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治理水環境,荊州給3000公裡地下管網做「腸鏡」

2020-12-22 荊州日報新媒體
工作人員正在檢測地下管網

為推進荊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城市汙水治理,提升水環境質量,從源頭上治癒水汙染頑疾,我市已在中心城區多條道路進行全方位雨汙分流改造。同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區地下排水管網的「健康」情況,首次採用機器人給排水管網做「腸鏡」,摸清中心城區管網「老底」。

下一步,將根據檢(探)測數據,建設大數據平臺,建立城區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為城區雨汙分流與管網混錯接改造工作提供科學指導,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治理能力。

怎麼檢測——

地下排水管網被稱為城市的「經脈」。隨著荊州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這些「地下血管」日漸老化、破損,對其進行雨汙分流改造成為改善城區水質、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必然要求,然而,為其精準檢測成為一個大難題。

今年以來,我市採用電視檢測(CCTV檢測)、潛望鏡檢測(QV檢測)、聲吶檢測等先進設備,用機器人代替人工井下作業,給管道做全面的「CT掃描」,詳細探知地下管網現狀。

檢測使用的機器人

檢測範圍——

本次普查範圍東起深圳大道、西至九陽大道、南抵沿江大道、北至荊沙鐵路,總計102.5平方公裡。除市政道路排水管網外,還把背街小巷、老舊社區、居民小區等配套雨汙管網納入探測與檢測範圍,預計檢(探)測長度約3000公裡,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約60%。

機器人檢測有何優勢——

據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地下管網檢測主要靠人工完成。管徑太細的部分,工人無法進入管網內部;如果採用機械養護,又容易對管網造成損壞。有了這個機器人,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它不僅能伸能縮,還能邊「爬」邊拍,工作人員在電腦上就能看到管網內部的情況,而且監測當中不會對管網造成損害。

本次普查,將對城區排水管道的排水性質、管徑、材質、埋深、流向、混接情況等進行全面數據採集,並根據檢測結果,建立集管理、更新、分析於一體的城區管網地理信息系統。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排查堵點非常困難,甚至需要幾天的時間,有了城區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就能隨時隨地給地下管道做「腸鏡」,精確定位,迅速解決。

工作進展——

截至目前,主次道路上約100公裡的排水管網已完成檢測,共發現1502處管道存在破裂、脫節、暗接、沉積等缺陷。

按照計劃,普查工作將於今年底完成,屆時,相關部門將根據管網損壞情況,分類進行修復。

新聞多一點:

短評:對歷史負責 為人民謀利

荊州因水而興。在新時代治水工程中,荊州要創出特色,實現永續發展。摸清城市管網家底,正是這一工程的基礎。我市正以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藉助科技的力量,全面摸清城區「老底」,以便有的放矢,從源頭上治癒水汙染頑疾,改善城區水質、改善市民生活環境。

做好了這一基礎性工作,接下來荊州還將在新一輪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將海綿城市建設、水汙染治理及城區排水防澇建設有機統籌,打造出更安全、更高效、更現代的城市排水體系,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給市民一個美麗、宜居、綠色的荊州。相信荊州必將在新時代治水的實踐中創造出荊州經驗,描繪「萬裡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相關焦點

