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問題預設了哲學淪為很多人眼中的不實用的學問。或許是當代的哲學鑽進了象牙塔讓普通人越來越陌生,因為不同緣由而討厭哲學的人會有很不同的想法。本文嘗試分開幾個層次去探討:
哲學專業的未來好就業嗎?工資高嗎?
哲學為什麼無用?最簡單的理由當然是讀哲學賺不到錢!試想一下,如果你高中成績非常非常好,但卻跟家人說要入哲學系,他們第一個反應很可能都是︰「你是不是瘋了?報哲學系幹嘛?」他們的反應當然不是出於對哲學這門學科本身有什麼認識,而只是純粹知道哲學系學生能找的對口工作不多。所以,持這種價值觀的人看來,不單止哲學是「無用」的,其他一切賺不到錢的學科,例如其他人文學科甚至自然科學也屬「無用」。
當然,有些人之所以認為哲學無用,不一定只是源於普遍哲學系學生不好就業這個事實,也可以是出於對哲學這門學科的一定理解(或誤解)。例如,有些人會認為哲學所探討的問題都是離生活太遙遠。哲學家會爭論意識與物質如何互動、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等問題。這些哲學問題很多時候都不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很直接或很大的影響。哲學家之所以會問這些哲學問題,並窮一生去探索,很多時候只是出於純粹的好奇心,純粹想認識真理。如果有些人沒有這種好奇心,自然不會有興趣探求這些真理,亦不能夠欣賞哲學這門學科。
幾千年來,哲學家們爭來爭去沒有結果?
另外一個可能導致人覺得哲學本身就無用的原因是,哲學問題很少找到一個大家公認正確的答案。千古以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哲學問題可以一錘定音地宣判它已經被解決。幾千年前蘇格拉底問我們應該怎樣活、什麼是美、什麼是真理。幾千年後的哲學家,還是在問差不多的問題。相對於科學這幾千年來的發展,帶領我們一步一步的認識整個宇宙,哲學的發展便似乎顯得停滯不前。這個現象甚至令人質疑,哲學問題本身便沒有所謂答案。如此一來,哲學便淪為一門研究一些不存在的東西的學問,那哲學自然無用。畢竟,在眾多的學科中,似乎就只有哲學沒有標準答案。
哲學不過是誇誇其談?
還有一個十分普遍導致人視哲學無用的原因,是哲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有時難以被其他學科的人理解。科學研究講求經驗觀察,數學講求演繹推論。但這兩者都不是研究哲學問題的主要方法。例如,當哲學家研究正義是什麼時,哲學家不是在觀察正義是什麼(不管是不是透過設計某實驗,使對象置於一個特殊環境中來觀察),也不是在計算正義是什麼(不管是不是透過建立某種模型)。哲學家做的是透過思想實驗、概念區分等方法,去論證正義究竟為何物。當然,觀察與計算的結果,對哲學辯論的過程或會有影響。但這些影響的結果,卻不是觀察與計算本身就可以提供給我們,而要經過哲學論證出來。
其他學科的人,有時難以理解思想實驗、概念區分這些哲學常常使用的方法,以致他們都覺得哲學是無用的學問。例如,在科學家的眼中,哲學家這種做研究方法,相比他們實實在在地在實驗室做實驗,就會顯得十分虛浮,不夠紮實,甚至覺得哲學研究只是一些誇誇其談。正如上一個視哲學無用的理由,這個覺得哲學只是誇誇其談的想法,又是科學本身就能證明的嗎?似乎要說明科學有用、哲學無用,這本身又已經進入了哲學討論的範疇了。
哲學為何進入了象牙塔,遠離了普通人?
哲學本身並不是沒有用,甚至對每個人都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學問。無用的不是哲學這門學問本身,而是當代進行哲學研究的方式。因為以前的哲學家,例如蘇格拉底和孔子,都是對人類文明有巨大的影響力的人,他們的學說大多數的人都可以理解。然而從近現代的哲學家們開始,如康德、黑格爾到叔本華、波普爾等人他們的哲學理論一般非哲學專業的人幾乎從未耳聞,更是很難理解。現代的哲學家們全都淪為了躲在象牙塔內的哲學教授,象牙塔內的哲學卻令哲學失去了這個哲學之為哲學的價值,哲學變成一門門檻極高的專業。
其實,這個對哲學專業化的抱怨,早在柏拉圖的年代就有,柏拉圖便曾強調過,哲學最根本的任務便是回應人最基本的迷惑。但有趣的是,柏拉圖自己的哲學卻成為了那種最專業、最無法理解的學院派哲學的代表。例如,柏拉圖的學院門口寫著︰「不要讓任何沒讀過幾何學的人進來。」柏拉圖不是也強調哲學應該要接地氣和大眾化嗎?為什麼他自己的哲學又變成這樣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哲學變得專業化、遠離普通人卻是無可避免的。因為要回應人類的困惑本來就是一件極之困難的事,而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簡單。例如,人生的意義。這個看似普通的問題,其實無可避免會涉及更多更多抽象的問題——人的意識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人的意識與世界關係如何?
從「人生有沒有意義」這個哲學問題出發,一直問下去,會發現必然涉及到許多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邏輯學等問題。故此,哲學越來越遠離普通人,變得越來越專業化,並不是故作高深,而是這些哲學問題本來就沒有一般人想像的簡單。如果有人只想追求片面的慰藉,他要讀的可能是《讓你幸福十個要訣》一類的心靈雞湯書,而不是哲學書。
當然,無可否認,在如今的學術環境之中,仍充斥大量晦澀難懂的哲學論文、專業書籍。這些東西大多是為了學術而做的,而不是給哲學專業以外的人看的。因為學術性的論文本身就是枯燥難懂的。但這隻顯示了整個學術環境的問題,此問題不是哲學專有,並不表示哲學作為一種學科這件事本身是有問題的。
相關文章:
怎麼向非哲學專業的同學,系統的介紹「什麼是哲學」?
中國哲學史的思維導圖
當你遇到普通問題卻很難回答,往往就是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