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自閉症患兒約4000人 脾氣大發怒張口就咬人

2020-12-20 搜狐網

青島自閉症患兒約有4000人

  寡言少語、行為怪異、拒絕與人交流……這是大眾對自閉症兒童的認識,而實際上,在自閉症兒童的心靈空間裡,也有豐富多彩的想法,只不過心靈之門上了把鎖,切斷了他們與社會的正常交流。昨日,記者探訪了青島一家自閉症康復機構,親身體驗康復師對自閉症患兒的關心,在不同的康復階段中,小患者們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已經恢復語言功能,有的則不停揮拳打康復師。據了解,島城目前有約4000名自閉症兒童,但康復機構的力量薄弱讓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裡難以自拔。

  [病例] 不會說話吃飯靠人餵

  「強強,這個愛不愛吃?來張嘴!」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城陽區聖之愛康復中心,從四川來青島治療自閉症的強強正在吃早飯,因為患自閉症多年,他已經有四五年沒說話,連基本的吃飯、穿衣等生活都無法自理。由於對外界的戒備心理很強,強強的膽子很小,周圍有點大動靜他就會被嚇得哆嗦,而吃飯更是讓父母頭疼的事,他的媽媽孫女士夾起一塊白菜,先放在強強鼻子前讓他聞一下,不反對的情況下他才會張開嘴吃,否則就緊閉著嘴巴。孫女士告訴記者,別看強強長得很胖,但身體素質很差,因為他平時幾乎不吃蔬菜,只對米飯感興趣,很多蔬菜一聞就討厭,「但蔬菜還要喂,說不定哪一次他不討厭了就會吃一口,可這方面沒有任何規律,上一頓不喜歡吃的,下一頓說不定能多吃幾口」。

  記者站在一旁輕輕喊強強的名字,可他對記者的聲音置若罔聞,眼珠子都不動一下。「他幾乎把自己封閉起來,對旁人的很多動作或者聲音不會有反應,可一旦刺激了他就會反應十分強烈,打人、用頭撞牆時常出現。」聖之愛康復中心胡琴波醫生說,強強的病情比較重,估計要做至少一年的康復才能「畢業」。

  [按摩] 患兒一發怒張口就咬人

  「強強今年7歲多了,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自閉,原以為長大點就會好轉,沒想到越來越嚴重。」胡琴波說,強強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去年才來城陽,可留在老家的強強卻讓他們十分擔心,因為孩子不說話,到6歲時生活還不能自理,怎麼教也教不會,平時從不和村裡的小孩玩耍,除了能吃喝拉撒外,幾乎和一塊木頭差不多,無奈之下父母才把他接來青島治病,當確診是自閉症時,孫女士和丈夫還很茫然。「他們根本不知道不說話也是病,也從來沒聽說過什麼叫自閉症。」胡醫生說,由於缺乏交流,強強的膽子很小,不說話則讓他的面部肌肉僵硬。為了讓孩子學會說話,康復師從頭教起,先教孩子認識各種圖形,誘導他發音,還幫他按摩面部肌肉。剛開始治療時,強強的脾氣很大,認為做按摩的阿姨是在欺負他,趁媽媽不在身邊時就張嘴咬人,好幾個康復師都被強強咬過。

  胡琴波告訴記者,康復中心還曾經接診過一名更重的自閉症患兒,時常用頭來撞牆,撞完後還盯著媽媽看。「我們推測患兒是用這種辦法來引起大人注意,所以提醒家長多陪孩子玩耍。」康復師表示,雖然有時能找到發病誘因,但患兒的自閉症狀扭轉並不簡單,需要幾百幾千次地誘導才行,而對不會說話和行為怪異的孩子,治療難度會更大。

  [治病] 病號會「偷懶」醫生最高興

  「康復中心2004年成立以來,已接診了500餘名自閉症兒童,絕大多數從治療到康復,需要一年多,極少數能在半年內康復。」胡醫生說,來治療的患兒集中在4歲左右,7歲後來治療算是大齡患者了,以前也有四五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時間超過兩年,因為病情實在太重,而經過正規的康復治療,患兒會在半年內出現好轉跡象,也就是能主動說話,在有需求的時候不僅僅做動作,還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令記者驚奇的是,康復師和醫生們最願意看到的是自閉症兒童學會「偷奸耍滑」,尤其是孩子學會了偷懶,家長都會樂開花。「自閉症的問題是不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十分漠視,康復的重要標準是從極內向變成外向或極外向。」胡琴波說,康復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教學過程,往往會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如果孩子學會了動腦子,用肚子疼、想睡覺、想出去玩等理由來逃避寫作業,這說明是個好現象,因為孩子懂得了用語言去逃避寫作業,這是自閉症兒童有了獨立的思想,此時距離康復就不遠了。

