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的「阿甘哲學」

2021-01-08 虎嗅APP

網易登陸納斯達克20個年頭後,丁磊發布了第一封股東信。

預料之中的是,丁磊這封股東信連同網易即將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實錘」,迅速在網際網路圈刷了屏。

預料之外的是,長達2000字的信中,並未通篇畫大餅講述網易的戰略定位、盈利預期和業務布局,而是闡述了網易特有的哲學:像一個傻瓜一樣,為一件事堅持,為一個念頭瘋狂,總有一天會找到想要的答案。

網易身處的網際網路行業,一直是聰明人的江湖。在這樣一個註定被聚焦的發聲渠道上,丁磊為何絲毫不掩飾對「傻瓜」的鐘情,想必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丁磊與《阿甘正傳》

近十年的深居簡出,讓外界對丁磊的印象有些模糊。即便是被坊間津津樂道的傳聞,也多半出自「他人之口」。

就像吳曉波曾在《鏘鏘三人行》中對竇文濤說的:「我見過的中國富豪裡面,三分之二以上都是不快樂的,除了丁磊」。

於是「最快樂富豪」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網際網路圈子裡提到丁磊時,從來不缺少各種歡樂的段子:比如喜歡穿300塊錢的優衣庫、被做成表情包承包了網易員工的快樂源泉、就連HR也用他定製神曲來招人……玩主、感性等漸漸成了丁磊的「人設」。

不過,丁磊並非一個天生抗拒媒體和鎂光燈的人,至少在2003年摘得「中國首富」的頭銜前不是。在那之前不算豐富的文字資料裡,丁磊對外採訪和演講中提到最多的正是《阿甘正傳》。

2000年的某個周末,丁磊在北大作了一場演講,簡單回憶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後,丁磊說了一段相當煽情的話:「我非常欣賞《阿甘正傳》,特別是阿甘跑遍美國的那一節。一開始,阿甘也是在冷嘲熱諷中開始自己的歷程的,但後來,他卻帶動了成千上萬的人跟在他後面一起跑。從』瘋子』到『領跑者』,是每個創業的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沒有阿甘執著的精神,是走不完這個過程的。」

因為不懂國際規則出現財務誤報,網易在2001年慘遭納斯達克停牌,《華爾街日報》甚至評論稱:「網際網路門戶網站網易似乎走到盡頭」。對於這段辛酸往事,幾乎沒有人在意剛剛30歲的丁磊是如何熬過來的,只有丁磊在一次採訪中偶然提及:那時候看了5遍的《阿甘正傳》,跑步、打桌球、捕蝦,阿甘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簡單,但關鍵在於他做到了極致。

2003年丁磊親自率隊到杭州招聘,對剛畢業的學生們開出了十萬年薪和持續增長的股票期權。放到今天的話,這樣一份誘惑力十足的招聘廣告足以刷屏朋友圈。丁磊彼時給出的解釋是:「選擇人才我並不注重成績,我所看重的是能力。我喜歡阿甘這樣的人,目標和堅持正是我們現在的許多年輕人所欠缺的。」

今天幾乎沒有人將丁磊和「阿甘」聯繫在一起,但早期的網友們可能對「網絡大少爺」的ID並不陌生,那時候的丁磊寫下了這樣的籤名:「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彈,你永遠不知道會拿到哪一顆。」略帶調侃的文字背後,也讓外界看到了另一個丁磊,一個獨立於「玩主」人設之外的丁磊。

網易的「阿甘哲學」

作為一家創始人文化濃厚的企業,丁磊的阿甘情結顯然影響了網易。只是和外界讀不懂只會奔跑的阿甘一樣,市場也在某種程度上誤讀了丁磊和網易。

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是,丁磊是個興趣點漂移不定的人,導致網易的產品布局缺少章法和邊界,一家讓人「看不懂」的公司成了網際網路觀察者們的共識。

之所以「看不懂」網易,是因為外界「看懂了」其他網際網路公司。

阿里巴巴很早就明確了「打造社會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的戰略,然後在電商、金融、雲計算、泛娛樂等賽道上有序落子;

騰訊在20周歲時啟動了新一輪戰略升級,在連接人、連接數字內容、連接服務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探索更適合未來趨勢的社交、內容與技術的融合,並推動實現由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的升級;

即便是美團、拼多多這樣新崛起的網際網路大戶,也找到了自身的戰略定位,前者要深耕本地生活服務,後者以Costco+迪士尼的結合體自居......

