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很多父母都沒聽說過觸覺失調,更不知道它會影響注意力

2020-12-11 肯定式教養

上一章我們學習了觸覺系統的結構、發育和功能,本章我們主要了解觸覺失調的的原因和表現,然後附帶一個簡單的觸覺失調測試方法,有興趣的父母可以測試下。

觸覺失調的原因

造成觸覺失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有以下3個:

1、剖腹產的增多

觸覺系統失調的主要原因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孕婦選擇了剖腹產,新生兒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缺少第一次的強烈觸覺刺激,就好比剛出廠的機器沒有經過性能矯正一樣,因而容易導致後期兒童出現失調現象。

2、食品問題

我們現在的食品普遍不安全,激素、農藥殘留等容易超標,再加上各種超標的零食,對兒童的身體發育都產生了不良影響,導致孩子的身體機能偏弱。同時,身體機能的減弱又導致了孩子容易的病,就需要吃藥,這就進一步影響了孩子身體各器官的發育。

3、過度保護

現在孩子少了,父母普遍都對孩子過度保護。以前的孩子玩泥巴、地上打滾都沒人管,而現在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圍著孩子轉,生怕孩子跌倒,也不允許孩子在地裡打滾,導致孩子的皮膚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就容易產生觸覺失調。

觸覺失調的表現

正常的觸覺反應對人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防禦保護,觸覺及時感知外界的危險信息,做出正確反應來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因此觸覺是人體發育最早的感知器官,保護嬰兒的安全;二是識別判斷,採集信息,做出辨識。而觸覺系統的失調,將導致大腦收集到的的信息錯誤,進而影響大腦做出正確的判斷。

而觸覺的敏感或遲鈍都將影響觸覺系統功能的正常運作,而在具體表現上,觸覺敏感或遲鈍有所不同:

一、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就是觸覺防禦過強,對外界的觸覺信息反應過度。

觸覺過於敏感會讓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統合發生問題,因為皮膚採集到的觸覺信息是錯誤的,所以大腦基於錯誤信息做出的判斷也不會正確,導致機體不能有效運作,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為。

觸覺敏感的兒童由於對於觸覺的過度敏感,導致他們容易防禦過強,在生活中面對新的觸覺刺激時,更易表現出膽小、怯懦,拒絕嘗試,因為這類兒童對於新的觸覺體驗非常恐懼,因此容易對某一固定的動作和反應顯得特別執著,輕易不願意做出改變。

觸覺敏感的具體表現:

1、粘人,過度依賴父母老師,怕生,不喜歡接觸陌生人,也不喜歡別人碰他, 討厭喧鬧擁擠的地方,在家或熟悉的環境中和陌生環境判若兩人。

2、觸覺依賴,他們特別喜歡某類材質,比如喜歡抱著某種毛絨玩具,而對某一些材質對物品又特別抗拒。

3、膽小怯懦,自信心不足。因為觸覺敏感,保護意識強,所以不喜歡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

4、挑食、厭食, 對喜歡吃的食物不知節制, 因為他們產生了觸覺依賴,不喜歡嘗試新的事物,所以容易挑食、厭食。

5、不喜歡別的小朋友碰,容易與別的小朋友爭吵,人際關係較差,導致很少有兒童願意同其玩耍,從而產生孤獨的心理

6、不喜歡吹風扇,抗拒洗臉、洗腳和剪頭髮,喜歡咬指甲、吸吮大拇指或咬衣領、鉛筆頭或咬嘴唇

7、在學習上,面對新的東西容易產生排斥情緒,不想嘗試。

8、對陌生環境安全感建立緩慢, 外出喜歡纏著媽媽,媽媽不在的時候容易哭鬧、緊張。

二、觸覺遲鈍

與觸覺敏感相對,當觸覺對刺激反應慢時便導致了觸覺遲鈍現象,也就是「觸覺防禦不足」。

觸覺遲鈍的兒童對環境中一些細微的觸覺刺激很難準確地感知,因而也就比正常的兒童反應慢,這就顯得比較笨拙。由於長期的觸覺遲鈍,導致他們大腦的分辨感覺能力較弱,進而影響了與之相關的其它技能的發育,比如說話慢,發音不順暢,學習東西比正常孩子困難得多,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也會下降。

由於觸覺遲鈍,兒童對於危險的感知也變弱,所以容易表現為好動不安,容易衝動,做出一些很危險的行為動作。

觸覺遲鈍的具體表現:

1、反應慢,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動作協調性差,容易拖拉;

2、探索欲極強,好動不安,喜歡到處碰、觸摸個不停,容易打翻或揮落桌上的物品。

3、特別勇敢,爬牆上樹,蹦蹦跳跳,不怕打針,摔倒了也不覺得疼,經常做一些很危險的動作。

4、性格外向,大大咧咧,遇到陌生環境或陌生人也不怕,安全意識差。

5、細微分辨能力差,輕微的碰觸, 孩子察覺不到。

6、只能注意到眼前事物,對身邊其他事物無法感受例如: 只能看著掉落半路的冰淇淋專注地傷心, 無法注意到往來車輛對自己本身可能造成的危險。

觸覺系統失調測試

以下21項是針對觸覺系統是否失調的測試。孩子的行為「總是如此」時得1分,「常常如此」得2分,「有時如此」得3分,「很少如此」得4分,「從不這樣」得5分。如果兒童有以上問題或者測評的總分較低,則很有可能是其觸覺系統出現了問題。

