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有時候會辜負我們,我們經常會遇到想要回憶的東西卻無法在頭腦中再現,比如學習的知識定義、聚會時一個人的名字。同時有些想要遺忘的人或事物卻久久不能忘懷,比如一段悲傷的過往。
記憶的內容是多元的,是多元化形式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所謂多元化,可以是經歷過的事物(學過的知識、 聽過的故事),經歷過的情感(被拒絕、驚喜、妒忌),操作過的動作(騎自行車、駕駛汽車、平衡木)。 多元化讓記憶表現得豐富多彩,譬如說:形象記憶(日本相撲的輪廓)、情景記憶(童年的遊戲)、情緒記憶(第一次表白的興奮),邏輯記憶(概率和數理統計的一個公式),運動記憶(桌球扣殺的快感)等。
當然奇妙的是,有的記憶我們是有意識地去實現,比如考試時我們看到試題,就要有意識地回憶課堂所學的知識。寫日記時,我們會有意識地把一天的情景進行再現並記錄下來。
而有一些記憶卻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我們見過的人,沒有企圖記住,但是在你的腦中已經有了存儲。我們行走在路上,嬰兒時平衡的記憶已經無意識地在發揮作用了。這些有意識進行的記憶叫做外顯記憶,而無意識的稱之為內隱記憶。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很多提高記憶的策略,讓我們更清楚更持久去記住我們想要記憶的東西。譬如:聯想,所謂聯想,就是把不同的事物建立了相關的聯繫,聯繫可以是在其他領域方面。另一個是組塊技術,比如電話好嗎:136;還是139,比如身份證,110105(朝陽區)還是110103(崇文區),通過組塊技術,提高了我們的記憶水平。
另外,舉例法也是一種好的應試記憶法,對一個概念進行舉例可以加深你的記憶。比如,想記住心理學中解決問題的影響因素「遷移」這個概念,那麼你可以舉例說明:學會普通心理學更加有助於領會其他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比如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就是正遷移。學會騎三輪,那麼對於學騎自行車反倒更加困難,這叫負遷移。
另外從遺忘的規律的角度,我們可以防止遺忘,從而加強記憶。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是對記憶與遺忘進行實驗研究的創始人。他採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的材料,用節省法來檢查記憶保存量。實驗研究的一項成果就是遺忘的規律,繪製出記憶數量的時間函數——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出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即遺忘發展是「先快後慢」。也從心理學角度說明了複習和回顧的重要性!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