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倫敦當 Airbnb 房東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去年11月,Yahom 把倫敦家中閒置的次臥整理一新,當起 Airbnb 房東。在這段新的人生經歷中,她收穫了陌生人的友好、令人驚喜的緣分、抑或也有無所適從的尷尬……半年多時間裡,Yahom 已經與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房客,共同經歷了一場場冒險。

在倫敦買下這間公寓之前,恰逢「脫歐公投」剛結束。我從 BBC 的早間新聞裡,驚醒。感嘆自己也是一個路過重大歷史的人了。

倫敦人對脫歐沒什麼信心,還是那句「Keep Calm and Carry On」。房價不會因此大幅度跌落,開發商還要顯示出最後的堅強。不過,買房投資的人確實少了。少了搶房團,剛需一族如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

之前在英國讀書、工作都是租房,房租年年漲,收入卻並沒有成比例上漲。這麼算下來,若是買房,首付加貸款,顯然比長期租房要划算得多。於是婚後不久,我和老公很快達成了買房共識,遠在國內的雙方父母也都給予了經濟上的支持。一切手續按部就班,房產公司和律師都表現得很積極,不到五個月,從看房、交訂金、貸款到交房,就全部落實了。

這是一套小巧的全新兩居公寓,自帶精裝修。實用之處是有兩個廁所,客臥的廁所大小都快趕上客臥本身了。寬敞、周正、朝西。

倫敦是一座渴望陽光的城市。與國內買房經驗不同的是,這裡不怕「西曬」,更怕「西曬不到」,朝西的房子反而比朝東金貴一點點。到了七八月份,晚上八九點,太陽還沒落。陽光仍能透過客廳的白色蕾絲簾幕,將餐桌、廚房照得熠熠生輝。每天,落日的餘暉都大不一樣,有時候是 Metropolitan,有時候又是 Sex on the beach。

從家中陽臺看到的夏日落日

不如把閒置的次臥作Airbnb吧

新家搬進來快一年,除了遠道而來的家人在次臥住過1個月,發揮了它的光與熱,其餘時間它都被我當作「衣帽間」。

當衣帽間挺好,可每一套試過又不想穿的衣服,都會被潦草地攤在床上。一個禮拜過去,你會驚嘆,女人啊,居然有這麼多(不想再穿了的)衣服。這哪裡像衣帽間,更像衣服的收容所。只有在我良心大發,或是有人來做客時,才會急急忙忙做一下面子工程,把那些衣服一股腦兒塞進衣櫃裡。

就這樣,毫無章法的次臥多少在拖家裡顏值的後腿。如果真要有一個重要且必要的理由,讓我甘願調動每寸肌肉的積極性來讓它保持整潔,那就只能通過盈利了。

「不如把閒置的次臥作 Airbnb 吧!」老公居然也表示支持。

可是,真要開始這一切並不容易。一方面,從未與陌生人分享過生活空間的我們,擔心會不適應。另一方面,如同遠在國內的公公從視頻裡追過來的一句話:「那些房客都是哪裡人?也不知道安不安全哦?」

還是要感謝大數據吧。此想法拖延數星期之後,Facebook 忽然不失時機地推送了「猜透你小心思」的 Airbnb 硬廣,雖然細思極恐,可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入了套——註冊、填寫房屋描述信息,上傳照片、認證個人身份……不到1個小時,完成了網站註冊全套手續。

我懷抱著有些激動的心情,單方面宣布:我的短租房,正式上線了!

Yahom 的公寓門口

第二天一早,Airbnb 便彈出兩個推送:一口氣接到了兩個訂單,還是在同一個時間段預訂。首次當房東,就擁有了選擇權,這是多麼驕傲的時刻。

至於剛開始的售價,當然是試水的。連我媽都說:「長沙的客房都要這個價啊,更別說在倫敦了。」不過我們很快因為「物美價廉」成了附近地段的「黑馬」,陸陸續續吸引了好幾個訂單。

花費了小心思布置的家,在別人眼裡看來也會是溫暖的嗎?客人好相處嗎?他們會影響我的正常生活嗎?