丁磊似乎對這種戰略定位不怎麼苟同,在股東信中表達了觀點:「在我看來,戰略是一個被玄化的概念。談起戰略,很多人總是希望展現宏偉藍圖、精巧計算,但商業的魅力正在於,總有一些意外會讓那些紙面上的精妙計算失靈。」

網易的業務戰略儼然少了所謂的「宏大構想」,從郵箱、門戶、遊戲到教育、音樂、電商,似乎很難看懂網易的邊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網易推出的大多數產品都對用戶需求有著獨特的理解,不少產品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商業化布局。

回到《阿甘正傳》的電影中,或許更能理解這種商業哲學的奧秘:為了實現好友布巴的遺願,阿甘用廣告代言的錢買了一艘捕蝦船,甚至為了捕到蝦在一個暴雨夜出海,結果碼頭裡的其他捕蝦船都被颶風摧毀,阿甘的捕蝦船最終發了大財。在其他的捕蝦人眼中,捕蝦只是一種生計,對於阿甘卻是一種熱愛。

網易在很多賽道裡的表現都和阿甘有些相像,網易雲音樂就是最直接的例子。有人問丁磊網易雲音樂的最大威脅是什麼,丁磊的回答是「怕大家失去了對音樂的熱愛。」在線音樂可以說是資本運作最頻繁的賽道之一,騰訊音樂憑藉一連串的併購和版權豎起高牆後,不少玩家選擇退出了戰場,網易雲音樂卻在市場上牢牢佔據了一席之位。對於其他公司來說,在線音樂只是泛娛樂生態的一環,丁磊的出發點是對音樂的熱愛。

丁磊口中網易特有的哲學,似乎也可以稱之為「阿甘哲學」。

「阿甘」的長遠主義

深究「阿甘哲學」的內核,與道家的「無為」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任憑周圍的世界如何變化,阿甘總是我行我素;不管網際網路行業有多少誘惑性的風口,網易都按照自己的節奏穩紮穩打。

早在2009年的ChinaJoy上,丁磊就在發言中闡述過自己對企業經營的理解:「當一個企業的產品毀了的時候,不管是168年的企業,還是十幾年快速壯大的企業,都有可能很難再回來。」

之後的十年恰逢中國網際網路最為瘋狂的十年,趕上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每年都有新的風口,資本也樂此不疲地批量生產獨角獸。但大多數擁抱風口的企業陷入了一種怪圈,需要不斷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方向,管理層的注意力被集中在商業模式上,逐漸偏離了產品為王的軌道。

回憶一下這段時間裡稱得上優秀的產品,錯過了所有風口的網易卻是最有存在感的企業之一,網易雲音樂、網易嚴選、有道雲筆記,再到《陰陽師》為代表的一系列手遊,一次次贏得了「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的用戶評價。

折射到業績表現上,2009年網易全年的營收為38億元,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至592.4億元。同時上市20周年的時間裡,網易的股價增長了2000多倍,每年的資本回報率都超過26%,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中概股第一牛股」。

信奉「阿甘哲學」的網易絕不是一個像阿甘一樣的傻瓜,恰恰是市場中最聰明的人。如果一家企業的生存根基建立在變化的事物上,再精妙的計算也會失靈。丁磊的感悟是:「做公司,從來不是百米跑,而是馬拉松。起跑和一時的速度不代表贏面。既然追求的是長遠,就要拿出對得起用戶和時代的好東西。」

只是「討好」用戶也是有代價的,打磨優秀的產品需要降低對速度與規模的追求。確切的說,外界對網易的所有不解和質疑都源自於「慢」,似乎與網際網路這個行業格格不入,再激進一些還會給網易貼上偏安保守、不思進取的標籤。

以往太多人對網際網路的認知偏向於「快餐化」,習慣於用一套看似正確的標準衡量網際網路企業,一旦某個新興領域快速崛起,而所謂的網際網路巨頭沒有迎頭趕上,在營收上又無法保持高增速的時候,多半會陷入「掉隊」的輿論漩渦。一些戰略定力偏弱的企業,往往被網際網路的一元化標準所「綁架」,輾轉徘徊在一個又一個風口之間,一次又一次錯估了適合自身的正確方向。

網易讓外界看到了網際網路的另一面:網際網路絕不是一個風口堆砌起來的產業,「慢」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如同電影裡看似喜歡做「傻事」的阿甘,由於沒那麼多顧慮牢牢操控了自己的方向,最終用自己的節奏超越了所有人。

寫在最後

正如丁磊在股東信中給出的「看懂」網易的方法論:當你用「用戶」、「熱愛」這些關鍵詞去檢索網易的過去時,再也不會看不懂網易。

無疑為外界提供了一個審視網際網路企業的新視角。不少創始人喜歡把網際網路上的競爭比作「戰爭」,可不管是以取勝為目的的有限戰爭,還是以延續戰爭為目的的無限戰爭,或多或少都夾雜著成敗勝負的豪賭。可這種「戰爭思維」的目標對象是誰呢?恐怕不是用戶,而是資本。

