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球布局的由來與演變

2020-12-25 人民論壇網

【摘要】美國處理對外關係之構思與部署,經歷了開國時「孤立主義」的閉關自守、19世紀初的門羅主義、二戰後的霸權布局的演變過程。在這一縱深發展的背後,是美國對自己國力雄厚的自信心。美國21世紀的戰略布局正在摸索階段,反恐機制、應付歐佩克對石油市價之壟斷、群力環保、世界扶貧工程等四項是其當務之急,但由於美國對中國的恐懼與日俱深,其未來的戰略布局將仍以防範中國為主幹。其原因乃在美國的外交導向過分受到國際關係學科中實力派的影響。實力派引用歷史實例為依據,指出凡是崛起的新興強權一定會與當前第一強權爭奪霸主地位。但是,實力派所引用之先例全是第一次崛起的「暴發戶」。而中國第一次崛起早在713~1820年之間一千多年,目前是中國第二次崛起,是復興而非「暴發戶」之行列可比。本文還引用了三個「標示」以證明中國目前之再起絕對不會導致與美國爭奪霸主地位。美國未來全球布局,不應以「中國威脅論」作其大前提。

【關鍵詞】區域布局  全球布局  獨立主義  門羅主義  戰略邊陲

【中圖分類號】 D815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2.001

 

導言

美國立國之初選擇了閉關自守,談不上任何全球布局的構想,等它走出這個孤立主義的陰影,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而真正開始有全球布局,則是在二戰結束以後的事。這其中的淵源須稍作交代。

美國最初與外界隔絕的選擇,可由華盛頓總統的惜別贈言(Farewell Address)窺得其依據。這篇演講的主要叮囑是:美國在自身謀求和平之同時,須切忌幹預(境外)他國事務,尤不可與任何國家或集團締結永久同盟關係。所以,美國在一度與法國在1778年聯盟之後,下一次與其他國家締結同盟關係是171年之後的北大西洋公約。這種美式孤立主義,其實並非出於消極心理,因為它到19世紀初(1823年)已演變成了很積極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發生這一演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要防止歐洲國家插手西半球、影響美國在本地區「唯我獨尊」的地位。回顧歷史,我們可將門羅主義看作是美國一個早期的區域性布局。這種看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美國在二戰後的全球布局是門羅主義從美洲推向全球的一種自然延伸。在門羅主義(甚至以前的孤立主義)和二戰後美國全球霸權擴展之間,有一個隱蔽而關鍵的共同點,那就是美國對自己強大之國力有堅不可破的信心。正因為如此,美國才認為自己退可以閉關自守、進可以執行門羅主義。而等到二戰結束美國承襲了英帝的霸主光環,這股自信心就成為美國領導全世界的精神支柱。因為二戰後要對抗史達林共產集團的挑戰,所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美國領導之下應運而生。值此,美國即從19世紀獨霸美洲地區的共主演變成20世紀中葉以後的全球霸主。但與英國帝國主義傲霸全球不同的是,美國沒有像後者那樣熱衷建立一個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國。這可說是美國比英帝高明之處:它不建立殖民帝國,但卻能制定世界博弈規則,讓全世界隨它的音樂起舞。

另外,有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專制獨裁的敵人(法西斯與納粹政權)發起的侵略戰爭,所以作為霸主的美國必須領導一個揭櫫民主、自由的世界秩序,方能確保長期和平與穩定。因此,在布局上,二戰後的美國除了要領導反共之艱巨重擔外,還兼任了自己認為是推動民主、自由的一個夙夜匪懈之義勇軍,甚至還充當世界警察。

美國全球布局的由來

美國二戰後的霸權布局,有政治(包括軍事)與經濟的兩方面。先談它在政治上的布局。

要了解美國在政治上的布局,須先知道羅斯福總統的「邊陲戰略」(Rimland Strategy)。由於在二戰期間史達林所領導的蘇聯已蠶食鯨吞了東歐一大片,其勢力擴張氣焰已咄咄逼人。在二戰尾聲之際,羅斯福總統目睹歐亞兩洲法西斯與納粹勢力俱已垂臨敗亡,而英國勢力雖然已執世界牛耳一個多世紀,但在二戰中已消損疲憊殆盡,所以認定戰後國際秩序之領導非美國莫屬。他在籌劃戰後秩序之布局時,深信未來對世界的威脅定必是來自邱吉爾稱之為「鐵幕」的共產蘇聯極權集團。因而採用由權威地緣政治學家斯必克曼(Nicholas Spykman)教授首創之「邊陲戰略」理論①。該地緣政治理論將西歐與東亞核心的中國定位為美國必須盡全力爭取與籠絡的東西兩個戰略邊陲(rimland),用以幫助美國圍堵地跨歐亞兩洲的心臟強權——蘇聯——與其附庸。

