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老百姓手裡的餘錢越來越多了。但是越來越少的人選擇繼續把錢存在銀行裡,而是選擇去投資。
每個人投資的目的都是想賺錢,但最後能賺到錢的人卻總是少數。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確切的說,這是一句大家都聽了無數遍的話!這個風險,當然指的是虧損,那麼想減少虧損,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虧損。
投資者虧錢有兩個主要原因:高買低賣和頻繁交易。大多數投資者在市場行情看漲時買入,在市場看跌時賣出,造成高買低賣;A股市場行情波動很大,追波動的人又喜歡頻繁交易,導致交易成本提高,即使判斷正確,高成本也銷蝕了盈利部分,終成為股市輸家。
而再往深處說一點,其根源在於大部分投資者看不懂大盤,關於投資的內容複雜多變,想要短時間就能對股票了如指掌,基本不可能,所以最好還是別盲目投資股票了。有人說,我確實不懂股票,也看不懂公司的財報,但我依然想讓錢生錢,怎麼辦?不妨選擇另外一種投資工具——指數基金。
對小白來說,投資指數基金,只需要簡單的兩步:
一是選擇最優秀的指數基金進行資產配置;二是定投。不用學習難懂的股票知識,不用去看財報,當需要錢了,進基金帳戶看看,有收益就取錢,收益不夠,就按需要的金額賣出獲利比例最高的基金,然後繼續每月定投。這樣做也有利於投資組合再平衡。所謂再平衡,就是當資產比例偏離目標配置一定程度後,通過交易買賣將資產配置恢復到目標比例。再平衡的本質,是低買高賣。
指數基金具有很多優勢:學習成本低,操作簡單方便,風險相對較低。做一個明明不懂股票卻可以笑看股市風雲、笑看財富增長的投資達人,真的就這麼簡單。
從這篇文章,我們開始詳細解讀望京博格老師的《指數基金投資日誌》這本書中的精彩內容,教你成為指數基金投資達人。
必備的投資知識
我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指數基金。指數是一個選股規則,按照規則挑選出一籃子股票作為股票組合。指數基金就是由基金公司開發的基金產品,也按照指數的選股規則,買入相同的一籃子股票。
指數的規則是公開透明的,指數基金公司可以完全複製指數的規則,而不用依賴基金經理,也就不會出現利益輸送,收益也完全取決於指數標的。
指數基金是一種被動追蹤指數的投資模式。指數基金公司持有的股票種類、數量、比例與指數越接近,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就越小,其收益與標的指數就越接近。
學習指數投資有一些必須知道的入門級投資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個是馬科維茨模型。馬科維茨認為最佳投資組合應當是:具有風險厭惡特徵的投資者的無差異曲線和資產的有效邊界線的交點。利用馬科維茨模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富規模、風險偏好、投資目標,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配置。
第二個是阿爾法和貝塔。這裡有一個公式。投資收益=阿爾法收益+(平均市場收益×貝塔係數)。貝塔係數代表的就是風險,它以市場總體的波動性為市場基準,衡量金融資產的收益風險大小。阿爾法收益又稱為超額收益,超額收益能力能規避市場系統性風險,它強調的是投資者(基金經理)的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基本面選股能力、倉位擇時能力、量化選股能力。
第三個是價值和價格的關係。股票有其內在的價值,股票在股市上的價格變動,都是圍繞著自身價值在上下波動。因此,做長期投資,需要研究股票的內在價值。價格根據市場上的供求關係在不斷變動,但價值卻具有持續性。
第四個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這個模型表達的是,在均衡條件下,投資者所期望的收益和他所面臨的風險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線、證券市場線和證券特徵線等公式來說明。資本市場線是指表明有效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標準差之間的一種簡單的線性關係的一條射線。證券市場線反映投資組合報酬率與系統風險程度係數的關係,以及市場上所有風險性資產的均衡期望收益率與風險之間的關係。資產的收益由無風險收益和風險溢價兩部分構成。證券特徵線是證券的超額收益率與市場組合超額收益率間的回歸直線。簡單來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說的是,資產價格取決於其獲得的風險價格補償。
第五個是三因子模型。風險因子代表了個股對市場風險的敏感程度。市值因子:帳面市值低的成長型股票,流通性差,雖然經濟下行期間風險較大,但需要獲得更高的收益來補償投資者,因此,投資者一般會獲得超過平均值的回報。帳面與市值比重因子:市淨率低的股票,也應該能獲得更高的回報。這裡所說的市淨率,是指每股股價和每股淨資產的比率,即帳面價值。
第六個是風險均衡投資策略。該理論的特點是風險均衡,即將組合分成多個核心組成部分,根據各個組成部分在組合中的風險動態平均分配權重,而非簡單平衡資產的投資金額。
買指數基金需要知道的其他知識
那麼投資指數基金除了上面說到的那些必備的投資知識,還需要知道其他的一些事情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下面就展開來詳細說一說。指數基金的成功是低費率的成功。任何投資組合都是主動的,指數基金是被動的,但是你選擇哪個指數基金是主動的。另外,一個人可能會買多隻基金,或者你買股票的,一個帳戶裡會有多隻股票和基金,這就是你的投資組合。你買主動基金的組合就相當於選主動基金的行為是主動的,主動基金買股票又是主動的,是個主動×主動的過程。另外你如果是基於指數基金構建一個組合的話,你選擇指數基金的過程是主動的,但指數基金的投資是被動的,那就是一個主動×被動的過程。
還有兩點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數。一個是不是買業績好的基金,而是買的基金業績好。很多基金最大的問題是業績不持續,去年跑第一,今年跑倒數第一,但是你反過來想,如果基金的業績是持續的,那還有第二名的基金嗎?沒有了。所以,基金的業績註定就是不可持續的,如果基金業績是可持續的,那麼大家永遠買最好的基金就可以了,不可能差。所以說大家心裡要明白,基金的業績不持續,這就是基金的宿命,這種金融產品就是這樣的結果。
另外一個是基金投資者的收益,僅僅有三成是由基金業績決定的,其餘七成都是由投資者的申購贖回行為決定的。大家買基金最後是否賺錢取決於兩件事:一是你買的基金業績好不好,二是你什麼時候買的、什麼時候賣的。你買的標的的業績以及你的投資行為,這兩個哪個對你的長期影響更大?是後者。
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小編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是指數基金的種類與數量越來越多。
二是選擇指數基金是主動的過程,主動意味著有風險。
三是想在一年之內發財是很難的,想在十年之內發財也是很難的。
如果你抱著暴富的心態,抱著買基金髮財這個夢想,會走向高風險與高收益道路,但是由於專業能力的匱乏,結果就是高虧損。
所以,大家心態平衡一些,投資指數基金是為了保值增值,為了對抗通脹。你把你自己投資基金的目標降低點,心態就會好一點,不要想著說買基金明年就能夠換一套房,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歡迎大家留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