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老師都會在教學當中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張秀根老師也不例外。作為一名個人風格比較強烈的老師,張秀根希望能夠在教學當中通過更加多特色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們學有所成。
張秀根認為,任何一個班主任,也不可能替代所有科目的老師教書,即便是語文老師做班主任,也替代不了數學和英語老師。做班主任重要的不是局限於某個科目,而是具備管理班級的能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落實常規,塑造良好的班風,督促完成各科作業,協助科任教師查漏補缺,培養孩子刻苦努力的好品質
班級管理有「巧方」,勞動教育是亮點
據悉,張秀根老師在班級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巧方法」。他經常藉助微信、釘釘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許多學生的人際交往、在家務中的表現、各自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特徵等,張秀根老師都了如指掌。他一有空就和孩子們聊天,了解學生的內心的想法,了解整個集體的狀態,隨時隨地地關注到每個孩子。
張秀根老師的班級實行成功的勞動教育。乾淨整潔的班級環境能使人心情舒暢,能提高學生的生活素養。張秀根作為班主任,既要勤快,又要學會偷懶,打掃衛生從親身示範到半扶半放到完全放手,還要經常暗中觀察,課間提醒,實行獎懲政策,在他的帶領下孩子們已經可以獨立完成教室的清潔,每天放學後5分鐘即可完成,整潔乾淨的教室讓人賞心悅目。
學校裡的勞動教育讓同學們在家裡也成了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孩子們不僅常做家務,假期裡還參加戶外清潔活動。到植物園撿垃圾、擦洗公共自行車、清理小區裡的廣告等,許多同學成了勞動小能手,培養了吃苦耐勞的好品質。
張秀根老師積極以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逐漸在教學上形成個人風格。他不僅帶領孩子們學習音樂,更把語文、數學、美術、品德等學科內容融入到自己的課堂當中。教學新形態的探討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容量,孩子們受益良多。張秀根和他的科研團隊也持續榮獲了多個教育獎項。
在職業生涯的耕耘當中,張秀根老師不斷的強化自我,武裝技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如今,張秀根仍在不斷的開拓創新,打造出更多特色化教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