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國第一戰:李世民淺水原3打西楚霸王

2020-12-17 騰訊網

7世紀初,隋朝分崩離析,天下陷入群雄紛爭的亂局。

李唐家族異軍突起,經過苦心經營,建立唐朝,雖在群雄紛爭中稱霸一方,佔據了河東和關西。

但還有瓦崗軍、王世充、竇建德、薛舉、杜伏威、蕭銑等各割據勢力虎視眈眈。唐朝統一戰爭,迫在眉睫!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唐朝統一戰爭的第一戰,淺水原之戰!

這次戰役的雙方是秦王李世民VS薛舉父子!

薛舉和薛仁杲(gǎo)父子號稱西楚霸王,他們當時的老巢是今天的甘肅、寧夏一帶,關中被李淵佔據後,父子倆都野心勃勃,想搶回關中,西楚和唐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戰爭一觸即發!

出師不利

唐高祖李淵登基第一年夏天,薛舉親率大軍入侵唐國。李淵派二兒子李世民前去討伐。雙方在高摭城展開激烈對戰。

天有不測風雲,李世民忽然生病臥床不起,李世民將軍務先暫時先交給劉文靜、殷開山兩人,同時叮囑他們:"薛舉父子孤軍深入,肯定糧草不足,先不要輕易出兵,先耗著他們,等我病好之後,再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可惜,這兩人不聽李世民的告誡,自作聰明,認為現在秦王生病,薛舉父子肯定放下了戒備,我們又兵強馬壯,現在正面出兵正是最好的時機。

萬萬沒想到薛舉正是看準唐軍輕敵,偷襲大後方!唐軍不防,全線遭潰敗,死傷十之五六,傷亡慘重。

多位大將被薛舉俘虜,8個行軍總管戰死2個,這在唐朝史上也是極少見的,高墌城被薛舉父子佔領,

李世民病好,也只能率領老弱殘兵退回長安。劉文靜、殷開山事後也被嚴厲罷官。

捲土重來

薛舉高墌城一戰勝利,本打算乘勝追擊,進攻長安,然而時運不濟,出發前,居然暴病身亡

太子薛仁杲繼位,薛仁杲不如他的父親有勇有謀,且脾氣暴躁,對待屬下部將十分粗魯,毫無恩德,眾部將都對其敢怒不敢言。

這邊的秦王回長安整頓休息之後,再次捲土重來,勢要奪回高摭城!李世民這次吸取上次教訓,大軍駐守於淺水原,一定要等到薛軍彈盡糧絕!薛仁杲派遣大將宗羅睺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

雙方相持兩個多月,終於等到薛軍糧食畢盡,城中薛軍將領粱胡郎早對薛仁杲十分不滿,率先攜多位將領前來投降。李世民看薛軍已走投無路,對眾將領發號召令:"可以打了!"

先是讓右武候大將軍龐玉在淺水原南面進攻。他自己帶領將士們出其不意從淺水原北面出擊,率領幾十名驍騎率先衝入敵營,唐軍內外結合,逐個擊破,羅睺的部隊精神不濟,崩潰大敗,唐軍趁勢殺了幾千人.

淺水原戰役中李世民取得全面勝利

趁勝追擊,後顧無憂

淺水原之戰大敗宗羅睺的軍隊,李世民並沒有停下,此時軍心正盛,正是滅薛仁杲的最好時機!

李世民親自帶兩千強兵追趕宗羅睺殘部,路上,唐軍有些疲倦,舅舅勸他,薛仁杲已經逃回了隴西,那是他們的老巢,他們在那邊勢力強大,我們在追下去,沒有什麼勝算,打敗不了他們的。

李世民反駁舅舅,我們今天的局面大好,勢如破竹,幾不可擋,這次機會難得,一定不能放過!李世民擺擺手,舅舅,不用再勸。

繼續帶領士兵追擊薛仁杲,一直打到薛軍老巢,雙方又在夾涇水隔江對峙。

不久,唐軍大部趕到,齊力包圍西楚都城,人多勢眾,又剛剛打過敗仗,軍心不穩,城內守將看大勢已去,紛紛繳械投降。

薛仁杲看都城已破,已經窮途末路了,只好出來投降。不久之後就被斬於長安。

至此,李唐王朝平定了隴西薛舉、薛仁父子,隴右一帶歸入唐朝掌握。關中地區的最緊要的強敵已經消滅了兩個。

唐朝大一統的第一步,淺水原之戰雖有些曲折,但始終穩當走完了這一步。

明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唐朝統一天下的下一步,"柏壁之戰"平定劉武周,這次戰役你們喜歡的門神尉遲恭會驚喜亮相哦,關注我,帶你們走進盛世大唐。

