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孩子對學習逐漸失去了熱情?關於「學習倦怠」那些事兒

2020-09-05 99的小黑板

許多家長一定都有過這樣的問題,孩子明明學習成績也不差,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件發生,可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是在逐漸遞減,甚至於態度越來越消極,如果考試再考得不好了一點,父母還沒說什麼,孩子先喪氣了。

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學習倦怠」。

心理學上對於學習倦怠是這麼解釋的:是因為學生長期的課業壓力或負荷而產生精神損耗、對學校課業課業及活動熱忱逐漸消失,甚至因成績未如預期那樣好而對學校課業持負面態度的一種現象。

提取關鍵詞:長期壓力,精神損耗,負面態度

產生學習倦怠期大致可能分為兩種情況:

  • 一,父母對孩子很寬容,但孩子自己懂事,學習壓力大也不知道該如何排解,慢慢產生了精神損耗,從而越來越不想學習,但又不得不逼自己學習。
  • 二,父母老師給的壓力很大,孩子學習費勁得不到好的解決辦法,成績不好就會被父母責罵,被責罵就更不想學習,不想學習就更學不好這樣的惡性循環。

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兩種情況的解決辦法:

  • 一、放鬆心態,勞逸結合,多和父母溝通

這類孩子主要是自己的壓力太大,學習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放平心態,有進步值得開心,萬一退步了也不要太過於擔心。

成績有起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次考試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重要的事要記得總結錯題,然後根據錯題找尋自己知識點的薄弱部分,根據薄弱部分多加練習思考。

在心態不太好的時候要及時和父母聊天溝通,憋著不說很容易消耗自己的精力,內耗過重對於自己是並沒有什麼好處的。

  • 二、父母老師要放平心態,多鼓勵孩子學習

這類孩子其實是最常見的。

中國父母,通常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尤其是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知道讀書能改變生活的父母,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

出發點雖然好,可是一味地將這種壓力強加給孩子,孩子自己是不能夠好好排解的,很容易讓孩子從學習倦怠變成徹底的厭學,再到徹底的墮落叛逆。

給孩子多點空間,讓孩子放鬆放鬆,休息休息,多誇獎孩子的努力,給孩子信心,才是正確的消除孩子學習倦怠的方法。

學習倦怠是非常正常的,孩子在學習中難免會碰到,就跟家長在工作中時常會不想工作一樣,區別在於成年人知道如何調整心態去面對,而孩子還在學習這個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協助,才能好好幫助孩子。

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家長們需要多一些耐心去面對孩子的各種突發狀況,給孩子太大壓力只會讓孩子不敢跟你們說實話,不敢面對你們,然後自我內耗。

