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心孩子的學習,家長裝監控器隨時監督,可行嗎?

2021-03-06 IF枕邊育兒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監視器逐漸步入眾多學校教室裡還有家庭中,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為了孩子好。或許,在家裡安裝監控是有一些好處,監視器能夠成為家長的好幫手。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新聞的報導,不難看出,在絕大多數的家庭中,家長和孩子兩方會因為監控而站在對立面。家長方面,大多認為監控是有用的,方便自己隨時查看自家孩子在家裡的情況。

子女方面,年齡小的沒有自主意識,年齡大的,大多數不希望有監控記錄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不過,家長們可能也委屈,自己不過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而已,這也有錯嗎?這個問題其實早有答案。

不管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影視作品中,對於家長掌控孩子這一問題,其實早有討論。曾經非常火爆的英劇《黑鏡·方舟天使》中,媽媽給3歲女兒植入高科技晶片,不僅可以實時監控,還能給負面的東西打上馬賽克。

在女兒14歲的時候,發現了這件事,她非常憤怒,就摔了媽媽房間裡的監視器顯示屏。毆打媽媽,她看不見血,只能看到馬賽克,不懂得如何把握程度,差點把媽媽打死。

其實,這個方舟天使的項目,沒運行幾年,就因為違背人道主義和人性,就已經關了。但媽媽不捨得放棄監控女兒的生活,一直沒有取出晶片。此劇在國內播出的時候,就有網友調侃,按照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掌控程度,這個項目在國內會很受歡迎。

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其實也不少,走到大眾視野的就有「媽媽監控女兒讀書,時不時地還要出聲提示坐姿」、「11歲男孩因為監控報警」等等。往孩子房間裝監控,究竟算不算侵犯隱私權呢?

律師表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是需要監護人監督的。而且,監控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效率,因此,不算是侵犯隱私權。

但心理專家表示,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出於安全考慮可以安裝監控。但上初中的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和自主意識開始形成,他們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自主性。況且,這一階段往後的學生,會期望父母的認可,裝監控其實恰恰是不信任、不認可孩子的表現。

那麼,這種行為對孩子究竟有什麼樣的不良影響呢?

未成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多數是不夠的,是需要家長的引導和訓練沒錯,但是裝監控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並且有些懶惰的做法。

這樣做孩子容易成為父母的提線木偶,父母說一下,子女動一下,漸漸地,子女們就會放棄自我思考,父母說什麼,照辦就是。父母在身邊還好,父母不在,又該怎麼辦呢?

俗話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家長們以為裝了監控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嗎?孩子遠比你想像的更聰明更複雜。家長們想要一個認真聽話的學生,他們就可以扮演這麼一個角色。

總有家長們監控不到的地方吧,監控內成「影帝」、「影后」,監控外,你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了。現在小學生都覺得,房間裡裝監控,自己就像是「囚犯」一樣。

身處於這樣一個充滿不信任、不真實、不溫情的家庭氛圍中,家長們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會變成什麼樣?

其實家長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怕孩子不幹正事,不好好學習。教育學碩士尹建莉老師認為,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沒錯,童年犯錯還有機會改正,成年以後犯錯怕是需要更加慘痛深刻的教訓了。

歸根到底,這個問題還是回到學生自主性上,其實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對於培養學習自主性這一問題早有回答,總結如下。

自主感簡單來說就是寶貝自己願意、主動地想做某件事情。這個願意可能是因為孩子自己感興趣,或許是因為喜歡某位老師,又或許是因為想跟某位同學比較。總之,不管出於什麼理由,自主感就是沒有外界的強迫,寶貝自己樂意主動去做。

那麼,當其有這種需求的時候,家長要盡力滿足並培養。我姑家的一個小堂妹就是如此,小學一年級喜歡上了古琴,姑姑姑父一直支持,如今小學六年級,馬上就可以考到滿級證了。

勝任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勝任感的來源有兩種,一是從內獲得,即他們自己從內心深處肯定自己;二是從外獲得,即家長、老師等外界的誇讚和肯定。

還是我小堂妹彈琴,剛學的時候不敢在眾人面前表演,後來考了一級證,內心自信起來,才敢參加電視臺的節目。

其實需要感實際上是「被需要感」,就是寶貝感覺自己被需要了。一個人越是感覺自己被需要,就越是有動力去做某件事。

之前去某景區玩耍,路上遇到外國友人問路,我家大寶當初6年級,英語說的磕磕絆絆的,但是人家也非常禮貌道謝了。從那以後,就纏著我讓我給他報口語班,這就是孩子的「被需要感」得到了滿足。

