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藍色字體 免費訂閱!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愛心善心孝心」,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精彩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說到書生,常用「手無縛雞之力」來形容,又有「百無一用是書生」之說。曾幾何時,書生一度不被看好,認為書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滿清大興文字獄,倒黴的都是書生。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很牛的書生,文武全才,成為一代英雄。下面這三位書生,就是史上最牛的,他們都是進士,一位抗清戰死乾隆追諡,一位為明朝續命二百年,一位最牛武功卓絕飛筆殺倭。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抗清名將。字憲之,號道鄰,漢族,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人(今開封市雙龍巷)。史可法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史可法死後南明朝廷諡之為「忠靖」,就連清乾隆帝都非常敬佩,追諡為「忠正」。
于謙(1398年-1457年),明朝名臣。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後,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徵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裡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闢,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冤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諡肅愍。萬曆中,改諡忠肅。于謙為明朝續命二百年,如果沒有于謙,明朝可能在正統十四年(1449)已丟掉半壁江山,如宋朝一樣南渡。正因如此,《明史》才贊其曰:「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唐順之(1507年—1560年),明朝抗倭英雄,字應德,號荊川,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唐順之會試第一,因為大罵嚴嵩沒當上狀元,又因與主考官張璁性格不投,稱病請假回家,後又因求見太子被削職為民。此期間,唐順之讀兵書練射箭學槍法,一介書生竟練成了武林高手。倭寇入侵東南沿海的時候,唐順之被重新啟用,到海上抗倭,他率領船隊來到倭寇停泊在孤懸大洋中的三片沙,突然發動進攻,大獲全勝,消滅倭寇1200人,擊沉其兵船13艘,繳獲無數戰利品。倭寇派刺客行刺唐順之,當時唐順之正在寫毛筆字,刺客飛身而至,唐順之不慌不忙,說:「能否讓我把字寫完?」刺客舉刀應允,觀其寫字,突然間,唐順之一甩手,毛筆閃電般飛向刺客喉嚨。刺客喉嚨被毛筆刺穿,便倒地身亡。唐順之文試第一,武功卓絕,在書生中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