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和遺忘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一直是綁在一起出現的,上一篇給大家解釋了與你印象中不同的「記憶」,這一篇就開始了解一下遺忘吧,其實遺忘也跟你想像中的遺忘不太一樣~
心理學中,遺忘指的是:識記過的內容在一定條件下不能或錯誤地恢復和提取都叫遺忘。按照信息加工的觀點,遺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錯誤提取。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的大腦是個圖書館,那麼遺忘就是我們沒有提供圖書的有效編碼,當我們想去圖書館找某一本書的時候,是需要圖書編碼才能準確得到圖書分類位置,第幾排第幾行甚至第幾本,如果沒有編碼,我們就得大海撈針一般整個圖書館亂竄,也未必找得到。
遺忘的意思並不是你學過的東西「消失」了,學過的東西就會一直存在在你的腦海裡,遺忘只是你沒有合理的線索能夠想起來把它們放到哪裡了。
那麼我們該如何儘可能地避免遺忘呢?
當我們去圖書館找不到指定書目時,靠著書目類型能夠縮小查找範圍,在腦海裡搜索知識也是這個道理。在背誦之前,我們需要先將知識點歸類,最好是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知識點梳理一遍,有清晰的網絡結構,這樣,即使忘了某一個知識點,也能通過整體結構查缺補漏,回憶個八九不離十。
記憶力那篇我們提到過,記憶其實就是「實踐經驗」,除了使用技巧背誦,讓我們對於知識點印象更加深刻以外,事後多次的重複,也能幫助我們延緩遺忘的到來。
按照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最好的複習周期為:5分鐘,20分鐘,1小時,9小時,1天,2天,6天,31天。具艾賓浩斯所說,完成這個複習周期,就可以達到永久記憶的效果。不過複習量比較大,大家也不必完全遵照曲線周期來複習,可以先適應一個周期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死記硬背其實包含了很多無效重複,相信大家都有過:一個單詞背一百遍,其中有99遍都在走神;一個知識點死活記不下來,發狠抄書,但是就是純抄一點也不過腦子……
時間浪費了,也並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記憶技巧這件事我曾經發狠研究過一年,感興趣的人多的話我可以下一篇就寫這個。
我當時剛開始背單詞的時候,純用技巧可以一個小時背100個,連背一個星期後,背誦時間還有明顯縮短,但由於當時貪玩,沒有堅持下來……希望大家不要跟我一樣,好高騖遠,初期計劃可以定少一點,一定要保證每天都能完成任務。
關注我,每天分享一個心理學小知識,幫助您改善親子關係,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心理學能夠回答您好奇的,關於人性的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