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必打卡!見證了臺北百年變遷的大稻埕,如今是新潮文創聚集地

2021-01-09 M夢初

城市的發展總是與水路息息相關,正如幾乎所有沿 海城 市的發展都起源於碼頭,而對於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來說,它的起源往往是在匯入大海的 淡水 河沿岸,—— 臺北 也正是如此。

臺北 最早的聚落就是從艋舺發展起來的,但因艋舺一向民風彪悍,對移民不那麼友善,所以19世紀中期,從 福建 渡海而來的移民便漸漸北移,聚集在了 淡水 河邊的大稻埕地區。1860年, 淡水 正式開港, 英國 人杜德自 臺灣 引進了味道甘美的 泉州 安溪 烏龍茶,英女王 維多利亞 品嘗之後大讚Oriental Beauty,從此「東方美人茶」的聲名遠播 歐洲 ,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外商來此設立公司,做起了茶葉和布料的買賣,不僅為大稻埕地區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也帶來了異國風情的建築風格和宗教文化。直到20世紀20年代的日據時期,大稻埕一直都是 臺北 的經濟貿易中心,不僅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有著傲視全島的驚人發展,同時也是新思潮湧動、新文化發展的基地,是人文薈萃之處。

雖然大稻埕已退下了歷史舞臺,卻仍留下了許多昔日無限風光的見證,在這裡可以感受曾經老 臺北 的風貌,也可以品嘗最地道的 臺灣 美食。如今在 臺北 市政府提倡的「老屋重生」計劃下,這片區域被重新改造,將歷史街區與文創相結合,讓那些遺留下來的老建築再次煥發了新生。

今日的大稻埕,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見證了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早在清朝,這條街就以洋行、茶葉、樟腦、中藥,甚至鴉1片等買賣而聞名,現在仍是 臺灣 的南北貨、中藥和布匹批發商集中地,許多百年歷史的老字號商店仍保有歷史痕跡猶在的門面,貨物從這裡裝船直達大陸,或者由 淡水 港裝船運至國外。在迪化街及附近的幾條小巷,有很多保存完好雕工精美的華麗老洋樓,家家都是幾代相傳的巨賈富商,戶戶都與 臺灣 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許多當地的傳統財團都是從迪化街起家的。在這條 臺北 保存最完整的老街上,只有「抬頭看」才能領略它的獨特魅力,每棟老房子都有著自己的風格和造型,花窗、牌樓、柱子,有華麗的巴 洛克 石雕,有浪漫的古典主義立面,也有混搭的現代主義風格,那是以前大戶人家在互相比排面,爭奇鬥豔,各顯神通。

在 臺灣 最大的布料批發市場永樂市場裡,數不盡花色的布匹和配件讓人目不暇接;門口還有許多古早味十足的本地小吃店鋪,如旗魚米粉湯、永樂米苔等等;在 臺南 魠魚羹點上一碗,厚實無刺的緊實魚肉,吸足了湯汁的面衣酥皮,滑稠鮮甜的白菜湯羹,滿口的菜甜魚鮮!

永樂市場對面,是前身為中泰布行的大稻埕故事工坊,如今發揮著遊客中心和活動中心的作用,翔實地展出和記錄了大稻埕今昔的點點滴滴。而宅邸食旅、127設計公店、民藝埕等 新興 的咖啡館和創意工坊,已逐漸成為大稻埕的新標籤。來這裡逛逛創意小店,把玩瓷器,喝杯咖啡,體味 臺北 的歷史變遷,感受新舊交融氛圍下獨特的人文藝術氣息。

Tips

地址: 臺北 大同 區(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 重慶 北路以西、 淡水 河以東)

