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於思考的人,將沒有生存的空間《思考的技術》第1講

2020-12-25 森財之道

內容簡介

《思考的技術》一書是大前研一的代表作,在這本書裡,他提出,在瞬息萬變的新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掌握科學的思考方式,不被經驗的藩籬所困,不被固有的立場所左右。要在掌握數據的基礎上,大膽地假設,努力求證,導出結論,這也就是他提及的科學的思考方法。

我們的很多決策、決定是基於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慣性思維來做出的。《思考的技術》就是要我們打破這種思維常規,發現事情的本質。

薦語

大前研一,全球管理大師,日本戰略之父。曾任麥肯錫諮詢公司日本分社社長。他在本書一開始就明確表示,在新時代,思考力決定了競爭力,能否成功不在於你有多努力,而在於如何思考。

大家好,我是書森,歡迎來到今天的讀書會。思考是一項最重要的技能,所謂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就說明了強者必然有一套強於眾人的思考方法。有數據表明,思考的技術、方式跟收入直接掛鈎,如果你的收入偏低,就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掌握高明的思考技術。

今天「森財之道」要為您解讀的,是一本關於「思考力」的書,來自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

在瞬息萬變的新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掌握科學的思考方式,不被禁言的藩籬所困,不被固有的立場所左右。

在充滿危機與冒險的當下,我們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揭發事物本質的動力和好奇心,缺少懷疑一切的心態和對固有模式的顛覆。

企業和個人唯有改變既有的思考模式,放棄對過去成功經驗的迷戀,學習有創意的思考方法,方能找到正確的經營思路。

轉換思路

我們在職場或者是生活中,常常要面對各種問題,然而大多數人在面對問題時,並沒有認真地思考,而是單純地把「一時的想法」稱為解決之策。更令人驚訝的是,大部分企業就是用這種「一時的想法」解決工作上、經營上的問題。

「不做不知道」、「我想這麼做應該不會有問題」類似這樣的回答,都不叫解決之策。

解決問題的根本就是邏輯思考力,邏輯思考力不但能夠讓問題迎刃而解,而且我們一般常說的先見之明、直覺也是從邏輯思考中產生的。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養成邏輯思考的習慣,所以就缺少了能夠解決問題的思路。

要解決已經產生的問題,必須要分析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弄清其中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日產汽車請來卡洛斯·戈恩擔任總裁,讓奄奄一息的日產起死回生,在2003年度結算時,更是創下史上最高收益的佳績。戈恩先生因此被奉為「經營之神」,並獲得日本政府所頒發的藍綬勳章。

實際上,戈恩先生只是做了他該做的事。「利潤不夠是因為生產成本太高,請降低生產成本!」「要精減人事費用請裁員!」戈恩先生接任日產執行長,對日產進行重整時,從日產當時的情況判斷,戈恩先生會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日本企業的經營者就是不會做這些理所當然的事。

還有一個經營者和企業經理人容易犯的錯誤是:只看到問題的現象,卻看不到產生問題的原因。

現象終究只是現象,不是原因,但是大多數人卻不了解這種理所當然的事。

例如,某樣商品的銷售業績沒有起色,老闆認為原因是營業人員士氣低落、產品質量不佳、價格太高等等。

但是這些其實都不是原因,而是現象(結果)。事實上在許多個案中,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而其他都只是這個原因導致的現象。

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別期望解決問題。所以最重要的是思考在各種現象之中,如何找出真正的原因,絕不能在列舉了各種現象之後就停止思考。

如果營業人員士氣不振,大家可以辦個活動,吃吃喝喝吐吐苦水之後,大喊一聲「從明天開始加油」,但是如果真正的原因是產品有問題,這麼做顯然沒有用。

最糟糕的是試圖改善所有現象,也就是既想激勵營業人員,又想降低價格、改善產品質量。但是降低價格、提升質量之後如果沒有了利潤,就是一種自殺行為;不停地督促員工、激勵員工,弄得員工疲憊不堪,士氣將更低落。總之在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企圖改善各種現象,只會使業績不升反降。

所以在急著找出解決之策之前,必須先弄清問題的原因。

洞悉本質的過程

所謂洞悉本質,就是看清楚問題真正的原因,並導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人之所以會對邏輯思維感到棘手,和我們的心智模式有關。

2004年日本化妝品公司嘉娜寶經營困難,當時有兩個解決方案,一是賣給花王公司,二是接受日本企業再生機構的援助。

第一個方案經過測算,利用花王公司的運營、物流,可以削減成本30%,可以使公司的利潤翻倍,而收購價格也比較合理。第二個方案接受援助並不能降低成本,利潤不會增加,但公司有自主權。

從事實上看,第一個方案更好,但結果由於工會的反對,管理層逼於壓力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導致五年後公司破產。悲劇產生的原因是工會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而管理者沒有勇氣用事實說話,被他人的左右。

