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思親)帶上家人和親朋好友,漫步或騎行在蔥鬱的綠道上,體驗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 未來幾年,廈門將在島內外打造綠色步行道和自行車道,並串聯成統一的慢行系統,同時與漳州和泉州綠道相連。
根據規劃,在島內,將依託現有道路改造並打通8條慢行線,串聯各景點、公園、山、海、湖(詳見本報6月9日12版)。
昨日,導報記者從市規劃局和市政園林局了解到,和島內8條慢行線相對應,在島外,將打造28條、總長342公裡的區域和城市綠道,並配備大小驛站67個,供市民休憩。規劃期限為2012年至2020年。
同安區 9條22個驛站
同安綠道包括4條區域綠道,長66.92公裡,一條東西貫穿,向西與集美區域綠道相連,往東延伸至翔安區。另外三條分別向北延伸,與集美區坂頭綠道、蓮花山森林公園及五峰土樓相連。沿線共設金光湖、蓮花鎮、西山、蓮花山、汀溪鎮、五峰村、大輪山7個大驛站,以及新塘村、大社村、蓮花水庫、雲洋村、後塘村、後壟村、西源浪漫休閒谷7個小驛站。
另規劃城市綠道5條,長57.91公裡,一條從梅山—大輪山風景區向南延伸至下潭尾溼地公園、丙洲大橋的濱水休閒綠道。另一條結合東海科技園綠化線,向北連通到天馬山,形成長13公裡的山海綠道。還有一條則沿南部市政走廊。設置巖內旅遊片區梅山寺、石潯村、北辰山3個大驛站,以及西浦村、美峰水庫、潘吐、西柯和銀湖5個小驛站。
在同安濱海新城區,公建中心及丙洲島形成新城慢行「一心」;沿濱海旅遊路串聯東西溪入海口兩側的濱海地帶和中洲島,形成「一環」的慢行走廊;沿埭遼溪生態休閒軸和沿線軌道線通勤軸構成「兩軸」。
海滄區 3條9個驛站
根據規劃,海滄區綠道包括1條區域綠道,總長7.77公裡,經過天竺山森林公園南側,向西預留與漳州綠道接通,向東與集美區域綠道相連。沿線共設置天竺山度假酒店1個大驛站及體育公園1個小驛站,沿線景點有天竺山森林公園、白鷺展覽區、真寂寺等。
另規劃2條城市綠道,長23.7公裡,利用海滄大道規劃綠地和環灣岸線,串聯片區內的溼地、溪流和海灣,向北延伸至東孚鎮,向東進入馬鑾灣溼地公園。設置嵩嶼和日月谷溫泉酒店2個大驛站及東嶼村、鰲冠、新陽、新、東瑤村5個小驛站。
此外,在海滄新城區,將打造海滄湖公園慢行系統和馬青路、興港路、海滄大道、海虹路慢行帶,以及海滄新市區、蔡尖尾山、三魁嶺、大屏山和狗頭山、鰲冠高端生活五大慢行組團區。
集美區 7條17個驛站
集美綠道包括2條區域綠道,長31.17公裡,途經新324國道,向西與海滄區域綠道相接,向東穿過生態綠楔與後溪工業組團後,與同安區域綠道及坂頭自然風光休閒區相連。設置碗窯、白虎巖2個大驛站;仙景村、雙嶺大厝、坑洋村、頂許村和皇帝井5個小驛站。
另含5條城市綠道,長56.26公裡,主要利用現有資源,將灌口鎮、馬鑾灣、生態綠楔、九天湖、集美新城、杏林灣、園博苑連在一起,沿線景點有園博苑、集美學村、天馬山旅遊片區等。設置萬寶山觀光果園、馬鑾灣溼地公園、西亭、天馬山4個大驛站;風景湖公園、月美池、董任、山尾村、大學城和後田等6個小驛站。
此外,集美新城區將構建杏林灣環灣慢行通道;誠毅大街、杏林—大學城、杏林—集美舊城和濱海慢行帶;依託園博苑環灣慢行通道,沿規劃綠廊輻射周邊四大片區及外圍山體,統稱「一環四帶八連」。
翔安區 9條19個驛站
翔安綠道包含1條區域綠道,長26.39公裡,結合九溪生態景區至北向南串聯翔安主要山地生態景點,向東預留與泉州綠道接通,向北與同安區域綠道連接。設置新圩鎮、曾厝村、香山、大帽山風景區4個大驛站,以及石壩宮、霞美村、呂塘村3個小驛站。
城市綠道規劃8條,利用下潭尾灣、東坑灣、大嶝島自然海灣建設濱海綠道,與市區結合,串聯高尚濱水、新店舊城文教居住社區,翔安新城核心片區、後村港汊高端濱水商業居住區等,並向東與區域綠道相接。設置下潭尾溼地公園、英雄戰地觀光園、楊帆公園、後村4個大驛站,以及沈井村、瓊頭、窗東、下後濱、瀏五店、洪前、茂林、珩厝村8個小驛站。
翔安新城將打造由隧道頂公園及其他城市中心公園形成新城慢行中心;沿濱海旅遊路串聯翔安東路西片區及西南片區的濱海地帶,形成半環形的慢行走廊;沿翔安東路西片區、港汊綠帶等生態休閒軸和沿軌道3號線的通勤交通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