  [有趣] 玩「過家家」讓孩子交朋友

  家長們希望自閉症孩子能主動去交流,但孩子卻完全沒有動力去和別的孩子玩,康復治療其實也是培養「交友能力」的過程,而「過家家」被康復師們加以改造,成了自閉症兒童之間的小小俱樂部。聖之愛康復中心負責人蘭孝松介紹,玩「過家家」的孩子一般已經治療了半年左右,行為和語言有了好轉,但尚缺乏主動接觸外界的意識。做遊戲其實很簡單,每個小朋友發幾張紙幣或彩紙,用來當購物的貨幣,康復師則當銷售員,問小病號們是否需要糖、水果和玩具,當孩子們發現用手中的彩紙能換到那麼大的東西後,臉上都會露出很燦爛的笑容。「孩子們在那一瞬間會有很強烈的成就感,這種感覺會引導他們去主動交流,有的孩子康復快,甚至能當售貨員呢。」蘭孝松告訴記者。

  [數據]青島有患兒約4000人

  「自閉症患兒近兩年越來越多。」市南區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滕以亮告訴記者,絕大多數自閉兒在康復後都能進入幼兒園、小學讀書,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區別,有的甚至更願意結交朋友。隨著社會對自閉兒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家長們雖然忌諱別人知道孩子得病,但在治療上已經十分積極。蘭孝松表示,自閉症已經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疾病,而且醫學上還沒有出現治療藥物,只能靠康復手段和心理治療來扭轉,簡單來說,就是把自閉兒心靈之門上的鎖打開。

  記者了解到,根據全國調查統計情況,多數研究機構都認為每110名兒童中就有1個是自閉症兒童,但自閉的程度會有比較明顯的差別。有慈善機構曾發布數據稱,我市約有4000名自閉兒,而且發病率已經有上升趨勢,而全國的自閉症兒童數量則達到了100多萬。

  [病因]社會家庭都有危險因素

  「自閉症的發病,在醫學上還沒有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就像癌症一樣,只能找到一些致病的危險因素。」滕以亮主任分析說,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也存在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障礙,表現為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在發病因素上,有的病人是先天性的,如早產,導致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也有後天性的因素,如壓抑的家庭氛圍和緊張的夫妻關係,都會影響到孩子,在心理上拒絕與人交流,用「自閉」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另外,過於嚴厲的家長也有可能讓孩子出現自閉傾向。

  滕以亮表示,家庭氣氛緊張讓孩子備感冷落,是在臨床上發現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共性,這與家長工作緊張,無暇陪伴孩子或對孩子表現得急躁、缺乏耐心有關,而在充滿笑聲的家庭中,幾乎沒發現過自閉症患兒。

  [困境]康復機構缺人又缺錢

  「我們的康復師都是學特教專業的,也有學心理或其它醫學專業的,人手總是感覺不夠用。」蘭孝松告訴記者,康復中心的20多名康復師每天都十分忙碌,只能用加班的方法彌補人手的不足,費用支出的增加也給康復機構的生存提出了挑戰,而需要長期給孩子治病的家庭卻也時常面臨經濟難題。蘭孝松表示,作為城陽區的定點康復機構,市殘聯和城陽區殘聯每月分別為病人支付700元的費用,減輕了患者負擔,也讓康復治療逐漸進入良性循環。市南區人民醫院也把康復項目列為重點工作,下一步將推出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治療,市南區衛生局提供了專家力量和設備支撐,創造了較好的康復條件,但從全市來看,不論是公立還是民營機構,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記者 陳珂)

(責任編輯:UN602)

