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刁鑽的問題: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

2020-12-11 問號轉移

提示:第三部分的小故事才是本文核心的部分,請耐心看完

美國實用主義

在所有學科中,如果要找一門最無用的學科,我估計大部分人會把票投給哲學。大部分沒有了解過哲學的人會認為有哲學無用論的偏見並不奇怪,但是很多從事哲學研究多年的專家教授們也有不少人持哲學無用論的觀點,說哲學是無用之用。那麼一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刁鑽問題就出現了,哲學中的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有用還是無用?

假如不從實用主義哲學的內涵來看,單從字面看「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有用還是無用?」這個問題,在眾多的哲學流派中,看起來最有用的應該就是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如果連它都無用,那麼應該就可以坐實哲學無用論的言論。

01 你們開始自相矛盾

確實大部分人潛意識裡是持有哲學無用論的偏見,所這種行為是偏見,主要是大部分人既沒有聽過哲學課、也看過哲學書,從來沒有花過時間和心思來審視哲學這門已經存在幾千年的學科。但是大部分人往往會使用「實用主義哲學」這個詞彙,尤其在政治構害比較嚴重的時代,打擊敵人一定要給對方扣一頂「你們擁護實用主義哲學,大搞實用主義,沒有信念,脫離大眾」的殺頭帽。

矛與盾的對決

人們就是這麼思想混亂、自相矛盾,一邊盲目的贊同哲學無用論,一邊又說存在實用主義哲學,但當把這兩種對立的觀點放在一起,大部分人或許會手足無措,左右為難。這也是我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刁鑽的問題原因,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或許會解答大家一下關於哲學的用途的困惑。

其實在使用「實用主義哲學」這個詞彙的時候,我是能區別出它是一個專業詞彙,但是大部分人或許會把它和「功利主義哲學」等同起來,其實「實用主義哲學」是快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才由查爾斯·桑德斯· 皮爾士(1839—1914)引發並被約翰 ·杜威(1859—1952)發揚出來的一門美國哲學,是真正的一門哲學分支;而「功利主義哲學」其實並不是算不上一門真正哲學,它只是一種可以隨時轉變立場的處世態度罷了。

約翰 ·杜威

02 我站「哲學有用論」那邊

毫無疑問,實用主義哲學在哲學內部確實是有用的,不然也不會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三大哲學主義思潮之一(語言哲學、存在主義哲學和實用主義哲學)。但是大部分人糾結於哲學是否有用在站在哲學外部來看的,是要看哲學是否有類似自然科學那樣改天換地的用處。當然,非要把哲學和自然科學做用途大小的對比,那麼確實可以說哲學有點像八級殘廢,而自然科學則是健步如飛的運動員。

科學探索

但是也不能說哲學是那種表達含混不清、閃爍其詞的「無用之用」,拒絕了這種二元主義,我站在「哲學有用論」立場來做出說明,看是否能讓大家接受。為了說明哲學有用,那麼就要反過來挑選出哲學體系裡最「無用」的一個分支來說明其用處,那麼論「無用」莫過於形上學(也稱「本體論」)。

雖然說形上學早已被後來的各種哲學批判乃至拒斥,或許說形上學問題本就不存在,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回答。但是哪怕形上學就是一個錯誤,那麼這個錯誤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值得我們不斷深思的錯誤。就像作為最大的新而上學家的黑格爾(1770—1831),後來哲學家對他有無數的批判,認為他走錯了方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那深厚的哲學功底和不驚嘆他構建的浩大非凡、邏輯嚴密和推向極致的形上學體系。

黑格爾

形上學當然就是要討論「存在」的本質,要探討世界的本源,不了解西方哲學的讀者可以粗淺的把形上學研究的對象理解為老子道德經裡面所說的「道」。這裡就不對形上學做展開,只說形上學可能的研究結論也就是所謂的終極答案對我們個人的影響和作用。

