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淺水原之戰中的錦囊妙計,平定隴西

2020-12-17 歷史你好啊

在淺水原之戰中,太宗乘白蹄烏在黃土高原上身先士卒有一晝夜奔馳200餘裡的戰績,太宗給白蹄烏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武德元年七月,薛舉入侵涇州,太宗率軍討之,因為太宗生病,得了痢疾,無法親自指揮,劉文靜和殷開山指揮不利,唐軍被西秦騎兵擊潰,不勝而回,不久,薛舉病死,其子薛仁杲繼位,繼續攻唐,為消除西北隱患,高祖再次任命太宗為元帥討伐薛仁杲,兩軍在高墌城對峙,薛仁杲派大將宗羅候率十萬大軍迎戰,雙方相持六十多天,敵軍多次前來挑戰,而唐將們也主動請戰,太宗認為敵軍氣勢正猛,不宜進攻,唐軍應堅壁不出、按兵不動,以挫敗敵軍之銳勢,待敵軍銳氣喪失衰退之時再一舉攻之,不久敵軍糧盡,敵將牟君才、梁胡郞前來投降,太宗對諸將軍說:「敵軍銳氣已喪失衰退了,我軍當攻取他們。」

於是太宗選擇淺水原有利地形,派行軍總管梁實紮營於原上,誘惑敵軍出戰。宗羅候大喜,盡率精銳部隊猛攻梁實部。梁實據險扼守數日,薛軍屢攻不下,士卒疲憊。太宗又令右武侯大將軍龐玉率軍在淺水原南部列陣,宗羅候掉頭來攻,在龐玉險些敗時,太宗出其不意,親率大軍從淺水原北突擊宗羅候之後,宗羅候被迫率部還戰,唐軍前後夾擊,斬首數千人,投澗谷死者不計其數,宗羅候率殘部逃往高墌城。太宗乘白蹄烏親率20多個騎兵乘勝追擊,並命令步兵緊隨其後,一晝夜奔馳兩百餘裡,迅速進至高墌城下,扼守涇水南岸,使潰敗的宗羅候軍不得入城,薛仁杲倉促列陣於城下,其驍將渾乾等臨陣降唐。

薛仁杲恐懼,退入城中拒守,傍晚,唐大軍相繼趕到,四面合圍,夜半,守城士兵紛紛出降,薛仁杲見大勢已去,次日早晨出城投降,太宗俘獲薛仁杲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諸將軍祝賀太宗得勝時,問太宗:「剛開始大王野戰攻破敵軍,敵軍還保有堅固城池,而大王沒有攻戰之器具,用輕騎兵轉戰追逐,不等待步兵,直接迫於敵人城下,我們都懷疑不能戰勝,大王竟然攻下了,這是什麼緣故?」太宗說:「這是用權宜之計逼迫他,使他們的計謀沒有機會發出,因為這個原因戰勝,羅日侯依靠往年取勝,加之長期養足了銳氣,見我軍不出,心中對我輕視,現在敵軍見我出戰,十分高興,全部軍隊前來作戰,雖然我已擊破他,但擒捉殺掉的還少,假若不急速追逐,敵軍回軍投入高墌城,薛仁杲收攏安撫,那就不可能戰勝了,再說敵軍兵眾都是隴西人,戰敗逃散,來不及回顧,敗逃到隴外,則高墌城自然空虛,我軍隨後壓下,所以恐懼而投降,這些可謂是已定的計劃,諸位將軍難道都想不到嗎?」諸將軍回道:「這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得到的。」