此後在歐洲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是這個理論下的產物。其責任與功能乃在鞏固西歐的邊陲,以對付來自蘇聯共產集團的威脅。而戰後東亞的中國,除了是戰敗日本有功勞的盟邦以外,也是美國必須扶持的另一戰略邊陲。其重要性是雙重的:既可以幫助從東邊抵制心臟強權蘇聯,又可看住戰敗後的日本,防其蠢動。也因為如此,中國必須以戰勝國身份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樣的安排,可說刻畫出了美國準備負起戰後霸主責任的一個在地緣政治上布局的輪廓。可是沒有想到,4年以後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替代了其原先盟友蔣介石政府。這個轉變打亂了羅斯福總統對戰後國際秩序在地緣政治上布局的亞洲部分。雖然解放前的中國被美國定位為其東亞邊陲,但新中國則因被華盛頓誤判為蘇聯共產集團的延伸,而在美國戰略地圖上消失了30年。以下,我們還須對美國在經濟上的布局作一個交代。俾使我們對美國戰後布局的政、經兩部分有一個全貌的認識。

二戰後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創立之理論基礎與美國的布局

美國對戰後布局的另一部分是創立戰後金融治理體系。這其中牽涉到實際考慮與對歷史的檢討,也有其理論的基礎與用意。先談實際考慮與對歷史檢討之部分。

在二戰之前,世界上並沒有國際多邊金融治理體系,因為那時的國際關係主要是雙邊關係。同時,很多西方國家都有殖民地,連美國在打贏1898年與西班牙的戰爭後也取得了菲律賓群島作為它的殖民地。國際投資一類的金融關係多半是宗主國在殖民地進行的縱向經濟活動。而一個宗主國與另一宗主國之間的橫向投資,雖然是有,但其發生的頻率與金額均微不足道。在英帝的運作下,英國的國家銀行實際上行使了相當於世界銀行的功能。

自工業大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史上的相關理論,可以說主要表現為保護主義(即關起國門抗拒外來產品)和自由貿易(即呼籲各國均須開門接納外來產品)兩派的抗衡②。

國際上有關經濟(包括金融)秩序的變動——譬如由雙邊到多邊、由區域性變為全球性、由依靠一個霸主的保證到以多邊條約為基礎而形成制度化——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止後第二次大戰爆發前的兩件大事有密切關係。其一是希特勒納粹勢力的崛起,其二是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

這兩件大事有其密切相連的關係。第一次大戰結束後,法國與英國堅持要求在巴黎和約中規定戰敗的德國必須付出巨額賠償。由於巨大的賠償負擔,德國經濟很快被拖到絕境。為了履行對英法的賠款義務,德國每年必須向美國華爾街的金主作大量的借貸。而英、法兩國也須依靠來自德國的賠款才有錢以分期付款方式對華爾街償還它們在戰時的貸款。這樣的循環流程由於1929年華爾街股票市場發生空前崩潰遽而中斷。其導致的後果是,德國借貸來源斷絕,因而付不出對英法的賠償。英法也因此無法對華爾街繼續償還它們戰時借貸的分期付款。這更加深了華爾街資本短缺窘境,導致本來就受損於股票市場崩潰而特顯疲軟的美國經濟更是雪上加霜。美國國會為了挽救此嚴重經濟拮据,在1930年制訂了《斯穆特—霍利法案》(Smoot-Hawley Act),給美國豎立了一道嚴密的保護主義壁壘。孰知歐洲各國為了自救,也學樣紛紛設立了保護主義關卡。這一串連環行動終於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在德國經濟崩潰絕望之餘,希特勒登高一呼,以必須力挽狂瀾改變現狀作為競選號召,他的納粹黨遂被選為德國國會的多數黨。希特勒於1933年被任命德國總理,6年後的1939年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兩件大事給世界各國政府敲響了警鐘。它們意識到,原來世界各國經濟是休戚相關的。無論是華爾街股市崩潰,或是德國經濟被拖垮,都會波及全球經濟。如一個國家樹立保護主義關卡,就會刺激其他國家回以相應的關卡,遂而導致全球災害。這種覺悟與共識,為未來建立一個嶄新的國際秩序奠定了理論基礎。二戰結束後,戰勝國不但不再要求戰敗國支付賠款,而且為了確保國際經濟不再受累於保護主義的困擾,他們在美國領導下制訂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制度——1995年被世界貿易組織(WTO)取代。

