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學寫字,第一次機考答題,第一次參加高考……
一支綠杆竹葉印花、刻有華表商標的中華牌鉛筆,見證了無數人的「第一次」,成為幾代人關於書寫的集體記憶。
「人生第一筆」,中華牌鉛筆的這句廣告語,曾在20多年前榮獲上海名牌產品十佳廣告用語第一名。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不論銷量幾何,它依然是文具店的標配。
只不過,這家有著80多年歷史的上海老字號,還會是現在年輕人的選擇嗎?
哪怕利潤再低
中華牌鉛筆也必須存在
6月11日下午4點,一對老夫妻走進黃浦區福州路上一家文具店,對琳琅滿目的精美文具視而不見,只想找一種普通的鉛筆。
鉛筆擺在美術區的貨架上,從上至下,藍色的施德樓鉛筆、彩色的思筆樂鉛筆、墨綠的三菱鉛筆、原木的馬可鉛筆……以及,國人最熟悉的綠杆竹葉印花的中華牌鉛筆。
這對回國探親的上海老夫妻要買一盒中華牌鉛筆,帶給在美國的4歲小外孫,讓他寫寫畫畫。
老先生站在貨架前,沒有一絲猶豫,也無需仔細辨別,彎腰直接拿起最下面那排的一盒中華牌HB鉛筆。「就是這個!」他扭頭興奮地對老伴說。
一根HB,0.8元,一盒12根只要9.6元。
在福州路一家文具店內擺放的所有鉛筆中,中華牌鉛筆在最下面一層。 王倩 攝
店員陶金麗側身站在一旁,她插了句嘴,「也可以試試其他更好的牌子」。
「中華牌怎麼不好了?我們小時候中華牌鉛筆是最好的!」老先生語氣有些急,重複兩次,讓陶金麗給他講出其他牌子更好的理由。
「像三菱、施德樓就比較不容易斷,畢竟價格差得也挺多。」陶金麗的解釋,並沒有改變老人的選擇。他又挑選一隻卷筆刀後,徑直走到櫃檯付帳,臨走時自顧自地念叨:「小時候要成績考得好,父母才給買中華牌鉛筆呢。」
陶金麗撇了撇嘴,有句話沒對顧客說出口——「1元錢的和5元錢的,哪個更好?」
陶金麗在這家文具店工作兩年,負責美術區和手帳區。據她觀察,專門來買中華牌鉛筆的人年紀相仿,大多是老年人;30多歲的家長則大部分會選擇「更好」的牌子;而小朋友,「哪裡知道什麼中華牌,只要好看就行」。
但是陶金麗也承認,中華牌鉛筆確實是銷量最好的鉛筆,而且,哪怕利潤再低,中華牌鉛筆也必須存在,「畢竟是上海人認準的老牌子。萬一有顧客看到我們店連中華牌鉛筆都沒有,像什麼樣子!」
經過上百次試驗開發
成功研製14種規格高級繪圖鉛筆
回溯中華牌鉛筆的起點,時間指針要撥回上世紀30年代。
彼時,中國的鉛筆行業幾乎全賴進口,沒有獨立生產鉛筆的能力,國人使用的鉛筆多來自歐美。懷揣實業救國願景的吳羮梅從日本留學歸國,憑著在一家日本鉛筆工廠實習的經驗,他在滬發起集資,籌建了中國第一家能自制鉛芯、筆桿及外觀加工的鉛筆製造工廠。
1949年後,國家大力發展輕工產品,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鉛)承擔了研發工程設計製圖鉛筆的重任。
1954年,中鉛的前身中國鉛筆一廠,經過上百次試驗和開發,終於成功研製14種規格的高級繪圖鉛筆。為向10月1日的國慶獻禮,這批產品定名為「中華牌101繪圖鉛筆」。上市後,早期盤踞中國市場的維納斯等外國繪圖鉛筆逐步退市。從此,經典的101成為中鉛公司所有產品中大眾知名度最高的品類。
1992年春節,鄧小平在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買了四盒「中華牌」鉛筆與四塊橡皮,準備送給孫子孫女們。
幾十年後,進口鉛筆品牌返場,以其精美的外觀、不俗的品質與中華牌鉛筆競爭。同時,本土企業也在不斷擠佔市場份額,前有晨光、得力等大文具商,後有如浙江慶元縣竹口鎮這樣的「鉛筆小鎮」,曾經一家獨大的中華牌鉛筆不敢掉以輕心。
自主研發「中華神七太空書寫筆」
伴隨航天員一起「上九天攬月」
「日本的鉛筆確實是做到了極致。」對於一些進口品牌的優點,中鉛總經理王永忠不吝讚美,但他認為中華牌鉛筆也不輸,尤其是鉛芯。
王永忠對產品的信心自有依據。中鉛的鉛芯測定室,為多個品牌做過對比測試。中華牌鉛筆的滑度、濃度不輸給國外品牌,而且芯尖受力指標最高,意味著最不容易斷芯。
