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定義「情緒」?教你解讀面部表情的含義!

2020-12-15 笨笨豬快樂飛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定義「情緒」?

情緒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它是多種複雜的感覺、思維和行為表現綜合產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直接用「情緒」這個詞,而是用一些更加口語化的詞彙來表達類似的含義,例如:「感覺」「心情」「情感」等等。

遇到不開心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今天心情很糟糕」,而不太會說「我的情緒不太好」,或是說「我感覺很難過」,而不是「我有難過的情緒」。

從行為看清你的情緒、情緒的行為表達

人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情緒,「面部表情」是最直接的體現。

表情和情緒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一種表情常常存在著多種解讀,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表達相似情緒的表情也可能存在細微差異。

有時更複雜的情緒,我們會體現在「身體姿態和動作」上面。有時候,語言是很難準確表達情緒體驗的。

有一種說法叫做「你的情緒都寫在臉上了」,這並不是臉上寫了那幾個字,或者我們直接口頭表達了出來,而是我們整體的表情、姿態和動作非常直觀地反應了自己的情緒狀態。所以,動作、姿態和情緒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這就是情緒,它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它是多種複雜的感覺、思維和行為表現綜合產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

相關焦點

  • 情緒心理學:為什麼「面部表情管理」這麼難?!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35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對於「情緒」和「面部表情」的研究。二、「情緒」和「面部表情」的關係艾克曼之所以用「面部表情」作為研究情緒的載體,是因為他認為:1.面部表情反映了我們的情緒狀態;2.面部表情是不自覺的;3.某個事件引發了情緒反應
  • 《給情緒多點時間》以心理學的角度,教你正確認知並管理情緒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僅僅因為一件小事就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可見情緒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之大。我們往往不能積極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所以總是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認知情緒,真的很難嗎?情緒本就應該被引導,而不是任由它佔據我們的頭腦。本書我將從我們為什麼不耐煩,我們身邊人的影響,為什麼我們總是放不下這三點進行解讀,情緒的本質根源。
  • 蘋果申請新專利 允許Siri分析面部表情並解讀情緒
    在與用戶對話時,它甚至可以啟用設備的FaceTime攝像頭,來分析用戶的面部表情和情緒。根據蘋果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顯示,蘋果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方法,通過在未來版本的Siri或其他系統中添加面部分析功能,來幫助Siri解讀用戶提出的請求。據蘋果稱,此舉的目的是減少語音請求被誤解的次數,蘋果試圖通過分析用戶情緒來做到這一點,以進一步提高準確度。
  • 《微表情心理學》:如何通過面部表情,快速了解一個人?
    他發現,看似輕鬆愉快的瑪麗,呈現出一個轉瞬即逝的表情。這是一個極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續了不到1/15秒。這個極容易被人忽略的表情,被心理學家稱為微表情。哈裡·巴爾肯寫的《微表情心理學》這本書,以專業、嚴謹的心理學為基石,告訴我們如何將辨別微表情的專業技術化繁為簡,並巧妙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
  • 關於指數的生存遊戲:撲克大師教你如何「玩世界」
    傾向除了對不確定性的認識,科尼科娃還必須學會處理「傾向」的問題——「這是一個巧妙的概念,意味著讓你的情緒滲透到你做決定的邏輯中。」有關「傾向」的例子可能包括一連串壞運氣帶來的絕望,這可能導致你更瘋狂地賭博來彌補損失,也可能是贏了之後的過度自信。
  • 你的表情出賣了你的心…原來AI是這麼盤算你的
    兩個月前,杭州十一宣布將在教室中裝上一套叫做「智慧課堂管理」的監控系統,由 3 個攝像頭和一個桌面系統組成。它的監控範圍不僅包括你的小動作,甚至還有你的面部表情!你到底有多少種表情?這套「智慧課堂管理系統」的要義就在於表情識別。
  • 如何通過面部表情看穿對方意圖?很簡單,沒學過心理學也可以!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懂一些心理學,只是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罷了,尤其善於分析和善於觀察的人,他們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其實是可以通過一些別人的面部表情來判斷他的情緒的,有的人稱這為「有眼色」「有眼力勁」。面部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也是讀懂別人心理的方式之一,一個人面部表情的變化,會反應他內心的渴望與動機。
  • 微表情心理學
