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千古難題終極三問是哪三問?

2020-12-17 半人馬渣渣哲

在討論唯心主義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之前先簡單討論一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眾所周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兩個相對立的世界觀認識論。他們的核心區別也不難理解。

唯物:物我相獨立

唯物主義認為世間萬物的存在不受意志的影響,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唯物主義哲學問題的終極三問不同於唯心主義哲學問題,它的問題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和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這與其相應的三個問題。

哲學兩大派別

唯心:我決定事物

通俗來說,唯心主義認識論則認為因為「我」的存在,世界萬物才得以存在;也就是我的意識決定事物的存在;事物存在的前提就是因為「我」能感知到它,我不存在了世間萬物也就不復存在。

而唯心主義解決的僅僅是關於人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自從柏拉圖提出後就成為從古至今各方神聖一直爭論的問題。它們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展開,考慮的完全是人的問題,以人的自由意志為核心。

1、我是誰?

我是誰?

其中這個「我」也就是自我意識感知的結果,是自己對我是誰的思考,當一個小孩從出生當剛會說話的時候,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對獨立個體的你我沒有區分,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如果父母對他說:「明明聽不聽話」。

他會回答說:「明明聽話」。

當父母對他說:「明明,去書房叫你爺爺來吃飯了」。

他跑到書房會說:「你爺爺,爸爸叫你吃飯了」。

當我們長大後會慢慢意識到這個「我」可以代表天下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說它,但是當它從我的嘴裡說出來後,就只能代表我自己這個個體,不可能我說「是我」,而指的是其他人。所以我們所說的「我」時時刻刻都在詮釋著我是誰,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完善著我是誰這一千古難題,就像笛卡爾的命題「我思故我在」,然而問題的答案卻是永無止境,每個人都在不斷探索著對自己的認識。

笛卡爾唯心主義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

2、我從哪裡來?

如今,個人對自己的由來問題已經得到解答,但是當追溯每個人到其祖輩,租祖輩,最後直到人類的始祖,他們又是從哪裡而來?

就像追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上帝創世之初?

女媧造人?

達爾文進化論?

超出人類意識的操縱者?

對於此我們只能隨大流,從達爾文,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中我們或許能找到今人信服的答案,但並不是說我們已經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而是我們找到了一個解釋的理由填充一下千年空虛的心靈,就像人們信仰宗教一樣,說不定有一天突然就會有一個人跳出來說:世上沒有什麼上帝,都是騙人的。

3、我要到哪裡去?

我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是對人的最後終結做出的考慮,對於個人來說極其簡單,無非就是生老病死,沒有誰會長生不老坐看整個人類的終結。但是人類未來的去向比人類的起源更加撲朔迷離,有人說人類會自生自滅?有人說地球的壽命就是人類的壽命?有人說人類會延續到宇宙毀滅的一天?有人說人類不會滅絕,未來的人類會進入另外一個可知世界,延續人類文明?種種可能都只是猜測,我們無從得知,非我等鼠輩所能研究的。