解決孩子學習不主動不自覺這件事有科學方法可循,所以與其思考什麼時候裝監視器,不如想想他們的三大需求有沒有被滿足。都說澆樹要澆根,交人要交心。一顆真誠的心,總比冷冰冰的監視器要溫暖的多。

相關焦點

  • 監督孩子學習家長裝上監控 裝監控算侵犯孩子隱私嗎?
    兒子才知道自己房間裡裝了監控,很不高興。第二天兒子用布把機器人攝像頭包裹起來,扔到一邊。陳先生嚴肅表示,不可以這樣。兩人爭論了好久,最後陳先生跟兒子妥協,監控繼續,允許兒子在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適度地放鬆娛樂。  王女士在兒子四年級的時候就在兒子房間裡裝了攝像頭。「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算不算侵犯隱私?
    「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說,晚上兒子會跟我說話,比如「媽媽,我的作業做到哪裡了」「媽媽,好像有人敲門」……兒子漸漸大了,對攝像頭越來越反感,第一個攝像頭被他用彩色鉛筆塗糊了。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算不算侵犯隱私?
    「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說,晚上兒子會跟我說話,比如「媽媽,我的作業做到哪裡了」「媽媽,好像有人敲門」……兒子漸漸大了,對攝像頭越來越反感,第一個攝像頭被他用彩色鉛筆塗糊了。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 算不算侵犯隱私?
    「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說,晚上兒子會跟我說話,比如「媽媽,我的作業做到哪裡了」「媽媽,好像有人敲門」……兒子漸漸大了,對攝像頭越來越反感,第一個攝像頭被他用彩色鉛筆塗糊了。
  • 保姆在家看孩子家長不放心裝監視合適嗎?
    此則新聞一出讓很多僱主心生顧慮,很多人不得不加強對保姆的防範,在自家安裝攝像頭也成了僱主們監督保姆最常用的方式,然而這樣的方式真的合適嗎?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調查:家庭監控設備銷路好   從事監控設備經營安裝的高先生說,目前西安安裝監控的家庭不少,有的是為了防範小偷,有的就是專門為了監督家中保姆照看孩子的情況。
  • 孩子放假,家長上班,攝像頭到底裝不裝?
    家長通過手機查看家裡的「雲臺攝像頭」,確實可以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孩子不會多想嗎?家有攝像頭的孩子,紛紛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想法。一位小學高年級的同學說:「說心裡話,挺煩的。感覺他們太壓迫人了,把我當犯人。」還有學生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攝像頭也有管不了我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上演真人秀。」
  • 你會用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嗎?
    14歲的兒子覺得父親安裝攝像頭侵犯了他的隱私,而父親卻以督促學習為由,怒斥兒子「你有多少隱私?」如果你是家長,你會用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嗎?據小編了解,周圍的同事,確實有用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他們認為這種方式很有效果,如果發現孩子沒在用心學習,還隨時可以通過語音的方式,訓斥他,讓他立刻改正。有的家長,雖然不太贊同這種方式,但是出於無奈(他們想不到還有什麼其他更好更見效的方式),只能照搬別人的方法。
  • 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不是明智之舉
    疫情期間,她為了監督兒子上網課,特地在家裡裝了攝像頭。最近,「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還上了微博熱搜。(9月9日《揚子晚報》)其實,吳女士的做法並非個例,反而是眾多家長的一個縮影。比如,疫情期間,陳先生為了孩子的學習和安全著想,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王女士為了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在兒子四年級的時候就在房間裡裝了攝像頭;兒子上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趙先生覺得有必要抓孩子的學習了,又在兒子房間的雙人床的下鋪上裝了一個球形的攝像頭……對於家長們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的做法,有人表示支持,認為這樣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時刻督促孩子學習。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是愛還是偷懶?
    最近關於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學習的話題備受關注,相關新聞也頻頻上熱搜。確實,沒有人願意被時刻監控,那種緊張和不安,反而會讓孩子分心,哪還有什麼心思學習?更何況,如果溝通不到位,或者孩子不理解,很容易適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響學習效率,破壞家庭關係。