    微表情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它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微表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情緒與想法,如果我們錯誤理解微表情的含義,會對交流對象形成錯誤的判斷,這無疑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而不是互信,如果正確理解微表情,我們就更能夠從一閃而過的表情信號裡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 「格物竅門」:情緒很麻煩,比情緒更麻煩的,是你覺察不到的「念力」
    上一篇,我們在大家「誠意」練習有了一些心得的基礎上,重點分享了如何「淨心」。在「內在意識」強了以後,一面要「淨心」,另外一面要「格物」。這篇,我們重點分享「格物」。「淨心」要刪除的,是「前意識」中各種各樣的情緒。「格物」要刪除的,是「外在意識」中的各種觀念。先來區分一下「觀念」與「觀點」的差別。
  • 控制情緒的門道是「治心」!人生中所有的挫折,都與情緒失控有關
    不管你爹是誰,每個人進入社會以後,都有阻礙人往上走的障礙,這個障礙就是人的情緒。得意時不能膨脹、失意時不會沮喪、忍得了辱、受得住氣,不管對誰都保持尊敬禮貌,不管再累做事也能專注投入,一個人只有這樣不受自己情緒的影響,才依靠自身的修為往上走。
  • 微表情心理學,帶你破解社交密碼
    本期,小編將奉上心理學方面的精彩內容——微表情心理學,咱們繼續開課。微表情雖然持續的時間短暫,但卻暗藏玄機,人的面部表情背後隱藏著內心的秘密,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表情,這些細微的表情背後會有什麼含義呢?
  • 蘋果申請新專利:或能分析手機用戶表情解讀情緒
    ,幫助Siri解讀用戶提出的請求。這意味著未來Siri將可能不局限於語音識別,在與用戶對話時可啟用FaceTime攝像頭,分析用戶面部表情及情緒。    蘋果稱此舉目的是減少語音請求被誤解的次數,試通過分析用戶情緒進一步提高準確度。分析人士稱,在語音指令可能被以不同方式解讀的情況下,蘋果的這套新系統將大有用武之地。
  • 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對情緒感知的影響
    對於具身情緒的探討也有了許多成果。實驗室裡的研究到實際的應用方面的轉變還有待發展。本文綜述了具身性情緒領域的實證研究,包括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的操縱對情 緒的影響,姿勢的改變如何調節情緒,以及研究在情緒障礙中的臨床應用。具身的思想在哲學領域的起源有一個長久的過去。
  • 「像我一樣瀟灑走開」| 心理學家教你用「自我同情」寬恕自己
    01.什麼是「自我同情」西方心理學中本來沒有「自我同情」這個概念,它是由心理學家Neff在二十一世紀初從東方佛教哲學中獲得靈感,並引入到現代心理學中的。」和「自我同情」的區別而「自我同情」是一種和善的自我激勵,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並非完全來自外界定義的成功,給予人勇氣去鍥而不捨地冒險,面對生命中結果未知的挑戰。
  • 公考行測「定義判斷」解題思路:「要素濃縮」法
    對此只需理解「宏觀解釋」的大致含義,將重點放在「微觀特點」即可,不必去糾結每個不懂的詞的具體含義。對於專業、學術、哲學及其他普通考生不太熟悉的「宏觀概述」詞,大家千萬不要被其迷惑,因為它們不是解題關鍵,在做題時可以完全可以不去理會它。
  • 達康書記的眼神應如何解讀?六種必學的微表情特徵!
    (原標題:達康書記的眼神應如何解讀?六種必學的微表情特徵!)到目前為止,對於「聽話如何聽音,看人如何看臉」這件事,也沒有搞得特別精明。但是,我也有成功的經歷。在我寫的最早的一篇文章中,說過一個故事,就是我在現場和一個語言完全不合的老頭,是如何解決溝通問題的。當時更多地是在用「肢體語言」,從評價演技的角度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初級演員。
  • 知乎「非常想問」科普大賽首期啟動 心理學圓桌解密情緒熱詞
    這些有趣的問題都可以在心理學中找到答案。近日,知乎「這才是心理學|非常想問」科普圓桌上線。據悉,此次圓桌是「致知計劃之科學季」——「非常想問」科普徵文大賽的首個分會場。圓桌內收錄了如「好奇心的動機有哪些?」、「人們為什麼喜歡驚喜?」、「只要內心夠強大就不會得抑鬱症?」等生活中常見問題,眾多心理學專家與網友在此交流探討,用通俗有趣的語言暢談心理學話題。
  • 《這才是心理學》:像認知心理學家一樣思考
    的確如此,我有時會為曾被我的「理論」駁倒的人尋找駁倒我的理論依據。時隔十年,希望沒有太晚。「你為什麼私自坐到最後一排。」「我喜歡坐最後一排。」「你喜歡怎樣做就怎樣做?你這樣絕對是錯的!」「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接下來,發生的就是本文第一段中為大家描述過的場景。
  • 心理學家打破固有認知:日常情緒不能僅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
    亞里斯多德說,臉是心靈的一扇窗,透過表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思想。古羅馬時期的大哲學家西塞羅也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的確,兩千年過去了,面部表情仍然被普遍認為是判斷人們感受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不論年齡、性別和文化差異。比如:挑起眉毛表示困惑,微笑表示幸福,皺眉表示悲傷。
  • 心理學:笑容帶來的心理效果是?表情能製造「美女」的科學解釋
    另外,調查形成「感覺好的人」這一印象的因素,「禮貌的回應」為5.1%,「打招呼」為24.3%,「笑容」為35.3%。交流中不經意的笑容,對接收信息,發出信息的速度和數量,親和力有很大的影響。能情商高地處理人際關係的成功者們早早地就笑容的效果進行了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