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經典綠色壓紋的101號繪圖鉛筆,還是黑頭金身的118號高考專用鉛筆,幾乎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有關於中華牌鉛筆的記憶。
▲ 中華牌鉛筆最經典的101號繪圖鉛筆,濃度從2H一直到6B。2B其實代表著一種鉛筆的濃度。圖為一名80年代考生為了紀念過去的時光,特地保存下高考時用的那一支鉛筆。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引進了「微機讀卡」技術,學生開始用鉛筆塗寫答題卡,手動批閱選擇題的形式逐漸被代替。直到2001年全國高考正式採用答題卡,2B鉛筆,尤其是中華牌2B鉛筆,成為了每個學生鉛筆盒中不可代替的文具。
「沒用過中華牌2B鉛筆,就不知道什麼是2B青年。」對於不少80後,也許這句話就能喚起關於高考、關於青春的二三事。「『能借我一下2B鉛筆嗎?』我經常這樣跟同桌借鉛筆,因為每次考試都要用。後來要高考,沒辦法,必需得備一支了。那個時候去商店裡挑鉛筆,就聽人家說中華牌鉛筆最有保證,塗了不會出亂子,」90後徐飛(化名)回憶起高考文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2B鉛筆,因為每次塗寫答題卡都必然用到這支鉛筆,「要高考,沒了它可不行。」
「1995年左右有個新聞,好像是講某次重要的考試發生了一起答題卡零分的事。大家倒查回去竟然發現是讀卡機沒法識別已經塗好的答案。後來得出結論,識別不出來的原因其實就是鉛筆的濃度不對,所以讀不出來,只能零分。」中華牌鉛筆生產技術部副部長董福民回憶,從那時候起,使用過的消費者就認準了它,因為中華牌2B鉛筆的筆芯濃度適宜、不易斷裂、容易修改,最穩妥。
而這些優點背後的原因都要歸結於筆芯製造的「秘密」。
▲ 中華牌鉛筆的筆芯成品。
▲ 濃度較高的筆芯質地稍軟,需要工人手工斷芯。
一支鉛筆的製作過程需要經過四十多道工序:原料攪拌、配料調和、壓濾、熱捏練、烘芯、燒芯……板材切割、粘合、組裝、印刷……
其中,筆芯是鉛筆當中最重要的部分。製造筆芯需要經過多重工序,從混合粘土、石墨的配比開始,一直到攪拌、擠壓、切斷、烘芯、燒芯、油芯,每一個步驟都搪塞不得,這裡的每一個細節都直接關係到鉛筆是否好用。
別的不說,就先拿製造筆芯時「烘芯」、「燒芯」這兩步來說。烘芯的溫度必須在180攝氏度,如果水分沒有幹透,制出的鉛筆芯就極易斷裂;燒芯的溫度必須達到到800攝氏度,隨後將溫度緩慢下降,否則筆芯就會太過硬、脆。
▲ 制芯車間中,一位工人正在攪拌用於製造筆芯的石墨,多次攪拌才能達到一定目數,筆芯才會順滑易寫。
▲ 中華牌鉛筆廠制芯車間當中,
擺好的石墨塊,等待進一步加工。
繁瑣的步驟意味著,每一位崗位上的工人師傅都必須恪盡職守,才能達到高質量標準。
「工作三十多年,每天都認認真真,不想別的,就想做好手頭的事情。」趙傑師傅於1981年分配至廠,從最初廂式燒爐工人開始做起,如今已經成為了制芯車間主任。最初廂式爐都需要人工操作,站在800攝氏度的高溫爐旁邊,工作一小時,就要即刻休息一會兒,趙師傅日日衣衫溼透。
▲ 中華牌鉛筆(鉛筆製造一廠)趙傑,擔任制芯車間主任,今年56歲,工作37年。
為了適應不斷擴大的對於鉛筆的市場需求,中華牌為方便廣大考生設計了一款專供答題卡塗寫的128號專用鉛筆,以區別於最經典的101號繪圖鉛筆。工廠不斷擴大設備容量,廂式爐也由小爐變成了大爐。而在十年之間不變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與燒爐為伴的趙師傅。
「領導看我工作認真,十年後就從燒爐調動到其他崗位上,後來的二十多年做遍了各個生產線上的工作,變成了車間副主任。」今年56歲的趙傑認為,無論什麼行業,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投入生產,參與工作環境一步步變好的過程,才會逐漸油然生出巨大的滿足感。
對於中華牌鉛筆來說,整個90年代高考答題方式改革,如同一波推動國產鉛筆的浪潮,不但讓人們認可中國製造,也讓工廠進行了生產技術革新。
1993年,徐國偉師傅結束了三年學徒生涯,正式開始在生產車間流水線上擔任班組長。到了90年代末,中華牌2B鉛筆產量迅速擴大,工人們開始加班加點生產。
▲ 制杆車間主任徐國偉,工作27年,在車間親歷90年代2B鉛筆銷量猛增。
▲ 鉛筆製造一廠中,工人正在整理粘合好的筆桿料,等待下一步加工。