另外,自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之後,人們得到一個啟示,即國際社會需要一個機構來維護國際貨幣穩定性與兌換之規律,並且可以兼作一個最終應急貸款之援手(lender of last resort)。其功能是在所有國家普遍發生資金短缺時,可以注入緊急資金,使國際經濟由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在此共識之下,美國在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塑建了一個「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這個體系包括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其中IMF的設立,主要是為了防止世界經濟大蕭條悲劇的重演③。

把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加起來,就構成了二戰後新的國際經濟體系。這個體系的精神是反對保護主義而鼓勵開放式自由市場。其理論基礎,英文叫economictheory of peace,中文可譯成開放經濟的和平理論。這個理論可以用日本1941年炸珍珠港一事來作比喻的例證。日本是一個毫無天然資源的國家,這也是它發動對東亞侵略戰爭的一個重要藉口,而為了維持其對東亞的侵略戰爭,需要持續有戰略物資的支援。當時的東印度群島(即今日的印尼)擁有日本急需的資源(譬如石油),但因美國那時坐鎮菲律賓,正好擋住去路。1941年珍珠港事變之發生,正是日本企圖以轟炸珍珠港來逼使美國由菲律賓撤退的一次冒險。抽象一點來說,如果世界上有自由市場讓日本可以取得它所缺乏的天然資源,它就不須靠戰爭手段來取得,而且絕對比發動戰爭更為輕便,也不必付出那樣高昂的代價。

