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氣道管理在胸科手術麻醉中的應用

2021-01-10 騰訊網

近年來,由於麻醉醫生對呼吸道管理的重視,許多與氣管插管操作有關的醫療器械被研發並廣泛使用,其中可視化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呼吸道管理中,其目的是解決傳統間接或直接硬質喉鏡觀察視野小、圖像小和直接喉鏡顯露聲門困難的缺點。

胸科手術麻醉特點

由於胸部獨特的解剖位置,胸科手術會影響到呼吸系統中的肺、縱隔、胸壁,循環系統中的心臟、胸內大血管,消化系統中的食管及相關功能。隨著舒適化醫療的進展,給胸科手術提出了更高的麻醉要求,需要麻醉醫生提供更好的肺隔離技術、更高氣道管理水平、更強的術中管理以及危機處理能力。

肺隔離技術

肺隔離技術的適應證

絕對適應證:大咯血、肺膿腫、肺灌洗手術、支氣管胸膜瘻、胸腔鏡/達文西手術。

相對適應證:胸主動脈瘤手術、肺葉切除術、食道切除術、前入路胸椎手術。

臨床上常用的肺隔離技術

雙腔支氣管導管肺隔離技術、支氣管阻塞器肺隔離技術、支氣管內導管肺隔離技術。

肺隔離技術實施的現狀和問題

在實施肺隔離術的患者中,有較多患者需要重新定位插管位置,但纖維支氣管鏡不能提供連續的可視化功能。

人工通氣道視頻技術的發展

以2011年為界限,2011年前以各種可視喉鏡、纖維支氣管鏡等輔助視頻插管技術為主,2011年後為可視氣管插管、可視雙腔支氣管插管、可視支氣管封堵器等直接視頻插管技術。

輔助視頻插管技術的缺點

1. 不可連續監測手術過程,不能時刻確保球囊的位置以及監測分泌物的情況。

2. 插管過程中影響正常通氣。

3. 設備價格比較高。

4. 每次使用的成本較高(如纖支鏡的滅菌費用、維修和損耗)。

因此,解決以上問題的最忌方案為使用直接視頻技術。

直接視頻技術分類

可視雙腔支氣管插管

通氣轉換開關一體化設計:操作簡單,提高單邊通氣的便捷性。

可視雙腔支氣管插管的優點

技術維度

1. 全程可視,精準可控。

2. 插入簡單、快捷。

3. 持續監測插管位置。

4. 減少氣道損傷,一步到位。

5. 容易進行重新定位。

6. 與使用纖支鏡操作相比,通氣阻力小。

科室管理維度

1. 減少科室管理對纖支鏡的依賴。

2. 操作簡單,步驟規範,易於全科普及。

3. 推動沒有纖支鏡的基層醫院開展肺隔離技術。

研究顯示,可視雙腔支氣管導管定位時間短,定位準確,易於術中管理。與普通雙腔支氣管插管相比,可視雙腔支氣管插管確保所需單側肺通氣的時間顯著減少。與輔助使用纖維支氣管鏡的普通雙腔支氣管導管相比,大大降低患者成本。此外,提高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的滿意度。

可視氣管插管

通過對比測試,可視氣管插管的氣流阻力和普通的插管無差別。

可視氣管插管的主要應用

麻醉科/手術室

1. 要求監測的外科手術(支氣管堵塞器手術、氣管切開術)。

2. 氣管插管位置確定。

3. 預期困難插管。

重症監護病房

1. 長時間機械通氣患者的持續監測。

2. 持續監測插管位置。

3. 分泌物抽吸管理。

可視氣管插管應用範圍

可視支氣管阻塞器

可視氣管阻塞器適應證

除包括DLT的適應證(肺灌洗、全肺切除和溼肺)外,還具有以下適應證:

1. 術中需行肺隔離的危重症患者。

2. 困難氣道患者。

3. 經鼻氣管插管後需行肺隔離患者。

4. 需行肺隔離的嬰幼兒或氣道狹小患者。

心臟外科手術中進行單肺通氣,使用支氣管阻塞器可以達到良好的肺隔離效果。

可視插管喉罩

可視插管喉罩結構特點

可視喉罩插管優勢

1. 置入過程可視,消除因盲插對位不準,用力不當問題。

2. 留置過程可視,及時發現移位及過多分泌物的問題。

3. 氣管插管可視,可實現經喉罩可視插管,消除盲插問題。

4. 輔助上氣道評估,可作為氣道評估及協助制定插管方案。

直接視頻插管技術的優勢

1. 連續監測導管或球囊深淺。

2. 持續監測氣道。

3. 監測有無痰液、誤吸。

小結

1. 可視化技術在麻醉中的應用是一種趨勢和潮流。

2. 氣道管理是胸科手術麻醉管理的主旋律。

3. 可視化插管技術定位時間短、定位準確、可連續監測氣道,更加易於胸科手術麻醉中的氣道管理。

柴偉 教授

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藥理學會麻醉藥理學分會常委

圍術期醫學論壇(zhwsyxlt)

