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淺水原之戰中,太宗乘白蹄烏在黃土高原上身先士卒有一晝夜奔馳200餘裡的戰績,太宗給白蹄烏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武德元年七月,薛舉入侵涇州,太宗率軍討之,因為太宗生病,得了痢疾,無法親自指揮,劉文靜和殷開山指揮不利,唐軍被西秦騎兵擊潰,不勝而回,不久,薛舉病死,其子薛仁杲繼位,繼續攻唐,為消除西北隱患,高祖再次任命太宗為元帥討伐薛仁杲,兩軍在高墌城對峙,薛仁杲派大將宗羅候率十萬大軍迎戰,雙方相持六十多天,敵軍多次前來挑戰,而唐將們也主動請戰,太宗認為敵軍氣勢正猛,不宜進攻,唐軍應堅壁不出、按兵不動,以挫敗敵軍之銳勢,待敵軍銳氣喪失衰退之時再一舉攻之,不久敵軍糧盡,敵將牟君才、梁胡郞前來投降,太宗對諸將軍說:「敵軍銳氣已喪失衰退了,我軍當攻取他們。」
於是太宗選擇淺水原有利地形,派行軍總管梁實紮營於原上,誘惑敵軍出戰。宗羅候大喜,盡率精銳部隊猛攻梁實部。梁實據險扼守數日,薛軍屢攻不下,士卒疲憊。太宗又令右武侯大將軍龐玉率軍在淺水原南部列陣,宗羅候掉頭來攻,在龐玉險些敗時,太宗出其不意,親率大軍從淺水原北突擊宗羅候之後,宗羅候被迫率部還戰,唐軍前後夾擊,斬首數千人,投澗谷死者不計其數,宗羅候率殘部逃往高墌城。太宗乘白蹄烏親率20多個騎兵乘勝追擊,並命令步兵緊隨其後,一晝夜奔馳兩百餘裡,迅速進至高墌城下,扼守涇水南岸,使潰敗的宗羅候軍不得入城,薛仁杲倉促列陣於城下,其驍將渾乾等臨陣降唐。
薛仁杲恐懼,退入城中拒守,傍晚,唐大軍相繼趕到,四面合圍,夜半,守城士兵紛紛出降,薛仁杲見大勢已去,次日早晨出城投降,太宗俘獲薛仁杲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諸將軍祝賀太宗得勝時,問太宗:「剛開始大王野戰攻破敵軍,敵軍還保有堅固城池,而大王沒有攻戰之器具,用輕騎兵轉戰追逐,不等待步兵,直接迫於敵人城下,我們都懷疑不能戰勝,大王竟然攻下了,這是什麼緣故?」太宗說:「這是用權宜之計逼迫他,使他們的計謀沒有機會發出,因為這個原因戰勝,羅日侯依靠往年取勝,加之長期養足了銳氣,見我軍不出,心中對我輕視,現在敵軍見我出戰,十分高興,全部軍隊前來作戰,雖然我已擊破他,但擒捉殺掉的還少,假若不急速追逐,敵軍回軍投入高墌城,薛仁杲收攏安撫,那就不可能戰勝了,再說敵軍兵眾都是隴西人,戰敗逃散,來不及回顧,敗逃到隴外,則高墌城自然空虛,我軍隨後壓下,所以恐懼而投降,這些可謂是已定的計劃,諸位將軍難道都想不到嗎?」諸將軍回道:「這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得到的。」
太宗在淺水原以後發制人的戰略戰術大敗薛仁杲,隴西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