其實一開始根本懶得想那麼遠,還有一些更值得顧慮的小事兒,比如,給房間門加上鎖,讓客人與自己的隱私空間都得到保護;把次臥裡富餘的衣櫃搬去主臥,添上桌椅及綠植;還有那些零零碎碎的,如床單被罩、拖鞋、吹風機、洗浴毛巾、洗髮水、沐浴露等,都要再添置一套。

打掃這一項,更是硬核了。除了常規吸塵、擦灰,我還在鄰居的推薦下,買了幾款除水垢的瓶瓶罐罐。天知道英國怎麼有那麼多水垢!所有金屬色的水龍頭、牆壁溜縫兒,都結出了堅硬的水痂,但用這個一噴,再用抹布一擦,沒了。

有些頑固分子則要使上澡堂子裡搓背的氣力,來來回回狠狠揉搓。「這玩意兒太神奇了!」我驚呼,髒東西像變戲法一般消失了,洗漱臺、浴缸恢復成了出廠設置,閃閃亮亮。

就像下一次還會再見的朋友

很快,我們迎來了第一對入住的房客。有一種今天才複習,明天就要高考了的莫名緊張感。

老公像平日招待朋友來家裡做客一樣,備好了檸檬水,曲奇餅乾、小塊包裝的巧克力,再用從摩洛哥帶回來的紅白圖案塔吉鍋裝好,甚至還上網學習了怎麼摺疊毛巾大象。我則買了鮮花,鋪上桌布。整個場面頗具儀式感。

老公摺疊的毛巾大象

對方是一對德國情侶。德國人,記憶中大多都是內斂而有禮貌,生怕給別人添麻煩。沒料到的是,兩人身材高大——其實站直了也不會真的頂到天花板,但他們還是習慣性地貓著身子。笑容當然是不失禮貌的,簡單互相介紹名字之後,他們還誇讚:「你們布置的小房子太溫馨了,許多Airbnb照片裡是一個樣子,走進去又是另一個樣子。但你們真的很乾淨、整潔。」

小半個月細細碎碎的努力得到肯定,我的嘴角忍不住上揚,愈發熱情起來。除了讓他們自由享用茶、咖啡和小餅乾,還鼓勵他們共享客廳與廚房。

他們友好地點點頭,便一頭鑽進了房間,沒有再出來過。

晚上躺在床上,老公突然說起:「不知道他們的腳是不是露在外頭了?會不會冷?因為英國的標準雙人床好像只有一米九。」我愣了一秒,確實還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短租的一個好處是,客人若是來倫敦旅行,彼此的生活幾乎沒有交集:你起床的時候,他們已經出發;你快睡的時候,他們才歸來。直到臨走時,我才與他們再次打上招呼。

這對房客不僅把垃圾袋系好結,連床單、被罩也一併拆了下來。德國男生滿眼真誠地說:「不知道怎麼表達我們的感謝,就幫你們減輕一點工作量吧。」

我們相互擁抱、祝福、告別,就像下一次還會再見的朋友。

緣,就是如此妙不可言

最近剛好想去南非旅行,家裡就來了一位南非籍客人。高高瘦瘦的白人,腮幫子處有明顯的紅暈。

或許是因為來倫敦出差吧,他看起來沒有什麼好心情。簡單招呼之後,悶頭鑽進了房間,接著就傳來「噼噼啪啪」打電腦的聲音。

「家裡有沒有熨鬥?」我還在上班,忽然收到南非客人發來的一則 Airbnb 站內信。我試著遠程描述熨鬥所在的方位,他依然不明就裡。所以到家第一件事,我拿出了熨鬥,敲開了他的房門。我們這才搭上話。

