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貓從小就是一個不挑食的女娃娃,用我們陝西話來說,口比較「糙」,就是不夠精緻的意思。以前,我們單位很多女孩子都不愛在食堂吃飯,說食堂的飯不好吃了啥的,袁小貓一直覺得食堂飯很好吃,懷孕的時候,除了早晚飯在家吃,中飯全部在食堂(有時候晚飯都是在食堂蹭的)。逗哥生出來也是壯壯胖胖的,結實健康。
一碗燴麻食
所以,袁小貓看到有些女孩子動不動寧願在外面叫外賣都不吃食堂,也有些不太理解。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要說這所愛,袁小貓覺得食堂最近做的兩頓飯,甚合貓意——昨天吃的燴麻食,今天吃的是燴麵片,真的是應了這陰蒙蒙的天氣,搭配極了。
陝西人愛吃麵,把麵食可以折騰成長的、短的、扁的、圓的、菱形的等等,造型各異的麵食,真的是極為豐富的面文化主題大省了。但是,要說到秋冬季節陝西人的家常飯,麻食、面片那真的是少不了。
大家都知道,袁小貓是農村人,小時候家裡窮,也沒有什麼好的餐食,但是每次到吃麻食的時候,我們姊妹仨真的超級開心了。首先,做麻食這件事很有意思,可以說非常有儀式感了。
它和包餃子一樣,需要全家總動員,所有人都參與其中。
一般都是袁小貓的母親提前去採面,採好面以後要沃大概一小時左右。這時候我們全部都會隨母親來到廚房,去地裡拔菜的,跟著母親揉面的,去溝邊攬柴禾的。父親這時候就會在母親把面都擀好以後,給我們每人分一小塊麵團,兩個人一個草帽(用草帽外面的稜角搓麻食),就開始搓起來。
我們一邊搓麻食一邊諞閒傳,麵團在手裡揪成指甲蓋大小在草帽上用大拇指順勢一骨碌,就成了全身花紋的空心小麻食。搓好的麻食扔到旁邊,隔一會兒撒一點面撲,防止粘連。很快,麻食就搓成了一堆一堆的。
父親在灶火裡已經把水燒開了,麻食咕咚咕咚全跳進了翻滾的大鐵鍋裡。硬柴火猛煮一番,麻食又咕嚕嚕全翻滾上來,就像在水裡鑽了個一悶子,下去的時候渾身麵粉一團黏糊,上來的時候各個勁道光滑,如鯉魚打挺般精神抖擻令人振奮。它們一個個從笊籬裡出溜溜滑下來……
菜真的很誘人
母親早已把炒好的底湯菜倒進提前熬好的湯汁裡,麻食再倒進去,略微咕咚一下,綠的菠菜、紅的胡蘿蔔、白的土豆、黑的木耳、黃的豆芽……一鍋五彩斑斕的燴麻食就已經呼之欲出了。一人一大碗,再來兩勺油潑辣子,一片鍋盔……外面要是下著雨或者雪,坐在灶火吃這一碗熱氣騰騰的麻食,那真的是再嫽不過了!
所以,能在工作之餘吃到一碗家常的燴麻食,真的是暖到心裡了。天冷,你們午飯都吃啥?如果沒別的想法,燴麻食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了!反正,只要我們家裡做燴麻食,逗哥一次能吃兩碗,連吃帶喝,主食和菜一起都吃了,非常舒服。#美食品鑑官
原創不易,僅支持原文連結分享。關注袁小貓,和這隻貓一起,偷偷發現,這世界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