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的方法:覺察

2020-12-22 覺行者

「我是誰」的答案需要每個人自己去體認,聽說的看到的都只停留在頭腦的認知層面,對實際生活沒有一點用處。

體認的方法就是覺察放下所有的認知,接納所有的感受。

現在我認為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現在我的認知,都不是真我的。就如同一個失憶的人,失憶之後被取的名字,必然不是之前的。

在之後的文章中,真我的認知,簡稱為正念。(因為是在幻相裡,所以確切地說,是和真我認知屬性相同的認知。)把現在我的認知,稱為妄念。

正念和妄念是相對的,不能共存。就像如果我相信大家都叫我張三,我就不可能知道自己其實是李四。我必須首先對張三的稱呼存疑,才有可能去尋找自己原來的身份。換句話說,現在妄念佔據了正念的位置。我必須放下妄念,正念才會出現。也許有人會擔心:我的認知都是妄念嗎,不會把正念也放棄了嗎?不可能。能夠放下的消失的,只能是妄念。正念是我本來就知道的,是真實的;會自然憶起,憶起之後便不會消失。

所謂放下認知,即:

願意承認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不再依據妄念行為,而是聽從真我的指引。

覺察的具體做法是:

1 行為層面

不再我認為(我覺得)要做什麼就立刻去做,而是在每個行為之前停一下,對自己說: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請告訴我。然後等候真我的指引。

只要你願意等候,最終一定會得到行為的指引。但是這需要長時間反覆的練習,開始之時不可能一次就做到。在沒有得到指引的時候,請遵循下面的行為原則:

1)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規範的行為。

2)維持身體生存必須的行為。

3)以平等待人為發心的行為。

4)以確定的念頭為依據的行為。(這個以後再講。)

2 心靈層面

接納感受,願意與感受同在,允許其充分展現,不再排斥壓抑。

感受,就是情緒,可以分為兩類:我喜歡的想感受的和不喜歡不想要的,即所謂正面和負面情緒。其實正面情緒只是一種假象,不能持久。只要深入感受下去,所有的正面情緒最後都會轉化為負面的,轉化為痛苦。而這些痛苦的感受正是阻礙我憶起真實身份的障礙,它們被我深深埋在了各種行為的之下。我的每一個行為,除了生存的必需,都是與自己的情緒相關的。必須停止行為,才能水落石出。覺察,就是要切斷內在感受和外在的行為的關聯,徹底把兩者分開。

在行為層面放下我的認知,必然會在我的內在掀起巨大的波瀾,恐懼不安會像潮水一樣襲來令我痛苦不堪。我要允許痛苦的呈現,不再定義好壞,不再用行為轉移或者壓抑,讓感受自然。就像河水衝刷河床,海浪拍打礁石。河床和礁石只是默默承受,不做絲毫反抗。

因此,覺察修的不是行為層面的行為,修的是心靈承受痛苦的能力。

覺察不需要任何外在條件,只需要你有一顆堅定的願心:我願意找回自己

覺察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難在要承受痛苦克服恐懼。就像蹦極,只是簡單邁一步,但是許多人邁不出去。所以只有願不願意做,敢不敢做,沒有做不到一說。

