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2021-01-14 人民網

近年來,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各類資源、發展要素和資金加快向鄉村匯聚。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

2019年,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2萬億元,鄉村休閒旅遊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6500億元,農村網絡銷售額1.7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850萬。

農村改革幾十年來,世情、國情、農情都發生了變化。截至去年底,我國農民工數量已達到2.9億。鄉村振興,如何激活「人」這一核心發展要素?如何看待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最新的政策導向和機遇有哪些?

日前,「鄉村振興高層論壇·2020成果報告會」在京舉行,在這場由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中共農業農村部黨校)主辦的報告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業內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討論,咱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分析與建議。

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

新形勢下,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方式, 它包含了兩個經營層次:一是家庭分散經營層次;二是集體統一經營層次。多年來的農村改革的實踐證明,雙層經營體制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農村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和城鄉融合發展,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城市轉移,農村人口結構和經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原本的『統』和『分』無法滿足集體經濟新的發展需求,必須賦予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新內涵。」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諮詢委員會委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原會長尹成傑說,這關係到新時代新形勢下如何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如何賦予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新動能等問題。

那麼,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新內涵表現在哪?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朱守銀認為,新內涵主要表現為:經營體制根本性質更加穩固深化,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益更具價值,家庭經營基礎地位實現穩定多元,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取得突破創新,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得到系統優化,不同主體利益聯結更加複合多樣等方面。

新內涵孕育新動能。在貴州六盤水舍烹村,資源量化到戶、村民持股分紅,成立了生態農業旅遊園區和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起刺梨、獼猴桃、藍莓等高效特色農業;在安徽天長市大地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村社共建「聯合體」,開展全程託管服務和糧食精深加工,實現小麥從田頭到掛麵出廠、水稻從育苗到精品包裝的全周期生產,延長了產業鏈條,提升了農業附加值。

堅持立農為農,把二三產業留在鄉村,意味著農村有更多就業創業機會,相關產業鏈增值收益也會更多地留給農民。

「這樣一個新變化,既是系列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更是基層探索實踐創新的結果。」朱守銀表示,第二輪土地承包經營到期後再延長30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為賦予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新內涵的提供了制度環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不斷發展,並逐步構建起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億人」,進一步提升新農人總體素質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當前,作為農業農村領域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新農人已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先行者。

「研究新農人發展質量,首先要對其進行界定。」東北農業大學黨委常委、教授李翠霞認為,目前新農人主要「新」在兩個方面:一「新」,指原有生活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採用新理念、新業態或新模式改造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另一「新」,則是指過去的非農生產者進入了農業生產領域。必須認識到,二者在資源的整合和利用、融入市場過程中存在種種差異。

匯報會上的研究成果為新農人描摹出一幅「畫像」——結合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分析比較後發現,新農人年齡結構偏輕,受教育程度較高,很多都有為外出務工經歷,大都有熱愛農業農村的「情懷」。

「到2050年,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最關鍵的要素就是人。科學分析新農人的成長路徑十分必要。」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朱信凱認為,未來的15年到30年,中國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人口的重新布局。「現在的農民未必適合當農民,而現在的城市居民也未必就不能成為未來的農民。」

他列出一組有意思的數據:1949年,中國總人口約4.5億人,大多是農民;到2050年,城鎮化率大約為70%,按15億總人口計算,仍有4.5億農民,「說明這100年間,空間布局上的人口增量基本都在城市。」

體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農業人口的素質提升更顯重要。據農業農村部的調查,目前,農村實用人才有2200多萬人,高素質農民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不到一半,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仍是突出問題。

朱信凱表示,當務之急就是要培育一批對農業有情懷、願意紮根農村從事農業、具有職業尊嚴的新農人。「事實上,城鎮化完成之後,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已不復存在,未來的農民指的就是農業產業從業人員,其收入、生存環境甚至比城市居民更優越,是一種令人嚮往的職業。達到這種狀態,說明鄉村全面振興了。」他建議,大力加強農業職業教育,為新農人在實踐學習之外提供系統知識培訓平臺。

今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實施國家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中央財政投入23億元支持各地培育高素質農民,基本實現農業縣全覆蓋。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要通過農民教育培訓,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專家認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將釋放更多的紅利,為農業農村帶來多重機遇。

第一重機遇,體現在現代農業在GDP中的佔比有望提升。1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20)》。在新分類中,包含農林牧漁業、食用農林牧漁業產品加工與製造、農林牧漁業休閒觀光與農業農村管理服務、其他支持服務等10個大類以及215個小類。這與年初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制定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並加強統計核算,全面準確反映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價值」一脈相承。

新的統計分類,有助于衡量三產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產業在GDP中的份額情況。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1%。有專家初步測算,如按照新的分類標準來核算,農業增加值佔比有可能提高至15%,甚至更多。有關專家表示,這為各地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供了底氣。

第二重機遇,體現在農業農村在國土空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過去的國土空間「三條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目前已轉變成「三大空間格局」——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

與會專家認為,從「永久基本農田」到「農產品主產區」,反映出農業在國土空間中的底盤在擴展。特別是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結合今年下半年出臺的關於制止防止「非農化」「非糧化」的通知意見,充分顯示出國家在確保耕地這一基本盤方面不斷築牢政策支撐。

除了這些最新政策紅利,這幾年,我國在黑土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方面持續推進,相關的扶持政策密集出臺,真金白銀持續注入鄉村大地,有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發展。據農業農村部預計,到今年底,將新建改建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1.4萬個,規模將超過600萬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超過90萬個,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超16億畝次……

