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終極問題」別只當笑話聽

2020-12-15 雲南網

近日網上流傳一些段子,其中之一說,現在小區門口保安兄弟所問的,往往是直擊靈魂深處的三大哲學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然後給你腦門上「深情一槍」,看你是不是頭腦發熱……

一笑之後,不妨將這則段子的提問當作真問題,認真回答一番。在疫情之下,我們的頭腦確實需要一些觸及靈魂深處的思考。

你是誰?如果是黨員幹部,就該在危難之時多做些穩定人心、科學防控的事情。如果是吃瓜群眾,也得為父母、子女、單位盡責任、渡難關。每天給腦門上「深情一槍」的保安兄弟,讓我們明白無論職位高低,都是打好防疫保衛戰的重要一環,都有義務守護社會公共安全底線,在任何一道門裡都不能目中無紀、我行我素,否則路人會問「你以為你是誰呵?」

你從哪裡來?如果從疫區來,自然應當主動登記信息,接受必要的檢查。而在遠離疫區的地方,也有可能受到病毒的侵襲,得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無論來自何方,我們都是「地球村」村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守望相助、共抗病毒是共同的「村規民約」。當下,在抗疫一線活躍著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友」,如果要問「你從哪裡來?」毛澤東主席早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就作出了回答:「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你要到哪裡去?疫情之下,有人不幸走向死亡深淵,有人在空城當中苦思人生的意義。聽一位餐館老闆娘說,她妹妹之前是一位「野味迷」,吃正常的肉食「沒感覺」,一旦有朋友邀約去哪裡吃來路不明的動物野味,就會興奮地驅車前往。而在當下,這位「野味迷」調整生活方式,回歸正道。

有專家預測,這場疫情將改變國人的多種意識行為,包括敬畏自然,拒絕野生動物;開始嚮往小城和農村生活,懷疑「超級牢籠」般的大城市,這將讓從「小地方」來的人更加自信;由於疫情對平時本身就在家工作的自由職業人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今後可能將有更多人以主動或被迫的方式加入到自由職業人的行列中來,打造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片天地。

觸及靈魂的拷問有多種角度,可以肯定的是,看清悲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知道世界不完美後依然懷有希望,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踏實做好該做的事,就能夠讓人生有意義。