1、窩裡橫,對家人暴躁,到外面則膽小害怕。2、喜歡被抱著,黏人,不喜歡陌生環境。3、喜歡吃手或咬指甲,不喜歡剪指甲。

相關焦點

  • 父母肯定不知道,早期的觸覺失調會導致孩子將來的注意力不集中
    從本章起,我們將學習感覺統合三大系統中的觸覺系統。在三大系統中,如果說前庭系統是關鍵的話,觸覺系統是基礎,任何時候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都離不開觸覺系統的訓練。還記得前幾年前非常火的電視劇《歡樂頌》嗎,裡面有個職場女精英安迪,她高挑美麗,工作能力強,絕對算一個成功女性的典範,但是她卻有個小毛病,不敢跟人親密接觸,所以一直感情不順。安迪身上這種跟人接觸時表現的過度敏感就與人的觸覺系統失調有關。而隨著我們生活方式、養育方式的改變,觸覺系統失調的兒童越來越多。
  • 家庭觸覺按摩操作詳解,解決孩子觸覺失調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
    前兩章我們學習了觸覺系統的相關的基礎知識及觸覺系統失調的表現,本章我們將學習如何進行觸覺系統的訓練。對於孩子的觸覺訓練最好的方式是採用觸覺按摩,這樣觸覺鍛鍊得更全面、更充分。一、6個月之前剛出生的觸覺刺激對兒童神經、大腦發育非常重要,因為觸覺系統是發育最早的感知系統,早期大腦獲得的感知信息主要來自皮膚觸覺刺激,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6個月之前的觸覺系統訓練。
  • 家長要重視,這可能是孩子「觸覺失調」了!
    很多家長都認為可能孩子是太過調皮,或者是有「多動症」,再就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不能專心造成的,但實際上都不是。孩子小動作多,可能是「觸覺」失調,家長們是否有所發現?一、什麼是「觸覺失調」?據專家解釋:觸覺失調中包括觸覺敏感和觸覺遲鈍。觸覺敏感的孩子,過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較差的,對於任何事情,他們都著急去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的環境接觸,都會做出不舒服的處理,重要的信息,也就很難進入他們的大腦皮層。而觸覺遲鈍的孩子反應能力也差,動作也會顯得不靈活,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學習能力也很難有進展。
  • 孩子總是小動作不斷,可能是「觸覺失調」,家長發現了嗎?
    孩子觸覺失調的表現很多,每個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習慣,並不能千篇一律的認為孩子到底是還是不是,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細心發現了。三、「觸覺失調」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甚至還有很多自己都不喜歡的條例。所以一旦孩子們感受到他人的排斥,就會拒絕來往。然而,這些觸覺失調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生病」了,需要「啄木鳥」醫生來為自己醫治。
  • 注意力不集中是感統失調了,家長不幹預,孩子長大後會更痛苦
    感覺統合,是大腦對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聽覺以及嗅覺等由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信息進行識別、分類、解釋和整合,並依據既往經驗,繼而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我們日常生活、學習時做出的反應其實是受到感覺統合的影響。
  • 孩子注意力差、自理能力弱、情緒不穩定?元兇原來是它
    80%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感統失調現象。,全稱感覺統合失調,它是一種症狀,影響著孩子的注意力和日常的學習、生活。.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兒右腦感覺刺激不足;5.祖父母採用傳統教育時,要求太多或太放縱;6.父母或保姆包辦太多,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7.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8.保護過度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9.延誤矯正,造成幼兒自信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
  • 前庭、觸覺、本體、學習能力失調的常見表現
    沿脊髓下傳的訊息與其他感覺交互作用,幫助保持姿勢的平衡和運動;至於往上傳至大腦較高層次的訊息,則與觸覺、視覺、聽覺、本體感覺信息交互作用,使我們知道空間、方向和我們所處的位置。如果前庭平衡統合失調,表現為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有些兒童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 孩子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很可能是感統失調,父母要儘快重視起來
    目前,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存在明明頭腦很聰明,但總是會存在丟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問題,專家對此提出見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愛忘事,很可能是患有「感統失調」症狀。①很多剖腹產的孩子未能經歷「產道擠壓」這一觸覺體驗,加之產婦在懷孕期間活動量不足,或胎位不正;②孩子出生後極少母乳餵養,家人也很少搖抱孩子,更極少鍛鍊孩子爬行等動作;
  • 孩子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一回事
    不知道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這些事情:孩子總是坐不住,比如看書,寫作業時一會趴著一會躺著,一會又要上廁所,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也不專心,總愛做些小動作。1、先天原因先天原因並不是指遺傳,而是指孕媽懷孕期間出現的一些症狀會影響孩子。比如一部孩子在孕期就胎位不正,那麼很可能孩子出生後就會出現「感統失調」,因為孩子一直處於一種不平衡的狀態。