特別是在中概股危機,越來越多網際網路企業回歸香港上市背景下,丁磊的「阿甘哲學」不只適用於網易:追逐資本當賭徒,十賭九輸,因為風口和風向本身就是不確定事件;追逐用戶謀長遠的,自然也被資本追逐,畢竟這才是一家企業最核心的價值。

相關焦點

  • 本周金句:馬斯克的龍飛船,馬雲的DT思想,丁磊的阿甘哲學
    「這是一種網易特有的哲學:像個傻瓜一樣,為一件事堅持,為一個念頭瘋狂,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想要的答案。」——5月29日,網易正式提交赴港上市招股書。網易創始人、CEO丁磊發布了公司上市20年來的首封致全體股東信,其中提到了網易的戰略,用戶需要是根本,熱愛是源頭,能力是資本。看來,丁磊是將自己比作阿甘,他曾經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我非常欣賞《阿甘正傳》,特別是阿甘跑遍美國的那一節。一開始,阿甘也是在冷嘲熱諷中開始自己的歷程的,但後來,他卻帶動了成千上萬的人跟在他後面一起跑。
  • 世俗化的彌賽亞精神:阿甘本的宗教哲學思想
    阿甘本認為,真正的例外狀態就是彌賽亞時刻,而生命政治的核心則是在彌賽亞時刻下生命得到救贖。此外,阿甘本對社會科學的知識考古表明,宗教對世俗時代的知識仍然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關鍵詞:阿甘本;例外狀態;赤裸生命;彌賽亞;宗教哲學為什麼要研究吉喬奧·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的宗教哲學思想?
  • 阿甘本的堅持:哲學家們在瘟疫中爆發,但是哲學呢?
    如果說這一部分在文章發表的二月份看來,是針對阿甘本戲謔的調侃的話,那麼,從後來阿甘本的反應來說,可以說南希憑藉其熟悉而預見性地看到阿甘本可能走向的一種偏執。上文已經提到,2月25日阿甘本的文章的批評基礎是作為事實的瘟疫本身是威脅不大的小疾病,在這樣的前提下,他當然有理由指出政府採取了瘋狂的措施而製造例外狀態。
  • 你們說為什麼《阿甘正傳》能夠擊敗《肖申克的救贖》呢?
    小編就是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才去看的《阿甘正傳》。在當年的那屆奧斯卡上,《阿甘正傳》力壓《肖申克的救贖》獲了獎,很多人說是因為《阿甘正傳》的思想是符合當時美國的一個主旋律內容的,而《肖申克》卻是一部另類的東西。在小編看了《肖申克》之後,卻是很有意思,無愧於那麼高的評分。在當時並沒有得到那些評委的看好,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觀眾們卻是發現原來《肖申克》才是最優秀的一部影片,風頭也是蓋過了《阿甘正傳》。
  • 白天敲鐘、晚上直播,快樂的丁磊與丁磊的快樂
    快樂的丁磊 6月11日晚上8點整,丁磊出現在了直播間,與他一起直播的還有華少和快手主播「蛋蛋小盆友」。開播10分鐘,丁磊的直播便成為快手直播全國榜第一名,收到的打賞超55萬快幣(約8萬人民幣)。
  • 網易二十年 丁磊在杭州越過山丘
    而「網易爸爸」丁磊今年也46歲了。門戶沒落,BAT崛起,小米、京東在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覺得丁磊「落伍了」「太保守」是移動時代最大的「失意者」。除了遊戲和「有態度的新聞」,網易似乎不再亮眼。丁磊養豬,被人議論笑話了八年。
  • 《阿甘正傳》珍妮愛阿甘嗎?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們需要慢慢的琢磨和體會。在《阿甘正傳》中其實有兩條主線,一條明線是阿甘,一條隱線是珍妮。2、珍妮的愛珍妮對於阿甘的感情是愛情從大學時期帶阿甘回宿舍,阿甘參軍去珍妮的裸體歌唱表演後兩人的對話以及黑豹黨聚會中的行為。雖然珍妮一直都沒有明確表現對阿甘的愛,但是從細節是可以看出來的。
  • 《阿甘正傳》—為何說阿甘的母親對阿甘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阿甘正傳》主要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阿甘自強不息,最終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情節看似簡單,但是其實裡面的內容是多維度的,本文主要講述阿甘的母親對阿甘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影響阿甘的,對他成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
  • 丁磊簡介
    2003年,丁磊在各大財富排行榜均以75億元身家高踞中國內地首富之位。2005年1月10日,丁磊以個人名義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款一百二十萬美元,幫助海嘯受災地區重建家園。據悉,這是到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2005年11月28日,丁磊第三次被任命為公司CEO。