老子的道

03 講一個「我與你」的故事

顯然,如果把人當作一般的動物來說,我們確實只局限在世界的表象裡面就夠了,反而可以過得無憂無慮,該捕獵時就捕獵,該繁時就繁殖,生也是生,死也是死。

反而當人開啟了靈智,開始追問和思考類似「我是什麼?」「世界是什麼」「有沒有上帝存在?」這類的形上學問題的時候,反倒糟糕,反而陷入痛苦之中,這是由於智慧帶來的痛苦,一種察覺到什麼但什麼也沒發現的靈魂上的不安。

要避免這種痛苦要麼你一開始就遠離形上學,要麼終止思考,要麼得到一個自以為是正確答案的的錯誤答案。這種思考最本質,嚮往終極的過程確實不亞於任何一場九死一生的冒險,一場無處藏身的逃亡。

當然,沒有參與這場思想上波瀾壯闊的冒險的人是無法領會其中的酸甜苦辣的,要向沒有參與過的人訴說這場空手而歸的冒險確實是一種既難為情又無可奈何的尷尬。

我既無法把勝利果實帶到你面前讓你仔細觀詳,也無法勸說你跟隨我去迷霧森林做註定失敗的冒險。

我所能做的不過是把探險的過程寫成故事講授給你聽,你一定會迷惑,你一定會不解,認為我的故事不過是腦子裡編造出來的子虛烏有的幻想。在你眼中,我仿佛成了一個語言錯亂精神病人,在癲狂的發笑或是發呆。

聽著不斷傳來的嘲笑聲、奚落聲,我也開始反擊,斥責你的膚淺和庸俗,反諷你們的膽小和無知。我用森林裡撿來的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圈圈,詛咒你們的神靈即將隕落,一種能使蘋果落地的力量將扯下你們神靈的翅膀,讓他們掉落在地上接受火刑。

我看著詛咒你們的巫術生效,你們的心靈開始變得不再虔誠,蒙上了一層懷疑論的陰影。我知道你開始猶豫遲疑了,你那追求實用的社會本能開始去尋求你新的偶像,那種能使蘋果落地的力量最好不過,正好可以取代被火刑焚燒的神靈。

你對這種力量的研究和運用越發熟練和透徹,望著插天過雲的高樓,聽著地底傳來裡機器旋轉的轟鳴聲,不自覺的驕傲起來,翹著拇指說:「我們取得自恐龍時代以來最輝煌生命奇蹟,未來我們可以讓木乃伊從古墓裡復活,陪我們一起歌舞。」

我站在一旁冷冷的看著,心裡嘟囔著:「還不算,你們還沒有去迷霧森林把神秘果實帶回來!」

你們仿佛聽到了我的心聲,認為你們應該徵服一切,哪怕是迷霧森林,可以把神秘果實竊取出來羞辱我。

幾千年過後,你們依靠那能燒死神靈的力量製造了各種新奇的玩意,一種能夠使你靈魂脫離肉體的藍色藥劑,那可以讓你在迷霧森林隱身;一種可以使語言消失封口貼,可以讓你不用驚擾森林裡的怪物;還有一種最神奇的可以通過奇妙的數學符號幫你定位方向的頭盔。

你還帶著一些其他奇奇怪怪的的東西出發了,身後跟著一批精通各門絕技的高手。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就闖進去了,我雖然不信任你們,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找到神秘果實,於是也尾隨著你們再次踏入這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出來後,我看著你們相視一笑,記憶突然穿越回到到那個疫情席捲全球的2020年,我看著兩千多年的歲月已經從你們身上碾過,藉助那股力量,科技興旺到有一批無所事事的人在網絡爭辯哲學有用還是無用……

「喂,下回還要跟我們一起去嗎?」你突如其來的邀請瞬間驚醒了我的思緒,我沒有直接回覆你,轉而問道:「你要那個神秘果實做什麼用,別到時候到手後發現沒用就白忙活一場了。」