太宗在淺水原以後發制人的戰略戰術大敗薛仁杲,隴西平定。

相關焦點

  • 擊敗唐太宗李世民,令他念念不忘寫入詩中的敵手:淺水原之戰中的薛舉
    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帶著群臣離宮出遊,來到了京城長安西北的一處名為淺水原的山間平地中。這裡的空氣中似乎瀰漫著淡淡的腥味,時不時還能看到昔日戰後留下的軍灶痕跡。但是,在他所流傳下來的80多首詩中,這首《經破薛舉戰地》是他少有的再臨舊時戰場、緬懷自己昔日之戰的作品。這位一代雄主,為何會對薛舉此人,以及此地、此戰如此印象深刻呢?
  • 中國史:李世民淺水原之戰先遭遇慘敗,之後重整旗鼓大獲全勝
    於是,劉文靜、殷開山二人在高墌西南的淺水原列陣迎敵,並自恃兵強馬壯不加防備。當李世民得知劉、殷二人出戰迎敵之時,派人阻止為時已晚,雙方的戰鬥已經展開。結果薛舉率領騎兵趁機繞到唐軍背後突襲,猝不及防的唐軍全面潰敗,死傷者十有五六,損失慘重。李世民帳下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大將也被薛舉俘虜,高墌城被薛舉父子佔領,李世民只得率領殘兵敗將退回長安。劉文靜、殷開山也因輕敵出兵被罷官。
  • 大唐開國第一戰:李世民淺水原3打西楚霸王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唐朝統一戰爭的第一戰,淺水原之戰! 這次戰役的雙方是秦王李世民VS薛舉父子! 李世民這次吸取上次教訓,大軍駐守於淺水原,一定要等到薛軍彈盡糧絕!薛仁杲派遣大將宗羅睺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
  •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慘遭失敗,唐軍損失過半,原因何在?
    名將並非一日養成,李世民軍事才華高,但並不是沒有失敗時候。618年,李世民親率劉弘基、柴紹、丘行恭、李安遠、慕容羅睺、張長遜等8位行軍大總管出徵,麾下精銳近十萬,陣容十分豪華。誰知,涇州淺水原之戰,李世民軍團慘遭敗績,兵馬損失過半,狼狽逃回長安。《資治通鑑》載:「唐八總管之兵皆敗,士卒死十之五六,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等均戰死。」
  • 淺水原之戰:秦王李世民,險些被自己的豬隊友給害死
    武德元年六月,薛舉率領大軍進攻涇州,唐高祖李淵任命秦王李世民為統軍元帥,前去迎擊來犯之敵。 然而,當兩軍在高墌城一帶相遇之後,李世民卻並沒有擺開架勢於薛舉一決高下。 因為在李世民看來,薛舉遠道而來,深入到自己的地盤,不僅士兵長途行軍疲憊,就連糧草也應該有限。只要自己堅守不出,過上一個月,對方就會不戰自退,倒是再戰,自己必定大獲全勝。
  • 單論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這幾位皇帝的戰績,他們能稱得上名將?
    譬如太史公在《史記》中稱呼王離「秦之名將也」。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都是馬上徵戰天下的英雄,謂之名將毫不為過也。漢光武帝劉秀的戰績漢光武帝劉秀,作為大漢王朝的延續者,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秀自跟隨其兄長兄劉演於南陽郡起兵,劉秀也深謀遠慮,經常親率軍隊,身先士卒。
  • 反敗為勝的淺水原之戰,李世民的英勇決斷,擁有屬於自己的主見
    反敗為勝的淺水原之戰,李世民的英勇決斷,擁有屬於自己的主見有沒有一個帝王讓你很欽佩?我想每個人的心中一定會有一個,我們認識他的途徑也很簡單,或是通過影視劇的形象,或是通過書本的介紹了解。我喜歡歷史老師口中的李世民,因為我覺得他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長遠格局和智慧。甚至有一段時間,我直接把李世民當作自己的偶像,悄悄地跟大家透露一個小秘密,我哥哥和這位君主同名,我居然把這種欽佩轉移到了我哥哥身上,只不過最後的結果一言難盡,關於這位君主,不知道大家了解的有多深呢?那麼我想給大家講一下淺水原之戰,讓大家跟著我一起了解一下李世民的聰慧和智謀。
  • 鑑史百戰:隴西之戰(終)
    我舍中兒犯法他照樣殺了,對你們是更加不會徇私的。後來祭遵作為雲臺大將,領軍出徵。一度在攻擊蠻中賊的過程中,他中了弩箭,手下看到祭遵受傷,選擇了退兵。但祭遵卻破口大罵,斥責不止。祭遵不但平定了蠻中賊的作亂,還跟著朱祐,耿弇一道平定了張豐叛亂。
