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變身 臺北市大稻埕百年老店變潮了(圖)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大稻埕向來被認為是臺北文化薈萃、時有新血注入卻不失傳統魅力的街區,由於今年許多老品牌以新門面重新出發,造訪時大稻埕時,不妨順遊其他特色店家,感受新意。

    漫步大稻埕,腳步掠過騎樓拱門,回身或抬頭之際,總會為此地新舊交融的人文氛圍所著迷,且不乏老店玩新意,今年就有兩間傳承至第五代的百年店家,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改變。

    老店新牌 品嘗摩登茶飲

    位於重慶北路巷弄內的「Wangtea Lab」,是130年歷史的「有記名茶」所打造的新品牌,甫於十月中下旬開幕。一踏進店內,會先被弧狀長形吧檯吸引,吧檯兩旁還有磚瓦推砌,顯示傳統制茶時用於焙茶的「焙窟」意象,上方燈具更取自曾擺放於焙窟上的焙籠骨架。

    「某某甜點組合」可嘗到含果乾的文山包種磅蛋糕、彰顯茶香的奇種烏龍馬德蓮,以及鐵觀音費南雪。(圖/於魯光攝 中時電子報)

    有記名茶第五代老闆王聖鈞表示,想藉由如「茶bar」的空間迎來年輕客群,連接起手搖飲與傳統品茶之間的斷層,讓客人走進摩登的Wangtea Lab後,被輕鬆氛圍與新式茶飲勾起興趣,進一步對傳統制茶產生好奇,甚至活絡周邊街區。

在「Wangtea Lab」可品飲類似咖啡手衝方式處理的手衝茶。(圖/於魯光攝)

「貴妃脂紅氣泡茶」結合貴妃烏龍與球形紅茶,帶有甘甜果香與氣泡口感。(圖/於魯光攝)

    店鋪限定的「氮氣冷萃茶」與「氣泡茶」,前者能產生滑順泡沫,使茶湯更柔和,後者則有喝氣泡飲的口感層次,再搭配與法式甜點店「某某」及「COFE吃茶咖啡」聯名製作的茶甜點或巧克力,帶來味蕾新感受。

將長形吧檯融入焙窟意象,「Wangtea Lab」在新形態中不失文化內涵。(圖/於魯光攝)

    餅鋪換裝 翻玩傳統臺味

    場景跳到迪化街上,創立於1895年的「李亭香」,今年八月做了修整,以優雅的白色門面重新亮相,不只在IG上掀起打卡熱潮,甚至讓老客人差點不敢相認。接手經營的第五代老闆李佳陽說:「希望讓大家看到具有百年底蘊的李亭香,也嘗試變化繼而引領潮流。」

「金龜小財庫」的金錢龜以花生包裹牛軋糖,外層香濃、內富嚼勁。(圖/於魯光攝)

    李佳陽口中的變化,不單限於門面或內用座位區的新增,臺派糕點的品項早就起了變化,例如從長期熱賣的平安龜進化的「金錢龜」,即是將原本的黑芝麻餡改成牛軋糖,更裹上金箔增添好寓意;今年中秋前夕,李亭香更與插畫家徐玫怡合作「貓派禮盒」,將包有糯米餡的老婆餅重新包裝,搭配可愛的貓咪圖樣,造成搶購潮。

整修後,李亭香的白色門面,成為大稻埕一抹清新優雅的風景。(圖/於魯光攝)

「李亭香」的店面變年輕化後,與上方紅磚建築形成有趣對比。(圖/於魯光攝)

    臘肉銷魂 感受文化情感

    如果說大稻埕令人迷戀的是歷史感,那麼距李亭香不遠的臘肉餐廳「日好食堂」,則是透過飲食溫度傳遞店家心意。餐廳建築前身是日治時期興建的「張協成石廠」,至今一樓仍保有原始牆面,而日好食堂老闆黃惠蘭因緣際會獲得熟人提供的臘肉祖傳制方,原本僅於電商及超市等通路販賣,後來為讓更多人品嘗到不添加防腐劑的臘肉,繼而開設實體店面。

「銷魂臘肉飯」可品嘗原味與辣味臘肉兩種滋味,還附有爽口小菜與養生的桃膠飲。(圖/於魯光攝)

「千層臘肉餅」以大量時蔬搭配臘肉,並有酸甜桔子醬豐富滋味。(圖/於魯光攝)

    「臘肉在年節時用於送禮,象徵著感情的溫度,所以上桌時我們以小陶鍋盛裝,儘可能留住飲食的溫度。」黃惠蘭表示,招牌的「銷魂臘肉飯」是將辣味臘肉薄切並煎過,再與切碎的原味臘肉鋪於米飯上,待肉汁滲入飯中,便成就一碗美味。

「日好食堂」牆面以綠植和紅燈籠交織,帶出古味與詩意。(圖/於魯光攝)