事實比立場更重要,也更可靠。

思考力決定競爭力

世界上沒有毀於用腦過度的人。大腦會越用越靈光,思考力也可以通過不斷地訓練來提高。當大腦習慣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思考之後,思考速度自然會加快,然後成為你的內隱知識,將你塑造獨一無二的人。

在本書作者大前研一看來,未來世界的新經濟就是一塊看不見的大陸,這塊看不見的大陸,涵蓋了四個空間:

1. 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經濟」空間;

2. 現金流、信息流可以穿越國境自由流通的「無國界經濟」空間;

3. 由包含網際網路在內的各種通信技術所產生的「數字經濟」空間;

4. 以自由資金的百倍、千倍的倍數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

新經濟是呈倍數形態的,由思考力的差距所造成的經濟能力差距也是成倍數的。思考力導致的差距已經在我們的工作中初現倪端,未來這種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比別人多花兩倍時間思考的人,就可以擁有十倍於別人的收入。比別人多花三倍時間思考的人,就能比別人多賺百倍的利潤。以此類推,比別人多花十倍時間思考的人,當然就有可能成為一家市值總額萬億的企業創辦者。這已經是現在新世界的法則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標,並不是要所有人都追求高於別人百倍的收入。在思考力之外,也還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值得追求,有各種精彩的人生可以選擇。但不管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在思考愈發重要的未來,懶於思考的人將沒有生存的空間。