  • 「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霍邑之戰前,李淵軍中的進退之爭,是李淵成就帝業的關鍵一步。幸有李世民見識卓越及李淵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決策,才使其避免了剛起兵便迅速瓦解的嚴重後果。霍邑之戰是李淵起兵後的關鍵一戰,勝則可以長驅入關,襲取長安,號令天下,成就帝業;敗則退回太原,坐以待斃。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相信大家對於李世民這位締造了大唐盛世的偉大帝王都不算陌生,不管是史書記載還是後世的影視作品,關於他的故事都不少。自跟隨李淵在晉陽起兵反唐後,展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帶領唐軍南徵北戰,迅速平定了戰亂,建立了大唐帝國。後來奪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以武徵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百姓國泰民安,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並以行書書寫的《溫泉銘》《晉祠銘》碑刻賞析
    唐太宗(599-649)隴西成紀人。姓李名世民,唐高宗李淵第二子。隋末從父起兵,屢立功勳,封秦王,任尚書令。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皇太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李世民是一位文武兼備,開創"貞觀之治"的聖明君主。
  • 陝西西北,淺水原之戰所在地,三秦屏障長武縣
    唐武德元年(618)六月至十一月之間,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對陣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初戰敗績的情況下,採用後發制人、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等策略反敗為勝,除去關中之西的一大威脅勢力;後來李世民為紀念犧牲將士,在此修建了古今聞名的昭仁寺。
  • 為什麼李世民年輕時身體那麼棒,卻只活了51歲?
    而李世民作為一個馬上得天下的帝王,雖然是隨其父李淵起兵,但大唐天下大多都是李世民九死一生打下來的。李世民戰功赫赫,先後在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最後又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 李世民的傳奇一生
    率大軍先後平定各路軍閥。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交權,當上皇帝,廟號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使唐朝得以大治大顯,威震中外空前大盛,又被北方各民族尊為「天可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他少年從軍,曾雁門關營救隋煬帝。
  • 歷數唐太宗生涯十一戰:虎牢關破鄭滅夏,平突厥一雪前恥
    歷數唐太宗生涯十一戰:虎牢關破鄭滅夏,平突厥一雪前恥百家號|緣是夢裡見過你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生於隴西成紀,他是大唐帝國最傑出的帝王。戎馬一生,為大唐開疆拓土,為大唐帝國劃立了版圖。公元615年,年僅16歲的李世民就展示出了極高的膽識和軍事素養,輕騎前往雁門關解救被突厥圍困的隋煬帝,一戰聞名中外。爾後在其34年的軍政生涯中,他一共經歷了11場大戰,而且無一敗績。公元618年,時為秦王的李世民率軍親徵隴右割據勢力薛舉父子,雙方在淺水原對峙。
  • 「李靖」: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何唐太宗說他比之韓信綽綽有餘
    說起「李靖」,大家可能第一印象便是神話故事裡「李哪吒」的父親,這位活在歷史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真的存在於歷史嗎?沒想到啊,這位「李靖」不僅存在,而且還是隋末唐初的「一代名將」!李靖出徵圖對於唐朝來說,這次的突擊是一場規模較大的反擊戰,一改以往求和的作風。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唐太宗李世民趣聞
    李世民,是從古至今君王臣工士人百姓們都評價很高的一位千古明君。要是後世排一個千古皇帝功業榜,這狀元的備選中一定少不了李世民的名字。歷代史筆文人的評價都極高,如《新唐書》中稱讚:「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詩人杜甫說:「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