我主動詢問他關於南非旅行的事,才得知,他雖然出生在開普敦,但已經在新加坡工作多年了。

他解釋道:「事實上,南非有三個首都,不過許多人在來之前並不知道。這個國家的行政首都是普利托利亞,立法首都是開普敦,而司法首都則是布隆泉。」

聽到這些陌生的城市名迸出來,我只好追問一些自己熟悉的話題:「南非的黑人與白人的邊界真像傳說中那麼分明嗎?」「安全嗎?」

「歷史遺留問題。現在黑人與白人的狀態好一些了。不過,如果要去開普敦旅行,我建議你還是跟一些本地人的團,不然對外國人來說,還是會有不安全的地方。」

空氣裡還是有些冰冷冷的。他一邊熨衣服一邊機械地回答著,我則在準備晚餐。當談話看起來就要戛然而止時,他忽然主動問起我:「你是哪裡人?」我回答說中國。

他追問:「中國哪裡?」那口氣仿佛是他自認為在新加坡生活多年,早已區分得出韓國人、日本人、新加坡人和中國人的長相,所以這個回答顯然在他意料之中。

我猜想他大概率是不知道中國的那麼多城市吧。正在猶豫說湖南還是長沙時,我脫口說出了「長沙」,同時腦中飛速運轉著,如果他不認識,我或許還要問他「你聽說過President Mao嗎?」,並解釋這裡是毛主席的故鄉、吃辣勝地、距離香港直飛2小時云云。

陽臺上的太陽花

他的瞳孔一秒放大:「我女朋友就是長沙人。」

我們面面相覷,似乎都覺得有點難以置信。氣氛瞬間化開了。我不禁在腦海中消化著這個小概率事件所帶來的驚喜。在全世界60億的茫茫人海中,一個南非人和長沙妹子在新加坡走到了一起;而這個南非人又在倫敦上萬個 Airbnb 房東中,選擇了住進我——另一個長沙妹子——的家中。

南非人補充說:「你如果說的是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城市,我都完全不認識。」

緣,就是如此妙不可言。

他很快主動爆料:「馬上要去長沙見家長了。」

「Big step!」我為他鼓勁。

他還告訴我他女朋友的中文名字,一字一頓地發出三個音節。我表現出迷茫,說不認識。他說可能是他的發音不夠標準。似乎他認定,只要能準確地說出名字,我就一定會認識他女友一樣。

如果你是房東,會作何選擇?

也有遇到過一次,相處沒那麼愉快的客人。

兩個黑人女孩入住,精精壯壯的身板,嗓門都比較大,其中一個編了髒辮兒。兩人是專程從別的城市來倫敦聽演唱會的。

女孩們進入臥室後,似乎聊得很盡興,不時伴隨著哈哈哈的大笑聲。晚上12點過後,這個動靜依然沒有減小的意思。我睡在鄰牆的主臥,一時間埋怨起家裡的隔音效果來。

演唱會當天是周末。我在客廳看電視,而她們則在有著全身鏡的走廊與次臥之間來回出入打扮著。她們一邊嬉笑打鬧,一邊往身上噴香水,空氣裡充斥著令人不適的顆粒感。

我試探地問:「演唱會是什麼時候?」

她們爽朗地答:「還有2個小時呢。」

第一次感受到,他人的2個小時,對我即煉獄。我總不能像父母教育小孩子一樣:「去別人家,稍微控制一下,安靜一點。」「香水噴太猛,會燻到別人。」又或者:「用別人家的浴缸,先脫了鞋再進去。」……我說不出口。

所以當她們退房,看到像被龍捲風席捲過的房間,掉了許多碎渣的地毯,以及留下黑色鞋印的浴缸,你不會感到意外了。

那麼,要不要給這樣的房客留下一句建設性的評論?

如果如實報告,或許可以給其他房東一個預警;同時,她們也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存在不妥?可轉念一想,總要保持表面的和平吧,不喜歡的房客大不了不留言。大多數房東或許選擇了後者——在她們的頁面上看到「加入Airbnb平臺四年」,留言卻不超過3個。

不聲張、不揭發、不給任何建議,似乎是一條更不被詬病的路。不用擔心差評會對房客造成影響,自己也保有主動選擇權——大不了以後不再接待這位客人。

如果你是房東,會作何選擇?