相關焦點

  • 淺水原之戰:秦王李世民,險些被自己的豬隊友給害死
    唐高祖武德元年,剛剛建立不久的大唐王朝,就被一個強勁的對手給盯上——他就是當時已經稱帝一年多的薛舉。 薛舉,本是隋朝將領,在隋末紛飛的戰火之中,先是自立為西秦霸王,後又稱帝於蘭州。
  •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慘遭失敗,唐軍損失過半,原因何在?
    名將並非一日養成,李世民軍事才華高,但並不是沒有失敗時候。618年,李世民親率劉弘基、柴紹、丘行恭、李安遠、慕容羅睺、張長遜等8位行軍大總管出徵,麾下精銳近十萬,陣容十分豪華。誰知,涇州淺水原之戰,李世民軍團慘遭敗績,兵馬損失過半,狼狽逃回長安。《資治通鑑》載:「唐八總管之兵皆敗,士卒死十之五六,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等均戰死。」
  • 中國史:李世民淺水原之戰先遭遇慘敗,之後重整旗鼓大獲全勝
    薛舉父子來勢洶洶,然而李淵並不擔憂,鑑於李世民曾力克薛舉父子,李世民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徵討的主帥。此時,李世民已經逐漸成為一位成熟的軍事統帥,日益凸顯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並在多次的戰鬥中克敵制勝。同時,大唐建國後,李淵便身居京師處理軍國大事,身為太子的李建成也開始協助李淵處理軍政事務,因此,統帥大軍平定各路群雄的重擔便落在李世民的肩上。
  • 反敗為勝的淺水原之戰,李世民的英勇決斷,擁有屬於自己的主見
    反敗為勝的淺水原之戰,李世民的英勇決斷,擁有屬於自己的主見有沒有一個帝王讓你很欽佩?我想每個人的心中一定會有一個,我們認識他的途徑也很簡單,或是通過影視劇的形象,或是通過書本的介紹了解。我喜歡歷史老師口中的李世民,因為我覺得他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長遠格局和智慧。甚至有一段時間,我直接把李世民當作自己的偶像,悄悄地跟大家透露一個小秘密,我哥哥和這位君主同名,我居然把這種欽佩轉移到了我哥哥身上,只不過最後的結果一言難盡,關於這位君主,不知道大家了解的有多深呢?那麼我想給大家講一下淺水原之戰,讓大家跟著我一起了解一下李世民的聰慧和智謀。
  • 擊敗唐太宗李世民,令他念念不忘寫入詩中的敵手:淺水原之戰中的薛舉
    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帶著群臣離宮出遊,來到了京城長安西北的一處名為淺水原的山間平地中。這裡的空氣中似乎瀰漫著淡淡的腥味,時不時還能看到昔日戰後留下的軍灶痕跡。於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 沉沙無故跡,滅灶有殘痕。浪霞穿水淨,峰霧抱蓮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 作為大唐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李世民一生歷經大小戰役無數,稱得上是武功赫赫、戰績輝煌。
  • 《資治通鑑》中的一句話,讓這位開國皇帝成了一個胸無大志的庸才
    李淵作為一個開國皇帝,為什麼在後人們心目中成了一個胸無大志、沉溺酒色的庸才了呢?其實這得歸咎於《資治通鑑》裡的一句話!《資治通鑑》一書上評價李淵時說道:「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這句話的意思是,李淵之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全部得益於李世民的功勞。
  • 大唐帝陵都有什麼秘密?大唐版「權力的遊戲」正式揭秘!
    歷史上的大唐盛世如何而來?開國皇帝李淵真的軟弱無能嗎?著名的宮門血案「玄武門之變」真相又是如何? 今日,騰訊視頻史詩級動畫紀錄片《大唐帝陵》震撼首播,每周二晚19:05更新,帶你探索大唐版「權力的遊戲」!
  • 李世民登基後,用這幾樣開創大唐盛世
    原創聲明:本文是小編原創文章,我們今天講述:李世民登基後,用這幾樣開創大唐盛世唐朝將近300年,一半時間是極盛狀態,盛到什麼程度呢?如果讓同時期的歐洲人來到首都長安轉一圈,可能對整個西方的信仰產生巨大的影響。
  • 唐太宗李世民在淺水原之戰中的錦囊妙計,平定隴西
    在淺水原之戰中,太宗乘白蹄烏在黃土高原上身先士卒有一晝夜奔馳200餘裡的戰績,太宗給白蹄烏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於是太宗選擇淺水原有利地形,派行軍總管梁實紮營於原上,誘惑敵軍出戰。宗羅候大喜,盡率精銳部隊猛攻梁實部。梁實據險扼守數日,薛軍屢攻不下,士卒疲憊。
  • 淺水原之戰充分展現李世民的聰慧,聰明的君主能使自己的子民受益
    淺水原之戰充分展現李世民的聰慧,聰明的君主能使自己的子民受益你是否羨慕過一位帝王?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個這樣的人,我們認識他的方式也很簡單,從通過影視劇的形象,或者是通過書籍的介紹。在歷史老師的口中,我喜歡李世民,因為我覺得他有一種遠見卓識,別人無法比擬。
  • 一位大唐公主的傳奇婚史,出軌外甥再嫁
    說到唐朝,這裡有好幾個有名的皇帝,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但是開國皇帝李淵的知名度卻沒有那麼高,因為他的兒子李世民實在太過耀眼了,李世民和他的長子李建成的鬥爭也遠比李淵吸睛得多。比如他的六女兒,婚姻史可謂是傳奇啊!
  • 誰是大唐開創者:李世民是個好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總設計師
