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修行要訣:關閉六根、降伏意根,外空世界、內空身心

2020-12-17 意識的宇宙

一、修行人的通病有哪些?

1、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怕人多,怕事多;

3、性格孤僻,思想極端,身上的稜角特別多,跟社會上的人合不來,不能與社會上的人、事、物很好地打成一片;

4、如果一條路走不通,寧可返回去不走,也不願意想辦法往前走;

5、討厭人,討厭事,討厭物;誰也看不上,就看得上自己;

6、都想搞獨立王國,喜歡做孤家寡人;

7、只喜歡跟身邊的人比,不懂得要和高素質的人、和高僧大德比。

二、修行要在自已身上下功夫,要學會關閉六根

1、眼睛總盯著別人,注意別人的言行舉止,你就是在收集別人的業障,是在替別人消業障!

你眼睛看得越多,眼根錄進去的越多;

你耳朵聽得越多,耳根錄進去的也越多……

這些全都儲存在你的心靈深處,將來只會要你自己受用!

2、你是無法躲避環境的,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出現同樣的環境。你必須學會關掉六根,超越六根,才談得上是一個修行人,進一步才能入道。

三、修行人要面對事與物

中國有句俗話:「少見多怪」。你少見,一定會多怪;多怪,一定是少見;見多了,你就見怪不怪了;

你的眼睛貪色,說明你見的色少,若天天見色,你就不會貪色了;

天天聽動聽的聲音,耳朵就不會貪聲了;

天天聞香味,鼻子就不會貪香味了……

四、修學的方向。

1、古時候的祖師大德、佛菩薩,哪一個的一生是在清靜中度過的?西方淨土確實存在,為什麼不能去呢?

2、六祖惠能曾經是一個以打柴為生的普通農民,也能大徹大悟,當上大和尚;

3、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任何環境都能適應;

4、修行更應該在嘈雜、複雜的環境裡修;

5、修行要在社會中修,在人群中修;

6、煩惱不是斷在清淨中,而是斷在煩惱中;

7、修行最高的成就不是戒、定、慧,而是妙用!

8、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要經得起吵鬧繁雜,也經得起孤獨寂寞,什麼樣的環境都能適應;

9、一個修行人不能有任何概念,一有概念,就是你投胎受生的方向!

五、菩薩與羅漢的區別

1、共修授記;

2、願意共修的人八識心田裡有菩薩的種子;

不願意共修,喜歡一個人獨自清修的,說明你們生生世世種的都是羅漢的種子。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們是不能續佛慧命的修行人,也可以說是對眾生沒有用的修行人,你們不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必須能續佛慧命,讓眾生受益;

3、菩薩是心閒,身不閒;羅漢是身閒,心不閒。

六、修行第一步是要降伏自已的意根怎麼做呢?

1、安住當下,放鬆身心,徹底空掉,身心合一。

2、用平等心對待一切。不分別、不好惡,去接受、去包容。如靜坐時,全身徹底放鬆後,觀想身體如太虛空,而身體上的各種感受,如自然之風和能量,虛空自會接受包容,如如不動!

3、利用調呼吸的方式來降服意根。在走路、睡覺、幹活時……儘量做到身心放鬆。每一囗氣都要沉入丹田,要養成時時都能做到腹式呼吸!

4、深信因果,相信自己所遇到的任何人和事都是來幫助自己修行的,所以心裡就有了接受、容納、不抱怨的意識,不再執著自己的想法;

5、修行開始的作意是在六根上,生命本就是一場六根的遊戲,意根統攝,前五根為工具,身心從六根中解脫出來,不主動或被動造意,就是全然的由心性做主。不會陷入好壞、對錯、善惡、美醜……

6、提起覺照,發現跑了,就拉回來,如此反覆,熟練了,一跑就能覺察,再往後,要跑未跑便可覺察。

7、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不執著六塵,不被忘念轉,由生轉熟的功夫,行是最重要的。

8、無論何種法門,最後都是殊途同歸。在途中有親疏,到家就都是親人。

最後做到:外空世界,內空身心。空而不空生妙有,妙有非有本真空。

9、降伏自己的意根,不管方式、方法如何,只要有了這個想法便已是一種執著,就很難降伏它了。因此要真正降伏它,就是要看著它,真的能做到念念看到,不跟隨它轉,它自然就死掉了。

能降服意根,能制心一處,不生別念,這正是朗朗覺照下的正念狀態,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此時你內在的那面鏡子已經一塵不染了,微細的念頭也清晰可見。不僅能見,還能念念可照。

當你真切的感受到另外一個自己,念頭、思想背後的那個自己,感受到那個靜的力量,此時已經顛倒過來了,你這個色身,你的六根已經成了你的工具,要明白它只是個工具而已!

