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截止到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54億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約為1.76億,佔總人口的12.6%。而根據聯合國最新標準,一個地區65歲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意味著該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佔總人口的14%的,則進入「老齡社會」。也就是說,我國目前距離「老齡社會」還有1.4%之遙。
老年人增多之後,養老問題就成為重中之重,這既是國家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社會需要考慮的問題。對國家而言,要解決醫療、養老金、社會福利等一系列的與老年人有關的問題。對社會而言,如何讓子女騰出更多的時間去照顧老人、陪伴老人,也成為了一個大問題。而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亟待解決,那就是勞動力。
縱觀世界上老齡化程度嚴重的國家,職工的退休年齡大多都比較晚。事實上,延遲職工的退休年齡,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國家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必要方式。原因很簡單,如果大家都退休了,社會經濟還怎麼發展?試想,你早上出門,想先吃一個早餐,結果發現根本沒有賣的。於是你去打車,卻發現路上也沒有計程車,因為大家都退休回家了。
毋庸置疑,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最終將影響到每一位人。所以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實施延遲退休。然而,據此前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超7成的受訪者都不支持延遲退休。大家反對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延遲退休直接影響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試想,你本來就快要退休了,也已經計劃好退休後的生活了,結果卻被告知還不能退休,而且要晚幾年領取養老金。換成誰,恐怕都不是特別樂意。
另一方面,對很多基層員工來說,延遲退休還需要面臨很多現實問題,比如說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等等。以一些重體力勞動者為例,上了年紀以後,他們肯定是幹不動了。甚至就算他們願意幹,用人單位也不一定敢用。那麼這個時候,這些人應該怎麼辦呢?是調崗還是面臨失業?所以,如果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不解決,大家很難去支持延遲退休。
為此,有專家就提出了工齡退休計劃。所謂工齡退休,就是指按照具體工作年齡退休。比如說將男性的工齡設定為30年,那麼只要你的工齡達到30年,就可以在60歲的時候退休。除此之外,還有專家提出了彈性退休計劃,即腦力勞動者可以選擇晚退休,比如說教師、門診醫生、公務員等。這些工作,大多都在辦公室裡,對年齡的要求較小。而且在職工資、待遇等,往往要比退休好得多。
至於一些基礎的體力勞動者,則可以選擇提前退休或者正常退休。不過,不管是哪種方式,勞動者表達的訴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人性化,不希望被「一刀切」。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