    大唐盛世誰是奠基者,開創者是誰?這個問題不是李淵的錯,更不是李世民的錯,而是史上的讀者、學者,甚至史學家們,把本來簡單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搞複雜了。唐朝是李淵開創的,所以也稱唐高祖,這是無可爭議的。為什麼大量的史料上說,大唐是李世民首創者,高祖只不過沾上李世民這個兒子的光。
  • 李世民的傳奇一生
    唐開國皇帝李淵二兒子。戰功卓著的領軍元帥。率大軍先後平定各路軍閥。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交權,當上皇帝,廟號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使唐朝得以大治大顯,威震中外空前大盛,又被北方各民族尊為「天可汗」。
  • 李淵最喜歡的女兒,活著李世民不敢造次,死後虎賁軍送葬
    文|書生都說「巾幗不讓鬚眉」,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女性軍事家,比如說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平陽昭公主。平陽昭公主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但由於史書上沒有記錄具體出生年月,所以她到底是李世明姐姐還是妹妹這點無法確認。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唐朝從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大唐起,到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廢唐哀宗李柷終結,大唐共傳289年曆21帝,此篇來簡單介紹下曾經強盛的大唐帝國的歷代皇帝。1: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大唐開國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 李世民的十位開國大臣,最後的結局都怎麼樣了?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殘害手足,在幕僚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府內長時間的籌劃之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為他登上皇位掃除了障礙。李世民上位以後,廣招賢才,大力發展農業,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硬的基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政變中立下大功的這十位大臣。
  • 李世民的女兒居然嫁給了李世民的表弟,這輩分怎麼這麼亂
    李世民的女兒居然嫁給了李世民的表弟,這輩分怎麼這麼亂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李淵在即位以後讓李建成當了太子,但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卻不服自己大哥當這個太子,所以他打算搏一搏,和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李世民在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對高士廉十分的照顧,雖然高士廉確實沒有為大唐立下什麼卓越的功勳,但是李世民還是很看重他,將他封為申國公,地位都可以和那些開國功臣相提並論了。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秦王府的那些幕僚們都奉勸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相信大家對於李世民這位締造了大唐盛世的偉大帝王都不算陌生,不管是史書記載還是後世的影視作品,關於他的故事都不少。自跟隨李淵在晉陽起兵反唐後,展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帶領唐軍南徵北戰,迅速平定了戰亂,建立了大唐帝國。後來奪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以武徵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百姓國泰民安,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
  • 李世民為大唐開國皇帝,但也是童心未泯,與大臣魏徵的有趣故事!
    李世民怒氣衝衝地走過來,拍拍桌子,責罵地方官員,說他們忽視了皇帝,要讓他們受到嚴厲的懲罰。當地官員嚇得不敢說什麼,趕緊跪下懺悔。事實上,現在是早春季節,在洛陽哪裡可以找到河蟹?但是如果皇帝想吃的話,他必須得到它。當地官員急忙催促人們騎馬到信陽去抓河蟹。魏徵聽說了這件事,立刻去找皇帝,李世民知道他喜歡挑茬,進來的時候,他說:你到底有什麼事情?
  • 大唐公主傳——李世民最喜歡,但英年早逝的嫡女長樂公主
    公元621年,大唐王室迎來了一個小姑娘的出世,這個姑娘是李世民與秦王妃長孫氏(後來的長孫皇后)的嫡女,得名李麗質。公元628年年僅8歲的李麗質被封為「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戶。未成年封郡公主,在古代是很少數,足以得見李世民對於她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