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創意旅遊?在還沒去臺灣作為交換生的時候,我對這個概念只是泛泛了解,創意旅遊是一種逐漸取代過去文化旅遊的新形式。而去了臺灣後,我才對創意旅遊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以臺北市而言,它能夠成為一個創意城市,和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很大聯繫。政府落實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文創發展空間來打造。這次我就以臺北大稻埕歷史街區為例,和大家說說,文化旅遊怎麼轉型為創意旅遊的呢?
臺北大稻埕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創意旅遊提供遊客一個機會去啟發他們的潛能,遊客透過活動的參與及課程的觀摩,獲得經驗學習的機會,並從中激發他們的創意潛力,同時於旅遊目的地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假期 (Raymond and Richards,2000)。為什麼選擇大稻埕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稻埕是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原是臺北最繁華的地方,但經歷了臺北市商圈移轉的沒落,後來在臺北市重新啟動都市更新計劃的帶領下,成為臺北市一個重要文化旅遊的景點。
表1 大稻埕旅遊文化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資料來源:文字摘錄自《MOOK景點家》網頁——八大必遊!大稻埕這樣玩最在地。
但僅僅觀看特色建築是不夠的,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近年來對大稻埕幾處歷史建築進行活化再利用的計劃,把大稻埕作為都市再生基地和據點,讓大稻埕仍舊可以保留許多具有特色的傳統商店、舊時建築。還培植當地團隊深耕地方的方式,如URS(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計劃,招募民間創意團隊,注入創意文化,讓大稻埕有了新的「活力」。大稻埕僅靠著政府的力量,保留住了此地獨特的歷史氛圍和面貌還是不足,文化內涵的再生與恢復才是大稻埕百年風華再興的唯一正解。
為了不讓大稻埕「老化」,政府大量吸引創意商店的進駐,如民藝埕、老桂坊等,形成了大稻埕特殊的新旅遊形式,把更多的旅遊關注放置在大稻埕這個歷史傳統文化所衍生的文化創意當中。因而,使得近年來許多觀光客被這份文化所帶來的創新與創意產品所吸引,而前往拜訪,也成為臺灣文創街區的代表之一。在活動上,以大稻埕歷史街區建築為演出場所,發展大稻埕的本地作品是另一個振興當地旅遊的模式。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在傳承傳統文化和不破壞文化建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一種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節慶活動,這也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前來觀賞與交流。
大稻埕的創意商店有很多,大多是利用舊屋創意改造的方式進行改建,表2為幾家文創商店是將這個街區從歷史層面轉換為文化創意的代表:
表2 大稻埕文創商店入駐點與創意商品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創意旅遊作為國際上發展起來的新理念,它促進了旅遊業向縱深延伸拓展,增加了旅遊的新模式與新的市場。其中表3說明了一個城市的空間轉換,如何通過創意空間的營造,讓旅遊的形式從文化的堅固品牌模式轉換到以創意空間為主的發展模式(Evans,2007)。
表3 文化空間轉換成創意空間的特徵比較
(點擊查看大圖)
資料來源:根據Evans(2007),有修改。
現今世界已經形成了一股創意風潮。韓國採用的是一步一步將創意與旅遊業整合在經濟上,產生了發展入境旅遊的機會,如「韓流」表演和韓國電影的產品,同時支持創意出口的發展。
自21世紀以來,創意旅遊被全球發展起來,為了發展這種旅遊,城市應該改造無形資源,通過創造力為參觀者創造體驗,也可以成為代表目的地身份的一部分。目前世界各地也有許多創意旅遊的實例,如表4所示:
表4 創意旅遊於世界各地之實例
(點擊查看大圖)
資料來源:G.Richards,J.Wilson(2006).
最後,對許多城市來說,創意不僅僅是一個優勢,它是唯一的選擇。創意旅遊被全球發展起來,為了發展這種旅遊,城市應該改造無形資源,通過創造力為參觀者創造體驗,也可以成為代表目的地身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