Yahom 為客人們準備的綠植

假如我沒有時間拜訪世界,就讓全世界來拜訪我

當房東的新鮮感一直持續著。因為總是會在不同的房客身上,看到不同的生活片段。它成了我下班之後的另一半人生。

雖然有的人只是數面之緣,有的僅聊過寥寥幾句,不過短短半年,這間不大的次臥已經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2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房客。

「你來自哪裡?」似乎是國際舞臺上最為通用的一句問候語。就好像問了來自哪個省份、哪座城市、哪個星座,似乎就能略知一二,素描出這個人個性的輪廓。

國民屬性、地域屬性這個東西,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固有的成見,但多少還是具備參考價值的。各個國家的人有著不同特點,這與歷史、氣候、水土、文化、飲食,以及教育資源的多寡等等都有關係。

法國人、德國人、瑞典人相對獨立,乖巧禮貌、輕聲細語,儘量做到不打擾他人。有的人甚至會小心翼翼地多問一句:「有沒有宵禁?」我笑他們的可愛:「這兒不是大學宿舍,什麼時候回來都可以。」

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則熱情許多,你只要遞一句,他們就能滔滔不絕說出自己的故事。

有一個義大利女兒,帶著她媽媽來旅行。沒想到媽媽第二天在外遊覽時就把手摔骨折了,幾天的行程幾乎都在醫院中度過。我聽到後覺得十分抱歉。

義大利媽媽一手打著石膏,一邊用濃濃義大利音的英文雲淡風輕地說:「我老公上個月剛剛過世,女兒看我太難過,就想讓我散散心,所以來倫敦玩一趟……」

我的眼裡滿是同情,她卻並沒把自己當祥林嫂,就像沒事人兒似的說:「你看,我今天還去做了睫毛呢!」只見她睫毛閃閃,柔美又率真的女性荷爾蒙蕩漾在舉手投足間。

精心布置的家中角落

從不同國家的房客身上,能學到不同的生活智慧。比如有一次,一對馬來西亞夫婦與我分享吃榴槤的「下火」方法。類似於「原湯化原食」——在吃完了榴槤肉的殼內,撒一點鹽,澆上涼水,就這麼順著嘴邊灌下去。

那位妻子笑道:「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道理,但是從小,家裡的大人就是這麼教的。」原來在馬來西亞也有關於「火氣」的說法啊。

還遇到過一位十分客氣的英國客人。只是住兩晚而已,卻不停地表示「感謝你們讓我住在這裡」,好像沒有收他費用一樣。我們道了一些家常,準備祝願對方「有一個美好的夜晚」了。

他忽然頓了一下,拉開隨身背包的拉鏈,掏出一瓶紅酒說:「這瓶是送給你們的禮物。」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拒絕才好。

除了紅酒,零零碎碎還收到過客人帶不走的黃油兩盒、藍莓果醬一瓶、旅行裝洗浴用品兩三瓶、落在床上的針織手套一隻和日式醬油一小瓶……大多的「收穫」都是意外。

不過也有精心準備的,那便是客人們留下的「語錄」。留言簿裡,記錄著他們炙熱的感謝,陌生人之間適當的溫情,甚至還有手繪插畫。我想,這將會成為這段回憶裡最珍貴的禮物。

客人們的留言

短短數月,四次成為 Airbnb 上的「超讚房東」,我已從第一次激動地與老公擊掌慶祝,到之後收到通知郵件,只是內心喜悅地「哦」了一聲。這段與房客們共同經歷的冒險,開始走得越來越平穩了。這樣的冒險不需要真刀真槍,不需要揮汗如雨,至多只是從心理層面,與陌生人建立信任,保持一種淡淡的友好。