位於松江區新浜鎮文兵路120號的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6月的上海,氣溫漸高,站在松江區新浜鎮的中鉛車間裡更讓人冒汗。「以世界一流鉛筆為目標,打造最佳性價比產品」的紅底黃字橫幅,掛在每個車間裡。
一支鉛筆從制芯、制杆到成品,有配料、輥軋、軋芯、燒芯、刨槽、膠芯、刨杆等15道大工序,再細分能分出80多個步驟。
餅狀的石墨黏土混合物是原料,先被塞進機器進行輥軋,少許石墨粉末飄散溢出,落在地上,不留神腳底會打滑;燒芯車間的熱煉隧道爐上,108罐鉛芯需在800攝氏度高溫下烘烤6.5小時,這是去掉鉛芯水分的最後一關。燒芯車間另一邊的油芯環節,熱牛羊油混合著工業蠟的味道,讓初來乍到者瞬間捂上口鼻。負責膠芯的工人熟練操作機器,一根鉛芯,兩塊木板,上下一黏,鉛筆的雛形初現。
成品車間副主任趙傑1990年就來到中鉛工作,他解釋,除了國家規定鉛筆的硬度、滑度、濃度、芯尖受力和磨耗的五大物理檢測指標,廠裡還增設一項標準,品控要求嚴格。
2008年中鉛應邀研製「中華神七太空書寫筆」,伴隨中國航天員實現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空,中鉛自主研發的太空出艙用鉛筆,伴隨3位航天員一起「上九天攬月」。
鉛筆的成本要計算到小數點後四位
高峰時期,中鉛的年產量曾達到22億支鉛筆,生產線的工人需要三班倒才能保證供貨。而今,產量穩定在十幾億支,同時由於生產設備效率的提高,人數減少一半。
「雖然產品數量沒有以前那麼多,但是質量在提升。」57歲的趙傑一邊介紹,一邊從架上抓起一把完成刨杆的彩鉛查看品質。
成品車間副主任趙傑正在介紹鉛筆產品。 王倩 攝
對於中鉛人來說,技術問題不算問題,更難的是如何控制成本。現任科技開發中心副主任王鳴萌說,許多新技術,工廠研發部門都已掌握,但要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量產則是難題。
「鉛筆的附加值太低。」10年前,王永忠初來乍到,首先不適應的是成本計算方式。他此前在老鳳祥(中鉛公司是老鳳祥股份有限公司的獨資企業)工作時,黃金店裡的店員有權把幾元錢零頭抹掉,但鉛筆的成本一直要計算到小數點後四位。
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中鉛一廠發展的黃金時期,王鳴萌作為骨幹去德國學習考察,帶回一套最先進的活動筆生產設備。
但因為「機器太好太貴」,生產的活動鉛筆價格高,加上那時義烏小商品市場崛起,中鉛的活動筆產品受到衝擊。2008年,活動筆車間生產奧運福娃自動鉛筆後停產。之後,設備被賣給一家浙江企業。送走機器那天,王鳴萌幫忙拆機器,他形容那種感覺像是要送走自己的孩子。
鉛筆行業屬於資源消耗型產業,整個行業都面臨環保新要求。王鳴萌幾年前開始研究利用「木塑」技術研製環保鉛筆。技術已成熟,但同樣因「成本問題」暫時未投入量產。
成品車間內,中華牌鉛筆正在包裝。 王倩 攝
而與創新同行的,還有仿佛沒有盡頭的打假。中鉛的打假行動在終端和渠道展開,單是去年,在全國就起訴了近一千起侵權官司。
今年5月,王永忠在江蘇出差時遇到一位孩子要參加高考的家長。這位家長要求購買的考試塗卡鉛筆能開發票,但在縣城兜了幾圈始終無果。
「為什麼不敢開票?許多商家也知道仿冒中華牌鉛筆的很多。」王永忠對中華牌鉛筆假貨鑑別十分在行,華表列印的位置、字間距、木頭顏色,一眼看去,他就能分出個大概。
每年4-5月的銷售旺季,包裝盒上防偽碼的查詢率激增。「在有的地方,中華牌鉛筆確實存在知名度高、美譽度低的情況。」在王永忠看來,假貨嚴重影響了中華牌鉛筆的口碑。
經典產品能不能改變?
王永忠見女兒買了一盒無印良品的木頭鉛筆,試著與女兒討論,「這種原木鉛筆是環保,但價格高得離譜,而且中華也不是沒有同類產品……」但女兒認為,同學都有無印良品的鉛筆,用這樣的鉛筆「很潮,很時尚」。
實際上,中鉛不是沒有改變。但存在一個微妙的分歧——經典產品能不能改變?
85後葉夢琪戴著黑色圓框眼鏡,是中鉛公司最年輕的設計人員。她進廠之初也和幾位年輕設計師一樣,提出過能否對經典的101系列、紅黑相間的6151系列老產品改頭換面。但這種想法無法得到廠裡老同志的認同。很多人覺得,要變也是新的系列去變,經典系列變了還能叫經典嗎?
經銷商們也不太願意接受新產品。誰能保證改了樣子的中華牌鉛筆賣得出去?