雲南網評論員 易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當代哲學的終極問題?
    如果不探究生活的本真價值,思索人生的根本意義,就無法理解哲學的終極問題。學哲學當然要記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知識,但這些對哲學而言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們基本上都停留於「是什麼」的層面,比如這是桌子,這是電腦,這是粉筆。哲學家所要思考的是桌子、電腦、粉筆等各種具體事物背後的意義問題,也就是「應當怎樣」的問題。這類問題與「是什麼」的問題比較而言更為根本,哲學家將這類問題稱作本體論問題。
  • 生死問題——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中最後一個問題
    生死問題是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中最後一個問題。死是對生命意義的最大挑戰,最讓人感到困惑。很多人從小就被這個問題所苦惱,不少哲學家的基本態度是,對這個問題不應該迴避,要去面對它,思考它。中國的儒家就是這種態度,所謂「盡人事聽天命」,死亡屬於天命,人力左右不了,你就聽從吧。你不但不要抗拒,而且不要去多想,孔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就是這個意思,生的道理你還沒弄懂,怎麼可能想明白死的問題呢。孔子很少談死的問題,他主張把注意力放在生的事情上。
  • 哲學的「終極關懷」
    人作為有靈性的生物,對其生存意義之究竟不能不有所關顧,即通常所謂的「終極關懷」。而當終極關懷以終極思考的方式展示出來時,我們就有了哲學。哲學思考要窮源盡委,往往以追索終極真理為目標,終極真理不可能存在,思考的目標實難達到,但充當思考動力的終極關懷卻源源不絕地在發動著。一方不停地推進,一方又始終落實不到目標,於是哲學永遠行進在途中,這也便是很多人之所以迷戀上哲學思考的緣由。說哲學「永遠在途中」,並不意味著它停滯不前。
  • 哲學三大終極問題的一點思考
    他們每天的工作都會問人三個哲學上的三大終極問題:   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終極的問題都找不到答案,這就像讓你在二維空間造出一個地球一樣。哲學上的終極問題超越了人類的認知極限,所有的答案也都只能是假說,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探索和思考。
  • 一個中國人對西方哲學三大終極問題的解讀
    西方哲學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跳的坑越大,就會覺得這三個問題好高深啊,怎麼都想不明白。   或許,這三個問題並不是什麼高深問題,甚至不是問題呢!
  • 一位掃地機器人的「終極哲學之問」
    以上三個問題就是一臺掃地機器人用SLAM這個工具要解決的「終極哲學問題」(其實,嚴格來說SLAM僅僅包含前兩個問題,一些AR應用場景也沒有包含路徑規劃問題,此處我們以掃地機器人引入SLAM問題,一併來講。)
  • 維根斯坦:哲學問題應當完全消失
    導讀:哲學問題來自於語言表述,沒有語言表述問題,哲學問題當完全消失。這是哲學家維根斯坦的觀點。但是,維氏的哲學問題應當完全消失又不僅僅是指語言問題,我們知道,語言問題的最後歸結是人類最終人人認可的思想觀念、活動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之和。
  • 異次元駭客:解讀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笛卡爾理論我思故我在
    異次元駭客就是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這部影片上映於1999年,豆瓣評分高達8.3,是由約瑟夫·魯斯納克執導,這個腦洞奇大的導演,把這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去往何處」這樣的一個終極哲學理論搬上了螢屏。如果沒有認認真真連廁所都不上的看完這部影片,那可是真的看不懂,連我這看了兩遍的都還有點懵,只想說一句這腦洞太大。
  • 哲學的哲學,是什麼哲學?
    塔索:你管這叫哲學?元哲學一詞的前綴元(meta)的基本意義是「包括但不僅僅包括以下內容」,在各種哲學論文中都能見到這個詞,比如元語言,一種能用來描述語言的語言。又比如元倫理學,它研究倫理原則的來源和意義。所以元哲學的登場,「元」本就只是時間問題。元哲學對付的是「何為哲學」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 一個刁鑽的問題: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
    這個問題,在眾多的哲學流派中,看起來最有用的應該就是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如果連它都無用,那麼應該就可以坐實哲學無用論的言論。這也是我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刁鑽的問題原因,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或許會解答大家一下關於哲學的用途的困惑。
  • 《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的哲學悖論終極盤點
    【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終章/茅場晶彥】《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的終極成果:《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異界戰爭》的終極成果即是「愛麗絲」,人類自擁有智慧以來,就一直在探求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在探索人類是否擁有靈魂,而在現代更是有人希望藉助技術來創造靈魂,《刀劍神域:愛麗絲篇》就是圍繞現代技術與創造靈魂這樣一個蘊涵哲學問題而展開的長篇故事,在數百年的「裡世界」自然進化後,可以視為平行世界人類靈魂的「愛麗絲」誕生,從而在真實世界驗證了靈魂是能夠被創造的事實。
  • 天文學的3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在許多西方科幻愛好者心目中的「科幻聖經」《銀河系漫遊指南》當中,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和我們開了一個標準的「英倫黑色幽默」玩笑: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42。而對於這個數字,許多科學家真的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些「42理論」,而且最重要的是,仿佛一切都還那麼有理有據。
  • 哲學千古難題終極三問是哪三問?
    所以唯物主義哲學問題的終極三問不同於唯心主義哲學問題,它的問題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和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這與其相應的三個問題。哲學兩大派別唯心:我決定事物通俗來說,唯心主義認識論則認為因為「我」的存在,世界萬物才得以存在;也就是我的意識決定事物的存在
  • 哲學經典問題「我是誰」(一 邏輯基礎)
    靈性成長說--我是什麼哲學裡的終極問題之一便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那裡去」。在這裡我並沒有用這個經典問題作為標題,因為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也不算終極問題。為什麼說它不是終極問題?因為這個經典問題裡面有幾個假設:第一個假設是,有一個「我」存在。看到這裡有的讀者就已經疑問滿滿了,怎麼會沒有一個「我」呢?
  • 康德宗教哲學的基礎問題及其兩個走向
    這是康德批判哲學時期在概念上設定上帝是最高的道德或理性存在者的根源:上帝是最高的道德存在者,更是自然的創造者和終極原因。如果德福一致是可能的,只能來自上帝的計劃或旨意。但與傳統基督教神學一開始就在信仰中視上帝為一切的起點和終點相比,康德的啟蒙哲學則是從人的道德性存在出發的,即把道德視為人類生活和反思上帝之存在意義的基本起點。
  • Talk Jokes:有些笑話不僅要聽還要說
    Talk Jokes(TechWeb配圖)你想聽笑話嗎?又或者你有滿肚子的笑話想講給大家聽?今天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就是一款講笑話的iOS應用Talk Jokes。在這裡你可以聽大家講搞笑的笑話,跟朋友們一起談笑話,分享收集個人喜歡的笑話,更酷的是用戶還可以實時上傳自己講的笑話。有些笑話不僅要聽還要說!在Talk Jokes上人人都可以成為生活的喜劇演員。每周7天全天候為你講笑話或者展示你的喜劇表演秀。無論用什麼語言你的笑話都可以和成千上萬的粉絲分享。讓歡笑和幸福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
  • 科普的終極目的並非是知識,而是哲學
    然而,本書的終極目的並非是知識,而是哲學。扉頁以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兼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話作為開篇,而書末卻以主張「人類一體」的「巴哈伊教」經文作結,明確了本書開始於知識,卻終結於哲學。接著,我們來看看《生命》的藝術特點。
  • 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這一天,對於古希臘而言,是非常具有劃時代的一天,殘陽如血餘暉映照在了大地上,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緩緩地抬起頭望向天邊,提出了號稱哲學終極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問題一經提出,便讓無數人陷入思考,哪怕風雲變幻滄海桑田,朝代更迭世紀更替,人類始終無法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各位看官請注意,蘇格拉底之問,絕非無解之題,想要解答這三個問題,可謂是見仁見智,本人認為,就拿「我是誰」這個問題來說,小時候的你是你,但很多人對七歲以前的記憶基本為空白,那麼,這個時候的你,究竟是誰是「我」?
  • 聽「別人家的老師」,講述進入哲學的「輕鬆法門」
    時至今日,大家提及「哲學」似乎還帶著敬而遠之的態度。無論是鬍鬚蓬勃的古代先賢、冰冷厚重的理論著作,還是佶屈聱牙的邏輯詞句,很難將其與熱烈豐沛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哲學」真的只專屬於象牙塔裡的學者,而跟社會大眾毫無關係嗎?事實並非如此。
  • 哲學大師的「幸福咒語」:心靈撫慰,靈魂安頓,生命歸宿
    這成了歷史上有趣的嘲弄思想家的段子,古往今來,許多人都用這個故事教育下一代:別像那些個「不切實際」的哲學家那樣「白日做夢」! 很可惜的是,就像歷史上許多膾炙人口的「笑話」一樣,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前半段就自以為是,卻從不願把故事耐心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