  • 觸覺失調不容小視,連《歡樂頌》的安迪都中招了
    她高挑美麗、特立獨行,工作能力突出的她,卻不願多與人接觸,對待愛情的也有點避之不及,不太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不懂得怎麼去愛和被愛。安迪身上出現的問題都和她的觸覺失調有關。當觸覺失調出現在自家孩子身上,媽媽們可就著急咯!
  • 感統失調是什麼?原來這麼多父母還不知道
    感統失調是什麼?想必很多父母對這個詞還很陌生。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愛麗絲博士提出,最早發現大概有10%~30%的寶貝會出現感統失調的症狀。 許多寶貝與正常兒童相比,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比如語言發育遲緩、黏人、愛哭怕黑、脾氣暴躁、不安、學習障礙、性情孤僻、笨手笨腳、運動協調性差等表現,但是很多父母都認為這是寶寶天生的性格原因造成的,其實,這是一種心理不良的反應現象,醫學上把它稱作「感覺統合失調」。
  • 感統失調是什麼?原來這麼多父母還不知道
    感統失調是什麼?想必很多父母對這個詞還很陌生。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愛麗絲博士提出,最早發現大概有10%~30%的寶貝會出現感統失調的症狀。許多寶貝與正常兒童相比,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比如語言發育遲緩、黏人、愛哭怕黑、脾氣暴躁、不安、學習障礙、性情孤僻、笨手笨腳、運動協調性差等表現,但是很多父母都認為這是寶寶天生的性格原因造成的,其實,這是一種心理不良的反應現象,醫學上把它稱作「感覺統合失調」。感統失調是病嗎?
  • 孩子注意力差,聽說是感統失調?真相原來在這裡
    小微,愁眉苦臉的來到工作室,她還沒坐下來,就滿嘴都是兒子的問題。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倒不會因為腦子不夠用,只要是孩子自己不認真......她滔滔不絕,半個小時以後我做了總結:你就是想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對嗎?
  • 全智嘉丨80%的孩子都有感統失調,作為家長你竟然不知道?
    據調查,全國兒童80%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佔30%。  很多家長以為等孩子長大就好了,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訓練和學習機會,從而錯失了感統訓練的最佳時期。  孩子為什麼會感統失調?
  • 孩子穿襪子這件事表明,父母的無知才是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主因
    昨天發了一篇關於地板襪的微頭條,本意是建議父母少給孩子穿這種地板襪,因為減少腳底感受到的刺激,容易導致孩子感統失調,而感統失調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結果是受到一群網友的冷嘲熱諷。讓我感到是哭笑不得。正是對於刺激的渴求,所以我們會看到孩子在早期會有喜歡用嘴吃咬、用手攥捏各種東西的習慣,這是他們天生的,是基因帶出來的,基因裡讓他們這樣做去儘快的獲取刺激,促進神經大腦的發育。而且如果有接觸過感統訓練的就應該知道,兒童早期最重要的感統訓練方式就是觸覺刺激,需要父母多給他們按摩。很多感統訓練工具,像大龍球、撫觸球等,就是為按摩刺激服務等。
  • 孩子觸覺失調的表現有哪些?
    但早產或人工生產的嬰兒,由於出生時,觸覺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護膜,使觸覺的學習緩慢遲鈍,有些兒童小時候活動限制太多,觸覺的學習也會嚴重不足,這便是觸覺敏感形成的主要原因了。 觸覺敏感的兒童一般會表現出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弱,喜歡在熟悉的環境和動作中,喜歡保持原樣。
  • 家長過度「愛乾淨」,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父母需要警惕!
    孩子玩得安心,父母也很放心。父母"愛乾淨",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這些全心全意呵護孩子的父母,卻並不知道,因為他們的阻止,孩子沒辦法去自由地在草地上爬行,在水窪裡踩水,在公園裡玩沙子。也因為他們的過度幹涉,他們失去了了爬、滾、跳、躍、翻跟鬥的機會,他們更是失去了用感官感知世界冷暖,探索世界未知的機會。
  • 南京浦口【觸覺感統失調訓練】
    南京浦口【觸覺感統失調訓練】,孩子上課坐不住、上課不專心、聽課內容記不住、作業磨蹭、粗心、馬虎、丟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閱讀丟漏、bd不分、寫字漏筆畫等學習問題都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引起的,感統失調的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更多相關知識可以諮詢能優全腦教育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健忘,父母別當小事,可能「感統失調」作祟
    只是對於某一部分孩子來說,因為感統失調的原因他們在面臨一些事物時,會比別人更加遲鈍,甚至慢半拍。如果從學習能力方面來考慮,或許孩子就是一種學習能力障礙。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也不是偶然的,不管是生理原因還是後天的因素,都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造成相應的影響。
  • 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影響遠比你想像的更深遠
    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其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遲緩、自信心不足、情緒管理差等諸多問題,成為了影響孩子學習成績、人際交往及健康成長的最大因素。同時,由於家長對感覺統合與孩子各項能力發展之間的關係意識淡薄,導致眾多孩子錯失了感統訓練及能力培養的黃金期和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