交通:搭乘捷運至雙連站,2號口出站,可轉乘公交811路、518路和紅33路,前往迪化街或永樂市場

M_夢初

旅行媒體人,自由撰稿人,各大旅遊機構籤約達人。

自稱M姑娘,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享受在路上的感覺。

文字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商用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大稻埕文青巡禮一日遊,找尋老臺北美味與生活的記憶
    說到繁華的臺北城記憶,老一輩的人總對「大稻埕」有說不盡的故事,日治時代時它是最熱鬧、商業最蓬勃發展的地區,但有好長一段日子,臺北人除了辦年貨
  • 臺北大稻埕
    1887年,他興建臺北到基隆鐵路;1891年,臺灣第一座火車站完工,就在北門外的大稻埕,是當今交通樞紐臺北車站前身。  這段歷史如今鐫刻於臺北捷運松山線北門站內。劉銘傳的肖像、呈請建設機器局廠的奏摺、臺北車站附近的考古發掘資料等,一一講述著臺灣現代化的初始。貿易繁榮、交通便利,至清末,大稻埕已有西學堂、徵收茶稅的茶釐局等設施。
  • 尋味大稻埕,這裡狠臺北
    淡水流經臺北,貨物貿易繁忙,漸漸地就有人在這一帶聚居,形成熱鬧的市集和生活區,這一片區域,就叫大稻埕。清末的大稻埕,是臺北最繁華的地方。臺北城大飯店製作的大稻埕旅遊地圖老綿成手工燈籠,已近百年歷史臺北城大飯店提供的必吃名錄
  • 2017臺灣藝文之旅 ——在大稻埕尋訪美好小店,感受臺式美好生活
    、聯藝埕、青藝埕、學藝埕、合藝埕等各具特色的文創聚落店鋪,也帶動了整個大稻埕的文藝復興。百年老鋪與創意小店比鄰,既保留了老臺北的人間煙火,又接納著新時代的文創夢想,成為臺灣新興的文創聚落地標。南北貨貿易是大稻埕歷史最悠久的產業,各式貨物在此匯聚流通,憑藉著店主精準的眼光挑選出各式各樣的好物。
  • 讓我們重返時光,走近臺北百年街區
    說起臺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101大樓、國父紀念館、故宮等景點,但若想感受老臺灣昔日風華的話,一定不能錯過大稻埕和迪化老街。清朝末期,由於艋胛一帶水域河沙淤積嚴重,許多往來的商船改為停泊大稻埕,久而久之大稻埕便逐漸接替艋胛,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如今這裡還完整地保留了許多古老的中藥房、南北乾貨鋪、茶葉、布匹店等等,是個購買乾貨的好地方。老店復古味道才是王道。
  • 臺北小調 | 在河一方:大稻埕裡的街市情懷
    這裡曾經是臺灣都市發展史上最早發展的區域之一,如今成為了「針灸式」空間活化的模範。穿梭在異色的洋行與商鋪之間,通達的街巷指引至淡水河的碼頭,日升日落如此平常,但正是在這每日的步調中,能找到獨屬這個城市,這片街區的信任感。
  • 歐洲部落客遊臺北 大稻埕找茶趣
    歐洲人氣部落客赴臺北進行七天六夜踩線之旅,觀傳局局長劉奕霆(右一)親手泡茶招待部落客。(觀傳局提供/張薷臺北傳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歐洲人氣部落客赴臺北展開七天六夜踩線之旅,昨參訪大稻埕體驗茶道文化,臺北市觀傳局長劉奕霆化身關主進行QA遊戲,部落客更是卯勁全力拚過關拿大禮,而通過不同的平臺,提升臺北在歐洲旅遊市場的知名度,創造觀光經濟新商機。
  • 城市旅遊|從文化旅遊轉型為創意旅遊,臺北大稻埕做了這些......
    以臺北市而言,它能夠成為一個創意城市,和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很大聯繫。政府落實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文創發展空間來打造。這次我就以臺北大稻埕歷史街區為例,和大家說說,文化旅遊怎麼轉型為創意旅遊的呢?
  • 百年建築,西門町的醒目地標,樓內的文創小店值得參觀選購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西門紅樓建於1908年,因其八面型的建築而得名,又稱「八角堂」,位於臺北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緊鄰西門町步行街。建立之初是作為市場用,隨著時光的推進改為劇場和影院,現在臺北市政府的支持下,改為文化和藝文的聚集地,成為臺北有名的文化聚落。
  • 下一站, 大稻埕 藏著曾經臺北繁華歷史的古早味老街
    大稻埕是全臺灣"洋化"最早的地方在臺北,只要聽說這人出身大稻埕絕大多數的人反應都是「這人身家底子一定不凡!」儘管隨著商業中心東移大稻埕的繁華地位被取代但他依然是散發著懷舊而老派臺北風情的翩翩公子臺北城大飯店充滿豐富的歷史文創特色位於臺北市重慶北路(地下三層地上十四層)其一至三層為古蹟保留其原為臺灣菠蘿王葉金塗古宅
