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倩芳——一時成為支教人,一世都是支教魂

2020-12-13 信陽晚報

本網12月10日訊 支教路上,艱辛和挑戰共存;支教路上,愛心和責任同行;支教路上,希望和夢想相伴。陸倩芳這一路走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堅持收穫了掌聲和鮮花。陸倩芳,一位擁有著三十年教齡的支教教師,從二十歲到五十歲,把自己所有的美好時光都奉獻給了雲貴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奉獻給了那裡每一個求知好學的孩子們身上。

三十年來,陸倩芳是老師更是班主任。前期的教師資源不足,陸倩芳一個人要教三門課程,每天的時間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備課,還要騰出時間與孩子們溝通交流。陸倩芳深知教育知識的前提是要教育好一個人。所以陸倩芳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認真細緻的,從未有過半點馬虎。

除此以外,陸倩芳是老師更像是孩子們的半個家長。在那個偏僻的地方,很多孩子的家長為了生存一年四季都在外打工,班裡的留守兒童佔一半以上。陸倩芳總是會趁著周末的時間,去到孩子們的家裡幫助他們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孩子們擁有一個值得回憶的青春。

陸倩芳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來這裡的第二天,我就是這裡的人了,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戶都那麼可愛善良,我甘願為這裡奉獻自己的一生。也正是因為陸倩芳老師的堅持,才讓大山裡走出了那麼多國家的棟梁之才。

 