  • 孩子放假,家長上班,線下輔導班又關閉、攝像頭到底裝不裝?
    不少家庭出於無奈,選擇用攝像頭監管孩子寒假裡的學習和生活。一名56歲的社區工作者田萍表示,「學校放假後,8歲的外孫獨自在家。雖然孩子很懂事,我們還是在家裡安裝了8個攝像頭,可以隨時監看孩子的情況。」裝攝像頭監管宅家娃,成為時下的一種育兒新手段。有些人持反對意見,有些人認為很好用,還有些人持保留意見。你怎麼看?
  • 「父欲裝監控兒報警」上熱搜:你贊成安攝像頭監控孩子學習嗎?
    更有家長發出感慨:「暑假第一周:嚴格控制孩子看電子屏幕時間;暑假最後一周:我要感謝佩琦、超級飛俠、豬豬俠………我這條命都是你們給的(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開學了,家長最操心的事就是孩子的學習了,特別是放學回家後,孩子的自覺性能讓家長放心嗎?
  • 「父欲裝監控兒報警」上熱搜:你贊成安攝像頭監控孩子學習嗎?
    更有家長發出感慨:「暑假第一周:嚴格控制孩子看電子屏幕時間;暑假最後一周:我要感謝佩琦、超級飛俠、豬豬俠………我這條命都是你們給的(以上排名不分先後)」。開學了,家長最操心的事就是孩子的學習了,特別是放學回家後,孩子的自覺性能讓家長放心嗎?近日,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此後,江蘇一家電視臺以話題,對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這一話題進行了街頭隨機採訪。
  • 裝攝像頭監督孩子是一種傷害
    近日,「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寫作業」的話題引發熱議。據媒體報導,疫情期間,為了監督孩子上網課,不少家長特地在家中裝了攝像頭。儘管各地已陸續復學複課,但攝像頭卻作為家長監督孩子學習的工具「活」了下來。對於這種做法,不少家長網友覺得沒啥不好的。
  • 家裡多一雙「眼睛」監督孩子學習,孩子怒了!算不算侵犯隱私?
    「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說,晚上兒子會跟我說話,比如「媽媽,我的作業做到哪裡了」「媽媽,好像有人敲門」……「孩子大一點點,攝像頭主要是監控他做作業。
  • 家裡多一雙「眼睛」監督孩子學習,孩子怒了!算不算侵犯隱私,專家這麼說
    強烈抗議,兒子用彩色鉛筆畫糊攝像頭王女士在兒子四年級的時候就在兒子房間裡裝了攝像頭。「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但是能接受。」
  • 孩子學習老不好?要裝個「監控」嗎?
    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父母不在家,孩子學習老不好,那孩子多半是「廢了」。當然,您的孩子成績也許上去了,但心態可能也炸裂了。為督促孩子學習家長們裝了監控,重點是這種監控不是學校教室裡安裝,而是在孩子房間內安裝。有些私立學校,補習班在教室安裝攝像頭,這可以理解。但在孩子房間內安裝攝像頭還是第一次聽說。
  • 私人幼兒園私自給孩子吃酵母片 家長:裝監控監督
    記者盧政攝  ●橋頭鎮一私人幼兒園私自給孩子吃酵母片 ●園長承認不該未經家長同意給孩子吃藥  這兩天,國內各地頻頻發現的「藥兒園」讓家長們心驚膽戰。昨天,東莞橋頭鎮一私人幼兒園也被爆出曾長期給幼兒服用「酵母片」。  昨天上午,30多名家長為了此事一起擠在幼兒園的會議室。
  • 警察的手機 能當監控器(圖)
    ,進入「實時監控」,選擇16個可移動監控探頭中的任何一個,一個普通的手機,頓時成了視頻監控器。而移動探頭則使用無線傳輸,一般裝在離地面3米左右的牆上、電線桿等物體上,最多10分鐘就可拆裝完畢。唯一不太方便的是,如果附近無法接入電源,需要每隔一段時間給機器充電。「有探頭的地方,會對潛在的犯罪分子產生明顯的震懾。如果某地的發案降低了,我們就把它挪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楊志軍副所長說。
  • 團長周報 | 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算不算侵犯隱私?
    關於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寫作業的做法「給點時間,給點空間行不。」網友「指間緣」說:「這個答案很簡單,就問家長:你工作的時候願意讓領導安個監控看你的工作狀態嗎?」 一位學生網友表示:「我是個學生,家長都不裝攝像頭,因為他們都挺信任我,覺得我可以自己做好。寒暑假裡我也挺自覺,因為覺得不能辜負家長的信任啊。其實信任會讓我們有一種責任感,促使我們自我監督,認真學習。裝攝像頭可能會讓我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大可不必了。」
  • 家裡多了雙「眼睛」監督寫作業 杭州男孩一氣之下揮起羽毛球拍把它扇到了地上……你贊同用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嗎?
    疫情期間,她為了監督兒子上網課,特地在家裝了攝像頭,從此也多了一個和兒子隔空喊話的工具。 「也多了一件生氣的事。」餘玲補充說,「想眼不見為淨,但畢竟是親生的,該管還得管。」她不是辦公室裡唯一給加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的媽媽,「四五個吧,差不多都成為暑期學習的標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