輕則影響性格,重則會患上心理疾病。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重視。

我是99,關注我,每天分享一個心理學小知識,幫助您改善親子關係,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心理學能夠回答您好奇的,關於人性的一切問題!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孩子不愛學習?關於「動機」那些事兒
    其實大部分的人和事,背後都有一個叫做「動機」的東西在催動著人們行動,學習自然也是一樣。 「動機」是什麼意思?動機在心理學上是指:在目標或對象的引導下,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3.不管什麼目標,如果孩子做到了父母的要求,父母一定要兌現承諾關於這一點已經在往期文章中無數次地強調了,不要騙自己的孩子,答應了就要做到,試想一下,您的上司答應您只要完成某項工作就能升職加薪,結果您完成了他卻沒有兌現承諾,您又是怎樣的心情呢?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可以隨便糊弄,會對孩子長大後的性格有很大影響的。
  • 心理學:孩子學習老走神?關於「注意」那些事兒
    經常有家長朋友向我提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學習老愛走神?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注意那些事兒」。注意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隨著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的心理特徵。注意又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中等職業學生的學習倦怠的主要表現及對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調查觀察,可以發現中等職業學生的學習倦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習中缺乏自信,缺乏動力和激情以及對困難的強烈恐懼。大多數中等職業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並且習慣於成績差。他們覺得自己不適合學校,無法學習,個別學生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他們的學習沒有樂趣。
  •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熱情?
    我身邊很多家長都會面對這樣的時刻,孩子開始學英語一段時間後開始進入一個倦怠期,對英文提不起興趣,寫作業的時候拖拖拉拉,上課時也開始不專注,毫無疑問這些表現都是對學習英語的成效而言事倍功半,花了許多時間,卻獲得較低的效果。很多孩子在開始的時候對英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即使是這種極大的熱情,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特別是面對英語學習攻堅階段的瓶頸時期。
  • 心理學:受到五大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生活逐漸失去熱情
    受到五大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生活逐漸失去熱情。最近有一個熱搜引起大家的關注:超過一千萬人通勤超過了一小時以上。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的幸福感與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有關。這些通勤在一小時以上的人們,很顯然沒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了。
  • 心理學:孩子記憶力不好?關於「記憶」那些事兒
    在心理學範疇內,是這麼解釋記憶的:記憶是指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應。於是我們提取關鍵詞:過去的經驗。那麼什麼是經驗呢?政治課告訴我們:經驗,在哲學上指人們在同客觀事物直接接觸的過程中通過感覺器官獲得的關於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繫的認識。
  • 停止學習,人就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學習是一種認知,認知具有無限性和反覆性,依此而言,學習理當永無止境。換言之,學習的概念應該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習的過程,就是逆流而上的過程。一旦中斷了學習,就會逆水行舟。一個人,即使在某一領域曾經很有學問,或有充足的專業知識,但如果志得意滿就此停滯,學習無以為繼,五年之後,就會進入「知識半衰期」。
  • 心理學:孩子記憶力不好?關於「遺忘」那些事兒!
    記憶和遺忘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一直是綁在一起出現的,上一篇給大家解釋了與你印象中不同的「記憶」,這一篇就開始了解一下遺忘吧,其實遺忘也跟你想像中的遺忘不太一樣~心理學中,遺忘指的是:識記過的內容在一定條件下不能或錯誤地恢復和提取都叫遺忘。按照信息加工的觀點,遺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錯誤提取。關鍵詞:識記,提取,提取不出。
  • 關於學習,心理學這樣說 | 《學習究竟是什麼》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學習」這個概念,但到底什麼是學習?直到最近讀了萬維鋼老師的《學習究竟是什麼》才找到了答案。這本書另闢蹊徑,從很多認知心理學的視角探究學習理論,並給予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這個理論指出,舒適區的練習是浪費時間的重複,會停滯不前;恐慌區的練習過難,會打擊自信心;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學習區刻意練習,取得進步。那些成績無法突破的同學大多都栽在不能有意識地找到自己的學習區,而只是被動地學習,給什麼就做什麼。相反,刻意練習的學霸會有意識地、主動地把更多的學習時間分配在自己的學習區。
  • 心理學的那些事兒—— 瓦倫達效應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銀川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每周天,涵淇老師和你一起學習心理學。上周涵淇老師帶領大家學習了「阿倫森效應」,用心理學的角度,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讓大家對身邊的人和事有著更加清晰地認識。這周,我們一起了解「瓦倫達效應」。關注「銀川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公眾號,學習更多的內容。
  • 學習倦怠:孩子厭學,家長可以用這6個方法
    其實對於家長來說,也重啟了緊張的生活,因為又開始了每天既要忙生計,忙上班,又要理家務,督促孩子做作業學習的緊張生活,有的孩子能夠學習主動,好學,作為家長來說還可以省省心。有的家長則相反,他們將要面臨一個問題:孩子學習倦怠。什麼是學習倦怠?學習倦怠的概念是從工作倦怠引申而來,是一種發生於正常人身上的持續的、負性的、與學習相關的心理狀態。孩子對學習無興趣,家長很愁得慌:唉!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面對工作,她感覺越來越倦怠,不願意主動溝通、不願意上班、時常遲到。她把這種情況歸因於自己「年齡大了,孩子又處於青春期,精力不夠用」。劉佳負責公司培訓課程在某一區域的市場拓展工作,公司的產品體系比較完備,課程設置非常豐富。前些年,劉佳帶領團隊東奔西突打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在線教育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對傳統教育培訓行業產生了一定衝擊。
  • 廣播心理學大講堂丨搞定孩子的學習(三)
    >如何解決焦慮 讓孩子們高效自主地學習呢 今天的廣播心理學大講堂我們特邀了心理學老師張俊連作客直播間孩子的學習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只看重結果,忽略了學習方法、記憶力、策略、效率,無論你怎麼努力,只是「低水平勤奮」,還影響學習心態和學習格局。
  • 關於分級閱讀的那些事兒(上)
    然而中國仍有很多人並不是十分清楚分級閱讀,就像我的一位故友,某天大家聚會,各自談到孩子的學習,期間就提到了分級閱讀,故友竟然一臉懵。為此,我特意給她科普了各種關於分級閱讀的內容,這一說她才發現原來分級閱讀有這麼多講究。
  • 築愛心理丨關注教師心理健康之職業倦怠(burnout)
    20世紀70年代,美國臨床基礎心理學家費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職業心理學》雜誌上首次提出「職業倦怠(burnout)」這一概念。四川師範大學有一個課題組的曾經作過一個關於教師職業壓力的調查:
  • 關於高考那些事兒
    高考已過,就讓我們來聊聊我們高考的那些事兒:其實在2003年之前,每年的高考都在7月份,所以今年看到延期舉行消息的那一刻,是慶幸自己早生了幾年,還是遺憾沒有趕上這歷史性的一刻?馬上就要步入大學的大門的同學們以已經及走向工作崗位的,甚至自己的孩子就是這些剛剛經歷高考的人們,有沒有突然回憶起屬於自己的那段高考歲月。
  • 閱讀破解教師職業倦怠
    而許多人的熱情和夢想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煙消雲散,日復一日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成了養家餬口的手段和工具。一旦進入職業倦怠的怪圈,教師在工作中不再有創新的精神、批判的思維和學習的動力,更不會創造一種傾注情感的愛的教育。然而,作為區域教育主政者,面對那些正待成長的孩子,面對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能忽視教師的職業倦怠。
  •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場倦怠了怎麼辦?
    這,就是隨著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職場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來襲的「職業倦怠」。    關於職業倦怠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職業倦怠期具有階段性、周期性,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拖」――工作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非要等到最後一刻。職場人士到了35歲左右通常是職業倦怠的高發期,特別是工作上有了一定成就的「白骨精」尤為明顯。
  • 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
    而你,卻找不到任何工作熱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我們如何從各方面為工作找到新動力!據一項對6000多人的網絡調查統計顯示,有58.6%的受調查者出現了輕微的工作厭倦,對工作失去熱情;有26.5%的人出現了中度工作厭倦,需要藉助休假或跳槽進行調整;還有9.1%的人表示極度厭倦工作。三者相加,高達90%以上的受調查者厭倦工作。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說明你已面臨職業倦怠的危機。意識到這些危機並積極進行調節,將有助於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 關於平面設計的那些事兒~
    關於平面設計的那些事兒經常聽到很多人說,平面設計很簡單,學好PS就可以了;平面設計太簡單了,沒什麼技術含量,工資也不高之類的話。關於平面設計師,百度百科是這麼定義的:關於平面設計的那些事兒平面設計是在二維的平面上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在平面的媒介上完成信息傳達過程、宣傳商品和表現創意,通過精美的圖形、版式和色彩傳達給觀眾,創造出引人入勝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