覺心不動,時時覺知,你更能感受到什麼是慈悲、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你會更愛自己!愛自己、照顧自己是一種責任,而且愛自己,照顧自己本就是修行。

你守著內在的安詳,感受世界的美好,更會感恩一切。此時你的言行,散發的都是愛的溫暖、愛的力量,自然也會感染身邊的人!

學佛修行,好處多多,當世最大的果報就是可以獲得幸福。你修下去,會感覺內心越來越安詳,越來越幸福!這就是動力,自然就會把學佛修行當做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事!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意根?為什麼說如來藏心中無六根界?
    四果阿羅漢入滅盡定時,就能滅掉意根的一部分功能,就是心所法中的受和想兩個心所法,入無餘涅槃時意根就全部滅去了。意根也是不自在的,依如來藏不斷輸送識種子才能存在和運行。既然祂是能滅的法,就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凡是有生有滅的,都不是真實的法,都是幻化的、空的、非我的。
  • 仁清法師:怎樣可以常得身根具足 身心愉悅
    【經文】五者身根常得具足。「身根具足」從兩個層面來解釋,第一個層面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你生下來就是天然的殘廢,生活難以自理,你不要說修行了,連日常生活就不能自理。很麻煩。再一個問題身根不得具足,特別是「聾、盲、喑啞」,正是人對於修法來講的八種障難之一,叫「八難嘛」。「聾、盲、喑啞」,這個「身根」實際上指的「六根」,這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常得具足圓滿,是這個含義,所以身根不得具足對於修行人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們修行常得身根具足最起碼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健康,能夠身心愉悅,再就是如果得聞佛法能夠精進佛道,最後圓滿佛果。
  • 佛教基礎知識: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五蘊
    修持解脫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衛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 常識 | 六根清淨怎麼講
    修持解脫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衛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 開示|略談六根清淨(上)
    獲得六根清淨具有內外莊嚴的功德,此內外有兩種解說:一為「五根清淨名外莊嚴,意根清淨名內莊嚴」。眼、耳、鼻、舌、身五根是顯露在外的根,得其清淨則為外莊嚴;意根含藏在內,得其清淨則為內莊嚴。一為「地獄以上至佛一切色相,悉於身中現者,名內莊嚴;地獄至佛一切色相以普現三昧,而外化者,名外莊嚴。身根既爾,餘五根亦然」。
  • 地獄的惡報從六根而出!
    其實我們修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受果報跟因地,修行主要是注意那個因地,因為那個果現前,你根本一點辦法都沒有,你沒有選擇權,那完全是一種感受。這地方是一個總標,把因跟果的造作過程說出來。二者不迷,他造業的時候內心是很清楚分明的,在一種覺知的情況造業,他得果報的時候,他真正的能夠覺知身心劇苦,為什麼呢?因為他身心感到無量的猛火在煎燒,使令他的痛苦非常的深重而難以忍受。這地方因為他的覺跟不覺,得果報的相貌也不太一樣。
  • 什麼是五根,五力?
    我們修學十信以後,因為十信滿足而產生信力,因為信力出生的緣故,所以仰信諸佛菩薩的解脫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夠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為能夠修、能夠證而心嚮往之,嚮往諸佛菩薩能夠因為透過修行而證解脫乃至於成佛的這樣子的智慧,所以心嚮往之;這樣子的境界而精進修學,那這樣子的話,就逐漸的與精進根相應了。也就是說,我們透過本來已經具足的信根,那信根為什麼我們說信根本來具足,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沒有辦法信呢?
  • 五心不淨,輸得乾乾淨淨,人生要修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
    一周之後,考古隊在沙漠中發現了大量古人遺蹟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正當他們收穫豐盛,準備離開之時,沙漠突然颳起風暴,幾天幾夜不見天日,考古隊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水開始匱乏,他們陷入了絕境。就在這危難的時刻,突然有人大喊:「有救啦!我們只要沿著路上留下的路標,就可以原路返回啦!」於是,他們沿著來時路上掩埋骸骨所樹起的墓碑,一步步走出了死亡之海。