你也沒有直接回復我,只說了一句,「我還有得選嗎,誰叫我該死的那隻腳已經踏上了那片土地?」

語畢,我又沿著你的腳印再次踏入那片最後未開荒的土地……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實用主義哲學?
    我是子曰千年今天我們聊一下哲學史當中的實用主義哲學)在經驗主義、功利主義和笛卡爾理性哲學、康德、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之間,前者認為人和世界只是一個機械的和生物的過程的一步分;後者認為則認為以人為中心。從而經驗主義者和科學家們對理性主義和衛星主義哲學幾乎持否定態度,認為他們缺乏客觀的證據。
  • 實用主義哲學分享:凡是有用的,能滿足人的需要,就是真理!
    凡是實用的,就是真理。——題記實用主義是20世紀思想中最具影響力的哲學之一,其對世界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他強調真理作為兩部分經驗之間的圓滿聯繫,正在於它能起一種有價值的引導作用,即真理是一種起作用的能力,因此提出:「有用即真理,真理即有用。」詹姆士提出,真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的,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觀點,因為真理始終隨著事實的變化而變化的。
  • 陳嘉映、周濂:哲學的有用和無用|新京報·文化客廳
    哲學,對於我們每一個具體的個體來講,究竟有用還是無用?「認識你自己」——這在哲學誕生之初,就被視為哲學的核心任務。縱觀西方哲學2500年的風景,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尼採、康德、維根斯坦,從萬物本原的思考到語言哲學的應用。哲人們的思想,影響與改變了整個人類文明史。
  • 存在主義哲學及其形成背景
    由於它非常坦率而直接地道出了人生存在的本質狀態即荒謬與無意義而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同,成為20世紀一種影響極為廣泛的哲學思想。存在主義不僅非常深刻地表現在文學中,而且在繪畫、心理學、心理治療、教育學、神學等諸多領域都有相當影響。如若要了解從上個世紀走過來的21世紀的人類所持有的生活態度、心理情感、價值觀和人生觀,存在主義哲學及其形成的背景因素和影響則是繞不過去的一個窗口。
  • 陳嘉映、周濂:哲學的有用和無用 | 新京報·文化客廳
    哲學,對於我們每一個具體的個體來講,究竟有用還是無用?「認識你自己」——這在哲學誕生之初,就被視為哲學的核心任務。周濂教授寫道:「作為在滾滾紅塵中摸爬滾打的凡夫俗子,我和你一樣,有太多現實的困惑和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找工作、看醫生、養孩子,房價居高不下,股市漲漲跌跌,所有這些困惑和煩惱都是如此的沉甸甸與實打實。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自尋煩惱,來做這樣一場智慧的探險?哲學,到底跟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 「人本主義」和「人本主義哲學思潮」隨想錄
    由於這些流派大多或者以科學、或者以人本身的存在作為其哲學的出發點,於是他們把其中偏重科學的流派稱為科學主義,把偏重人本身存在的流派稱為人本主義。科學主義的哲學流派大多與某些具體科學有一定聯繫,以尊重和相信科學為特徵,把科學當作哲學的依據,把科學方法(例如實驗方法、分析方法、系統方法等)當作哲學方法的重要事實根據,認為哲學為各專門科學的方法提供理論根據。
  •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開創者兼教育學家——杜威
    約翰·杜威1859—1952,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思想涵蓋邏輯學、認識論、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哲學、美術和宗教。他的學術著作頗豐,僅目錄就達125頁,主要代表作有《民主與教育》《哲學的改造》《人類本性及行為》《經驗與自然》《確定性的追求》《藝術即經驗》《人的問題》等。
  • 哲學,真的無用嗎?
    好的哲學對所有人都有感召力,好的哲學可以是任何人類文化的工具依據,好的哲學可以成為衝突文化的重構基礎,可以成為不同文化間的溝通橋梁。但是,在今天的學術中流行的各種殘破的哲學中,已經不具備這樣的功能了。今天的很多中國人因此而認為哲學是無用的文化。
  • 哲學丨無用之大用
    國人更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和直接收益,對於哲學教育,很多人、尤其是父母們可能會發出疑問:哲學有什麼用?它能做什麼?能幫助找到賺錢的工作嗎?美國哲學教授加裡·古廷的著作《哲學能做什麼》就試圖問答這一問題。作者認為,哲學思考的功能在於智力維護。對於生活中面臨的許多問題,比如我們的行動是自由的嗎?
  • 「無用」的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