相關焦點

  • 廈門約5000名自閉症患兒堪憂 政協力推回歸學校
    昨天是第七個世界自閉症日。昨天下午,九三學社廈門市委聯合中華街道文安社區、廈門市愛慧自閉症教育培訓學校,共同在中山路步行街舉辦了主題宣傳活動。記者在活動中了解到,廈門目前約有5000名自閉症患兒,但進入康復機構接受康復培訓的,只有200多人。今年,市政協及教育部門,將努力推動開展症狀較輕的自閉症患兒回歸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讓他們儘快融入這個社會。
  • 不同年齡段自閉症患兒的症狀表現
    自閉症,亦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 (autistic disorder)等,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失衡引起的一種兒童疾病,約佔精神殘疾兒童病的60.66%,男女比例約為 3:1~4:1,而且每年還有遞增的趨勢,表現為社交障礙、語言障礙、行為刻板等症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青島自閉症康復機構多無資質違規經營 面臨倒閉
    在她辦公室的隔壁,23名自閉症患兒正在上課。23人的培訓規模,在我市民辦自閉症康復機構中已不算小。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公辦的專門接收自閉症兒童的特殊教育學校只有一家--青島市兒童自閉症康復中心,隸屬於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能接納100餘名兒童進行康復訓練。"除這一家公辦的之外,其餘的自閉症康復機構均為民辦,經過市殘聯認證的有十餘家。"
  • 為什麼說年齡越大的父母越容易生育出自閉症患兒?特別是父親?!
    近日,著名的《華盛頓郵報》在其「健康與科學」的板塊發表文章稱:根據過去十年發表的多項研究表明,年齡越大的父母比年輕的父母更可能患生育出患有自閉症兒童。其中,對於父親來說,年齡越大的父親越容易孕育出自閉症患兒,這種結論效應是目前自閉症流行病學中最為一致的發現之一。對於母親來說,母親生育的年齡與誘發自閉症患兒之間的聯繫更為複雜: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母親生育年齡大大高於平均水平,或者母親的生育年齡比平均年齡水平小得多,她們孕育出自閉症患兒的風險似乎更高。
  • 自閉症者發怒時該如何處理?| 特教經驗
    「發怒」時,其中的大多數人是這樣描述的:他/她拍打著自己的頭,倒在地面上,自己咬自己的手或前臂,他叫喊著,哭鬧著,大發雷霆.....但在我們判斷他是否發怒之前,必須先把這種發怒與一種自閉症的發作區分開來。辨清真正的「發怒」對自閉症不了解的人們不會從自閉症的發作情況出發,將這樣的發作「發怒」和自閉症建立關聯。實際上,從自閉症者本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發怒。
  • 自閉症寶寶愛發脾氣嗎?家長這樣引導患兒會更好
    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在平時的時候和正常的兒童有很大的區別,除了不善表達之外,一般自閉症的患者,還會出現智力發育遲緩這種情況,甚至還會經常的發脾氣。那麼,自閉症寶寶愛發脾氣嗎?自閉症的患者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沒有預兆,而且發脾氣的次數也非常多,經常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 自閉症患兒何時能走出困境?
    前言自閉症被WHO列為兒童精神疾病第一位,已成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自閉症患者約7600萬人,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300萬,其中0-14歲患兒超200萬。與此同時,自閉症的診斷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自閉症發病原因至今仍然不明,治療也是世界難題。
  • 自閉症患兒有了「標準像」
    在「4·2」世界自閉症知曉日到來前夕,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協康會攜手合作,就中文版PEP-3《自閉症兒童心理教育評核(第三版)》進行驗證研究,建立了這套自閉症兒童常模數據。「常模」是一個對照標準孤獨症譜系障礙(又稱自閉症)是一類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不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和發展,而且還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 脾氣暴躁,一點小事就會發怒的四大生肖
    而這四大生肖就是脾氣暴躁,一點小事就會發怒,常常捲入是非當中,我們就來看看吧!1、生肖虎生肖虎的人,向來都是敢作敢為的一個人。而長久衝動的生肖虎,也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別人挑釁滋事的話,必然是要應戰到底的,不允許別人冒犯自己的威嚴!
  • 早期發現、早期合理治療
    輕度自閉症患兒或能恢復正常--大河網
    輕度自閉症是指患兒在一定幫助下能較好進行社交活動的情況,症狀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李主任指出,只要仔細觀察,輕度自閉症還是有跡可循的。孩子有以下表現,家長要高度警惕:  1.說話晚、不會說話或很少說話,言語與交流環境不符,多不懂代詞「你、我、他」。言語障礙一般是患兒就診的首要原因。  2.聽不懂或不聽指令,叫不應或少應,認知能力差,不理解、不應用肢體語言。
  • 自閉症兒童父親為35名患兒築起「星星之家」——星寶的爸爸