相關焦點

  • 陸倩芳:用心的教育是支教路上最美的風景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支教」一詞也越發得到大家的重視。陸倩芳等多年堅持支教教師們的事跡被我們所孰知,也有了更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到支教事業中。而擁有著三十年支教經歷的陸倩芳則表示:支教不僅僅是形式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更需要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用心去為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提供知識。
  • 陸倩芳,一個支教女教師的三十年風雨路
    尤其對於山區中教育條件怎麼樣相對落後的地區,每一位孩子接受教育的路途都非常艱難。好在願意投身「支教」事業的人越來越多,像陸倩芳老師一樣對支教事業鍾愛一生的人也越來越多,才讓教育的發展更加順暢。  其實對於陸倩芳來講,做出這個改變一生的決定也只用了不到一節課的時間。三十年前,還在讀大學的陸倩芳,偶然的機會給山區的孩子們上了一節公益課。
  • 不辭辛苦,默默付出的陸倩芳女士
    說到陸倩芳,很多人可能一時間都想不起來是誰。但這位「默默無聞」的陸倩芳女士正是雅居樂主席陳卓林的妻子。陸倩芳1961年出生,是雅居樂集團主席陳卓林的夫人。陳卓林先生所獲得的社會榮譽和成功離不開陸倩芳的默默支持。創業27年,兩人攜手把雅居樂地產發展成為總資產規模超過人民幣2300億元,業務覆蓋國內外100多個城市,員工人數超過24000人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 義務支教——不僅僅是支教
    河南南陽電8月10日(通訊員:婁朝陽),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組成大學生暑期語文語法義務支教服務隊,赴河南省南陽市開展義務支教工作。該次支教過程中,這些大學生不僅僅局限於文化授課,於此同時也對留守孩子們進行繪畫、摺紙等興趣課程的教授。支教隊員們希望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孩子們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 短期支教是錯誤的?親身經歷過支教活動的人有話要說
    >有些人則選擇了四處旅遊,逛遍祖國大好河山;還有這樣一群人,放棄了旅遊,也放棄了打零工,也放棄了這家爆玩兩個月的機會,他們選擇了更有意義的支教活動,給貧困地區小朋友們當一段時間的小老師。曾經有幸參與了支教活動,作為一個短期支教的經歷者,我希望能為短期支教的志願者們正一下名。相對於長期支教,支教時長低於一年的支教活動我們稱之為短期支教。短期支教的主要群體就是在校大學生,在校大學生平時都有自己的學業,因此很少有能參加長期支教。
  • 支教明明很辛苦,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支教,支教有何好處?
    在上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做過志願,志願是一種沒有回報或者是回報很少的活動,當然,這其中的志願活動豐富多彩,可以接觸到很多的人,學會很多的東西,但是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支教。在我們的眼裡,支教就是跑到一個偏遠的山村當中,去給教學水平不高的山村的學生教學,這份工作看起來好像很辛苦,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支教,那麼,去偏遠地區支教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雙贏」的大學生支教活動,卻漸漸的變了「味兒」,網上關於大學生支教活動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再受人待見,具體都是因為什麼呢?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受人待見?1、志願者素質參差不齊現在大學的支教活動,對人員篩查的並不嚴格,甚至可以只要你是大學生,那麼不管是什麼專業的都可以去支教。這也就導致了,支教群體大多都是剛進入大學校門的「熊孩子」,他們並沒有相關的授課經驗,對待去支教的這件事也是盲目樂觀的。
  • ——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定西支教記
    艱苦擋不住奉獻的快樂  今年9月,初來定西的天津師大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驚訝地發現,「天津來的老師」已成為當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每周末,往返蘭州和定西的長途車司機都會在發車點等一等,接上採購完生活物資準備回村的支教教師;每一屆新到的支教教師都會得到當地大大小小商家的特殊優惠……  天津師範大學輔導員張玥2003年曾到定西巉口中學支教,那一年的經歷令她記憶猶新
  • 支教是什麼?為什麼會去支教?支教生活是怎樣的?
    認識支教第一次真正聽說支教還是2013年在南京看到相關的信息並和同事談起支教這個話題,支教是什麼,聽同事們說的是哪裡哪裡有多苦有多窮,小孩上學要翻懸崖才到學校,不通水不通電,和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照片,後面才說到大學生和一些社會精英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的生活
  • 把支教當成一種鍍金行為,支教的意義何在?支教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不過,在支教活動的開展中,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甚至有的老師明確表示不希望支教老師到自己的學校來。一般來說,支教活動特別是大學生支教基本都是短期的,有的甚至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這就意味著學生剛適應了支教大學生的上課方式,他們又要離開了,學生又得花時間適應新老師的上課方式。
  • 一位來自廣西的支教老師在貴州及湖南農村支教後寫出的支教筆記
    在參加支教前,被問到為什麼要去支教時,我想到高曉松的那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大城市裡工作太久,厭倦了快節奏的高壓生活,想換一種活法,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開始支教以後,才真正理解支教的意義,遠不是體驗生活那麼簡單,甚至覺得如果只是為了體驗生活,就不該來支教。
  • 支教成職稱評審必要條件,切忌讓支教變了味
    將支教一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也就是如果要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就必須要有在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經歷。這個規定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出現了變味的情況,出現了單純為了職稱而支教的情況,由於這樣一種功利主義的驅動,支教效果大打折扣,這就應該引起有關管理部門的注意了。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支教工作就會失去原來的意義。
  • 長沙支教老師來酈家坪鎮支教的愛心故事!
    即便如此,他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門拜訪,這份誠意打動了很多人,所以天心區此行的支教老師絕大部分都在酈家坪鎮。  酈家坪鎮中心完小屬於鎮上交通最為方便的學校了,校領導也給支教老師們儘可能地安排好的生活起居環境。可這裡畢竟不是長沙,支教老師們剛到這裡的前幾天還是有些不適應。
  • 支教閒談(林淑芬)
    接下來我所說是支教過程中產生過的一些想法與問題,希望能讓你再認真想一次支教的意義。大三下學期,我在微信裡看到了1+1支教全國招募大學生的消息,二話不說便去投了簡歷,在大二的暑假我也曾經參加過支教活動,但這兩次體驗和感受的差距甚大。大二那次的活動是學校組織的,參與者都是相熟之人。
  • 你可能有支教的愛心不一定有支教的條件
    她瞬間被擊中了,支教成為她強烈的願景。  即使上了大學,這個濟南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的大二女生依然保持著晚上10點前睡覺的習慣,可在去貴州支教前一夜,她因「興奮得睡不著覺」半夜爬起來吃了四分之一片安定,才慢慢睡去。  第二天早上5點半,徐暢醒來的時間比鬧鐘提前了30分鐘,她感覺精力充沛到可以「一口氣爬上珠穆朗瑪」,畢竟「支教」這個詞在高中時幾乎與「理想」畫上等號。
  • 【支教心語】「心心相映」 讓支教充滿愛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從決定參加支教到慢慢開始熟悉支教工作和生活,轉眼已一月有餘。雖然前往支教的民豐縣安迪爾鄉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支教工作的內容和責任對於我來說卻是全新的,有過對不適應生活環境的擔心、有過對如何開展支教工作的擔心,也對正在上初三的兒子放不下心來,糾結和擔心在去之前始終縈繞在我心頭。
  • 湖北學子三下鄉:希望支教
    8月10日下午,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青春火-青春築夢團隊的成員們於十堰市老營社區開展了一次愛心支教。本次支教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 室內活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愛芽隊長黃振偉主講,通過孩子故事課本來帶領孩子認識一些新的生字。
  • 在這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支教老師千裡之外分享支教感悟
    9月10日下午,「脫貧攻堅勇擔當,人和育人創未來」——人和街小學教育集團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召開,學校部分赴涼山支教的老師,通過網絡視頻,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支教的感悟和收穫。並送給老師們三句話,與大家分享、共勉:第一,心懷家國、志存高遠,做樸實智慧的中國人;第二,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做自帶光芒的「人和人」;第三,珍惜榮光、不負囑託,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在2020新教師宣誓儀式上,23名新教師儀態端莊,帶著青春的朝氣,懷著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舉起右手在國旗下莊嚴宣誓。
  • 鄉村需要什麼樣的支教
    趙冬冬,石家莊鐵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大二學生,7月初剛剛放假,作為支教團隊的隊長,他就帶著20多人進駐石家莊市贊皇縣大山裡的陽光小學,開始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趙冬冬的支教團隊是被陽光小學從眾多支教隊伍中「招標」過來的。
  • 為什麼支教受到「歡迎」?支教有什麼「好處」?
    我們無論是在新聞中還是在自己的身邊,都會發現有許多大學畢業生會選擇去邊遠的山區或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支教。那麼去邊遠地區支教有什麼「好處」呢?首先就本身來說支教是鍛鍊自己的機會,能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