冷靜地工作,熱情地生活,這樣的狀態,似乎也值得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airbnb會核實人數嗎 airbnb民宿安全嗎
    旅遊業在每個城市內發展都是很不錯的,旅遊業的開發讓一些酒店和民宿看到了商機,畢竟一些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肯定首先要來解決到住宿的問題,大多數住宿的地方都會有吃食,所以這件事情一旦解決,完全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當然選擇住宿在網上也能辦理好,那麼airbnb會核實人數嗎?
  • airbnb中國到底行不行
    不過這事完美的體現了我一直的觀點,公司裡有個技術網紅,能省多少獵頭費。那麼沒轉的原因很簡單,我對她文章中的一些描述,並不認可,比如說,針對大家常說的那個關鍵問題,美國巨頭在中國到底行不行,有沒有機會,對方的說法是,airbnb有很多中國員工,也經常仔細閱讀和分析中國用戶的反饋。似乎這是能夠跨越文化魔障的一條通路,然而,很抱歉,並不是。
  • 為了讓大家明白「我是誰」 Airbnb愛彼迎在中國做了什麼?
    一種聲音是這個改名字似乎沒有那麼好聽,並且不夠段位。事實上,當uber,LinkedIn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市場推出中文名的時候,也都有過類似的遭遇。這是Airbnb愛彼迎在中國市場擴張時,不得不面對的壓力。雖然至少在一線城市,airbnb的發音讀法已經被大家熟知,但是這家公司覺得還不夠。「如果Airbnb的念法對中國用戶有一些困難的話,還是希望提供一個方案。
  • Airbnb愛彼迎發布十一黃金周國內外熱門旅行趨勢
    成都的這一間充滿波西米亞風的Plus房源距離成都吃喝玩樂集散地太古裡僅一牆之隔,房東球還貼心地創辦了公眾號來為房客提供一鍵導航、景點介紹、路線規劃以及美食推薦,讓大家在體驗舒適溫馨旅居生活的同時,更能輕鬆體會最成都的休閒時光,躲避開黃金周擁擠的人流。
  • 淺談短期民宿房東的構成以及民宿的市場
    加之中國傳統思想「房即是家」以及房對中國人的重要性,根本沒人願意主動分享自家房屋,當時的房東僅被稱呼為長租房管理者。社會環境和世代的改變讓房東有了新的定義,不再局限於長租房屋。而推動這一改變的是網際網路的創業者們,他們以全新的商業模式活生生的把這一職位變成了「職業」。以airbnb、途家網、小豬短租、榛果民宿、攜程等為代表的商業體。為房東們提供了房源展示機會以及客源流量。
  • 跟破產姐妹一起玩轉「Airbnb」
    在《破產姐妹》(Two Broke Girls)今年第四季第6集中,破產姐妹也玩起了風靡全球的airbnb,而她們的房客竟然是維密天使(Victoria’s Secret Angels)!那麼airbnb和一般的酒店網站有什麼區別呢?如何使用airbnb去歪果仁家裡住呢?快來一起學習吧!
  • Airbnb愛彼迎體驗春節特輯:打卡亞太「美食地圖」
    體驗連結:騎行探索體驗連結:https://www.airbnb.cn/experiences/315116騎行美食體驗連結:https://www.airbnb.cn/experiences/62321泰式料理體驗連結:https://www.airbnb.cn/experiences
  • 親述:不受疫情幹擾,在倫敦明星學區當房東是什麼體驗?
    最近小編採訪了一位已經成功變身倫敦房東,並計劃在未來幾年陪孩子來倫敦學習生活的上海媽媽。下面就和小編一起,聽聽這位著眼未來的辣媽在選擇倫敦,投資倫敦時怎麼考慮,怎麼感受的。 1、請描述一下對Kingston的第一印象。
  • airbnb 推出旅行預測,最熱門目的地是東京、巴黎和大阪
    去年,airbnb 推出「體驗(Experiences)」和「攻略(Places)」的新產品,邁出了從短租平臺逐步轉型到旅遊平臺的一步,如今平臺上也允許酒店專業人士進入,並計劃之後逐步融入餐廳和機票預訂等第三方服務。此前 airbnb 倒是推出過旅遊雜誌,以及總結一年的旅行數據,但是推出預測趨勢還是第一次。這也展示了 airbnb 拓展旅遊業務的野心。
  • 杭州遊客在airbnb訂臺灣民宿 入住後發現臥室浴室藏攝像頭
    大陸人通過airbnb訂臺灣名宿,竟然在臥室和衛生間都發現針孔攝像頭! 」。 帖子中憤怒地寫道,今年2月1號晚上,當事人二人在臺灣高雄入住此前在airbnb上訂的一間民宿,但在入住後發現一個不到20平米的房間內竟裝有1個監控和2個煙感器,而煙感器上都藏有針孔攝像頭。隨後,兩人立刻報警,然而由於當地警方的怠慢,導致事情調查錯過了最好的調查時機,原屋內攝像頭後來便被拆除。
  • 在倫敦投資房產作Airbnb,哪些區域最受歡迎?