    地板有哏 訴說舊時歷史

    接著信步走至曾獲「二○一七老屋新生大獎」的「迪化二○七博物館」,館舍裡有著醒目的綠色與橘紅相間的外觀,早期曾是「廣和堂藥鋪」,現在騎樓與一樓地板仍留有「蜜蜂採蜜」與「老山高麗參」的藥材圖樣,通往各層的磨石子樓梯亦可見證舊時風華。館內約每半年更換一次展覽,目前將展至明年一月的「你說-我收到通訊特展」,介紹百年來的通訊過程,還結合密室逃脫增添互動感。看完展覽後別忘了到頂樓,能以絕佳視野將街景盡收眼底。

登上「迪化二○七博物館」的頂樓,可以將周遭街景盡收眼底。(圖/於魯光攝)

「迪化二○七博物館」每半年都會調整一次展覽內容。(圖/於魯光攝)

前身是「廣和堂藥鋪」的「迪化二○七博物館」,外觀顏色、設計有別於周邊建築。(圖/於魯光攝)

    同樣在地板留下時間軌跡的,還有離WangteaLab不到五分鐘腳程的「桃花源緣」,此處很難直接定義為茶館或咖啡館,因為這裡雖精選臺灣好茶與手衝咖啡,更多的是以此為媒介,吸引民眾進來欣賞展覽或參加文史講座。遊客入店時,記得先瞧瞧腳下圓形玻璃暗藏的玄機,因為它正說明這裡建於1919年、曾是「清水百貨」的歷史。得空時不妨在此啜飲選自宜蘭小農栽植的蓮花茶、嘗點綠豆糕與馬牙棗,感受古典雅致的寧靜氛圍。

「桃花源緣」入口處標示年分的磨石子地板,是遊客拍照重點。(圖/於魯光攝)

可看見整朵蓮花的「蓮花茶」,甘苦交織,套餐還附3樣傳統茶點甜甜嘴。(圖/於魯光攝)

「桃花源緣」以深色木質調設計,貼近建築的歷史感。(圖/於魯光攝)

 