    12月16日,天翼兒童特訓中心的一間辦公室裡,於洪義正在抖音平臺上一一回復網友的私信,他的抖音帳號有超過6萬個粉絲關注,這些粉絲大多是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他們有著同樣的痛楚。於洪義用積極樂觀的話語開導這些父母,但這些痛楚他也同時在承受著。這所特訓中心是於洪義6年前出資創辦的,這裡接納了35名自閉症兒童,其中包括他的兒子大雙。
  • 孩子自閉症能夠康復嗎?父母應如何幫助患兒治療
    自閉症是嬰兒的性格孤僻的一種,屬於發育障礙,這種發育障礙發現的越早,治療的越早,才能夠保證寶寶的正常,讓寶寶在以後的日子裡健康的成長發育,下面就來說說,自閉症在嬰兒早期症狀。那麼,嬰兒自閉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 以琳,專業自閉症康復訓練 照亮患兒「星空」
    自閉症,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據統計,我國0到14歲的自閉症兒童已超過200萬,並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星星的孩子」,已經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社會性問題。作為全國規模最大、師資隊伍最強、康復水平最高的自閉症患兒康復訓練及教學研究非營利性公益機構之一,青島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20年來始終致力於照亮自閉症患兒的「星空」,成為數以萬計的星寶家庭的「守護者」。
  • 煙臺自閉症患兒逐年上升 家長認知誤區毀孩子一生
    煙臺自閉症患兒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昨天,記者從煙臺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近年來煙臺自閉症患兒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兩歲半到三歲的患者佔大多數。雖然目前煙臺到底有多少自閉症患兒,這個數字尚無法準確統計,但煙臺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醫師李蘊志分析,保守估計煙臺自閉症患兒已遠遠超過上千例,這樣的家庭大多不願讓別人知道。
  • 女人為什麼脾氣暴躁容易發怒
    常聽別人說,女人都是不好惹的,很容易就生氣發怒。其實,女人發脾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肯定是在遇到不開心或是心裡不舒服才會這樣的。一般女人什麼情況下最容易脾氣暴躁易怒呢?下文介紹。女人天生脾氣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人體存在「憤怒基因」,多見於女性,約85%女性在月經前會焦躁不安、易怒暴躁,其中5%情緒波動嚴重。生氣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失調,令身體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建議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遇事少生氣、勿暴躁,把情緒控制在最好狀態。
  • 融媒·畫像 | 自閉症兒童父親為35名患兒築起「星星之家...
    12月16日,天翼兒童特訓中心的一間辦公室裡,於洪義正在抖音平臺上一一回復網友的私信,他的抖音帳號有超過6萬個粉絲關注,這些粉絲大多是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他們有著同樣的痛楚。於洪義用積極樂觀的話語開導這些父母,但這些痛楚他也同時在承受著。這所特訓中心是於洪義6年前出資創辦的,這裡接納了35名自閉症兒童,其中包括他的兒子大雙。為了保證特訓中心正常運轉,於洪義不得不在中心和食品廠之間奔波。
  • 兒童自閉症發病率逐年上升!面對表現失常的孩子,家長應該這樣做
    據最新發布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數據,自閉症發病率逐年上升,報告援引美國最新統計,自閉症兒童發病率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現在的1/45。報告稱,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達0.7%,目前已約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約有200多萬。
  • 2歲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特徵有哪一些
    幼兒是自閉症的高危人群。這種疾病對他們的孩子非常有害。最可怕的是,許多父母缺乏對自閉症的認識,因此父母甚至在自閉症的早期階段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會嚴重延誤病情的治療,會導致孩子發展嚴重的自閉症,因此將更加難以解決,那麼2歲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特徵有哪些?
  • 臍帶幹細胞最新研究:半數自閉症患兒改善明顯
    近日,杜克大學 Joanne Kurtzberg 教授團隊使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對 12 名自閉症兒童進行治療,其中 6 人至少有 2 項評估結果為改善,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
  • 用音樂打開自閉症患兒的世界!這種治療方式很nice
    自閉症又叫「星星的孩子」,患兒將自我封閉,人們很難走進他們的世界,也很難和他們建立親密關係。目前關於自閉症的治療仍然沒有特效藥,但是有一種治療手段對自閉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它就是音樂療法!獲得刺激自閉症患兒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