學會真正的思考,才能實現真正的認知升級。

好了,關於思考的技術,我們先介紹到這,下一期的「森財之道」中,書森將繼續為您解讀更多關於如何提高思考力的方式。

相關焦點

  • 《思考的技術》:懶於思考的人沒有生存空間
    以多數人「思考力」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和勤奮!什麼是「思考力」?直截了當說,就是「邏輯思考的能力」。為什麼邏輯思考的能力重要?因為這是一個「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懶於思考的企業終將破產,懶於思考的人將沒有生存空間。
  • 如何才是真正的思考——《思考的技術》書評
    作者大前研一寫《思考的技術》這本書,主要的目的是讓讀者知道,要在新的世界裡拓展視野,必須將舊有的思考路徑切換到新的思考路徑。新時代是個會因思考力差異而造成極大差距的時代。換句話說,新時代是個「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將生活中的人們簡單的分為四類人:不讀書不思考型、讀書不思考型、不讀書思考型以及讀書思考型。
  • 「森財之道」在新世界生存下去必需的思考力《思考的技術》第2講
    他在本書一開始就明確表示,在新時代,思考力決定了競爭力,能否成功不在於你有多努力,而在於如何思考。大家好,我是書森,歡迎來到今天的讀書會。上一期的「森財之道」中書森為您介紹了關於轉換思路、洞悉本質以及訓練思考力的重要性,思考力的差距,會造成收入的差距,而對知識怠惰的人,在未來將因沒有競爭力而無法生存下去。
  • 《思考的技術》書摘
    新聞工作者撰寫新聞稿時,最基本的要求是「5W+1H」。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為什麼(why)、怎麼樣(how)。所以輕易相信電視新聞、報紙新聞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當新聞中看不到「5W+1H」時,必須更加留意。人們經常把假設當做結論。分析數據後整理出來的資料,只不過是假設。
  • 《思考的技術》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邏輯思維弱的人強特別多。另外,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對於未來也有一定的預測能力。這種預測,來自於他們長期活躍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得出的結果。最強大的是將這種能力內化成為了直覺。在《思考的技術》中,大前研一講到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長期大量訓練的,對此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進行訓練。
  • 思考的技術
    本篇來自於管理諮詢大師大前研一書籍《思考的技術》中的部分摘錄與整理,分享給你。
  • 關於「思考」的一點思考
    一、善於思考、思考能力強很重要談到思考,每個人都會想到印象深刻的圖像、名言、故事,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尊雕像、兩句話。1、羅丹創作的一尊雕像——思想者。展示了、揮發了思考的深沉、厚重、擔當和強有力。2、巴爾扎克說: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3、我們的先賢講的,出自《論語》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愛因斯坦:別偷懶了,深度思考比思考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這樣成為科學家的」,他並沒有強調深度思考,而實際上,他運用的正是深度思考,否則他不可能達到知識的底層,並且看到所有其他人都看不到的知識,這正是深度思考的結果。言外之意,愛因斯坦是在告誡你,別偷懶了,思考一定要進入深度思考!
  • Java開發與技術挑戰——關於技術的技術思考
    期間參與過多次的Java技術培訓與問題指導,以撲火隊員的身份見證了形色各異的Java坑,從而不斷提醒自己要跳出Java語言本身,去思考一些開發中的技術困惑和挑戰。跳出程式語言來思考問題,可以有助於看清楚技術的優勢和短板,方便發現和理解一直存在的技術困惑和挑戰。這裡先講兩個與Java項目有關的真實案例。
  • 生存還是滅亡--關於新世紀中國彩電業發展的若干思考
    國際化是20世紀90年代各彩電企業高高擎起的大旗,「出口量第一」成了人見人愛的耀眼光環。不可否認中國彩電國際化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彩電企業的國外營業性機構不僅沒有成為「搖錢樹」,反倒變成出國人員的「招待所」;中國彩電企業之間的惡戰也開始由國內市場逐步延伸到國際市場。
  • 論思考力的重要性
    很多人小的時候可能都讀過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十萬個為什麼」,很多人抱著自己的問題,去開心地讀著書思考著,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物質生活的豐富,生活和工作的忙碌,我們已經顧不上問「為什麼」了,這也是導致我們喪失思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我們就來討論思考力的重要性。
  • 第34件事:不愛思考不動腦的孩子就沒有競爭力
    第34件事:不愛思考不動腦的孩子就沒有競爭力 來源:http://www.yaolan.com      作者:陳靜      日期:2009-06-19      關鍵字:競爭 動腦筋 思考 聰明   孩子的競爭力要靠後天的諸多因素來決定,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思考
  • 思考的技術:啥是思考呢?如何理解思考呢,通過一個例子來闡述!
    專欄寫到這裡,為了引出接下去所要談的思考的技術,做了一些基礎的鋪墊。哪啥是思考呢,這是今天所要探討的,要講清楚啥是思考,確實是一大挑戰,今天我將會全部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啥是思考,希望能把思考談到簡單的層次。
  • 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看完這個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我禁不住在想: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在我們的孩子普遍懶於思考的今天,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家長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孩子養成了依賴家長的習慣後,就不知道什麼是思考,也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一切只等待著家長給自己出主意、想辦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創新精神,只會人云亦云,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獨立思考的品質在人的一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通過思考、分析找答案,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 啥是普遍意義的思考技術呢:心智系統執行計算的功能就是思考了!
    談起思考的技術,會比較泛,沒有一個確切明確的指向,舉例來說邏輯思考的技術逆向思考的技術系統思考的技術孫子兵法的思考技術>老子的思考技術等等再具體來講一講邏輯思考的技術,邏輯思考技術是思考一個題目之時背後所使用的思維知識,比如屬性、內涵、定義、外延、劃分、判斷、推理、論證;邏輯思考技術是思考一個題目之時背後所使用的思維方法,比如歸納推理、演繹推理、溯因推理及歸納+演繹、溯因+演繹及歸納+演繹+否證、溯因+演繹+否證
  • 為什麼要獨立思考?
    為什麼一開學要講獨立?獨立,也意味著自立。你們雖然還沒有成年,但已經應該要逐漸地自立、獨立,用自己獨立的眼光審視世界,在生活中也要一點一點獨立起來。自立起來,但沒有獨立,今後就很難有一點一點對社會的判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第二個觀點,獨立思考。給「獨立」加兩個字「思考」,和獨立還不太一樣,是指自己用心去觀察世界,基於自己的觀察、比較,作出判斷。
  • 如何思考?
    最近看了這本書《How to Think: A Survival Guide for a World at Odds》,(《如何思考:在充滿分歧的世界裡的生存指南》,有另外一個版本的書名為《How to Think: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對為什麼沒有了思考,思考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思考作了一些闡述,在此分享。
  •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用「深度思維」,全方位提高你的思考深度
    工業時代,知識是決定因素:機器替代了人類的體力,最重要的東西變成了知識,機械,醫藥,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讓人成為社會精英。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深度思維成了個體崛起的必備因素:鋪天蓋地的信息將人淹沒,各種知識,只要你想就能搜索到,如何去運用知識,也就是思維能力成了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小雪媽媽發現這明明是昨天才剛講過的類似題目,今天又問該如何解答。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一、為什麼孩子不愛動腦思考1.有時候,正是家長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才一手造就了「懶得思考」的孩子。3. 高科技的生活讓孩子懶於思考造成孩子們懶得動腦筋的原因之一,是高科技時代的生活讓一切都變得輕鬆,減少了孩子們動腦思考去解決問題的機會。
  • WISE15:重新思考技術、社會與教育
    這樣極端情境下的教育,需要培養學習者的安全、生活、思維等多方面能力 —— 既要讓這些學生掌握賺錢的技能,養家餬口,以免被父母強迫退學;又要讓他們學會思考,以適應未來更多挑戰。或許,動蕩的中東是個過於極端的例子 —— 就像卡達基金會主席謝赫·莫扎所說,在貧窮國家只有 1/3 的青少年能完成中學教育,女童輟學率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