  • 意根的應急反應和意根的總指揮部
    生如法師  著※閱前說明:本欄目每日更新1次,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黑匣子的世界》,黑匣子喻黑暗狹小的空間或者是處所,我們的大腦就是黑暗而狹小的,如黑匣子一般,雖然大腦讓我們感知的空間非常廣大。都說明意根掌控的範圍很大,遠遠大於意識六識所觸及的範圍。五、意根的總指揮部意根是一個特殊的根,既是根,又是識。作為根,與前五個有色根不同,祂是無色根;作為識,祂是作主識,具有恆審思量、事事攀緣、處處作主的體性,無始劫以來就與第八識並存。既然意根能夠時時處處作主宰作指揮,那麼祂的總指揮部在哪裡呢?
  • 什麼是六根?了解六根,才能做到六根清淨,煩惱不生!
    無論你是否學佛,都可以先去了解,六根與六塵,當你了解了六根、六塵,你現在的煩惱,一定會減輕。如果你對佛教還一點不了解,就更應該先去了解六根、六塵,因為六根、六塵是很好的佛學入門知識,當你了解以後,一定會增添你對學佛的興趣。
  • 怎麼去調控六根乃至於淨化六根
    六根的功能,是我們每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包括了凡夫,也包括了聖人)對外的六種功能:見、聞、嗅、嘗、覺、知。這六種功能等於是代表了每一個生命體的全部的作用。從凡夫的角度來說,我們誰去受用果報?六根。誰去造業?也是六根。所以《楞嚴經》上說,六根,它是眾禍之門;六根,也是眾妙之門。當六根起顛倒的時候,失控的時候,這個所有的造業,就是六根造業的。造了業以後,來生誰去得果報呢?
  • 意根的思心所和慧心所的作用
    那麼斷我見與開悟明心時是意根的慧在起用,還是思量性在起用?斷我見和明心見性過程中,意根的思量性和慧心所兩者都在起用。因為意根有了別性,有識別性,有認知性,有抉擇性,有作主性,有攀緣性,有執著性,因此就有慧心所的起用,沒有慧,就沒有這些功能作用。
  • 佛學常識 ▏「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
    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稱為六根。從六根所接觸的物件上說,稱為六塵,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聲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嘗的味道,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溼滑等,意根思想的稱為「法」──漪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這些就被稱為六塵。
  • 讓我們結緣觀世音菩薩,得三根救命「毫毛」
    今天三月十二日,農曆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聖誕日,在今天作任何善惡都會成千萬億倍,值此殊勝日請大家持清淨之心,廣行善事,回向、祈願世界和平、無有災厄、眾生吉祥安泰、得聞正法、持正念、自利利他,結緣觀世音菩薩,得觀世音菩薩三根救命「毫毛」,普度眾生以及自我。
  • 六根與六識的見分,阿賴耶識見分與六根的內在關係
    六根與六識的見分有什麼內在的關係?阿賴耶識見分與六根有什麼內在的關係?1.根者,通常法義理解為「清淨四大」或「清淨色」。此處「功能」義,說明根是無形相的;「發」字,恰恰值得深思,激發?引發?就此不得不思考根的究竟義到底是色法還是心法。當然,色法可以談「功能」,但對色法的定義中並沒有直接定義為「功能」,所以根的「功能為義」與談色法有功能性是要區分開來的。談「發」識,是一種勢能與動態,顯示為活脫脫的妙用,這肯定不是色法所能為。結合《楞嚴經》義,「根」的究竟義當屬心法無疑。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5、怎樣才能降伏妄心及散亂心的?如何比喻說明? 因為真妄本是一體,是一不是二,分別只是專一和散亂。所以「守本真心」,就是要守住妄心。通過深入妄心,就能見到真心。真心是根,妄心是枝苗!「枝苗」是由「根」生出的,通過枝苗往下挖,就會挖到根。
  • 本聖法師開示:十八界之「六根」
    常常說:有一無位真人從六根門頭進進出出,這個「六根」到底有何含義呢?何為「根」呢?誰是誰的「根」呢?這裡的「根」是取「樹根」之喻,還是「根據」之義呢?學佛人要善於思考,善於提問。我剛開始學習這些的時候,也懶得思考,先記住再說……實際上,這種思考,提問,就是「思維修」。洞林寺供了一位「思維彌勒」。
  • 五根五力|真正有五根五力,那就有真實的成就
    經過前三科的修行基礎而產生的善根,成為解脫道和菩薩道的基礎,所以稱它為「根」。  根就是根本的意思,任何植物都有根,如果根深而大,它的生長力就會愈來愈強,如果根細而小,遇到太陽就會被曬死,遇到雨水就會被衝毀。修行也是一樣,如果根基不夠深,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意願,甚至生起退心。因此,修行佛法首先要培養這五種善根。  這五種根又名無漏根,無漏就是從煩惱得解脫。如何培養這五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