作為一個靈長類高級智慧生命體,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多想想「我是誰?」。

相關焦點

  • 一位掃地機器人的「終極哲學之問」
    引子 | 哲學之問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又往何處去?依託地圖信息的定位才有意義;c)我要到哪去,該怎麼去?有了地圖,有了位置,如何實現路徑規劃,能夠不撞牆、不走重複路、也不遺漏每個角落?以上三個問題就是一臺掃地機器人用SLAM這個工具要解決的「終極哲學問題」(其實,嚴格來說SLAM僅僅包含前兩個問題,一些AR應用場景也沒有包含路徑規劃問題,此處我們以掃地機器人引入SLAM問題,一併來講。)
  • 判決書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
    判決書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策劃 | 廣州中院新媒體團隊原標題:《判決書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
  • 「哲學三問」,3步做出個性化高考志願表,服氣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滿老師,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哲學三問!今天在家閒著瀏覽今日頭條時,看到一篇名為《用西方終極「哲學三問」方法論,「3步法」做好高校招生面試準備》的文章。寫的不錯,從哲學角度來看待招生面試問題。這讓我想起,之前看的一本書,是得到說書人成甲的《好好思考》,在定義知識層次的時候分了4個層次,依次為經驗技巧、方法流程、學科原理、哲學視角。
  • 中藝匯賞名畫:保羅·高更的人生感悟-「哲學三問」畫
    這幅作品體現了高更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時也是他創作的最大一幅油畫,小編還給這幅畫起了一個愛稱:「哲學三問」畫。我們這裡所謂的「哲學三問」實際上是由古希臘哲學家唯心主義的三個終極問題,而高更用一幅縱139釐米,橫375釐米的油畫表達了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
  • 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柏拉圖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從一千多年前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真正能夠給出一個定論。因為每個人都會從這三個問題中思考出不同的答案。很難有一種答案能夠說服所有的人。所以一直沒有定論。我一個月前,在悟空問答上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這個問題與「我是誰?」很像。
  • 鳳縣分局:「三問三送」解難題 聯企幫扶促發展
    今年以來,在鳳縣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聯企幫扶辦公室的正確指導下,市生態環境局鳳縣分局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深入開展領導幹部聯企幫扶「三問三送」解難題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開展「三問三送」(即:問生產、問安全、問發展;送政策、送服務、送信息)聯企幫扶工作。
  • 哲學三問之我從哪裡來
    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這是什麼問題?我是父母生的呀,沒錯,不可否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作者:劉宏宇一說「哲學」,或者問「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指什麼」,估計咱中國人十有八九都得犯懵。剩下十之一二,少說得有一半能告訴你:哲學就是啥啥啥主義。最後剩下那很少一部分人,可能會背出老版教科書上的所謂定義——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聽起來很對哈。
  • 人生有「靈魂三問」,教學也有「靈魂三問」
    「你來自哪?」「你要去哪兒?」,這是拷問靈魂的人生三問,不僅是哲學界自古到今無解的難題,也是一個人窮其一生盡其一世所終探尋和回答的問題。面對同一問題,有人追根究底、孜孜不倦,探索最好的答案,成就最好的自我;也有人置若罔聞,視而不見,任憑人生的大海跌宕起伏,翻滾升騰。顯然,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結果,人生通常是由自我的選擇和努力所決定的。
  • 古人說「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經典中,「三」這個數字經常是虛指,比如說「事不過三」、「富不過三代」等等,但也有的,確實能數出個一二三來,比如我們常說的俗語「一問三不知
  • 數據時代的靈魂三問: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人們常說,小區保安是世界上最睿智的人,因為他們總是能問出哲學史上的三大靈魂拷問——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三個問題被稱為是人生的三個終極問題,是人類認識自我與認識世界的終極表現。但是到了數位化時代,面對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我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誰能夠掌握數據背後和數據之間的奧秘,誰就能給出更好的答案。
  • 「人生三問」在一條老街上的答案
    這一終極哲學命題自從文明誕生就一直在困擾著世界人民其實在中華文明5000年不間斷的延續中中國人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而「人生三問」的答案在福建省長汀縣店頭街的客家人群體中有著特別清晰完整的呈現「客家人」是誰?
  • 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這一天,對於古希臘而言,是非常具有劃時代的一天,殘陽如血餘暉映照在了大地上,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緩緩地抬起頭望向天邊,提出了號稱哲學終極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各位看官請注意,蘇格拉底之問,絕非無解之題,想要解答這三個問題,可謂是見仁見智,本人認為,就拿「我是誰」這個問題來說,小時候的你是你,但很多人對七歲以前的記憶基本為空白,那麼,這個時候的你,究竟是誰是「我」?而後開始懵懂,父母養育,學校教育,社會灌輸各種思想,這時候的你無論是樣貌還是心智,如果把多年前的自己和現在相比,這明明就是兩個人,那「我」到底是誰呢?
  • 哲學三問之我是誰
    今天自由和大家聊聊哲學裡面的「我是誰」?我是誰,在小編當然不會簡簡單單的問我們的名字是誰?而是我們究竟是什麼?我們是什麼。我們是現在所擁有的身體嗎?也是,也不是。
  • 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其實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並不習慣這樣的終極追問。
  • 讀《哲學的故事》,回答保安大叔的靈魂三問
    《哲學的故事》導言第一句話,「哲學使人愉悅,即使是形上學的幻境也蘊含誘惑,每個學習者都能體會得到,知道粗糲的生存需求將我們從思想的高峰下拽下,拋入生活的撕扯瑣碎中。」誠然《哲學的故事》導言所述,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時常被現實生活使勁的按壓在地上摩擦,摩擦。
  • 黃邦平深入龍埡鎮開展「三問三解」活動
    西部網訊(通訊員 劉嵋)4月18日,漢陰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縣委「三問三解三查」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黃邦平,深入龍埡鎮開展「三問三解」調研幫扶活動,與村幹部談發展、話生產、解困難,以領導的率先垂範,引導龍埡鎮「三問三解」活動向縱深開展。????黃邦平一行首先對龍埡村的自然環境和村容村貌進行了實地察看,並先後看望了劉康炳、餘國豔、餘祖林等幫扶對象。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還有中國有個少數民族有個再生村,裡面再生人很多很多,都可以記起自己的前世。所以單單拿物質能解釋清楚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就是有靈魂的存在。
  • 民間俗語:「一問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漲知識了
    民間俗語:「一問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
  •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還糊裡糊塗?三分鐘了解此典故
    這時候老師便會生氣地說:「一問三不知,你到底是幹嘛來了?」一些好奇的學生此時便會在想:「這一問三不知,到底是哪三不知呢?」針對這個問題,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解答一下。據《左傳》記載,在魯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68年,晉國執政大臣荀瑤發兵攻打鄭國。鄭國雖然在春秋初期還算個大國,但到了後期就漸漸衰落下來,淪為二三流的小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