這一切,向我們傳遞出這樣的積極信號: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揭牌!
    在熱烈的掌聲中,淄博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馬曉磊和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共同為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構建的「藝術活化鄉村、產業富民興民」為理念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動了農業、藝術、旅遊、教育等支撐產業規劃實施,尤其是藝術與鄉村融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實踐,為中國鄉村別樣的發展找到了獨特的振興之路,推動了村民脫貧致富,成為具有創新意義的探索。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今日揭牌
    據悉,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由山東財經大學和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聯合創辦,旨在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和「三農」思想,秉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辦學理念,著力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型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鄉村振興樣板學院,助力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
    12月6日,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暨山東財經大學與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共建鄉村振興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沂河源田園綜合體·匯泉桃花島舉行。籤署儀式上,馬曉磊和王邵軍共同為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
  • 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原標題: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城鎮和鄉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鎮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有力輻射和帶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的要求,正意在於此。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三農」思想,秉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辦學理念,助力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動學校新文科建設,12月6日,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暨山東財經大學與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共建鄉村振興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沂河源田園綜合體
  • 山東財經大學與呂藝鎮政府鄉村振興科研基地揭牌
    11月7日,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蔚一行到呂藝鎮調研鄉村振興工作,並舉行山東財經大學與呂藝鎮人民政府鄉村振興科研基地揭牌儀式。  王蔚一行對呂藝鎮鄉村振興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呂藝鎮整體規劃布局科學合理,思路清晰,亮點紛呈,品味高,內容實。要重視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引進資金、項目,深化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丨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這樣著力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會帶來一系列顛覆性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也帶來了新變數,這些自然會對鄉村振興產生深刻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分析,因此,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找到鄉村振興著力點。他認為,從內循環看,要促進農產品進城,著力加強以冷鏈為核心的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龍子峪村揭牌
    構建的「藝術活化鄉村、產業富民興民」為理念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動了農業、藝術、旅遊、教育等支撐產業規劃實施,尤其是藝術與鄉村融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實踐,為中國鄉村別樣的發展找到了獨特的振興之路,推動了村民脫貧致富,成為具有創新意義的探索。
  • 【實踐新論】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路徑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多元經營主體培育。人才、資金、土地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村各類要素的配置。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後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已成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迫切需要發力的問題。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 大學辦到田間地頭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
    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介紹說,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是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剛剛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即將開啟「十四五」新徵程。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的成立,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 鄉村振興二十講:開江鄉村振興模式解析
    關注綠維文旅推進鄉村振興,幫你從頂層規劃到落地實施。在即將到來的鄉村振興大潮中,綠維文旅作為第一個承接縣域鄉村振興規劃的城鄉規劃甲級資質規劃設計院,把握住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內涵,把握政策的突破性方向,落地到縣域鄉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落地到鄉村振興細胞——村莊的發展中。用頂層設計理念,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產業規劃、村莊規劃、鄉村綜合項目開發規劃等規劃設計創新理念與方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效的服務。
  • 鄉村振興:促人才回流,推跨界融合
    12月4日,本屆論壇嘉賓、河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馬恆運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很多年,要素外流嚴重成為鄉村振興難點,如果能夠通過政策或其他相關設計引導要素流向鄉村,鄉村振興才會真正變成現實。  2018年,中央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  功能區,鄉村振興的任務尤為艱巨。
  • 兒童友好型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華漢文旅講鄉村振興
    (一)兒童友好型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文化是鄉村居民(簡稱鄉民)在鄉村環境中長期生產與生活,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心理、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以及表達這些心理、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所製作出來的種種產品。它內斂為鄉民的情感心理、思想觀念、生活情趣、處世態度、人生追求、行為習慣,外顯為民風民俗、典章制度和生活器物。
  • 把大學辦到田間地頭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龍子峪村揭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6日訊 12月6日,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暨山東財經大學與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共建鄉村振興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沂河源田園綜合體·匯泉桃花島舉行。
  • 小山村引來大學校,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落戶沂源龍子峪村!
    當日,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暨山東財經大學與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共建鄉村振興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龍子峪村沂河源田園綜合體·匯泉桃花島舉行。淄博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馬曉磊與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共同為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
  • 五大振興推動美麗鄉村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年來,四川宜賓南溪區堅持將創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區作為美麗新南溪建設的重要抓手,聚力五大振興,全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宜居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善治、農村生活水平提升等各項工作,加快構建「一帶、兩核、四線、多點」的鄉村振興格局。
  • 無中生有:義烏鄉村振興帶來的啟示
    「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是義烏這座城市形成的獨特發展經驗,義烏的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同樣值得總結和借鑑。    首先,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制度保障。城西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惠宇有句話總結得比較到位,他說:「任何工作都離不開黨建引領,只有黨員充分發揮好帶頭作用,才能建設好美麗鄉村。」
  • 助力鄉村振興,駐單縣黃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考察特色產業發展
    為拓寬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創新發展,5月19日下午,菏 澤市駐單縣黃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一行10人前往單縣李新莊鎮、單縣東城辦事處等地, 考察農業合作社及田園綜合體發展情況。考察組一行先後到單縣頭雁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東城辦事處綠禾田園綜合體 項目考察學習,聽取了項目負責人對發展現況的介紹,全面考察了項目實際發展建設, 細緻了解項目規劃、運營模式及發展前景等方面情況。考察組一行對單縣頭雁果蔬種植 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田園綜合體發展中的創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
  • 鄉村振興不能「等、靠、要」
    作為長期關注「三農」發展的專家,宋亞平曾經主政鹹安,推出了享譽全國的「鹹安改革」。宋亞平稱,湖北是典型的「三農」省份。中國「三農」問題由來已久,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的任務艱巨,近20年來,從費稅改革到脫貧攻堅再到全面建成小康,下一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每一步都不容易,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