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黑人懷有深深成見的他,為何與一位黑人成為一生的摯友?
文 | 張宗超
與讀者書: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比我說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綠皮書》,很好的一部電影。
多次讓我開懷而笑,讓我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與認同,還某一種豁達的感觸。當然,這樣的表述可能更適合我個人的觀影感受。
影片中,託尼是當時的社會底層人士,為了50美元賭金,狂吃了26個漢堡,生活的窘境可見一斑,而他同時對黑人懷有深深的成見。當妻子臨時邀請兩位黑人到家裡幹活,喝了兩杯之後,他悄悄將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了垃圾桶……就這樣的一個人,為何最後還與黑人上司雪莉博士成為了一生的摯友?真誠地接納了黑人,甚至一度與他同仇敵愾?
託尼與雪莉博士的交集起因於,雪莉博士是一位黑人音樂家,也是當時的上層人士,要到當時對黑人最不友善的南方,進行一次巡迴演出,行程安排了8個周,需要招聘一位專職司機,由於託尼本身是一位善於交際,及與生俱來的某種問題解決能力,讓他認識不少不同階層的人,並且別人都願意把它當做兄弟……正處於失業狀態的他,被無數次的推薦給了雪莉博士。
雖然面試時還是有些不愉快,但最終還是達成協議。一路上兩個人矛盾層出不窮,畢竟這是當時兩個不同階層的人士。
比如,路邊的商店,託尼在門口地上撿了一枚彩色的石子,在他看來就是自己的,是地上撿的,而雪莉偏不認同這樣的做法,認為託尼是行竊,非要讓雪莉把石子放回去。
比如,託尼可以買一大桶炸雞,隨手抓起來就能吃的很香,而雪莉會認為這樣不知道該怎麼下口,不衛生,當然,後來雪莉迫於託你的熱情和勸說,還是像託尼一樣愉快地吃起了炸雞。
這就是兩個不同階層人士的認知差異。
兩個人的關係增進,不僅在於共同做事,有時候還來自於彼此嫌棄以及不能好好說話的溝通。準確說,這是我個人強加的一點理解,對人際關係的理解,我還是願意表述完。
人們之間的交流,有些真話往往來自於情緒爆發的那一刻。比如,Oh my god,這簡直是一個老頑固……而當有些話說破之後,冷靜下來,便又是彼此一次更深的理解,及更深刻的相互諒解。
能夠彼此諒解的關係,大概是我認為最難的可貴的關係,沒有之一。
畢竟人性複雜,世界也很複雜,人們都需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這一切的不確定性,而諒解,是對一個人孤獨的靈魂的一次溫暖,不是嗎?我堅信是這樣的。
託尼與生俱來的解決能力,真的太有魅力,能與不同的人交涉的很好。當然,也是他把雪莉拉下神壇,和他一起很嗨的啃炸雞,進到一家不起眼的大眾餐廳表演,體驗了一次前所非有的放鬆,讓雪莉懂得體會煙火味的生活,而雪莉也幫助託尼逐漸的提升了自己檔次,起碼寫信不會只記流水帳,還反覆塗改,的確,有些書信是雪莉的表述,可最後的一封並不是。
這兩個原本不可能有任何瓜葛,甚至可以說原本來自當時不同階層的兩個人,卻因此成為一生的摯友——一場南下的巡演,及途中經歷的種種矛盾和問題。
特別是在影片最後,為了讓託尼感到聖誕之夜回到家,雪莉親自駕車,而託尼則睡在了後排椅子上……彼此回家之後,可以看出兩個人的不安,而最終雪莉出現在託尼家的門口,與託尼一家共進晚餐。
這是兩個人跨越階層,打破成見而發生的故事,一場關於友情的故事,這樣的關係的確是不可多得的生命體驗和交情,也讓我做為一個觀眾,對這樣的扭轉發自內心的感到喜悅和美好,內心的豁達之感油然而生。
嗯,看一部好電影,也是一次不錯的內在升華體驗。
作者簡介:張宗超,一位用力體驗生命並努力傳遞更好的生活理念的年青作者,寫人生規劃、職場認知以及自我成長方法。不僅是一名新東方在線首屆認證諮詢師,擅長國內及出國考試規劃;同時還是一位計算機辦公軟體高級應用授課專職老師。
不是習慣就好,而是不斷開始
對生命最大的辜負,是沒用力去體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