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鄘風·相鼠原文
相[1]鼠有皮,人而無儀[2]。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3]!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4]。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5]!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6]死!
詩經相鼠朗讀
詩經相鼠注釋及注音
[1]相〔xiàng〕:視,看。
[2]儀:指莊重威嚴的儀容外表。
[3]何為:做什麼,表詰問。一說為何。
[4]止:止息,容止,指人行為合乎禮法規範。一說通「恥」,知恥之心。
[5]俟〔sì〕:等待。
[6]遄〔chuán〕:快,迅速。
詩經相鼠翻譯
看那老鼠還有皮毛,為人卻無莊嚴儀表。
為人沒有莊嚴儀表,不死還要做些什麼!
看那老鼠還有牙齒,為人卻無行為規範。
為人沒有行為規範,不死還要等到何時!
看那老鼠還有肢體,為人卻無道德禮法。
為人沒有道德禮法,為何還不速速去死!
詩經相鼠賞析
《相鼠》詩中怒斥之語的直接、極端和激烈,在《詩經》中恐怕是無出其右的。關於此詩的主題,歷來主要有兩派觀點:一派以《毛詩序》和鄭玄《箋注》為代表,認為此詩諷刺的是衛國在位者承衛文公德化卻「無禮儀」之舉;另一派以《魯詩》為代表,認為此詩乃妻子對丈夫的勸諫之辭,班固、何楷、魏源等人皆闡發此說。然而結合詩作含義和語氣來看,第一派觀點似乎更為可取。
全詩共有三章,每章四句,皆運用疊詠手法。各章都是由「相鼠」起興,分別以鼠的「皮」「齒」和「體」為比,來與人的「無儀」「無止」「無禮」形成對照,映襯出此人悖德失禮的惡劣作風,增強了全詩鞭笞譴責的語氣。老鼠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醜陋、狡詐、偷竊成性的典型,尚且有皮毛遮體,有牙齒齧噬,有肢體活動,人卻無儀表嚴身,無正行規範,無禮儀合德,自然令人如目中入沙、容忍不得,難怪詩人會接連發出「不死何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的極度咒怨,將全詩的情感宣洩推向高潮。
雖然不能明確詩人所斥的「在位者」具體為何人,然而翻開衛國的史冊,在位者「違禮悖德」之惡行俯拾即是。如州籲弒兄自立為君,宣公強佔太子之妻,宣薑母子謀殺太子,懿公荒淫國破身亡,衛昭伯與後母亂倫等等。沒有一件不是無恥之尤、禽獸不如,故有詩人此番拍案而起、怒目圓睜的聲聲斥罵。再加上頂針、反詰、嘆詞的交相運用,使得詩意詩情一氣呵成,讀來頗有酣暢淋漓、盪氣迴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