「那幾年,每年上半年都在加班,因為要買的人很多,單子多得做不完。廠裡面招工,但到最後工人就算多了也趕不上訂單的增長,銷量太好。所以連先付款後交貨的採購訂單都排很長隊。很多工人的親戚朋友都會託他們帶鉛筆回去給小孩考試用。」現擔任制杆車間主任徐師傅回憶,當時設備還沒有更新,從生產速度和生產質量上來說,遠遠無法和現在比。拿制筆桿的機器來說,刨杆機那時單刀作業,筆桿不如現在雙刀作業那麼光潔;筆桿木材和鉛芯之間使用白乳膠,粘連效果不如之後多次試驗的新膠水更為牢固。
▲ 機器正在印刷中華牌2B鉛筆外衣鋼印。
2000年左右,中華牌鉛筆迅速著手生產技術革新,已經熟悉了廠裡幾乎所有設備的董福民從設備工程師轉做工藝工程師。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他著手自行改良生產設備,希望能夠實現半自動化生產。例如,印刷鉛筆顏色和字跡的鋼印,在流水線上一次只能印一個,董福民就將若干枚鋼印機裝在一條線上使用。但不同的色漆對鋼印機的溫度有不同的要求,印刷速度也需要進行不同的調整,他憑藉自己過去學習的機械知識和設備經驗成功改良,實現了輪流印刷,生產的速度也提高了數倍。
▲ 今年60歲的董福民,現擔任鉛筆一廠的生產技術部副部長。
像趙傑、徐國偉和董福民三位師傅這樣恪盡職守的中華牌鉛筆製造人還有很多,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積極進取的革新精神努力保證著每一位高考考生都能夠用中華牌2B鉛筆順利答題。
▲ 鉛筆一廠內,正在生產線上工作的女性工人。
「我讀書的時候還沒有考大學這回事,所以就進了技校學習。但我成績不差,1977年恢復高考,心裡想為什麼不去考呢?結果考了一次沒有考上,1978年考了第二次,就考上了大學。」董福民的父母卻認為脫產全日制學習、不拿工資並不合適,在這樣的壓力下他被迫上了業餘大學。他認為高考對一個人至關重要,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甚至可以改革一個行業,「就比如小小的鉛筆製造」。
▲ 鉛筆一廠中製造完成的中華牌101號繪圖鉛筆,始終採用經典的綠色外衣。
鉛筆小而簡單,但絕不平凡。自1935年,中華牌鉛筆走過80個年頭,中國的鉛筆製造業從無到有,打破了歐美製造壟斷中國市場的僵局。從為神舟七號的太空人設計太空專門用筆,到如今致力於發掘稀缺木材替代材料,中華牌鉛筆製造人憑藉著自己的堅持,不斷突破自己,迎接新的挑戰。
然而,並不是市面上的每一支「中華牌鉛筆」都是正規生產的,有不少生產技術不達標的廠商利用老字號的名頭做山寨鉛筆。「過去有買過假的,削鉛筆削到一半發現木頭是斷裂的。還有一次考試的時候,假鉛筆塗著塗著鉛芯直接斷了,只能很尷尬地舉手問監考老師能不能問其他同學借,」曾參加過高考的80後周寧吉(化名)認為,那時大多在小文具店或者攤販那裡購買中華牌鉛筆,但質量良莠不齊,「現在好了,廠家可以直接進駐網絡,就可以保證直銷質量,比如京東。」
▲ 目前,京東上可以買到中華牌鉛筆廠家直銷的高考專用2B鉛筆。
事實上,從90年代高考2B鉛筆火了之後,中華牌鉛筆的山寨次品就層出不窮。為此,中華牌一直沒有停止打擊、起訴各地的制假窩點。從2012年起,為了順應網絡消費時代的潮流,中華牌鉛筆開始從傳統銷售渠道轉向與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每年的銷售數據對比以往都呈幾何倍數增長。
「當初沒有電商的時候,很多消費者為了買正品的中華牌鉛筆,都直接打電話到工廠,有的甚至會大老遠跑我們辦公室來買。後來工廠為了方便顧客買到正品,就提供了電話郵寄服務。現在更是直接在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上直銷了,」中華牌鉛筆電商銷售主管的秦漢臣表示,推薦想要購買正宗中華牌鉛筆的顧客到京東的旗艦店,「廠家直供,多快好省。」
▲ 老品牌接觸電商,每年銷售數據呈幾何倍數增長。
鉛筆雖小,但承載的分量卻不輕。一名高考學生也許會因為一支質量不過關的鉛筆就會痛失關鍵的幾分,命運就此改變。
▲ 董福民一手培養的80後鉛筆製造人傅秀林,正在檢查印刷完畢的鉛筆。
「鉛筆雖然是低附加值產品,但我還是希望做好它。因為這個工作很有成就感。三十年了,所有機器的改良、生產流程的進步都是經過我們自己的手,換句話說,這個品牌是經過我們的手在成長。」今年快60歲的董福民告訴我們,即使退休了也想在回廠子裡去工作。鉛筆廠也願意他留任,希望他能夠多發揮經驗和能力,培養下一代鉛筆製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