相關焦點

  • 汽車的後視鏡及側視鏡的由來和演變
    車內後視鏡的由來和發展     車內後視鏡的形狀也經歷過一些演變,像菱形的後視鏡有時也被稱為「日間/夜間鏡」,這種後視鏡可以通過調節角度來減弱刺眼的眩光,尤其是為了防止後車的遠光燈反射而導致強光直射到駕駛員眼中,這種後視鏡通常連接處呈楔形,前後表面不平行。手動調整模式下,還有一個切換鍵,可以在白天和夜間兩種模式之間切換。
  • 席捲全球的牛頭:豐田車標演變史
    ●豐田汽車標識雛形:沿用豐田織機所的標識(1933-1937年)說起豐田品牌就不得不提到其創始人Kiichiro Toyoda(豐田喜一郎),豐田家族善於發明創造的歷史由來已久。而「TOYOTA」的由來則是因為它在日文中需要八畫完成,八在日本也被看作是能夠給企業帶來運氣與財富的數字。1982年,貌離神合了許久的「銷售」與「製造」公司終於重新走到了一起,再次合併為「豐田汽車株式會社」,儘管豐田這次換標的具體日期我們無從考證,但從二者合併後出產車型上的標識也能猜出個大概。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兒童節的由來_國際六一兒童節的來歷及世界演變
    關於兒童節的由來_國際六一兒童節的來歷及世界演變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兒童節的由來_國際六一兒童節的來歷及世界演變,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兒童節的由來,兒童節的來歷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月餅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參考:《中秋話月餅》、《月餅的由來》、《有關月餅的傳說》
  • 美元標誌的由來
    「$」是美元標誌的一種代表符號。提起「$」的由來,要追溯到16世紀初,當時西班牙鑄造了一種名為「PESO」 (比索)的銀元。這種銀元的圖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獅子和城堡),一面是兩根柱子。根據西方神話,它們是大力土赫居裡斯的柱子,代表直布羅陀晦峽兩岸的山峰。相傳,很久以前,歐洲和非洲,彼此連接,後來被大力士赫居裡斯拉開。1732年墨西哥城用機器鑄造出一種「雙柱銀元」,其圖形與「PKSO」差不多。
  • 梜、箸、筋的演變,以及「筷子」名稱的由來和翻譯
    一、「梜」和「箸」(zhù)的由來以及寓意 「梜」(jiā)和「箸」(zhù)都是筷子的雅稱。梜本義為封包器物的封套,引申為夾取食物之義;箸取其諧音「住」,用梜夾取食物之時,食物夾取不穩、東搖西擺、滴溜溜亂跑的話,夾取食物遊移不定,肯定是送不動口中去的,弄不好會在宴席上出醜。
  • 「小紅帽」的由來與演變
    您可以隨時通過當地郵局訂閱,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郵發代號:1-201國內統一刊號:CN11-0160原標題:《「小紅帽」的由來與演變》閱讀原文
  • 從中興財報看全球+布局
    在國產品牌大打價格戰、血拼配置之際,中興卻劍走偏鋒,選擇了一條差異化之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打造了多款在全球都極具創新性的終端產品,並抓住了美國預付費市場的機會,藉助勾拳迂迴戰略,迅速在北美市場站穩了腳跟。受運營商整合和終端補貼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北美預付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展,但許多廠商卻未對其給予足夠重視。
  • 美國生物實驗室疑雲:全球布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製圖:中新網 甘甜 【全球撒網】德特裡克堡,只是美國大規模私下研究生物戰的縮影之一。數十年來,其早已在全球建立了上百所類似的生物基地。美國建立的生物實驗室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從美國防部官方發布的信息看,不僅是本土,美國還在全世界廣泛「撒網」布點。其中,前蘇聯國家和東南亞及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是其布局的主要目標。獨立新聞調查機構Armswatch嗅到了美國的動向。2019年6月,其揭露稱,美國軍方在全球多地設立了生物實驗室,秘密研製生物武器。
  • 西班牙語在美國的演變
    西班牙語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美國西班牙語人數急劇增加,語言本身也發生了變化和演變。目前,美國有超過5000萬的西班牙語使用者,包括母語人士,第二語言使用者。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西班牙語人口的國家,僅次於墨西哥。此外,由於在美國西班牙語使用者的地理分布廣泛,以及這些發言者的多樣性起源,美國的西班牙語口語也在不斷發展。當然,隨著語言的不斷發展,這應該不足為奇,西班牙語的方言和區域品種也不例外。
  • 日本國名的由來:從倭國到日本的演變,漢字對此產生了重大影響!
    日本國名的由來:從倭國到日本的演變,漢字對此產生了重大影響!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直到今日我們的課本上也在對過去的文化做著研究調查之類的工作,我們不得不感慨關於文化和漢字的知識。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名字的由來,這其中是有關於中國的漢字。我們都知道日本這個國家,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們當初對中國所做的事情,不過且先不論戰爭的這個問題,就單純的說這個國家而言它是一個比較會學習的國家,日本這個名字也是在它們的國人掌握了一定的關於漢字文化之後重新取的名字,那麼最開始的名字是什麼呢。
  • 美元符號$的由來
    美元符號$的由來 文/pengsz2018-04-02 14:45:41來源: FX168財經網
  •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放假幾天?陣亡將士紀念日時間、由來及紀念活動
    眾所周知林肯和華盛頓為美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美國人民為他們設立了美國總統日,以此來緬懷他們。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有無數的戰士在奮鬥中犧牲,美國人民為了紀念、緬懷他們,也給他們設立了一個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本篇文章將為您詳細介紹下這一節日的時間、歷史由來及當天的紀念活動。
  • 老街尋蹤之臺東趣話(上):三怪由來
    老街尋蹤之臺東趣話(上):三怪由來 2020-06-10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隱瞞20年的秘密:美國生物實驗室布局全球,隱藏著何種居心?
    但實際上,美國是全球擁有最多BSL-4實驗室的國家,美政府在全球各地布局了近200個生物實驗室,秘密研究各種生化武器、細菌病菌,且從未將研究項目公之於眾。遍布全球的美國實驗室,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暗藏的是美國怎樣的意圖和野心?新冠病毒的起源,是否能從美國生物實驗室中找到蛛絲馬跡?
  • 王貞儀對「歲差」這一名詞的由來,演變及測算歷史進行了詳細闡釋
    王貞儀在《德風亭初集》卷五《歲差日至辨疑》一章中對「歲差」這一名詞的由來,演變及測算歷史進行了詳細地闡釋。古代歷學家通過算數、圖像、測驗之器,對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規律進行觀測。歲差這一現象最早是由東晉天文學家虞喜所發現的。
  • 2020考研微觀經濟學重點: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發展階段:   重商主義 古典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 凱恩斯革命 新古典綜合派   一、重商主義---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1.時期:15世紀-17世紀中期
  • 人大國發院閉門研討會: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
    2020年11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成功舉辦「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閉門研討會。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十幾位資深專家學者參會,就「美國對華戰略態勢」、「對華輿論態勢」、「大選後的中美關係演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
  • 美國第一夫人的歷史演變
    歷史上,美國並沒有正式官方定義過「第一夫人」和她的角色定位。但從1790年代美國的第一任「第一夫人」開始,通過不斷的歷史演變,第一夫人的「內涵」或者說角色擔當也不斷的發展變化。美國第36位總統夫人波德·詹森就曾說過,「美國的憲法沒有提到第一夫人,法令全書也沒有規定她的職責。但是,一旦她成為第一夫人,只要願意,她就有一個指揮臺。」的確,美國第一夫人的地位在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都很突出。在美國歷史上,許多第一夫人都曾登上過這樣的指揮臺,對總統乃至國家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