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的答案需要每個人自己去體認,聽說的看到的都只停留在頭腦的認知層面,對實際生活沒有一點用處。
體認的方法就是覺察:放下所有的認知,接納所有的感受。
現在我認為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現在我的認知,都不是真我的。就如同一個失憶的人,失憶之後被取的名字,必然不是之前的。
在之後的文章中,真我的認知,簡稱為正念。(因為是在幻相裡,所以確切地說,是和真我認知屬性相同的認知。)把現在我的認知,稱為妄念。
正念和妄念是相對的,不能共存。就像如果我相信大家都叫我張三,我就不可能知道自己其實是李四。我必須首先對張三的稱呼存疑,才有可能去尋找自己原來的身份。換句話說,現在妄念佔據了正念的位置。我必須放下妄念,正念才會出現。也許有人會擔心:我的認知都是妄念嗎,不會把正念也放棄了嗎?不可能。能夠放下的消失的,只能是妄念。正念是我本來就知道的,是真實的;會自然憶起,憶起之後便不會消失。
所謂放下認知,即:
願意承認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不再依據妄念行為,而是聽從真我的指引。
覺察的具體做法是:
1 行為層面
不再我認為(我覺得)要做什麼就立刻去做,而是在每個行為之前停一下,對自己說: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請告訴我。然後等候真我的指引。
只要你願意等候,最終一定會得到行為的指引。但是這需要長時間反覆的練習,開始之時不可能一次就做到。在沒有得到指引的時候,請遵循下面的行為原則:
1)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規範的行為。
2)維持身體生存必須的行為。
3)以平等待人為發心的行為。
4)以確定的念頭為依據的行為。(這個以後再講。)
2 心靈層面
接納感受,願意與感受同在,允許其充分展現,不再排斥壓抑。
感受,就是情緒,可以分為兩類:我喜歡的想感受的和不喜歡不想要的,即所謂正面和負面情緒。其實正面情緒只是一種假象,不能持久。只要深入感受下去,所有的正面情緒最後都會轉化為負面的,轉化為痛苦。而這些痛苦的感受正是阻礙我憶起真實身份的障礙,它們被我深深埋在了各種行為的之下。我的每一個行為,除了生存的必需,都是與自己的情緒相關的。必須停止行為,才能水落石出。覺察,就是要切斷內在感受和外在的行為的關聯,徹底把兩者分開。
在行為層面放下我的認知,必然會在我的內在掀起巨大的波瀾,恐懼不安會像潮水一樣襲來令我痛苦不堪。我要允許痛苦的呈現,不再定義好壞,不再用行為轉移或者壓抑,讓感受自然。就像河水衝刷河床,海浪拍打礁石。河床和礁石只是默默承受,不做絲毫反抗。
因此,覺察修的不是行為層面的行為,修的是心靈承受痛苦的能力。
覺察不需要任何外在條件,只需要你有一顆堅定的願心:我願意找回自己。
覺察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難在要承受痛苦克服恐懼。就像蹦極,只是簡單邁一步,但是許多人邁不出去。所以只有願不願意做,敢不敢做,沒有做不到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