中華6710系列三角鉛筆是學生專用的握筆定位鉛筆。利用熱轉印技術在筆身上列印的波點,讓鉛筆外觀增添童趣。這款小清新鉛筆一開始也沒有得到經銷商的認可,因此在線下渠道難以推廣。但有意思的是,天貓店上這款產品的反響極好,銷量穩增。經銷商們才重新提起興趣。
中華6710系列學生專用握筆定位鉛筆
突破嘗試和維持經典的博弈,常常出現在每月的新產品設計會。兩相權衡的結果是,先從非經典系列的創新入手。
而對於現在的中華牌鉛筆,消費者態度迥異。有人是堅決擁躉,也有人吐槽款式「老舊」。
楊浦區國權路上的新晨光文具店,每當放學時就有不少附近中小學的學生在此挑選文具。店主馬玉逞每個月進貨時,中華牌2B、HB、2H鉛筆總是進貨量最大,「幾條幾條地拿」(1條12盒,144根)。「老牌子,從小就用。」他認為中華牌鉛筆的品質佳。
一位正在結帳的家長,聽到記者和店主的討論,快步從櫃檯返回貨架,拿起一支中華牌鉛筆拋出疑問——「你看,中華鉛筆一直都是綠色的六邊形,我們小時候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沒什麼新意,能不能變一變?」
平日裡,她更傾向於為孩子挑選無漆層的馬可鉛筆,「中華的鉛芯到底比馬可的鉛芯好在哪裡?我不知道。」
葉夢琪眼下正在設計即將上市的69繽紛系列的外包裝。六邊形紙盒底色選用2019年流行色珊瑚橘,側面燙銀印著一句「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過的鉛筆」。
葉夢琪想出的這句話,無人反對。她想勾起購買者像她一樣的回憶——幼年學畫時,她就用中華牌鉛筆。削到太短捨不得扔,還要套上筆筒接著畫。長大後一次搬家,她翻出了一個鉛筆盒,裡面儘是一截截用剩的鉛筆頭。那一剎那,童年記憶中母親安靜削鉛筆的樣子浮現在眼前。
「國潮回歸」
推出金榜題名考試鉛筆
大白兔奶糖跨界出了香水、身體乳,英雄墨水聯名RIO推出雞尾酒……
上海一些老品牌近來頻頻爆出跨界產品,這樣「國潮回歸」的圖景,不免讓王永忠思考傳承之路。
「老字號是要轉變觀念,有新突破,開發引領消費潮流。」他這樣總結。但他也有顧慮:擁有華表logo的中華牌本身自帶厚重感,想要吸睛跨界,著實有些難。
王永忠曾要求合作文具店把中華牌鉛筆擺放在醒目處,但是往往不能如願。目光平行處,總是擺著毛利更高的鉛筆。「哪怕放在角落,只要是好鉛筆,要買的人總歸會買。」他自我安慰。
中鉛市場部部長王凌蓉說:「隨著消費觀念變化,國內文具市場正在趨向禮品化、定製化、專業化。鉛筆要逐漸突破書寫的框框,提升更多附加功能。」
「金榜題名」考試鉛筆是中鉛提升附加值的一次努力。
2019年高考前上架的158金榜題名考試鉛筆,一盒6支,售價18.8元,在中鉛的產品中已屬高價。盒內附贈一隻削筆器。金色筆身上印有紅色魚鱗花紋,寓意「鯉魚躍龍門」;筆身正中的「金榜題名」四字,正是不少購買者的願望。
「金榜題名」考試鉛筆 王倩 攝
「我們是步子比較小,不是沒有邁。」一位市場部主管這樣形容中華牌鉛筆的創新努力。
6月24日,王永忠團隊帶著中華牌鉛筆的新品從上海飛往東京,去參加2019日本東京國際文具、辦公用品展覽會。在為期3天的展覽上,王永忠除了展示中鉛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考察國際文具市場的變化和趨勢。
中華文具旗艦店的天貓店鋪在2013年開張,共有一萬五千多個粉絲。但據市場部工作人員介紹,天貓中華文具旗艦店的作用還是「傾向於為顧客和經銷商展示商品」,比如新產品上架後看看客戶的反饋。傳統銷售模式仍然是中鉛的主要銷售方式。
即使是「中華牌」的擁躉馬玉逞,身為文具店的店主,也會在銷售旺季多放幾樣如施德樓、三菱等外國品牌的鉛筆,「幼升小,貴的鉛筆可以買來當禮物送給小朋友。畢竟,中華牌太便宜了……」
記者問王永忠,是否擔心鉛筆的市場萎縮。
他坦言,沒來中鉛的時候,他也懷疑,鉛筆的發展空間在哪裡。但現在,他覺得鉛筆仍是學習寫字的首推書寫工具。在歐美,習慣使用鉛筆的人也不在少數。
「鉛筆有它必然的生命力。」王永忠絲毫不擔心鉛筆會被代替,「做一支好鉛筆,寫一手好字,代表的是文化底蘊。」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王倩 王瀟
微信編輯: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