    從倫敦碼頭區的船屋到蘇格蘭城堡,客人可以體驗各種類型的居住體驗。而對於那些擁有空閒房間的業主,甚至是一些住在大房子裡的空巢老人們來說,這還是一個增加額外收入的好機會。最新調查發現,在倫敦最受歡迎的Airbnb房產集中在東部,而非遊客們熱衷的市中心地帶。數據顯示,在Tower Hamlets行政區,通過短租網站出租的公寓及別墅的滿租率達到94%。
  • 在倫敦國王學院 King's 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到底,這所位於倫敦市中心的頂尖大學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讓我們來聽聽在King's讀過書的同學怎麼說。 「  在King's讀書基本體驗不到學生生活,幾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校園,感覺是住在倫敦的同時順便讀個書。 「  我在Waterloo校區,你能想像嗎?泰晤士河、Big Ben、倫敦眼、碎片大廈近在咫尺!每天在這些倫敦著名景點的環繞下學習生活,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座城市。
  • 驚喜路途-我的12個Airbnb住宿分享
    歡迎大家點擊文章後的讚賞,0.1元也是一種鼓勵。題目:Airbnb Style -驚喜路途-我的12個Airbnb住宿分享作者:DannieLY時間:2016.03.02Hello 老友記的粉絲們!在分享經濟如此風行的當下,實在也是心痒痒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之前自己用airbnb住過十來個家庭的故事,從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到紐約再到加州,airbnb幾乎伴隨了我整個旅程。雖然是第一次嘗試airbnb,半信半疑但也充滿期待,一路上不出所料收穫了那麼多驚喜,也讓那張用到發黃的international hostel卡第一次在包裡閒置下來。
  • Airbnb新產品發布:從住宿到城市文化深度遊
    亮點在於:這些體驗高度私人訂製,遊客很難自己安排到。 Airbnb的#奇妙之旅#由房東Host自發組織 :一個體驗 (Experience,比如做Pie)可以是在房東家裡也可以在戶外。提供體驗的房東,很有可能是Airbnb最忠實的超讚房東。
  • 去臺灣旅遊能不能用airbnb預訂民宿 臺灣airbnb怎麼用
    ­  房源之困­  然而,自2013年進入臺灣以來,airbnb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因為根據臺灣地區相關規定,airbnb上登記的房源,大部分都是「違法」的。­  據了解,要想在島內拿到旅館經營執照,必須符合土地使用分區、消防「法規」和建管「法規」等規定,還需要無障礙空間、逃生梯、停車位等設施。
  • 在線民宿短租體驗報告:房東姐姐說,「別把人想的太壞嘛」
    共享經濟最近風頭正勁,網際網路短租亦成為熱點。哦,對了,聽業內人士說,他們現在已經改叫「在線民宿預定」了。然而,對於這種涉及私人空間的嘗試我一開始其實是拒絕的,因為大家都是有點靦腆的中國人,千裡迢迢去投宿在陌生人家裡,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作為一名光榮的網際網路科技作者,對共享經濟的好奇心最終戰勝了無謂的羞澀:精挑細選之下,我看中了小豬短租上一套「160平新裝修豪華溫馨舒適大房」。但當時的我絲毫沒有察覺,從那時起,我就站到了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 有六個手指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託尼今天在逛知乎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有六個手指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沒有冒犯的意思,很多人看來六個手指可能是天生畸形,但託尼覺得存在即合理,我們完全不應該去嘲笑他們,也希望他們能保持一個好心態,積極健康的生活。
  • 嫁給外國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嫁給別的國家的人是什麼樣的體驗呢?彼此之間肯定會有一些價值觀,生活習慣上面的差異。一、老外的生活觀念和我們中國人很不一樣,我們中國人就是基本存錢買房買車供子女,但是老外不一樣,他們會確保自己的生活質量先,他們覺得自己勞累一輩子,肯定是為自己而活,為什麼要給子女存款? 所以他們喜歡旅遊,嘗試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