  • 繪就「水鄉生活」綠色畫卷 崑山開發區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
    近年來,崑山開發區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以美麗河湖滋養翠蔓青樹,擦亮生態文明優勢,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繪就」水鄉生活「綠色畫卷。通過河道治理、生態修復、景觀綠化、完善配套等,打造景色宜人、風光優美的城郊公園,建設宜遊宜玩、宜居宜商的城市綠色長廊。聚力水環境治理,如同開啟一盤棋局,要有全局視野,走好每一步。
  • 排水管網完善與修復是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重中之重!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發布,要求「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
  • 近6000萬排水管網清淤調查項目落地,黑臭水體治理核心在管網引發重視
    「接近6000萬的中標價格,在國內的城市排水管網摸底和雨汙混接調查項目中是比較少見的高投資額。」因此,該項目在業內引起了較大關注。據了解,該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為,對檢測區域範圍內地下的雨水管道、汙水管道(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和雨汙合流管道及沿河排汙口進行全面的調查。
  • 杏壇:水環境治理顯成效,水清岸綠景美_杏壇新聞_順德城市網
    水環境治理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據了解,杏壇鎮為解決群眾關注的民生大事,自2019年以來, 杏壇鎮政府投入約10億元,加快提速,全面推進生活汙水管網截汙建設工作。  城網君從杏壇鎮生態環境所獲悉,當前,杏壇鎮西北部片區8個村居的14個農村分散站全部建成投入運行,惠及超6萬村民。
  • 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從管網治理下功夫
    管網不治理 一切都白搭「長江病了,病因就在於各種汙染。」長江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峰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強調,長江經濟帶水環境存在「4+1」汙染源,即城鎮生活汙水垃圾、化工汙染、農業面源汙染、船舶汙染以及尾礦庫汙染。
  • 水環境治理項目中標不斷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而以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為目標的水體環境生態修復服務,正成為我國水汙染治理環境服務業的新闢戰場。當前已走過了大家普遍垢病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體項目治理階段,進入水環境綜合治理階段,開始標本兼治,並已成為目前的重點工作。
  • 按每天約4公裡的完成進度推進汙水管網建設,虎門河湧水質逐步變好...
    虎門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前期綜合治理,虎門鎮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逐漸提升,河湧水質逐步變好變清,部分河湧水生態逐步得到恢復。2020年以來,虎門鎮聚焦汙染防治攻堅戰,動員全鎮力量,正視補短板和不足,抓重點、迎拐點,集中力量打好治水攻堅戰,統籌協同各職能部門和流域各社區共同落實生態環境治理,按照每天約4公裡的完成進度大力推進汙水管網建設,努力實現水清岸綠。
  • 荊州排水管網修復工程明年底完工 涉170餘條道路
    (沈微攝)用機器人代替人工井下作業,給管道做「CT掃描」,再「無創」式完成排水管道修復。6月11日上午,在沙市區共青路,一段約40米的地下管道正在接受缺陷「治療」。據悉,荊州市中心城區共有170餘條主次幹道、600多公裡排水管網接受檢測,發現缺陷約18000處,計劃於明年年底全部完成修復。
  • AR技術首次應用於地下管網系統,9900公裡地下管線三維立體圖建成
    筆者從通州區城市管理委獲悉,通州區地下管線三維系統已成功建成,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境地下管線普查。這也是本市首次將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於地下管網系統,為探查檢修安上「透視眼」,解決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問題。
  •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積極做好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要求,將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融入國土空間規劃,推進整治工程規劃審批,主動對接和配合推進河湧整治,積極推進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各項工作。
  • 四川榮縣:圍繞「水」字書寫五篇治理華章
    蔣兵攝 人民網成都3月11日電 近日,筆者獲悉,榮縣水務局用一組分量厚重的數據,概括了近14個月總投資5億多元,圍繞一個「水」字開展綜合治理書寫的五篇華章,實現了旭水河、越溪河出境斷面保持Ⅲ類及以上,連續兩年達到國家和省考核要求,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全面完成消除劣V類國控斷面目標任務
  • 揭秘排水管網「疼痛病因」 探尋「活血止痛片」
    市政排水管網作為城市地下「毛細血管」,連通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城市雨水排放、汙水收集的重要載體,是水環境治理的必須保障,更是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究竟是誰堵了城市排水管?「疼痛」的排水管網有哪些「病因」?8月29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前往青羊區上升街錦江公園段,實地察看錦江公園排水管網病害檢測工作開展情況,就兩江環抱區域市政排水管網存在的問題開展現場辦公。
  • 道滘水治理邁向3.0版本
    在截汙管網建設管理方面,道滘2017年至今累計建成次支管網101.89公裡,驗收移交通水83.11公裡,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同時,在全市較早部署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全面檢測及修復26.65公裡主幹管網26處缺陷問題,完成28.65公裡汙水接駁管網建設,大大提升了管網源頭截汙效能。
  • 三大工程 五項措施 強力推進錦江水生態治理
    「新錦江」,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水生態保障。  推進排水管網提標改造。加快排水管網配套設施建設,實施市政管網病害治理,進一步提高設施排水能力,逐步實現城市建成區排水管網全覆蓋。  實施末端截汙工程建設。在錦江幹流沿線城鎮建成區沿河敷設截汙幹管約36公裡,建設棄流井,分散布設小型處理設施,對初期雨水及少量分流不徹底的汙水設置最後一道防線。  提升城鎮汙水處理能力。
  • 餐廳管網末端直排汙水 一公里海岸藏十多處排汙口
    原標題:餐廳管網末端直排汙水 一公里海岸藏十多處排汙口 大鵬灣臨海餐廳濫排汙水。不同的是,鹽田海鮮街某餐廳汙水直排入海大鵬楊梅坑海邊餐廳的排汙管則十分隱蔽。  場景2 餐廳管網末端直排汙水  在大鵬南澳楊梅坑海濱度假中心,海邊餐廳偷排汙水的情況同樣觸目驚心。由新東路自西向東沿海岸線行走,臨海餐廳各類偷排管道一覽無遺。在一家名為「海洋餐館」的餐廳主樓背部,兩根半米多高的管道口源源不斷向海灘排汙,汙水流經的銀色沙灘被染成黑色,入海處海面上也泛起大片油漬。
  • 博湖縣:治理農村生活汙水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他去年搬進了新建的安居富民房,通過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項目的實施,在離他家不遠處,修建了一座一體化汙水處理站並修通了地下排水管網,使他在家裡用上了水衝式廁所和熱水器,為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朱守啟說:「村裡面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修了柏油路,粉刷了院牆,我們也要把家裡收拾乾乾淨淨的。」  據了解,通過一體化汙水處理站排水管網的建設,使生活汙水統一收集、統一淨化。
  • 河北邯鄲永年區籌資10億元打造水生態循環體系
    從2016年開始,該區結合城市汙水治理、環境整治,按照能源節約理念,總投資10.1億元實施汙水治理、中水回用、集中供水等工程,鋪設地下管網178公裡(汙水75公裡、雨水28公裡、中水16公裡、供水59公裡),打造水生態循環體系,多措並舉做好四篇「水文章」。
  • 鄭州464公裡自來水管網急需改造
    按照城市供水管網安全性評估專家組的意見,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對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先主後次、先面後點、先急後緩」的原則,優先安排一類管網進行改造,結合道路改造同步實施二、三類管網的改造,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一類管道:主要是指柿園水廠、白廟水廠、石佛水廠、東周水廠四個水廠的原水管道及一些主要的出廠水幹管,總長為78公裡。
  • 馮韶慧赴河北廊坊文安和大城調研檢查水環境治理工作
    、大城縣調研檢查水環境治理修復工作情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進水環境治理修復實現新突破,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良好水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在文安縣趙王新河西碼頭閘,馮韶慧認真聽取防洪工程建設、河長制工作情況介紹,查看水體治理、河道清障等工作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