    「無用」的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對於人文學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個比方——一個家裡最有用的地方是廁所,其次是廚房。家裡最沒用的東西,數來數去可以說是牆上掛著的那幅齊白石畫的蝦。但是家裡有客人來了,你會帶他去參觀廚房和廁所嗎?我想,大家坐在客廳評頭論足討論得最起勁的,恐怕還是齊白石畫的蝦。這就是人文學科。
  • 吳用的一個決策直接斷送了整個梁山,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
    從這一點來看,吳用應該是一位有計謀又有膽色的人物,大部分看過這部書的人也覺得,他是個有能力的人,計謀多如諸葛亮。可是,吳用在文中的另一個意思卻是「無用」,那麼,秀才出身的吳用,他的能力到底如何呢?咱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 哲學為什麼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實用的學問?
    首先,這個問題預設了哲學淪為很多人眼中的不實用的學問。或許是當代的哲學鑽進了象牙塔讓普通人越來越陌生,因為不同緣由而討厭哲學的人會有很不同的想法。本文嘗試分開幾個層次去探討:哲學專業的未來好就業嗎?工資高嗎?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不懂「無用」之用,難成大器
    莊子反駁惠子「大而無用」的例子,並不是說一個人應當做廢物,沒有任何特長才安全(廢物在社會上沒有生存能力)。實際上他是提醒在亂世中才智之士不可急功近利為統治者役用,否則很難有好下場。這不是與「亂世出英雄」相悖嗎?所以還是在於個人選擇,見仁見智。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很多人都會去追問:哲學是什麼?哲學有什麼用?第一個問題勉強可以看作是「外行問路」,但是第二個問題卻是一種很荒唐的問法。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並非都是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有沒有用」?以及「有什麼用」?這都是很顯然的價值判斷。它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主體」,即「對誰有用」?或者是「對誰產生什麼作用」?
  • Less is more——極簡主義的生活哲學
    首先強調一點,以下談到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均指生活方式,與設計、與藝術、與哲學上的極簡主義都沒有直接聯繫,儘管它們中英文都是用同一個詞表示。同理下文的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是指實踐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人,而不是喜歡極簡主義設計風格的人。
  • 哲學的終極解釋:48張圖了解48種主義
    一旦一個普通人打開思想的閘門,就會發現現實世界中所有的問題最後都會奔向某個哲學命題(不信你開閘試試?)。幸運或者不幸的是,一旦你想多了再去翻書,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命題在過去的人類歷史上都有人想過了——這次是居然都有人畫出來了。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五章 改造主義和教育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們一方面教授著現在和過去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同時又要面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這就形成了一個問題,學校、教師、課程在應對社會未來發展和變革時候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和定位。 改造主義者是從杜威實用主義哲學和進步主義思潮中分裂出來的教育哲學,他們繼承了杜威「將教育作為個體發展和社會變革的一種工具」觀點,同時更為激進,他們認為教育者必須設想對社會進行根本變革的前景,並努力使之實現,教育者不能夠滿足於現有的狀態,支持社會目前的局面,而應該承擔起社會變革的責任。他們關注未來,更喜歡烏託邦式的思考,他們相信學校應該激發學生形成思考未來選擇未來發展道路的想法。
  • 「新神秘主義」:心靈——認知科學哲學的怪胎
    毫無疑問,這種理論深刻觸及了科學成果的心靈哲學解讀、心靈的理解方式、認知能力的界限及概念圖式的作用等複雜問題,具有重要的心靈—認知哲學意蘊,值得我們在破解意識之謎的過程中予以關注和思考。這裡關注的「新神秘主義」是指心靈哲學神秘主義走向中由柯林.麥金(Colin McGinn)所倡導的充滿著矛盾個性的心靈哲學理論。
  • 哲學是無用的思想遊戲?還是現代人對知識的需求太功利
    雖然單純用「有用」來去衡量哲學似乎有些功利化,但在一個功利化思維的時代裡,如果想破除人們對哲學的功利化思想,必須先用通行的功利化語言。首先,先不管哲學是否難用,難懂卻是公認的。這個難懂一方面來自於哲學本身,哲學是一種對現象進行總結概括的抽象思維,它不是簡單的像文學那樣描繪雨雪冰霜、愛恨情仇,而是去探究現象背後的前因後果、邏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