相關焦點

  • 小兒氣道手術的麻醉管理
    小兒麻醉的不良反應主要以呼吸系統為主(77.4%),心血管系統次之(10.8%)。在小兒氣道手術中,由於手術醫師與麻醉醫師共用同一氣道,進行氣道手術時呼吸系統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高,因此小兒氣道手術的麻醉具有挑戰性。
  • 名師講堂丨小兒氣道手術的麻醉管理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小兒麻醉的不良反應主要以呼吸系統為主(77.4%),心血管系統次之(10.8%)。
  • 氣道狹窄患者的圍術期麻醉管理
    氣道狹窄可造成呼吸困難、窒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其常見病因包括:氣道內新生物、氣道外腫瘤壓迫浸潤、氣道異物以及縱隔淋巴結轉移等。由於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該類患者圍術期氣道管理尤為重要。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腫瘤出血堵塞氣道、氣管破裂、氣管塌陷等危急症狀,麻醉醫師需嚴密關注呼吸道情況,做好充足的準備,維持有效的氧供及循環穩定。病歷資料      一般資料:患者,女性,71歲,身高146cm,體重48kg,發現頸部腫塊40餘年,近2年餘患者逐漸出現胸悶氣促、吞咽困難及飲水嗆咳,夜間無法平臥。
  • 李娟教授:胸科手術後的鎮痛及策略
    對於胸科手術的術後鎮痛,減少手術創傷極其重要,因此提倡微創腔鏡手術。在《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2016)》中提到,手術中的精細操作、採用微創技術、愛護組織、減少術中創傷與出血及縮短手術時間等,均可減輕術後應激反應的程度。而且國外的指南也強烈推薦肺癌切除術中視頻胸腔鏡手術應用,已達到微創減少手術應激目的。
  • 臨床麻醉學第五章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二)
    避免由於脫節致麻醉變淺造成血壓、脈搏等的明顯波動。2、應了解和關注手術操作的進程:務使麻醉深度與手術刺激的強弱相適應,以能滿足手術要求。讓麻醉深度有預見性地在合理的範圍內波動,勿等到麻醉過淺才匆忙加深麻醉,導致影響手術進行或造成併發症。使用吸入麻醉時較易調節,靜脈麻醉亦可根據注射劑量或滴注速度來改變血內藥物濃度,用微量泵靜脈泵注藥物者,亦可適時調節泵速來調節麻醉深淺。
  • 沒有脖子的人做開胸手術,難壞了醫生
    原創 CHN-MZ 麻醉MedicalGroup周一的早晨,強忍著各種疲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於是,我迅速在手術通知單上找尋著自己的名字。負責麻醉的手術個數以及手術類型,決定著這一天累不累、甚至幾點鐘能下班。大周一的,誰也不想幹大活、更不想幹到很晚。
  • 【愛兒小醉】小兒日間手術麻醉挑戰
    哮喘,呼吸道感染,早產,先天性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先天性心臟病和肥胖症等是兒科患者評估中的常見問題。同樣,術畢後的復甦期也是日間手術的重要階段。患兒在PACU也可能發生諸如術後譫妄、疼痛,以及噁心嘔吐等各種問題。通過分析與不良預後相關的風險因素,並進行有效管理,可以得到最優化的日間手術預後。
  • 疤痕阻擋手術關 解!麻醉團隊闖關成
    據介紹,李某已不是第一次發作,一年內已反覆發作多次,符合手術指徵。當地醫院醫生決定立即為其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但因麻醉插管失敗,導致手術被迫中斷。為何手術插管失敗了?是遇到什麼難題了呢?原來李某在幼時頸胸腹大面積燒傷,導致疤痕明顯,頸上的疤痕攣縮給麻醉氣管插管帶來很大的難度。
  • 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手術麻醉專家共識|磁共振|麻醉科|共識|手術|患者...
    需要指出:本共識只針對「術中磁共振成像」這一特殊情況,其它使用情況不在此範圍。隨著磁共振條件下麻醉的廣泛應用,共識會做適當修改和補充;共識雖然具有指導性,但不具有強制性,各單位應根據自身情況和特點制定最符合本單位具體情況的規章制度和規範;順利實施術中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手術麻醉的核心是安全管理。
  • 使用GlideScope視頻喉鏡後困難氣道管理實踐的變化:一項回顧性隊列...
    麻醉、重症監護病房和急診科的困難氣道管理中越來越多地使用視頻喉鏡。最近,視頻喉鏡檢查已經被納入到各種困難氣道管理指南,而且被推薦為困難氣道管理的初始步驟之一。但是在推出視頻喉鏡之前,使用纖維支氣管鏡插管被認為是麻醉中困難氣道管理的金標準。研究表明,在困難氣道管理時視頻喉鏡可以取代纖維支氣管鏡。
  • 麻醉醫生「插管敢死隊」,如何為危重症患者保駕護航?
    對此,2月26日,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CSA)氣道管理學組公布了《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氣管插管安全實施專家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針對插管指徵、氣道評估、氣道管理工具、困難氣道應對等方面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氣管插管進行了說明。 COVID-19患者有哪些氣管插管指徵?
  • 長沙市第一醫院完成首例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手術結束...
    近日,長沙市第一醫院心胸外科與麻醉科合作,完成首例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鏡手術,手術做完,患者即時甦醒,步行回病房。24歲的王先生突發左側自發性氣胸,需要手術治療。為了減輕患者的術後反應,使患者更快康復,長沙市第一醫院心胸外科謝冰峰副主任醫師與麻醉科彭清雄主任、鄧建冬主治醫師共同對患者病情進行細緻評估,最終為患者實施了非氣管插管全麻以及經胸腔鏡微創手術。術中患者生命體徵穩定,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不到一小時就完成了。