  •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劇中「阿甘傻傻的愛」
    但阿甘還是依然愛著珍妮,不管珍妮做了什麼,不管變得老了,還是醜了,更不管身在何方的他始終在南阿拉巴馬的家,思念著他的心愛的人珍妮,日夜等待她的歸來...對,這就是傻傻的阿甘,這就是他認為的愛情,他的珍妮...
  • 《阿甘正傳》珍妮從未愛過阿甘,直到最後結婚
    珍妮治癒阿甘的童年,而阿甘想保護珍妮一生。阿甘之所以有了幸運的童年,除了有一位偉大母親,還有一個改變阿甘一生的珍妮。而珍妮不幸的童年,阿甘除了能給予陪伴,就再也給不了珍妮什麼。
  • 《阿甘正傳》裡對阿甘影響至深的兩個女人
    經典中的經典之作《阿甘正傳》至今仍對於多數人來說,難以忘懷。提起《阿甘正傳》,多數人首先會記起在影片開始,媽媽告訴阿甘的一句話,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 丁磊「文藝」範?張朝陽「調侃」丁磊英語好,周鴻禕說他像韋小寶
    丁磊和張朝陽等人的這場「小圓桌」,在步步蓮花的河邊,這個地方是「寶地」,丁磊去年跟犀利君聊天的時候,就說這是烏鎮看風景最好的地方。這個場地,最開始是張朝陽包下的,要跟華為消費者BG雲服務總裁張平安聊業務,因為現在喜歡開闊的地方,所以張朝陽選擇坐在外面。
  • 網易丁磊快手直播間在哪 6月11日晚上丁磊快手直播間介紹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丁磊最新資訊 > 正文 網易丁磊快手直播間在哪 6月11日晚上丁磊快手直播間介紹
  • 《電影與人生》通識課課程講稿| 《阿甘正傳》: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馬雲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主人公阿甘。2014年,阿里集團在美上市,馬雲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阿甘正傳》看過不止10遍,阿甘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來紐約之前他又再次觀看了這部影片。阿甘這樣一個虛構的影片人物,給了馬雲的人生很多啟示和激勵。「我想我是阿甘,每當受到挫敗感的時候,我都會看這部電影。因為它告訴我,不管發生什麼,你都是你。」
  • 阿甘深愛珍妮,珍妮卻一次次離開阿甘,最終明白卻為時已晚
    電影中,除了阿甘這位主演外,也就是珍妮,布巴還有阿甘的媽媽。這幾位演員就是貫穿整部劇的核心人物了,其中珍妮是除了阿甘以外貫穿了整部劇的,這個人物的設計是真的很巧妙,到時在觀眾看來也有那麼一點點不恰當。第一,阿甘與珍妮的第一次見面,就給觀眾留下了那種天真與童真,就匯聚了那種影視作品都想表達的那種兩小無猜的童真和美好。
  • 《阿甘正傳》:阿甘母親教給你的三大意義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廣為流傳的一部優質電影,而且裡面所擁有的教育意義是無數,不同時期去看可以看到不同階段的意義,如果還有更深的意義,那就看你能理解到什麼程度,而我看到的是一位母親所帶來的教育,有她的教育與付出才塑造出阿甘這個性格,並沒有因為智力有問題就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 《阿甘正傳》裡,珍妮的兒子到底是不是阿甘的兒子?我相信是!
    原著《阿甘正傳》,珍妮懷著阿甘的孩子離開了,後來嫁比了一位愛她的工程師,過著安穩的生活。多年以後阿甘與珍妮在街頭重逢,他們互相在公園交談著離開的生活點滴,並知道在珍妮身邊的小男孩是自己的骨肉。阿甘見珍妮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心裡也覺得甚是安慰。
  • 《阿甘正傳》:對待先天不足的孩子,阿甘的媽媽給了最好的答案
    ,阿甘媽媽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在電影《阿甘正傳》中,男主角阿甘從小就是一個智力上有缺陷,天生跛腳、為了矯正駝背而天天戴矯正架孩子;童年時期,夥伴們嘲笑他,沒有人願意跟阿甘做同桌;面對阿甘的先天不足,他的媽媽並沒有放棄他,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媽媽告訴阿甘:「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沒有什麼不同。」
  • 韓振江:當代「激進左翼」的理論特徵與定位——以齊澤克、巴迪歐和阿甘本為例
    齊澤克、巴迪歐、阿甘本等思想家由於其出身和求學經歷,必然受到後現代主義哲學的強烈衝擊。齊澤克甚至一度投入對德希達、海德格爾、利奧塔等哲學的研究之中。激進左翼思想家的老師們———拉康、福柯、阿爾都塞和德希達———都屬於後現代哲學的後結構主義。齊澤克的思想根源是拉康,巴迪歐的思想根源是阿爾都塞,阿甘本的思想來自於本雅明和福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