相關焦點

  • 異次元駭客:解讀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笛卡爾理論我思故我在
    具體是誰提出的已經記不得了,然而這個理論可謂是細思極恐,當世界只有你一個個體是真實存在的,周圍的一切都是因你想像而存在,如果處於那樣的環境,人真的還是人嗎?異次元駭客就是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這部影片上映於1999年,豆瓣評分高達8.3,是由約瑟夫·魯斯納克執導,這個腦洞奇大的導演,把這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去往何處」這樣的一個終極哲學理論搬上了螢屏。
  • 一個中國人對西方哲學三大終極問題的解讀
    西方哲學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這句話就是告訴世人,如果你要想做個聰明人,   那麼你就要做到『自知』和『知人』,   這跟西方三大終極問題如出一轍,   『自知』,就是你要知道『你是誰?   你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 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這一天,對於古希臘而言,是非常具有劃時代的一天,殘陽如血餘暉映照在了大地上,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緩緩地抬起頭望向天邊,提出了號稱哲學終極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問題一經提出,便讓無數人陷入思考,哪怕風雲變幻滄海桑田,朝代更迭世紀更替,人類始終無法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各位看官請注意,蘇格拉底之問,絕非無解之題,想要解答這三個問題,可謂是見仁見智,本人認為,就拿「我是誰」這個問題來說,小時候的你是你,但很多人對七歲以前的記憶基本為空白,那麼,這個時候的你,究竟是誰是「我」?
  • 哲學經典問題「我是誰」(一 邏輯基礎)
    靈性成長說--我是什麼哲學裡的終極問題之一便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那裡去」。在這裡我並沒有用這個經典問題作為標題,因為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也不算終極問題。為什麼說它不是終極問題?因為這個經典問題裡面有幾個假設:第一個假設是,有一個「我」存在。看到這裡有的讀者就已經疑問滿滿了,怎麼會沒有一個「我」呢?
  • 什麼是當代哲學的終極問題?
    如果不探究生活的本真價值,思索人生的根本意義,就無法理解哲學的終極問題。學哲學當然要記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知識,但這些對哲學而言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們基本上都停留於「是什麼」的層面,比如這是桌子,這是電腦,這是粉筆。哲學家所要思考的是桌子、電腦、粉筆等各種具體事物背後的意義問題,也就是「應當怎樣」的問題。這類問題與「是什麼」的問題比較而言更為根本,哲學家將這類問題稱作本體論問題。
  • 哲學三大終極問題的一點思考
    他們每天的工作都會問人三個哲學上的三大終極問題:   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終極的問題都找不到答案,這就像讓你在二維空間造出一個地球一樣。哲學上的終極問題超越了人類的認知極限,所有的答案也都只能是假說,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探索和思考。
  • 哲學的「終極關懷」
    哲學思考要窮源盡委,往往以追索終極真理為目標,終極真理不可能存在,思考的目標實難達到,但充當思考動力的終極關懷卻源源不絕地在發動著。一方不停地推進,一方又始終落實不到目標,於是哲學永遠行進在途中,這也便是很多人之所以迷戀上哲學思考的緣由。說哲學「永遠在途中」,並不意味著它停滯不前。
  • 生死問題——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中最後一個問題
    生死問題是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中最後一個問題。死是對生命意義的最大挑戰,最讓人感到困惑。很多人從小就被這個問題所苦惱,不少哲學家的基本態度是,對這個問題不應該迴避,要去面對它,思考它。在西方哲學中,古希臘羅馬的斯多葛派是特別喜歡討論死亡問題的。他們倒是不迴避,談得非常多,有時我不免猜測,他們其實很怕死,要不怎麼老想這個問題,想出種種理由來讓自己不要怕,要坦然接受。他們提出的理由很巧妙,比如說你想一想一百年前你在哪裡,一百年後你不過是回到了你一百年前所在的那個地方。
  • 一位掃地機器人的「終極哲學之問」
    引子 | 哲學之問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又往何處去?a)我是誰,我在哪兒?如何快速實現定位,了解自己在環境中的相對位置;b)我從哪裡來,周圍有什麼?如何實時構建周圍環境的地圖,感知到哪裡有障礙物,哪裡有牆?依託地圖信息的定位才有意義;c)我要到哪去,該怎麼去?
  • 哲學千古難題終極三問是哪三問?
    唯物:物我相獨立唯物主義認為世間萬物的存在不受意志的影響,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唯物主義哲學問題的終極三問不同於唯心主義哲學問題,它的問題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和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這與其相應的三個問題。
  • 「哲學終極問題」別只當笑話聽
    近日網上流傳一些段子,其中之一說,現在小區門口保安兄弟所問的,往往是直擊靈魂深處的三大哲學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然後給你腦門上「深情一槍」,看你是不是頭腦發熱……一笑之後,不妨將這則段子的提問當作真問題,認真回答一番。
  • №189【陳康哲學研究方法】採取一種「發生學的方法」,解決許多亞氏哲學中的困難問題
    六、陳康先生的晚年成就先生於撰寫《柏拉圖巴曼尼德詩篇》第二度改造西方哲學之後,轉而全力從事亞里斯多德哲學的研究。這時他採取一種「發生學的方法」,(genetical method)解決許多亞氏哲學中的困難問題。所謂「發生學的方法」是指從一個概念或一種思想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探討其中的含義。
  • 禪宗師傅說「用後心覺察前心」,那一刻我明白了復盤的真意|譚校長一千零一夜NO.45
    我的回答是:當然有關係。知行合一可能是投資中最重要和最難的一個課題,所以今天我們接著講知行合一。今天我來講復盤的重要性。之前的專欄我提到過,從達利歐,富蘭克林和曾國藩的人生經驗中,如果要提煉出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復盤。那麼復盤跟昨天提出的刻意練習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很簡單——刻意練習與復盤都是「事上磨」的具體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流程。
  • 八個我們可能永遠解決不了的終極哲學問題
    哲學研究的問題都是自然科學無法解釋的問題。哲學家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闡明我們應當考慮的一些基本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總是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以下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解決的八個哲學謎題。1.宇宙/我們為什麼存在?
  • 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覺察的時候,是誰在覺察?
    問: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覺察的時候,是誰在覺察?克:我們先來檢視一下我們所指的內省是什麼意思。我們所指的「內省」,就是向內看自己,檢視自己。為什麼我們要檢視自己?為了提升,為了轉變,為了改善。你內省是為了成為什麼人,否則你是不會沉溺於內省的。
  • 【哲學諮詢】哲學諮商方法的比較──以瑞比的哲學諮商法與儒家哲學啟發的諮商曆程為例
    加拿大學者瑞比在其《哲學諮商: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提出哲學諮商方法有四個階段:自由 交談(Free-Floating),當下問題的決斷(Immediate Problem Resolution), 意向性行為的 教導 (Teaching As An Intentional Act),超驗(Transcendence)。
  • 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哲學終極問題,竟都出自社區大媽...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些話原本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終極哲學問題,如今卻成了每個社區門口叔叔、大媽的口頭禪。1其實一切哲學都來自生活。有很多哲學思想我們都在用,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在用。在哲學家的世界裡,是上帝創造了宇宙?
  • 你一定要知道的電腦問題終極解決方法
    就可以出表示話語的引用,「左角括號,右角括號」2、Ctrl+E,快速居中顯示02如果忘記了開機密碼,如何快速解決呢2、解決方法:打開機箱,把主板上的CMOS鋰電池取出來,過一會兒(5-10分鐘)03電腦開機屏幕出現雪花怎麼解決?
  • 自我覺察:覺察什麼?怎麼覺察?
    最近幾年,常求見或偶遇高人,談到自我修煉,總有人會告訴我要學會自我覺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覺察什麼?如何覺察?今日鬥膽在此分享我近幾年的思考和實踐。一、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覺察: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察覺,發覺,看出來。
  • 天文學的3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在許多西方科幻愛好者心目中的「科幻聖經」《銀河系漫遊指南》當中,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和我們開了一個標準的「英倫黑色幽默」玩笑: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42。而對於這個數字,許多科學家真的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些「42理論」,而且最重要的是,仿佛一切都還那麼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