  • 國際領先 天津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王漪 蘇平)日前,天津市胸科醫院成功獨立完成該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例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邁入國際領先水平。  接受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王奶奶(化名)今年81歲,出現間歇心悸症狀已有兩年,近期病情加重後來到胸科醫院就診後收治入院。經診斷,王奶奶患有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房顫、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速、高血壓三級(高危)等情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進行治療。
  • 2019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麻醉學知識:小兒麻醉呼吸道的管理及麻醉相關...
    中公衛生人才網整理麻醉學考試資料關於麻醉前病情評估決定麻醉期間的呼吸道管理方式,內容如下: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根據外科手術的部位與範圍而確定麻醉方式。但為了充分保證麻醉安全,在小兒麻醉中我們更加強調根據呼吸管理的方式而確定麻醉方式。麻醉前病情評估的目的是為了確認呼吸道管理的危險因素和危險程度,根據情況選擇合理的麻醉方式。
  • 得了甲狀腺疾病,手術是怎麼麻醉的?
    兩大類甲狀腺疾病雖然治療方法明顯不同,但二者並不是完全孤立:有些內科性的甲狀腺疾病也需要外科手術治療;有些外科性的甲狀腺疾病也需要在術前進行調整或者術後內科鞏固治療。下面我們以常見的甲狀腺外科疾病為例,聊聊這類手術的麻醉方法: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疾病,一般通過體檢發現或者自己發現頸部有腫塊而就診。
  • 聽聽麻醉專家怎麼說
    今年55歲的劉阿姨曾經也有過這番遭遇,但近日在湖南省胸科醫院體驗完胃腸鏡檢查後,卻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劉阿姨是到湖南省胸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因為怕疼,她一度對胃腸鏡檢查望而卻步。在得知醫院開展了無痛胃腸鏡檢查的項目後,劉阿姨立即通過電話與醫院麻醉手術科的麻醉醫生進行了溝通,在得到麻醉醫生對無痛方式的解說和評估後,劉阿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無痛胃腸鏡檢查項目。「沒想到來一趟省胸科醫院,我可以把胃鏡和腸鏡檢查一起做了,而且一點痛苦都沒有。」在做完無痛胃腸鏡後的劉阿姨,對這項「輕鬆」的檢查項目讚不絕口。
  • 肇慶完成首例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
    近日,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完成肇慶首例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術後當天,患者下床活動;術後第三天康復出院。患者,男性 ,18歲,因胸痛、氣促5天,入住該院胸外科。急診胸片示左側氣胸症狀。肇慶完成首例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考慮到患者年輕,心肺功能佳,為減輕患者的術後反應,讓患者快速康復,該院胸外科、麻醉科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評估後,決定為患者實施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下肺大皰切除術,並取得患者同意。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採用硬膜外麻醉,加適量鎮靜劑鎮痛。
  • 圍麻醉期突發支氣管痙攣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上期,通過例證和數據分析發現,圍麻醉期突發支氣管痙攣為麻醉醫師帶來巨大的挑戰。本期,我們從一書中找出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以期提升同仁處理氣道緊急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對於支氣管痙攣反覆發作者,應該決定患者術前治療藥物,以及術中與術後治療方案。(二)支氣管痙攣的促發因素:許多因素,可促使氣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發生支氣管痙攣。如,哮喘兒童、接觸抗原或病毒感染相關性氣道水腫和炎症均可誘發支氣管痙攣。需要注意的是,氣道阻塞的成人中,變態反應遠不如刺激物反射機制重要。
  • 培養麻醉醫生的搖籃
    校友陳紹洋從醫30餘年,完成各種複雜手術麻醉7萬多例,麻醉手術無一失誤,創造了多項全國麻醉界的紀錄;在生命的最後14個月,他經歷了肝臟移植和股骨頭置換兩個重大手術後,依然每天堅持救治病人、指導科研達10餘個小時……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在湖北武漢的重症病區,被當地媒體稱之為與死神賽跑的「插管敢死隊」醫療隊伍中,有6位麻醉醫生是來自濰坊醫學院麻醉學專業的校友。
  • 【頭頭是道】耳鼻咽喉手術中的流量控制通氣: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
    排除標準包括計劃行雷射手術、預期的光纖清醒插管、急診手術、有誤吸風險的手術、ASA分級超過III級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史GOLD評分超過II級。 3.麻醉與氣道管理中Tritube導管的應用 經過充分的預給氧(呼出氧濃度分數>0.8)後,採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進行誘導和維持。