  • 藝文大稻埕——復古新樣貌摩登老街區
    在兩岸文創產業發展過程中,古鎮、老街無不受到重點扶持,維護、改造、創新是必要手段。臺北的大稻埕地區也同樣如此,在保護老街的同時也注入新的文創元素,讓老街更有新意,讓文創與老街同生。"茶香中藥香,布料永樂座,臨秋望春風,渭水文協行。
  • 「臺灣旅遊」臺北必玩十大旅遊場所
    極具代表性的則是文化大學後山,因為離臺北盆地近,加上角度夠陡,如同俯身看夜景般,有種讓人瞬間就墜入萬家燈火夢境裡的感覺。2.遊大稻埕舊城區18世紀末的大稻埕,因淡水港的開放後開始大放異彩,讓大稻埕成為商貿繁榮、人文薈萃之地。大稻埕擁有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傳統的閩南平房、明亮的紅磚洋樓,到處都有舊城的歷史軌跡。
  • 舊街變身 臺北市大稻埕百年老店變潮了(圖)
    大稻埕向來被認為是臺北文化薈萃、時有新血注入卻不失傳統魅力的街區,由於今年許多老品牌以新門面重新出發,造訪時大稻埕時,不妨順遊其他特色店家,感受新意。    漫步大稻埕,腳步掠過騎樓拱門,回身或抬頭之際,總會為此地新舊交融的人文氛圍所著迷,且不乏老店玩新意,今年就有兩間傳承至第五代的百年店家,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改變。
  • 去臺灣大稻埕就要走進老屋裡,文藝青年最愛的深度旅遊玩法!
    你對臺北的印象就是摩天大樓、四處林立的冰冷建築嗎?臺北大稻埕將顛覆你的印象。近年來成為許多文青愛好者喜愛的大稻埕,不僅開立了許多咖啡店、加入了許多文創元素,也成了很多人尋找老臺北生活記憶的所在。今天小編準備了大稻埕的散步地圖,跟著編輯避開觀光人潮,走入老臺北的回憶裡吧。
  • Travel|文青必看的臺北一日遊指南
    她更是很多文青青睞的旅行之地,沒有什麼特別的可言,但就是缺少不了。或許這就是文青所需要的一種feel吧,請跟我來一場臺北一日遊吧,慢慢的,靜靜的。🕘9:00 am「最健康的早餐」--光合箱子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前身是「臺北酒廠」,而今演變成一個不定期更新各種展覽以及演出的地方。
  • 走一趟變身後的臺北迪化街 不止是文創
    臺北曾經繁華一時的大稻埕除了滿布南北乾貨,近來也有不少創意店家進駐,帶來全新遊逛趣味。落坐店內特意為我們保留的最後一張空桌,謎底揭曉,原來鹹花生的迷人之處,出於它自成一格的創意態度。看來很有個性的老闆解釋,光是大稻埕早午餐的麵包盤,就搭配了佛卡夏、橙皮黑麥、核桃老面等口味麵包,而且都是自家廚房用心烘焙的成果。
  • 先有大稻埕,後有臺北城,跟我一起走進臺北的故事
    人家常在說一府二鹿三艋胛,但是臺北城的歷史除了艋胛之外不得不提到【大稻埕】,大稻埕才是奠定臺北城繁華的前身。如今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 中,頓時迎來一陣噼噼啪啪的美美響聲。
  • 春風又佛大稻埕——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
    2020年1月22日,臺北天氣依然暖如春日,20多度的氣溫下,天空雖有片片烏雲,但仍無法遮擋熾熱的陽光,中午時分,路人紛紛"丟盔卸甲『』,短衣者也間或可見。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裡,摩肩接踵的人流,伴隨著商家的叫賣聲,更使溫度上升了八分,這就是每年春節前臺北迪化街的"年景"了。春節是中國人傳統佳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大陸各地也因此產生了大小不一的年貨市場,或長久或臨時,都是當地節前最熱鬧之處。而臺北的年貨市場就是位於大稻埕的迪化街了。
  • 臺北印象-北部海岸線及街頭巷尾的文藝範
    另外四四南村離臺北101大廈很近,步行過去約莫也就10來分鐘,所以可以一起打卡。另外一處我最喜歡的地方大概就是康青龍生活區。所謂康青龍就是永康街-青龍街-龍泉街的總稱,由永康街和青田街為主構成的這片街區由於臨近淡江大學、師範大學、文化大學等高等學府,曾經和如今的居民有不少是學校的教授和老師,使得整個街區充滿了人文氣質。
  • 「大稻埕」IG打卡系下午茶,不只餐點好吃,空間更是隨便拍隨便美...
    這次窩客島特別整理出下午茶控激推的「23間臺北必訪下午茶」,讓人從甜點吃到正餐,一次滿足下午茶控要拍、要喝、要吃的各種需求。大稻埕:好拍照網美系下午茶在大稻埕的老屋街區裡總有新鮮事發生,這一頭有老字號品牌亮眼重生,另一邊又開起別具風格的餐館或選物店,新舊氣息相互融合,也讓大稻埕擁有許多IG網美打卡店,每個角落都是風景。你有多久沒去大稻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