來源:中時新聞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臺北大稻埕
    大稻埕留下的不光是傳統建築的痕跡,更擁有許多至今仍蓬勃發展的百年老店,靠著職人的堅持繼續傳承家族創業精神!    由豬哥亮主演的賀歲片《大稻埕》穿越時空,讓我們了解大稻埕百年風華歷史,200多年過去了,美味依舊、老店創新,歲月的洗禮使老街廓更美麗!
  • 臺北大稻埕:繁華褪去 煙火依舊
    來源:海外網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早年因大片曬稻穀的空地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碼頭桅杆林立、舳艫相接,成為茶葉、中藥材、布料的集散中心。臺北建城後,大稻埕位於北門之外。北門是進出臺北的交通要道,大稻埕也因此更加熱鬧。
  • 臺北大稻埕:街區滿滿的煙火氣(寶島紀行)
    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   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因早年大片曬稻穀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
  • 寶島紀行:臺北大稻埕 街區滿滿的煙火氣
    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   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因早年大片曬稻穀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
  • 「大稻埕」IG打卡系下午茶,不只餐點好吃,空間更是隨便拍隨便美...
    這次窩客島特別整理出下午茶控激推的「23間臺北必訪下午茶」,讓人從甜點吃到正餐,一次滿足下午茶控要拍、要喝、要吃的各種需求。大稻埕:好拍照網美系下午茶在大稻埕的老屋街區裡總有新鮮事發生,這一頭有老字號品牌亮眼重生,另一邊又開起別具風格的餐館或選物店,新舊氣息相互融合,也讓大稻埕擁有許多IG網美打卡店,每個角落都是風景。你有多久沒去大稻埕了?
  • 下一站, 大稻埕 藏著曾經臺北繁華歷史的古早味老街
    大稻埕是全臺灣"洋化"最早的地方在臺北,只要聽說這人出身大稻埕絕大多數的人反應都是「這人身家底子一定不凡!」儘管隨著商業中心東移大稻埕的繁華地位被取代但他依然是散發著懷舊而老派臺北風情的翩翩公子臺北城大飯店充滿豐富的歷史文創特色位於臺北市重慶北路(地下三層地上十四層)其一至三層為古蹟保留其原為臺灣菠蘿王葉金塗古宅
  • 讓我們重返時光,走近臺北百年街區
    說起臺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101大樓、國父紀念館、故宮等景點,但若想感受老臺灣昔日風華的話,一定不能錯過大稻埕和迪化老街。清朝末期,由於艋胛一帶水域河沙淤積嚴重,許多往來的商船改為停泊大稻埕,久而久之大稻埕便逐漸接替艋胛,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如今這裡還完整地保留了許多古老的中藥房、南北乾貨鋪、茶葉、布匹店等等,是個購買乾貨的好地方。老店復古味道才是王道。
  • 尋味大稻埕,這裡狠臺北
    臺北城大飯店位於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2段172號(保安街口)淡水流經臺北,貨物貿易繁忙,漸漸地就有人在這一帶聚居,形成熱鬧的市集和生活區,這一片區域,就叫大稻埕。清末的大稻埕,是臺北最繁華的地方。臺北城大飯店製作的大稻埕旅遊地圖
  • 大稻埕文青巡禮一日遊,找尋老臺北美味與生活的記憶
    說到繁華的臺北城記憶,老一輩的人總對「大稻埕」有說不盡的故事,日治時代時它是最熱鬧、商業最蓬勃發展的地區,但有好長一段日子,臺北人除了辦年貨
  • 臺北小調 | 在河一方:大稻埕裡的街市情懷
    大稻埕歷史建築立面仍保持良好。本文圖均為 作者 圖(除署名外)回顧大稻埕的發展,幾乎等同閱讀近代臺北都市的發展脈絡,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的過程中,大稻埕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當初的繁華不再。
  • 2017臺灣藝文之旅 ——在大稻埕尋訪美好小店,感受臺式美好生活
    1860年淡水開港,西臨淡水河的大稻埕碼頭把茶葉運往整個世界,也令此地商人積累了巨額財富。享譽國際的大稻埕茶市從光緒年代一直延續到日據時期。清末,大稻埕接替艋舺,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大稻埕還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的誕生地、臺灣政治與文化意識的啟蒙之處。
  • 見證了臺北百年變遷的大稻埕,如今是新潮文創聚集地
    城市的發展總是與水路息息相關,正如幾乎所有沿 海城 市的發展都起源於碼頭,而對於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來說,它的起源往往是在匯入大海的 淡水 河沿岸,—— 臺北 也正是如此。臺北 最早的聚落就是從艋舺發展起來的,但因艋舺一向民風彪悍,對移民不那麼友善,所以19世紀中期,從 福建 渡海而來的移民便漸漸北移,聚集在了 淡水 河邊的大稻埕地區。
  • 臺北大稻埕煙火 音樂煙火搶先看
    臺北河岸音樂季的重頭戲「大稻埕情人日」將於8月6日下午3時至晚間9時在延平河濱公園、大稻埕碼頭周邊盛大舉行,除了有文創市集、懷舊攤位及美食區外,舞臺區還有陳昇、董事長樂團、馬修連恩等重量級歌手精彩演出。而最受期待的10分鐘煙火秀於晚間8時施放,並首度以搖滾、電音舞曲音樂結合。
  • 臺北大稻埕:「沒有城牆的城市博物館」將再次開放歷史「秘境」
    新華社臺北6月6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老街刻畫往日風華,前人生活樣貌至今留續,臺北大稻埕被譽為「一座沒有城牆的博物館」。今夏,這裡將再次向民眾展示不為人知的歷史「秘境」,再現這個臺北早期聚落的「舊顏」。
  • 迪化街分為好幾段,整片區域古稱大稻埕,是臺北最老的城區之一!
    臺北大同區的迪化街,是臺灣知名的南北貨市場,街上的古老建築有閩南、洋樓、現代主義、巴洛克式等風格,迪化街店屋,屬於長條形連棟式店鋪,門面不寬,屋身幽長深邃,以便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是清代臺灣商街的典型,是一條極具歷史意義的老街。
  • 先有大稻埕,後有臺北城,跟我一起走進臺北的故事
    人家常在說一府二鹿三艋胛,但是臺北城的歷史除了艋胛之外不得不提到【大稻埕】,大稻埕才是奠定臺北城繁華的前身。【建成圓環】建於臺北城城牆舊址上,建成圓環打破先進國家圓環的邏輯,本是供人納涼的公園,但卻因為人潮聚集而演變成供應美味的夜市,1960年代,圓環最風光的時期
  • 城市旅遊|從文化旅遊轉型為創意旅遊,臺北大稻埕做了這些......
    以臺北市而言,它能夠成為一個創意城市,和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很大聯繫。政府落實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文創發展空間來打造。這次我就以臺北大稻埕歷史街區為例,和大家說說,文化旅遊怎麼轉型為創意旅遊的呢?
  • 臺北舉辦大稻埕音樂情人節迎中秋
    原標題:臺北舉辦大稻埕音樂情人節迎中秋  新華網臺北9月26日電(記者孟昭麗 陳鍵興)中秋節前夜,「2015臺北大稻埕音樂情人節」26日晚登場,精彩紛呈的煙花表演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看。   臺北市觀光傳播局表示,大稻埕音樂情人節已經走過11年。
  • 走一趟變身後的臺北迪化街 不止是文創
    走一趟「變身」後和你想像完全不一樣的迪化街,你會發現不論是飲食、文化、歷史、創意……每一樣都能成為旅行中微小但令人難忘的深刻體驗。出發第1站→愜意小店→輕食專賣鹹花生咖啡館臉書:www.facebook.com/saltpeanutscafe地址:臺北市迪化街一段197號電話:02 2557 8679營業時間: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