後世禮樂文化數千年之久。

相關焦點

  • 詩經·周南·卷耳_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卷耳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採採[1]卷耳[2],不盈頃筐[3]。卷耳朗讀卷耳注釋及注音[1]採採:採了又採。[2]卷耳:又名蒼耳,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可入藥。[3]頃筐:亦作「頃匡」,斜口的竹筐。[4]懷人:心中懷想之人。
  • 詩經·召南·何彼襛矣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何彼襛矣詩經·國風·召南·何彼襛矣原文何彼襛[1]矣,唐棣[2]之華。何彼襛矣朗讀何彼襛矣注釋及注音[1]襛〔nóng〕:花木繁盛貌。[2]唐棣〔dì〕:又作棠棣、常棣,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栽培供觀賞。一說為鬱李,薔薇科櫻屬灌木,花朵桃紅色,繁密如雲。
  • 詩經相鼠朗讀_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相鼠詩經·國風·鄘風·相鼠原文相[1]鼠有皮,人而無儀[2]。詩經相鼠朗讀詩經相鼠注釋及注音[1]相〔xiàng〕:視,看。[2]儀:指莊重威嚴的儀容外表。[3]何為:做什麼,表詰問。一說為何。
  • 詩經新臺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 邶風 新臺詩經·國風·邶風·新臺原文新臺[1]有泚[2],河[3]水瀰瀰[4]。詩經·新臺朗讀詩經·新臺注釋及注音[1]新臺:衛宣公為納宣姜所築臺名,故址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2]有泚〔cǐ〕:鮮明貌。有,語氣助詞,無實義。[3]河:黃河。
  • 詩經幹旄_朗讀_注音_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幹旄詩經·國風·鄘風詩經幹旄朗讀詩經幹旄注音及注釋[1]孑孑〔jié jié〕:獨立突出貌。[2]幹旄〔gān máo〕: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的旌旗。幹,猶竿、杆,後同。[3]浚〔jùn〕:春秋時衛國邑名。
  • 詩經·邶風·北門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北門詩經·國風·邶風·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1]。終窶[2]且貧,莫知我艱。北門朗讀北門注釋及注音[1]殷殷:憂愁深切貌。[2]終窶〔jù〕:終,始終。窶,貧窮。[3]已焉哉:感嘆詞,表達失落無奈之意。
  • 詩經二子乘舟 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邶風二子乘舟詩經·國風·邶風·二子乘舟原文二子[1]乘舟,泛泛[2]其景[3]。詩經·二子乘舟朗讀詩經·二子乘舟注釋及注音[1]二子:二個人,一說指衛宣公之子公子伋和公子壽。[2]泛泛:漂浮貌。[3]景:通「憬」,遠行貌。
  • 詩經·召南·採蘋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採蘋詩經·國風·召南·採蘋原文於以採蘋[1],南澗之濱。採蘋朗讀採蘋注釋及注音[1]蘋:亦稱大萍、田字草,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淺水泥中,全草可入藥。[2]藻:水藻,隱花植物的一大類,沒有根、莖、葉等部分的區別,海水和淡水裡都有。
  • 詩經·召南·小星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小星詩經·國風·召南·小星原文嘒[1]彼小星,三五[2]在東。小星朗讀小星注釋及注音【注釋】[1]嘒〔huì〕: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2]三五:參宿三星和昴宿五星,一說舉星之數。小星翻譯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參宿和昴宿在東方。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從朝至夕只為奉公。這確實是命運不同。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原來是參宿和昴宿。
  • 詩經牆有茨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牆有茨詩經·國風·鄘風·牆有茨原文牆有茨[1],不可掃也。詩經·牆有茨朗讀詩經·牆有茨注釋及注音[1]茨〔cí〕: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橫生於地面,果實有刺,可入藥。[2]中冓〔gòu〕:內室,此指衛國宮室。[3]道:說。
  • 詩經·邶風·旄丘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旄丘詩經·國風·邶風·旄丘原文旄丘[1]之葛[2]兮,何誕[3]之節[4]兮?旄丘朗讀旄丘注釋及注音[1]旄〔máo〕丘:前高后低的山丘。[2]葛: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莖可編籃做繩,纖維可織布。[3]誕〔dān〕:延,長。
  • 詩經·召南·羔羊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羔羊詩經·國風·召南·羔羊原文羔羊之皮,素絲[1]五紽[2]。羔羊朗讀羔羊注釋及注音[1]素絲:本色的絲,白絲。[2]五紽〔tuó〕:形容縫製細密。五,交午,縱橫交錯之意。紽,古代量詞,五絲為一紽。[3]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一說減食。
  • 詩經·召南·採蘩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召南·採蘩原文於以[1]採蘩[2],於沼[3]於沚[4]。於以用之,公侯之事[5]。於以採蘩,於澗[6]之中。採蘩朗讀採蘩注釋及注音[1]於以:於何,在何處。一說為語氣助詞。[2]蘩〔fán〕:白蒿,二年生草本,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可入藥,嫩葉可食。[3]沼:水池。
  • 詩經·召南·行露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行露詩經·國風·召南·行露原文厭浥[1]行[2]露,豈不夙夜,謂[3]行多露。行露朗讀行露注釋及注音[1]厭浥〔yā yì〕:潮溼。[2]行〔háng〕:道路。[3]謂:通「畏」,害怕,擔憂。一說奈何。
  •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匏有苦葉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原文匏[1]有苦[2]葉,濟[3]有深涉[4]。匏有苦葉朗讀匏有苦葉注釋及注音[1]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對半剖開可做水瓢。[2]苦:味苦,一說同「枯」,指匏瓜葉枯成熟。[3]濟:濟水,發源於今河南,經山東匯入渤海。
  • 詩經·邶風·泉水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泉水詩經·國風·邶風·泉水原文毖[1]彼泉水,亦流於淇[2]。泉水朗讀泉水注釋及注音[1]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湧流貌。[2]淇〔qí〕:春秋時衛國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淇山,流入衛河。[3]衛:衛國。
  • 詩經氓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衛風氓詩經衛風氓賞析《氓》這首詩描述了一位被丈夫拋棄的女子哀傷悽楚的心境,是一首典型的「怨婦詩」。全詩共有六章,每章十句,在《詩經》中應屬較長的篇幅,主要應用賦法鋪陳,兼用比興。第一、二章記述了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確定婚期中的波折,以及結婚前的準備。從「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一句,可看出女主人公還抱持著需要「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觀。
  • 詩經·召南·摽有梅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摽有梅詩經·國風·召南·摽有梅原文摽[1]有[2]梅,其實七[3]兮。摽有梅注釋及注音[1]摽〔biào〕:落下,一說擲拋。[2]有:語氣助詞,無實義。[3]七:一說非實數,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4]庶:眾多。
  • 詩經鄘風載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載馳詩經鄘風載馳賞析及題解公元前661年,衛國為狄人所滅,衛懿公死。清代魏源考證,《詩經》中除此篇外,尚有《泉水》《竹竿》兩篇亦為她的作品。她的詩作往往帶有濃厚的懷鄉愛國的情懷,對後世同類題材的詩文影響極其深遠。詩經載馳原文載馳載驅[1],歸唁[2]衛侯[3]。驅馬悠悠,言[4]至於漕[5]。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