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零四面,我們看己四的「舌根功德」。這一科是「法師功德品」的第四科,講到舌根的清淨功德。
六根的功能,是我們每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包括了凡夫,也包括了聖人)對外的六種功能:見、聞、嗅、嘗、覺、知。這六種功能等於是代表了每一個生命體的全部的作用。從凡夫的角度來說,我們誰去受用果報?六根。誰去造業?也是六根。所以《楞嚴經》上說,六根,它是眾禍之門;六根,也是眾妙之門。當六根起顛倒的時候,失控的時候,這個所有的造業,就是六根造業的。造了業以後,來生誰去得果報呢?也是六根去得果報。造業也是它,受用果報也是它。所以當它起顛倒的時候,它是生死輪迴的根本。但當它是屬於一種內觀、安住的時候,欸,它又是一個涅槃寂靜的根本。
所以這個六根就決定了我們一個人是往生死輪迴的方向走,或者是往涅槃寂靜的方向走。簡單一句話說,每一個修行人,你一定要面對六根的,這是不可迴避的功課。你怎麼去調控六根乃至於淨化六根,這是每一個修行人必修的功課。
管控六根有三種方法。我們先看看外道怎麼做。其實外道他也覺察到生死跟六根有關係,他也有這種智慧。那怎麼辦呢?他主要修苦行跟禪定。你看那個自餓外道,他就每天讓你吃一麻一麥,讓你身體很虛弱。所以你在一虛弱的時候,你六根攀緣心就降低了。或者說他用禪定,透過禪定的這種專注力把六根給攝住。所以外道的苦行跟禪定只能夠暫時地調伏六根,說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個外道的法門只是暫時的一種調伏,所以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我們再看二乘的聖人怎麼處理六根。二乘處理六根就比外道高明多了,他是有智慧地去觀察六根。他有什麼智慧呢?他修無常。他觀這個六根的功能,無常故苦,苦即無我。因為你這個六根整天在那邊動來動去的,今天眼睛看到這個,明天耳朵聽到這個,所以他觀察,六根攀緣六塵,陷入十八界以後,這個生命就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所以無常故苦,苦即無我。所以他證得我空智慧的時候,他可以把有漏的六根的功能給滅了,就所謂的灰身泯智。這個灰身泯智,簡單講就是粗的六根已經完全不活動了。當然,六根不活動,那有漏的業力就停下來了。但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二乘人修空觀,他把六根的功能給滅了以後,他把六根的本性也暫時給滅掉了,就禪宗說的「一潭死水」。
其實六根應該怎麼處理啊?應該是要轉變它。你不管是壓制它,你不管是息滅它,都不是方法。所以大乘佛法處理六根很簡單,大乘佛法發覺,問題不在六根。因為六根是一個功能裡面的最枝末、最下遊的地方,問題在於源頭。正本清源,問題就是在你一念的攀緣心。因為你有攀緣心,六根才會產生攀緣。所以,大乘佛法處理六根的問題,就是迴光返照。它的方法就是怎麼樣呢?四個字而已:真能破妄。這個是大乘佛法最微妙的地方。
大乘佛法認為,一個人要起攀緣心,你不要去直接對治它,你把你的主人給叫醒了,叫醒就好了。就是透過你不斷地憶念真如本性,把真如本性給它喚醒,或者把它激活。所以你看禪宗,禪宗處理那個真如本性,破妄顯真,它是多元化的,說是趙州茶、雲門餅、德山棒、臨濟喝。你問趙州禪師: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喝茶去!你喝茶的時候是不是有舌根的分別?然後你分別茶的香味。當然它是怎麼樣呢?它是借相顯性。你喝茶的時候,你要迴光返照:你為什麼能夠喝茶?喝茶者誰?它是透過舌根,然後反聞聞自性,然後回過來去找舌根的根性。你問臨濟禪師說,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他打你一棒。他就把你身體打痛的時候,你身根開始迴光返照了:誰感覺到痛?所以它這個六根是「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就是六根都可以回家的。
那麼《法華經》,它的天台思想,它怎麼回家呢?它直接從意根下手,就是觀現前一念的意識心當體即空即假即中,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就直接從意根的意識分別心回到真如本性,就直接的觀心法門。所以,六根是我們不可迴避的一個必修的功課。解決六根的最好方法,記住,就是把你沉睡已久的主人翁給叫起來。主人不迷,這個客塵就不得其便了。
就是,攀緣心為什麼能夠在你內心當中一直控制你?因為你的主人沉睡了。就是,本來真能破妄,那麼真能破妄,為什麼大地一片黑暗呢?因為你太陽沒有出來。所以整個《法華經》的思想,就是從一念的隨喜修起。就是說,我們過去的心是跟著六根的節奏,當它向外攀緣的時候,我們就心隨境轉,所以就是不斷地惡性循環,六根攀緣六塵,生起六識,六根染汙以後又去激發你的攀緣心,你的攀緣心又更放縱六根,六根產生染汙以後又把信息給攀緣心……好了,這兩個剛好是好兄弟,攀緣心影響六根,六根也影響攀緣心,這是沒完沒了了。
直到你學《法華經》,你的生命開始逆流照性,你開始拒絕向外攀緣,產生一念的迴光返照的力量。不要小看這一份力量,因為這是你生命當中第一次的逆生死流。你開始拒絕六根,開始拒絕六塵了,開始觀照真如本性,從而奠定了你未來成佛的基礎。當然,一念隨喜,它只是一念。我們要讓這個念頭相續,那就讀誦《法華經》了,事修,把一念的隨喜變成兩念的隨喜,變成念念的隨喜,直到你內心的太陽出現為止。
那麼你內心當中,「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我們透過意根的觀照,迴光返照,這個時候六根就產生了六根清淨位。所以,六根淨化以後,諸位,心清淨故,根清淨,根清淨故,塵清淨。你所接觸的六塵就有變化了。我們看看舌根清淨以後,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